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时候那些爱情-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事,便交由老身来安排罢。”卫氏闻言,举重若轻地道“可用的人手里,伶俐细谨的也颇有几个。”
  “在寻着左氏族人之前,这一双姊妹,便先安置在温德殿中罢。”她又道,神色温和而无奈,间有些替家中闯祸的孩童收拾残局的宠溺模样。
  刘庆闻言,眸间流出几分温暖的笑意……他的这位傅母,本是母亲窦大贵人的保母,算起来,是他的祖母辈了。自母亲去后,便镇日里劳心周折辗转,想方设法护着四五岁的他长大……耗了多少心血。
  这,是他在这世上唯剩的亲人了。
  …………
  左大娥和小娥姊妹,就这么由掖庭一步登天,到了清河王的温德殿,不知惹了多少原先熟识的宫婢艳羡。
  能摆脱罪奴的身份已是多难得,更何况清河王在这宫中可是除太后与陛下外头一号的显贵人物。而且,寻常的诸侯王在十二岁上便应当离京就藩的,可当今陛下因为同兄长情分笃深,特许了这位殿下留在京都洛阳,如今毗邻着宫城的清河王府已然将将峻工了……在他身边服侍,日后大约能跟去王府当差,出了宫,日子不必说都要自在上许多。
  此外,这位殿下听说一惯虽有些混闹顽皮,但待身边的宫人们却是十分大方宽和的,少有苛待之事。
  而顶顶要紧的,清河王如今虽年纪尚小,但再过上二三岁也到了娶妻纳妾的年纪,若是近水楼台,能占得一个姬妾的份位,那往后可就真正成了贵人呢。
  而左小娥自和姊姊却没有心思考虑这些,一双姊妹双双跪在温德殿中润青色的竹簟上,被眼前这位女官模样的长者打量得心下有些惴惴……这中年女子衣饰简素,气度干练,身后领着两名小婢。
  想来,应当是清河王的傅母卫氏了。
  “倒是不错,”傅母仔细端量了她们片时,心下微安——这姊姊一看便是聪颖懂事的,而妹妹似也十分伶俐,两人俱容色出众。即便日后寻不着亲族,替她们安排个好些的归宿也不难。
  “你们姊妹往后便是这温德殿的宫人了,宫中的规制礼仪之类想必都是熟记的,当是不须老身啰嗦了。”她神色澹然无波,但语声却称得上温和。
  “这温德殿中,如今各处皆有空缺,不知你二人有何擅长之处?”卫氏问。
  左大娥闻言,心下委实诧异。她们姊妹只是掖庭罪奴,论出身,实是再鄙贱不过的,但听这位傅母的言下之意,竟是任她们在殿中择职当差……这,未免也太厚待了些。
  她按下心头疑惑,十分谨慎地垂首答:“婢子会击磬,琵琶,擅长巾舞。”
  卫氏闻言,神色温和地点头,目光复又落向了左小娥。
  “婢子……”她本想说自己善吹籁,可话未出口,却是心下一动,抱了一丝丝希望,有些异想天开地问道“这儿应当有书阁的罢……那,书阁还缺当差的婢子么?”
  闻言,左大娥心下一急,而卫氏则是诧异之下一时语凝……这、这小丫头怎会竟是个书痴?!!!
