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十二初一,满桂麾下的大同镇精兵才赶到了良乡。因为满桂大同精兵比历史上晚来了十多天,宣府总兵候世禄比历史上败得更惨。如今整个京师的局面,也比历史上更加艰难。

如今通州、顺义、香河、武清等京畿城池都已经被八旗军攻破,大明京师与外界唯一的联系通道只留下了西面的良乡县城。

历史上张鸿功、耿如杞率领的山西镇勤王军因为连续三日没有发粮食,在良乡县兵变溃散。现在因为时局更加艰难,良乡县随时都可能被八旗军攻克。因为八旗军破城后极端残暴,动辄屠城。良乡县的官绅也没有敢像历史上那样欺凌山西镇一样欺凌满桂的大同精兵。

满桂带领精兵一到,还没有休整三日,十二月初三,八旗军两万大军开始围攻良乡县。

面对气势汹汹的八旗军,满桂守城非常坚决。他不避箭矢。身先士卒的坚守在城头上,连续打破了清军三次攻城。

清军连续攻城五日,拿拼死作战的满桂没有任何办法,最后只能退兵通州,继续在京师附近烧杀抢劫。

满桂坚守良乡,马上受到了崇祯皇帝的表彰,他亲自在平台召见满桂,赏赐了大同镇万两白银。还亲自询问满桂退敌方略。

满桂的方略几乎与袁崇焕一样,都是要求进入京师坚守城池,并不出去与八旗军浪战。

因为关宁军祖大寿退回了辽东,狠狠地耍了崇祯皇帝一把,让他明白了朝廷的武将已经逐渐军阀化。所以哪怕面对奋勇作战的满桂,崇祯皇帝也并没有放下疑心。

崇祯皇帝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并不同意满桂带兵入城,只让他在西直门驻守扎营,全权指挥大同、宣府二镇的兵马。

十二月十三,八旗军在西直门围攻满桂、候世禄二部,满桂候世禄二部奋勇作战,依靠京城的十九门红夷巨炮,又一次打退了凶恶的八旗军。(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退兵

崇祯二年十月,八旗军破关入寇京师。十一月,金军连克遵化、蓟镇、通州等京畿重镇,大明王朝随时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这时候,杨鹤正统帅这四万精锐边军围攻刘宣。

建奴入寇的消息传来,杨鹤尽管并不愿意前功尽弃,也只能罢兵回营,入京勤王了。毕竟他只要稍微流露出一丝迟疑地意思,只怕言官的弹劾奏章就能将他淹没,给他戴一个居心叵测,图谋不轨的帽子。

大明王朝历代的制度非常严密,文官、武将、太监、士绅层层牵制。即便杨鹤怀有疑心,也不可能控制住这四万精锐边军。所以他只能放弃围剿刘宣这个大好时机,不情不愿的上京勤王。

杨鹤的麾下,现在共有大军五万余人,其中超过两万是毫无战斗力的民夫夫子。真正能战的士卒,只有东大营的一万三千锐卒,盘踞汾州保护粮道的贺虎臣、候世禄、吴志勉的八千骑兵,外加上在冷泉口围攻张虎成的山西镇张鸿功、虎大威二部八千兵马。

至于陕西总兵王承恩的五千精兵,因为位置在刘宣南面的临汾县,根本不可能越过刘宣与杨鹤大军汇合。只能被杨鹤抛弃,独自面对刘宣大军的怒火了。

收到京师的急报,杨鹤心中更加忧虑。他仿佛看到了大明王朝即将倒塌,但是自己这个二品边帅却无能为力,并不能挽救大明危亡的局面。

杨鹤看了看天色。只见太阳已经西落,眼看就要黄昏。他用力拍打了一下冻得发麻的双脸,向身边的传令兵喊道:“擂鼓。聚将。”

不到三鼓,杨鹤麾下众将都已经到齐。

只见甘肃总兵杨嘉谟。杨鹤督标营参将刘延杰立于上首,其下站着七八位游击守备之类的中层武官。

杨鹤见众将无一人敢于迟到、以试军法。他满意的说道:“京师有警,本督决定率军勤王。但是官军与秃匪犬牙交错,如果退兵,稍有不慎就会溃败,众将有何办法?”

