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她又有一个话说对了,赵莺莺有钱,而且手上散漫——也是上辈子不大在乎钱财带来的。所以曾月娥和曾雪梅只要掌握好分寸,没有贪得无厌,只是几文钱十几文钱的东西,赵莺莺是不会也不好和她们计较的。
  曾雪梅答应的挺高兴的,曾月娥则是有些拉不下脸来,没说话。
  等到出门之后都是拉长着一张脸——不过这脸拉不了多久了,赵莺莺赵芹芹多熟悉甘泉街啊,领着两人上来,一家铺子一家铺子的介绍,熟的不得了。
  末了与她们道:“甘泉街其实并不算扬州有数的街,要说繁华热闹,还得往东边走,那边有小秦淮河,岸边自然不用说。至于更往东,还有埂子上、多子街、翠花街这样的热闹去处。听说名气都大到满天下去了!”
  赵嘉母子来扬州的时候要打听赵家在哪里,自然顾不上逛一逛这座东南第一城。这是来了之后的第一次出门,两姐妹可以说是看的目不转睛。
  还有和赵家相熟的人,见到赵莺莺赵芹芹就打招呼,顺便看向曾月娥曾雪梅:“这是?”
  “这是我们小姑的女儿,月娥和雪梅,住在咱们家的。”
  “哦哦哦。”所有人其实都知道赵家住进了什么人,在这种巷子里是没有秘密的。不过这两姐妹的真容并没有什么人见到,这时候有些恍然大悟的意思。
  别过几个熟人,赵莺莺本来是出门买一块小水银镜的——就是那种可以拿在手上的小靶镜,之前她的那块被赵芹芹给不小心打碎了。她倒也不是真急等着要一块镜子,只不过所有无事,那幅路路清廉的绣作起了针之后,她打算出来逛一逛。
  绣作的事情也的确如她所料,那举人人家两样都要了。
  虽然是要买一块小镜子,但赵莺莺并没有直接就去卖镜子的店铺。今日既然是要陪曾雪梅曾月娥两个逛一逛,那就慢慢看呗。
  一条甘泉街还是颇为经逛的,小半天的时候才逛到赵莺莺要来的一家铺子。其实小水银镜在杂货铺子里也有,但是肯定都是一些大路货,并没有格外漂亮的。而赵莺莺来的这家铺子呢,专门卖镜子、梳子、梳妆盒这些东西的,很有一些漂亮款式。
  但凡这些商家都会记得自己的顾客,哪怕只是来过一次两次的。赵莺莺来这里并不算多勤密,但是比一般姑娘还是多得多的——她又不爱苛待自己,手头有钱当然乐于打扮自己、打扮娘亲、打扮姐妹。
  这家的掌柜是个女掌柜的,生的有些胖,头上戴的首饰不说多贵重,但是都格外别致。见到赵莺莺几个过来连忙在柜台后笑道:“莺姐儿来了,今日芹姐儿也过来啦?还有两个新来的姐儿啊,快快进来看一看。”
  曾月娥之前并没有想过买什么东西,但是看到这满铺子的东西立刻心动了。女孩子么,总是会喜欢这些的。和她一样的还有曾雪梅,她年纪也不算小了,况且再小的小姑娘都是爱美的。
  赵莺莺对掌柜的点点头:“我之前买的小镜子被芹姐儿摔碎了,东西我带来了,能在上面重新镶一块新的么?另外我再看看新的小镜子。”


第101章 
  就像以前用的铜镜子; 用久了之后就会有些不明亮,这时候就要找打门前过磨剪子锵菜刀的人进来磨一磨; 之后就会光亮如新了——铜镜子因为是铜做的; 并不便宜,哪能不亮了就扔掉。
  赵莺莺这水银镜也是一样的,碎的只不过是中心的一块小镜子; 手把之类可是好好的。而这手把是用锡、铜之类的金属参杂着做的,虽没有当心的水银镜子值钱; 可也不是不要钱的破烂。赵莺莺打算修好了,收起来还能做个备用。
  女掌柜看了一眼小布包里头没有镜子的手把; 笑着道:“当然能修; 嵌一块水银镜上去就成。只不过我家没有雇师傅; 要送到作坊里去才成; 莺姐儿要等几天才能拿到。”
  说着收了镜子; 指着一角道:“那边放着镜子; 莺姐儿慢慢挑。”
  赵莺莺看了半晌,最终挑了一个芭蕉形; 背后有喜鹊登枝纹的小靶镜。又看看妹妹和曾家表姐妹再看什么。赵芹芹对一个可以盛胭脂的瓷盒爱不释手——怪好看的,只不过十岁的赵芹芹根本不用胭脂。
  曾月娥看上了一把小梳子; 梳子是用贝壳做的,十分精致好看。不只是可以拿来梳头,还可以做插梳使。贝壳不值钱,不过这梳子的手艺好,价钱应该全在手艺上。曾雪梅则是东看看西摸摸; 似乎对什么都有兴趣的样子。