作者有话要说:  

☆、刘庆与左小娥(五)

  几日之后,左大娥成了宣德殿中一名乐伶,而左小娥则如愿在温德殿的九思阁当上了差。
  九思阁作为诸侯王的书房,自然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看到这这阁中万册藏书的那一刻,小丫头心底里简直做梦似的欢欣雀跃……这么多的书啊,没想到,她这辈子竟能看到这么多的书呢。
  即便、不能翻阅,只这么每天看看签牌,过过眼瘾也是好的啊。
  半月后,温德殿,九思阁。
  向晚时分,西边天宇间一轮蔼红色的斜阳将将坠入苍青山峦间,柔亮夕晖自文杏木的斜方格纹窗透了进来,晕开半室绯光,映得这一间整肃简雅的书房也多了些暖色。
  三丈见方的殿室,其中一排排素漆的樟木书架栉比而列,每一层宽槅上都井然有序地罗置着竹简、木椟、帛书等,甚至还有些兽皮所制的革卷。沉黄色的简椟上,皆坠着玉制、象牙制或者竹制的签牌,逐一看上去,《淮南子》《天人三策》《竹书纪年》《汉书》《两都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铙歌》……既见经史百家之属,也有诗赋歌辞之类,半月前初见之时,令得左小娥连连咋舌,既而惊喜不已。
  此时,这偌大却并不空旷的书房中,西窗下的素漆书案后,十二岁的青稚少年正悬腕而书,柔暖夕晖浸得他一袭秋白色衣衫染了薄红,仿佛整个人都笼在一团浅绯色光影里,越发显得眉目秀致。
  “墨太浓了。”他语声无奈,似是有些忍无可忍地顿了笔,抬眸向案旁的左小娥道。
  这小丫头本是帮他研墨,奈何手握墨柱,一双眼却眨也不眨地胶凝在竹册的篆字上,菱形卵石方砚中的墨汁已浓稠成了墨浆也浑然不觉……
  “啊?”闻言,十一岁的小少女蓦然警醒,匆忙地那卷《长杨赋》上收回了目光,一双清透眸子有些惊乍地看着砚池中已然稠成了浆糊的墨汁,着实狠吓了一跳。
  小丫头一张清灵脸儿涨得通红,连忙请罪道:“殿下息怒!婢子,婢子……这就去倒了重新研!”
  刘庆看她这呆拙模样,心头却是无奈又好笑:“你就这般喜欢看书?”
  “嗯嗯!”小丫头闻言,微怔了一下,而后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几岁识的字?”他问。
  “呃……”小丫头微微皱了眉头,努力地想了想,道“似乎是自没未进掖庭的时候起罢。”
  听阿姊说,他们左家亦是几代诗礼传家,虽非显贵,却也颇有些底蕴。而她出生之后,一向极得长辈珍爱,未足四岁便开了蒙,同家中众诸兄长阿姊一齐识字学书。
  刘庆听罢,微微露出一丝讶异。
  自本朝开国以来,便重视文教,官宦人家,不止男儿以读书为业,女子才识出众的亦不稀见。不过,四岁开蒙也委实早了点儿……想必这小丫头当年在家中,定是十分聪灵,且颇得父母宠爱罢。
  “不过,那时年纪还小,其实我已不大记得清了。”左小娥神色倒是十分平静,只微微垂了眸子道“自懂事起,我便同阿姊住在掖庭了……因为年纪还小,所以镇日里也没有多少活计。”
  “掖庭之中没有其他像我这般小的孩子,所以没有人陪着玩耍,而阿姊亦不放心我一个人到处跑,因此,整日间便是一个人乖乖呆在屋子里,实在是憋闷极了。”
  “后来啊,阿姊见我性子渐渐沉郁,担心得很,于是便重又教我识字。当年罚入掖庭时,身边自然不曾带了书册,但幸得阿姊还记得许多,于是便悄悄搜罗了简册默了出来,再一个一个字地教给我,细细同我讲每个篆字的形义……就这样花了三年多工夫,我便识得许多字了,也就看得懂那些书了。“
  “忽然间便觉得新奇极了,看着这一个个篆字,才知道原来除了掖庭,除了这皇宫,除了洛阳,天下是这么大的地方……冬日里不落雪的南越,夏日里严冰不消的昆仑山。知道以前有那么久远的时光,那些多的神祗传说,趣闻故事,还有各式各样的俚俗,就乐舞这些,原来曾经有燕舞、楚舞、赵舞、淮南舞、宋舞、蔡舞……而如今多已失传了,可惜得很。”
  小少女一双净澈的眸子几乎灿然发亮,旁若无人地说着心底里的许多思绪:“且我尤其喜欢辞赋这些,读唱起来琅琅上口,比《诗》里的三百篇都好听。”
  “阿姊说,左家原是诗礼传家的,族中女儿也多识文断字,但入了掖庭,这些东西也都没有什么用处了。可我偏生喜欢得很,看到有趣的书,便好像陷进去了,再舍不得出来似的……”
  “后来,还险些因此误了事,几回都害阿姊担心……”说到这儿,小丫头低低垂了头,神色间带了些愧疚。
  “这样啊……”刘庆静静听她说罢,竟是一时无言。
  他同诸皇子,也大都是四五岁上开的蒙,而后便被诸位饮誉国中的鸿儒师傅们严加督导,几乎是被逼着捺下性子习字,否则便会被训斥,再厉害些,就是告诉予父皇了……这等日子,简直煎熬!
