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就购买了回来。当年也听玄奘法师说起过这煮茶直返,于是当煮上这么一壶香茗之后,发现这味道也是好的紧呀”圆融法师,一边对他们说这,一边欣喜的煮着茶。

    没多大一会,随着熊熊炭火的燃烧,这茶汤已经煮好,顿时茶香四溢,飘满了这个不大的禅堂。待稍凉之后,圆融法师就细心的将这茶汤通过滤网,缓缓的斟入茶盏之中。在起礼让之下,王玄策三人也轻轻的捏起茶盏,在鼻尖嗅上这么一口,顿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这茶不错,味道丝毫不输于我们大唐的茶,回甘甚好,口舌生津”王玄策轻轻地咂这茶,回复到。

    “这饮茶方式虽然简陋,但是煮出来的茶,确实也颇为雅致、甘甜”陈茂材也是随着王玄策的话语接话到,因为这周曾向来大大咧咧,对这饮茶之事,也不甚了解,所以,对他来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就这样默默的注视这他们三人,轻轻的品着香茗。

    “王长史过奖了,如若你们大唐饮茶之风比起细致来,我们这饮茶之风就是粗狂。尽管如此,但是两种形态,细细揣摩起来各有长短。你们大唐的饮茶之风,雅致中伴着精巧;而我们这饮茶之风,仅仅就是简单,省事,省力;虽说结果相同,但是比起你们修身养性的方面确是差之很多。”圆融法师随着他们的话语就说出了这两种饮茶之风的不同。

    其实王玄策也明白,这句话中,阐释这浓厚的禅理:结果相同,过程却不一样,我们做人做事,要的是过程还是结果呢?如若追求过程就如大唐的饮茶之法一样;如若追求结果,则像圆融法师这般饮茶即可,既简单,又直白……

    于是,这王玄策也是对这圆融法师这句话微微一笑道:“方式相同,结果却不一样,看来法师也是一个追求结果之人呀。”

    “唉,王长史,此言差矣。这要看是什么事情了,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在这件事情上面,老僧倾向于这种简单的过程,不俗的结果罢了”圆融法师轻轻地砸了一口茶之后,微笑着对他们说道。

    一句话,惹得众人会心一笑。这一份笑意,不仅是对认知的理解,更是对不同方式的选择。

    随着话题的谈开,王玄策于是就说出了这心头的疑虑:“法师,玄策自从入了咱们这佛影寺之后,突然发现咱们这寺院之中与其他佛寺有这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这佛像均是用石头雕刻而成,并且还没有这高大威猛之态;不像其他寺院佛像高耸,并且裹塑这金身,这是为何?”

    “对,这个问题也映衬在我心头很久,我等自从入了这五天竺之后,咱们这佛影寺是目前见到的唯一一个特例”陈茂材随着王玄策的话语,也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而周曾依旧点了点头,向圆融法师投来了和他们相同的质疑目光。

    听此一问,这圆融法师则是哈哈大笑。而其身旁侍立的青年沙弥也是微微一笑。观如此之景,王玄策等人又一次深陷迷惑的疑团之中,不由得就脱口而出:“大师,为何发笑呢?”

    “佛法的本意,就是教人弃恶扬善,正本清源。人生也就是这几十年之光阴,佛陀就是引领这众人脱离这种烦恼,脱离这种世俗骚扰的指明灯,同时为国家,为百姓做出应有的贡献罢了。”只见圆融法师看了他们一眼之后,接着又说道……

    (本章完)

第366章 以茶论道开话题 有尺玄机讲现状(下)() 
    “佛陀留给我们世人的是佛法,是教诲,而佛像仅仅只是一种寄托罢了。只要我们掌握这佛法之真谛,继承佛陀的教诲,何必还在乎这佛像是不是金身,以及用何塑造呢?当然,佛法看不到,也摸不着,而佛像则是真是存在的,而这也是传法布道的一个必然。换言之,只要心中有佛,处处都是佛光普照;如若心中无佛,即使塑像做的再好,也到处均是黑暗一片。”圆融法师就这样,简简单单的给他们解释之后,随即双手合十,口吐“阿弥陀佛”。

    听得法师的这般言语,众人顿时也就开朗了:是呀,不仅仅是在这佛法的造诣之上,在所有的事情上面,均要用心,只有心到了,事物自然才会水到渠成。如若天天的敷衍了事,在这佛陀面前,即使祈求了再多,不去行动,到头来终归是一场空。所以,做,永远比说更重要。

    看着周陈二人也已多多少少听明白了圆融法师的话语,王玄策也是双手合十还了一礼之后,微笑着说道:“法师此言甚善,不仅仅我们,很多人,看待问题仅仅只是看清楚了事情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这本质的根源。其实,表面的东西,往往都是有很多之假象,这本源更是应该值得我们深究的”

    “王长史此言甚善,看来已经领悟到老僧刚才的这番话语的本意”圆融法师也面带笑意的对他们三人说道,接着话风一转,又和蔼的问到:“不知你们对这丈量佛足迹印记之事,是如何看待呢?”

    听法师这样一问,王玄策三人也是微微一愣。率先开口的则是周曾,只见他一边摸着后脑勺,一边思索着回到:“我感觉这佛陀的愿力挺神的,我大哥是我们的领路人,他的福报我想也是我们这些人中最大的,当然他测量的长度和宽度也是最大的。”

    听得此语,圆融法师也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进而看向了陈茂材:“陈居士,说说你的看法?”

