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时候那些爱情-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不自禁地仰头看了上去,才正是花时,所以叶芽儿还蜷缩在枝头一个个覆着细白绒毛芽苞儿里,所以举目而视,唯见满树梨花盛绽,似雪繁白,透过繁花间隙,可以窥见晴蓝的天穹和缕缕萦浮的云丝,时卷时舒,惬意而自在。
  黄硕几乎是在这一霎间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一路进了内院,前院和中院皆是他办公之处,而这儿则是他们夫妇的寝居之处了。
  有些意外地,院中东西两厢前后原应种草植花的地方,眼下皆是空置的,大片湿润的褐色新土似乎刚刚翻过不久……
  “这儿因着郎君吩咐,翻地种了笋。州境之内少有云丘竹,所以便种了越王竹,蜀地暖热多雨,适宜竹木生长,这些笋到秋日便能长成丈余高的新竹了。”郑伯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温声解释道。
  黄硕闻言一怔——待这几丛筠竹长成,这院落的格局便几乎同南阳的家一模一样了……
  “自两月前主公城头受降,入主益州,郎君封了军师将军,住进这府邸起,便一面遣入东赴南阳接夫人入蜀,另一面亲自布置了家宅,以应夫人住处的一应细务。”老者的语声没有太大起伏,但任谁都听得出其中的份量。
  ……刚刚接手益州,正是千头万绪,诸事待举的忙乱时候,他身为主事,竟还分心为妻子安排这些琐碎事宜。
  黄硕听得也是微微一怔……这人呵,从来就是这般的妥当体贴,数年如一日的温和细致。
  她走近了几步,低头仔细端量,果然在褐色的土壤间,看到零星几个细尖的新笋已破土而出,鲜嫩又茁壮,一派生机勃勃模样。
  她心底里忽然不自禁地涌上几分动容——七年了呵,他终于有了安定之处,可以给她一个安宁的家。
  他当年择定的主君——左将军刘备,如今已据有荆州二州,北抗曹操,南凌孙权,天下三分之势隐然已定。真正划地称雄,位尊一方。
  而天下间又多少人赞叹诸葛孔明的鉴人之明,当年慧眼识珠,扶助英雄于穷途末路。到如今,昔日落魄皇叔成就了一方基业,俨然无冕之王,而居功至伟的南阳才子坐镇中枢、总揆百事,俨然丞相。
  黄硕莫名便忆起了七年之前,南阳隆中的草庐之中,她自棋室的小窗中窥见的那个年近五旬的谦和长者,那个时候,他几度惨败于曹操之手,部属流离,义仆星散,狼狈地带着寥寥几个亲信投奔了荆州牧刘表,以求荫庇。
  真正寸步难行,前途渺茫。
  那个时候,其实,她心底里也并不看好这位刘皇叔。
  以时人的眼光,士子们若要求仕,想在乱世中博一个前程,最佳的选择乃是北上许昌投奔丞相曹操。
  因为名义上的天子,所以就有了名义上的正统,成为了名正言顺的朝廷势力,对于一个有志之士,不论他拥护汉室天子还是拥护曹操,他都必须归附到曹公的麾下,为其效力。当年荆州官学的许多士子,都同孔明的同窗好友孟公威一样择了这条路。
  而即便不选曹操,其时江东基业初定的孙权亦称得上一方雄杰,虽不及曹操兵多将广,但据着长江天险,自保却是无虞。
  但,那个时候,孔明却是在连她也意外之中,择定了其时狼狈落魄的刘玄德为主——是为了那个汉室宗亲的身份,还是因着三顾茅庐的恩义,甚或……其他?
  她……一直疑惑。
  而,七年之后的今日,几乎整个天下的士子都在惊赞孔明当年慧眼识珠的睿智。他所择定的主君而今已成为了与曹、孙两家分庭抗礼、三分鼎足的一方雄主,而他自己更因当年识于微时,所以为主君推诚相待,至敬至重。
  因此,令名得彰,文才武略著于天下。
  ——诸葛孔明,几乎已是天下士子心向往之的楷范。
  而于她而言,她的丈夫,终于有了一方长久安身之处,所以可以安顿家小,不必两地离居。
  这一天,她已等了太久呵。
  黄硕在内院安顿了下来,如她预想的一般,正堂的簟席几案,书房的布置格局,内室的床榻围屏……几乎都同南阳的家中一般模样。
  在这陌生的熟悉之中,她心底里不自禁生出几分动容。
  未久,郑伯便带了一卷帐册呈与她,并禀道:“郎君受任为军师将军时,并赐了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尽录在此,请夫人验看。”
  黄硕倒是怔了怔,而后收了帐册——细细阅看起来……刘玄德的确厚待,他们如今,倒有一份不薄的家底呢。
  ※※※※※※※※※※※※
  待五月南风吹遍巴蜀大地,遍野小麦覆陇而黄的时候,黄硕终于得了孔明不日归家的消息。
  那天暮时,她听了仆从通禀,急急放下了手中竹卷向外奔去,出了中院,便再移不开目光——
  那人便立在前院西厢那一株参天的梨树下,夕阳筛过密密的新叶,斑斑点点地缀在一袭若竹色的衣袍上,长身立玉,颀长劲拔,眉目温静隽致,一如当年。
  只是,相较于昔日那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士子,如今的他气度较更显稳敛从容,风云过眼,轻尘不惊。
  看到她的一霎时,他眼底里忽然泛上笑意,清隽温文的男子,就那样含笑立在一树盛绽如雪的繁白梨花下,偶有几瓣琼玉迎风而落,蹁跹着缀上他的鬓发衣裾,如画也似……
  瞬时间,仿佛天地之间的所有景物皆虚化作了淡色的幻象,清晰可见的,唯有他须他发,他眉他眼……
  “阿硕,”他温声开口,轻唤“我回来了。”
  她怔怔立在了当地,细细端量,发现那一双湛然的墨色眸子,此刻隐隐可见血丝,露出彻夜未眠的疲态……瞬时间,一胫投酸涩自她心底涌上眼角,视线都微微模糊起来……
  所谓情根深种,大约就是,莫论那个人怎样的狼狈窘迫或憔悴落魄,你的第一反应,都只是心疼。