  也就是后来年纪日长,才渐渐明白了此中意义,不那么排斥而已……谁晓得,如今竟给他遇着一个天生书痴的小丫头!
  也真是难得很……不过,他却并不怎么诧异,只觉有趣得很。
  室中微微静了片时,而后,小少年似是无奈地轻启了声:“半月以来,这已是你第三回研稠了墨。”
  说罢,刘庆看着素漆案上菱形方砚里那一砚池的墨色浆糊,似叹了口气。
  “我、我当真知错了。”她有些惶恐道,好不容易到这儿当上差,却是又为看书犯了错处。殿下他一向虽是宽和的好脾气,大约不会重罚,可……大约会被安置去别处当差罢?
  小丫头后悔不迭地垂了螓首,眸子霎时凝了些水光,狠狠咬了唇。
  刘庆见她这副模样,心底里有些莫名,竟还微有一丝触动……自己并未说甚会,她,怎么就委屈成了这样儿?
  “既知错,那,便罚你将这阁中的书都整理一遍罢。”他终于发了话,语声不觉放得柔和了些。
  听到不会被赶出这九思阁,小丫头心下蓦地一松,即而便是有些茫然地道“整理一遍?”
  “许多书卷,我平时阅罢都随意放的,你将它们分门别类放好……自然,有些没有坠签牌的,一定要自己细阅过了才好安置妥当。”他补充说道”可明白了?”
  “嗯嗯。”小丫头闻言,只知点头,顿了片时才后知后觉地明白……那岂不是说,为了整理好书卷,这些书她便可以随意翻看了?
  十一岁的小丫头只觉得做梦一般,这、这不是真的罢?
作者有话要说:  

☆、刘庆与左小娥(六)

  左氏姊妹便这么在温德殿安下身来。清河王因年纪尚小,既未娶妃,也无姬妾之流,是以宫中还没有主母。唯算得上半个主人的便是傅母卫氏,她自小照看清河王长大,情份颇深,所以这温德殿中一应事务皆是由她主理。而卫氏又一惯对她们姊妹两个十分厚待,因此日子过得实在比原先在掖庭时轻松了太多。
  左大娥名为乐伶,但刘庆虽养了一屋子伶工歌伎之类,却只有闲暇时偶尔才听曲赏舞,所以平日里大都是闲着的。
  至于左小娥,在书房服侍也不过是添香研墨之类,自从刘庆令她整理书阁后,小丫头研墨时便再未走过神儿了……算是让他略微松了口气。
  而对这十一岁的小丫头而言,就冲着这阁中的万卷藏书,那怕将她在这儿关上一辈子,亦是心甘情愿的。
  十二岁的清河王刘庆,则因为这个小少女的到来,原本乏善可陈的宫闱生活日渐多了许多趣味。譬如……捉弄某只小了他一岁的小丫头,看她惊惶失措又窘迫的呆模样,实在比那些歌舞消遣来得好玩儿。
  每当左小娥正躲在九思阁的僻静角落里,捧了一卷竹册,神游书海,不知世上春秋时,刘庆故意放沉的脚步声总会措不及防地蓦然响起在身后……惊得小丫头一头冷汗,手中的书卷几次都跌落于地。
  小丫头回神之后,自是执礼连忙请罪——殿下是让她整理典籍,可没有许她这般偷闲。
  而每逢此际,刘庆总是一幅面无表情模样,并不斥责,却也不发话。只饶有趣味地看着小丫头虽一派惊惶,可眼角却仍不时落向掉在身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