  赵莺莺看了一眼,便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去了。正在这时,外面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锦衣公子,看样子生的颇为清秀。一般人见他温文有礼的举止恐怕以为这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不过赵莺莺挑挑眉,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她其实不是眼睛有多毒,只不过是上辈子好东西看多了,这杯但凡有什么冒充好东西,她一眼就觉得哪里别扭。这位年轻公子也是一样,看着是个普通富家公子,然而赵莺莺就是哪里不对劲。
  不过这也不关她的事,她不过是在这铺子里买东西而已。所以脑子里过了一遍,赵莺莺便轻轻放过,不管这件事了。
  只不过他没看到那年轻公子左右看了看,似乎在几个女孩子身上扫过,迟疑一下,然后往曾月娥看小梳子的地方走去。曾月娥本来是在看梳子不假,但是旁边一个大活人一直盯着自己,哪能沉得住气。
  于是转头打算瞪回去,只不过没想到转头见到是一位生的温文尔雅的富家公子,一下子便红了脸。只不过那富家公子似乎比她还害羞,白色的面皮一下红了起来。微微作个揖:“打扰姑娘了。”
  赵莺莺最后结账的时候,赵芹芹果然还是要了那个胭脂盒,并且一直缠着赵莺莺给她付钱。另外曾雪梅也要了一个漂亮的发带,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赵莺莺便一起付账了。
  倒是之前表现的很喜欢那个小梳子的曾月娥,并没有拿那个。赵莺莺只当她是不好意思让表妹付账,并没有多想——虽然她看上去十分的心不在焉。
  曾月娥确实挺心不在焉的,她想到了刚才那公子。那个富家公子说是给家里姐姐挑生辰礼物,只不过女儿家的东西也不懂,就请教曾月娥。曾月娥其实也不大懂扬州这边的风貌,生怕自己挑的不够好,让人家看笑话。
  不过那富家公子一直赞她眼光好,帮了大忙了,似乎直到结账之前一直盯着她看。
  不管曾月娥何等心不在焉地接着逛街,等到整条甘泉街差不多走遍了,赵莺莺一行人自然是要回家的。
  回家的时候正好遇上给潘裁缝做外室的刘二姐正在屋檐下晒太阳,去年她给潘裁缝生了孩子,只不过可惜是个女儿。潘夫人是有女儿的人,自然不稀罕这个,只不过让外室养孩子没个体统,到底还是把孩子接回去了。
  经过这件事,刘二姐神采便不如以前了,赵莺莺能感觉到她现在就是过一天算一天。不过潘裁缝还是很喜欢她的,不知道是因为她年轻漂亮,还是因为既然能生女孩,然后自然能生男孩。
  她没有和赵莺莺打招呼,赵莺莺自然也不会和她说话,只一行人直接回家就是。
  回到家里的时候家里正好有客,来的客人并不是别人,正是隔壁的王婆子。旁边有方婆子和赵嘉作陪,赵莺莺只听到王氏道:“我正是有这个打算,之前蓉姐儿陪嫁杏儿实在是太仓促了。现在莺姐儿渐渐大了,给她买个小丫头,等过几年出嫁的时候正好陪嫁,可比临时买来的贴心。”
  王婆子也道:“是这个理,丫头要从小买来调理,这样主家的脾气、喜好才能摸的透透的,以后服侍才顺手。而且养半年和养上几年能一样?到底还是从小调理出来的可靠,真要是心不好的,察觉出来卖出去就是了。”
  赵莺莺这时候走进了堂屋,给王婆子福了福身,赵芹芹也是一样的,笑嘻嘻行了礼。至于曾家姐妹两个并不认得王婆子,不过看她十分富贵的打扮,又见赵莺莺赵芹芹行礼,便也跟着行礼就是了。
  王婆子也是第一次见曾月娥和曾雪梅,便道:“这便是你家二丫头的两个姑娘吧?啧啧,到底是你家的,和蓉姐儿几个一般水灵!。”
  这是两头讨好的话,王氏高兴,赵嘉和方婆子也高兴。方婆子听了连连摆手:“老姐姐就是说些客气话,自家孩子什么样咱们心里难道没数儿?几个烧糊了的卷子罢了,没的白夸。”
  这才真是客套呢!