☆、第108章 诸葛亮与黄氏女(十二)

    自孔明归家之后,黄硕原本悠闲的日子便变得忙碌了起来。

    前些日子,湔堋那边的水患颇是棘手。孔明虽未细叙,但她却可以想见其中的万千艰难,他赶卦岷江之后,也不知是怎样焚膏继晷地调度斡旋,昼夜劳顿……所以,疲惫成这般模样。

    ——这人呵,总是不知爱惜自己,真当身子是铁打的么?

    所以,她得好生管上一管了。

    自住进左将军府中这一处宅邸后,黄硕很快便适应了女主人的身份,主持中馈,料理庶务,府中一应仆婢亦用得如臂使指,因此,如今行事颇是顺当。

    她近乎有些强硬地监督着他卧榻休息,一日三餐烹了各样滋补之物,看着他吃完……

    黄硕一向深明大义、通情晓理,所以难得地惫赖一回,孔明竟一时没了辙,最后,只好微微苦笑着,无奈地妥协,令属官只将每日最紧要的公文呈送上来。

    ——他如今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实际上是一人主理着主公刘备治下荆益二州——方圆数千里地域的几乎所有事务,说是隐然丞相也不为过。

    是以,镇日间公务几曾轻松过?又有多少是耽误得的?——但,见着她这般忧切模样,却是莫论如何都不愿辜负了这番心意。

    所以,此后便是他倚枕卧榻,她敛衽跽坐在榻边,将各地呈上的公文一封封读与他听……

    黄硕一惯心思敏捷,时常甫念罢,便能条分缕析地试着提出几个章程来,许多竟都可行。孔明只需仔细斟酌之后,精简或增益一二,再由她执笔记叙……如此一来,事半功倍。

    他目光温暄地静静看着敛衽跽坐在榻侧的青瓷灯下,挽袖悬腕,一字字运墨落笔的女子。暖黄色的灯光映着她秀致恬然的侧颜,神情专注里带着几分潜静之气,文雅娴丽……他的阿硕,从来就是这般博学广见、灵悟敏捷的女子呵。甚至与他相较,所欠的也不过是政事军务方面的经见与历练而已。

    得妻若此,平生何幸?