    只见这陈茂材,思索这刚才的境况:这佛足迹印记自己也是死死的盯着,不曾看到这丝毫的变化,不过,唯一变化的就是这每次测量之后,这尺子就交还到了这年轻沙弥的手中,要是没有这圆融法师今日的问起,他也不敢有丝毫的僭越之态,随即顿时感悟到:“请赎在下的不经之礼,莫非是这尺子的问题?”话语之中随即就扫向了这年轻沙弥,只见这年轻沙弥和圆融法师一样,也是面带这笑意。

    话说到这个份上,这王玄策也随即回想起了刚才的一幕幕场景。因为他也甚是纳闷,为何这每人测量的结果都不尽相同呢?一时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听闻陈茂材这样推断,顿时也恍然大悟。看着圆融法师,面带笑意的表情,随即惊讶的对他说道:“莫非正如茂材所述,是这个样子?”

    “你们二位,真是好眼力。”圆融法师,一边说着,一边就示意年轻沙弥拿出了这个尺子。待青年沙弥将这尺子,安放于桌子之上的时候,周曾随即就拿过了这个尺子,端详了起来,丝毫未曾发现有一点差别。这时候,陈茂材也从他手中接过尺子,细细的琢磨了一番之后,看不出来有任何的问题。

    “王长史,你来看看”看着他们二位也看不明白,这尺子到底怎么回事,圆融法师随即就对王玄策说道。只见这王玄策接过这尺子之后,也是前琢磨,后研判,丝毫未曾看出个门道,于是无奈的一笑。

    只见这圆融法师接过这尺子之后,微笑着对他们说道:“你们可曾发现这尺子,要比往常的尺子,薄了很多,其实正是这尺子做的太薄,做工太过于精湛,进而就瞒过了你们的眼睛。这个尺子是两层,往外面一拉,就会错上几个刻度,拉的约长,刻度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你们每次测量之后,我的徒弟接过这尺子的原因,就是在此”。话语之间,就随手,拉开了这个双层的尺子。

    顿时,众人恍然大悟,映衬在他们心头的所有问题,也都迎刃而解。只听这王玄策这样说道:“莫非这佛影窟中的影响也是如此之法”

    只见这圆融法师听其如此之说,还是端端正正的对他们说道:“这佛影窟中的影像,断不会有假,这也是老僧这些年来,苦思冥想始终不得解的问题。”

    听圆融法师如此之说,王玄策随即端端正正的施了一礼道:“请法师莫怪。”

    “不知者无罪,王长史也是顺着话语说出来的,不妨,不妨”

    “敢问法师,这尺子为何要这样来做呢?”陈茂材随着这句话,一方面将话题岔开,另一方面就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看着同时投来疑问目光的三人,圆融法师就轻轻的拈起茶盏,押了一口茶水之后,对他们说道:“这也是老僧正想给你们说的。其实,这一些骗人的把戏,正是我乌苌国绝大部分佛教寺院的现状,虽说佛法已经凋零了不少,但是信众还是有的,而维持这这些信众的根基,就是利用人心的未知之态,通过画符念咒,天人感应等等,他们解释不了的现象来祈求心中的安慰。其实,正如我刚才所述,佛陀的教诲正是修改我们的秉性,改变我们的恶念,发扬自己的善心之不二法门。当善事做到一定多的时候,自然就会得到福报,自然就会得到这佛陀的庇佑。而甚多人,平时不修边幅,不求佛法,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才想起佛陀,才想起做善事,这一切都晚了。但是,在这几百年来,我乌苌国的佛教大部分已经走向了这条道路,并且这条尺子,也在我这佛影寺存在有二百来年的历史,今日拿出来,就是想向各位表明我乌苌国的现状。”

    听得这一番话语,王玄策等人也是颇为无奈的,因为正如圆融法师所述。经过这一路游历,这乌苌国的佛教的确如此,基本上念经悟道这甚少,做法事,求吉祥这甚重。虽不知灵验与否,但是老百姓则是深深的被这一套所吸引,面对目前的现状不是一人一事能够改变的,不破不立,可惜的则是破的人似乎还未曾出现……

    (本章完)

第367章 再论顶骨佛舍利 回城路上遇监视(上)()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正如这乌苌国的佛教现状一般,有曾经的无比辉煌,到如今的日渐凋零;有曾经的弘法布道,到如今的打卦算命。虽说到目前仍旧信奉佛教,但是他已经早早的偏离了佛教之轨迹。正是因为乌苌国远离这五印度的中心腹地,因此暂时还未曾收到这鸠摩利罗的影响。并且在这里佛教之凋零,并不是因为在教义之上被别人给打败了,而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走了歪路,走了斜路,才走到如今的境况。

    于是,只听这王玄策这样说道:“我等一路走来,也在这街头之中,时常见到一些佛教僧人,摆上一个地摊,犹如我大唐街市之上那些打卦算命一般,并且这种境况要远胜于我大唐。不知法师,可否从这教义之上,引领这佛法的继续前进,以改变这乌苌国佛教之现状?”

    “实不相瞒,这种想法,我等也有,而且早已有之,并且在那些年,我也带领着弟子们在我这乌苌国传法论道。可是因为这根深蒂固的原因,再加上我等讲究的是修心,心对了,事物才会对;这个方法也甚是漫长,就如同刚才我们煮茶一般,大唐的煮茶之法讲究精巧,讲究过程;而我刚才的煮茶之法则追求的是一个结果。虽然我们都能够达到这最后的结果,但是佛法却不能如此,当讲究这速成之时,必然会走向邪路,再加上我乌苌国历届国王也是秉承此心,对速成之法甚是向往,虽说我们也多加引导,可是始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迫于无奈,老僧只能够带着这三位弟子,在我这佛影寺了却残生,以求自己的内心清净罢了。”圆融法师也是带着一丝无奈的说道。

    “我等这一路走来,这五印度各国佛教之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