  不过这一番客套还在进行,好容易几个孩子也在各自母亲身边坐下了。王婆子才对赵莺莺道:“莺姐儿,你娘打算给你买个丫头呢,高不高兴?”
  一般的小姑娘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会很高兴,但是对于赵莺莺来说反应就很平淡了,毕竟她又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姑娘。便笑着道:“高兴是高兴,不过娘怎么想起来给我买丫头了,如今家里有李妈妈,还能有什么事儿?一些散活儿,随手就干了。”
  王婆子听了在旁敲边鼓:“莺姐儿,这话你是要听实话,还是听假话?假话是你娘觉得有个丫头分担,你也好专心绣花。真话可就不好说了,怕说了你脸红——照理说这种话不该和你这小姑娘说呢!”
  其实这也就是王婆子在逗赵莺莺而已,为赵莺莺买陪嫁丫头自然就要提一提婚嫁的事情。而未出阁的姑娘家,这种事确实不好听到,要是不小心听到了,也该立刻避开。只不过这是大户人家的讲究,市井人家好多姑娘自己挑丈夫的,这种事情自然也就随意了。
  差别只在于,一些大方的姑娘能面不改色地听下去,而害羞的姑娘要一边脸红一边听下去——为什么不躲开?只能说市井姑娘早就知道要关心自己的婚事了。
  赵莺莺自然属于面不改色的那一类,王婆子把事情讲出来了她也没有脸红。王婆子啧啧了几声,只得放弃了逗她,笑着道:“到时候你跟着你娘挑丫头,到底要跟你许多年,总要你喜欢才是。”
  赵莺莺其实不想自己挑丫头,无他,只不过这会让她想起上辈子刚进宫的时候,总管们像挑菜一样给她们这些小姑娘挑去处。只不过这理由说不出来,她只能勉强笑笑,胡乱点头。
  王婆子并没有一直纠缠于在她看来的一件小事,毕竟她家常常买丫头,这种事并不值得她大说特说。她转而和王氏说起了这些日子街坊之间流传的一些新闻。
  “侄媳妇,说真的,这些日子你注意一些——几家现在女孩子多。”
  王氏给王婆子说糊涂了,不解道:“有什么事情要注意?”
  王婆子左右看看道:“外头都传开了,似乎是有几个人贩子流窜到扬州这边了。这些人贩子不拐小孩子,只拐十三岁上下到十七八的大姑娘!你家几个女孩子,除了芹姐儿,其实都算有危险。”
  赵莺莺小时候差点被拐卖过一次,所以王氏格外注意这种事。不过随着赵莺莺年纪渐渐长大,她对于赵莺莺的担忧已经放下了。毕竟那些人贩子都喜欢拐卖小孩子,小孩子目标小,容易控制。而长大了的,即使是女孩子,一般也不是下手的目标。
  当然了,这是说一般情况之下。一般情况之外,总是有一些例外的。譬如说江洋大盗,或者胆大包天的一批强人联手作案,这些人没有什么不敢的。而小孩子哪有正当年的黄花大闺女值钱!这些人为了钱则是什么都能不顾。
  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