    如此一来,孔明的确是得了许多空闲,安心地休息了数日,一日三餐的滋养也颇见成效,待黄硕松口许他出门时,已然恢复成那个温静隽致,博雅澹然的翩翩美丈夫了。

    这一天清晨,黄硕自夜梦中悠悠醒转,睁开眼时,却发现榻侧已空,一惊之下,她推枕而起,神色惶急地匆匆披了衣裳,几乎踉跄着步子就向外奔去……

    孔明正立在厅堂门前,目光越过庑殿顶上重重石青色的甓瓦,遥眺向东边天穹间微露的曦光,眸光澹然而深湛……听到女子有些惶乱的足音,他诧异地回了头,而后便见她泽衣外只披着细绢氅衣,神色匆匆地快步自内室奔了出来——

    “晨间寒气尚重,当心着凉。”他急急几步上前,伸手替她拢紧了衣裳,半揽入怀中温声关切道。心下却是生出了几分错愕——她从来处变不惊,从容自若,眼下究竟为何惶乱成这样儿?

    “我醒来时,你不在……”她被他半揽在怀中,低低垂了睫,似乎当真是因为侵晨时分寒气过重的缘故,竟有些畏冷似的微微缩了肩,一惯清越的语声里透着轻低的脆弱“所以……便以为,又是……”

    闻言,孔明的神色似乎霎时间滞住,而后心念急转,全然明白了她言下未臻之意——自他走后,这七年间,她一定做过许多回夫妻团聚的梦,而回回梦醒,枕畔已空……

    所以,如今方才会这般患得患失,近乎杯弓蛇影……七年长别,一朝团栾,犹恐相逢是梦中。

    “阿硕,”他蓦然将妻子揽入怀中,环臂拥紧,语声里带着一丝连自己都不曾察觉的颤意“对不起。”

    新婚离家,数载长别……因为他的自私,竟让曾经那个自信从容、处变不惊的女子,显出这样的惊惶和脆弱。

    她任他拥住,静静偎在这人怀中,感受着他有力的臂膀和怀中真实的温暖,不禁轻轻阖上了眼。

    “阿硕,诸葛孔明在此发愿,日后你我夫妻再无生离。”最末的时候,她听着他语声温和而诚挚许诺“我们会有长长的一辈子来厮守,执子之手,相看白头。”

    清晨初升的朝阳还只是云锦绣影一般的明红色,轻浅柔暖昀光照映在面颊上,即便闭着眼,也感受得到那样的温暖和适意,同这一字字清晰入耳的誓愿一道,暖到了心底。

    ※※※※※※※※※※※※

    七雉高的城墙以石青方砖砌成,此刻,风姿高逸的颀长男子一袭素净青袍,与那兰青襦裙绾双鬟的娴静女子相偕而立,居高站在城楼之上,俪影成双。

    蜀中地域平阔,放眼望去,千里沃野,此时小麦黄遍,灿金色的熟黄麦穗沉甸甸地弯了头,一根根细芒迎着初升的朝阳熠熠泛光。

    “阿硕,你看,今岁蜀中大丰呵。”他广袖拂衣,一手抚着厚重的石青的城砖,目光温和地凝视着眼底千里沃野,无垠灿黄,语声欣慰里难掩喜悦。

    是啊,乱世之中,这一方清平,一岁丰收,便能济得多少饿莩饥民,免得多少骨肉流离,平得多少灾荒祸患……救得许多许多黎庶百姓的性命。

    ——而这,又有他前些日子治理水患的几多辛劳在其中?

    她……都明白。

    而孔明,就这样静静伫立在城头,看着这遍野熟黄的丰收景象,许久许久—

    “幼年时在徐州,家中也种着一顷麦田,我犹记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