杨嘉谟身为在场武官职位最高之人。眼见杨鹤询问,只能硬着头皮答道:“一切皆有督师做主。我等定会奋勇杀敌,报效皇恩。”

明代因为文官的压制,武将几乎大部分都是不通兵法之辈,即便是一镇总兵。也很少有合格之人。

杨嘉谟虽然为甘肃镇总兵,也是这样一个粗鲁的武夫。

他虽然也算骁勇,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将略。如果在明太祖开国时期,这样的人只能成为千总、百户之类的基层军官。但是在英宗之后,这样的武将反而更受文臣的喜欢。真正文武全才的将领,出头反而更加艰难。

听了杨嘉谟的话,杨鹤并不满意。他本人虽然读过几本孙子兵法,但是并不是非常通晓兵事。面对现在这种复杂的局面,只能听取武臣的意见。看看这些领兵打仗的武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杨鹤见甘肃总兵杨嘉谟不是出主意之人,于是将目光转向自己的爱将刘延杰。

刘延杰是杨鹤的标营参将,是杨鹤最亲信的武将。眼见杨鹤将目光转向自己。刘延杰仔细思虑了片刻答道:“回禀制台大人,咱们想要安安稳稳的退兵,第一要防备冷泉后秃匪拦截,第二要小心灵石县秃匪追击。”

“冷泉口那里有张总兵山西镇八千人马,应该能够牵制住秃匪勇将下山虎。咱们现在应该徐徐而退,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行军之时。步兵在前,骑兵断后。每日扎牢营寨,不给秃匪趁虚而入的机会。秃匪一旦出城,就派遣骑兵上去骚扰纠缠。”

眼见刘延杰此人说的井井有条,杨鹤也挑不出疏漏。他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就按刘参将的意思办,明日拔营,贺自生、麻建功二部为先锋。杨总兵本部为中军,督标营刘参将为大军断后。”

第二日一大早,太阳刚刚升起。杨鹤就下达了拔营退兵的命令。因为明军准备比较充分,大军行军也比较有秩序,并没有引发太大的混乱。

眼见官军已经退兵,灵石城头的守军连忙将这个消息传给了刘宣。

刘宣听到这个重大的消息后,立刻让麾下的将士快速集结。他立刻登上城头,眼见官兵并没有溃乱,有些失落的说道:“官军虽然退兵,但是并不慌乱。咱们都是步卒,与断后的骑兵交战,未必能占了便宜。”

眼下灵石县城,虽然还有五千兵马。但是真正的骨干部队少之又少,只有杨四宝一个第四步兵营。其余炮兵营、工兵营。灵石守备营虽然人数不少,但是这种关键的硬仗现在也只能依靠第四营。

刘宣身边亲兵虽然能战,但是毕竟人数太少,只有不到三百人,在这种大规模的战斗中并不能改变局面。

“既然官兵退了不乱,咱们也不能随便冒险浪战。毕竟官军人数众多,现在还占据优势,一旦官军假意退兵,引诱我们出城决战,咱们骨干不足,未必能占到便宜。”在眼下的灵石城中,杨四宝是刘宣在军事上最重要的助手。他抬眼看了看正在撤退的官军,跺了跺脚说道。

刘宣看了看撤退的官军,知道官军是真心实意想要撤退的。尽管因为他穿越的蝴蝶效应,许多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但是他穿越的时间还短,对历史的影响并不算很大,并不能影响到几千里外的辽东。

历史上皇太极十月破关,十一月金军糜烂京师。眼下大明朝廷早已经顾头不顾腚,顾不上自己这个割据一方的巨匪了。

尽管刘宣现在想上去拼一把,击败人心惶惶的官军。但是刘宣知道杨四宝的意见比较稳妥。毕竟外面的都是九边精兵,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如果冒险出城,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就贻笑大方了。

况且官军连续三个月围城,因为粮草不算很充足,从十一月以来,每位士兵一日的口粮只有一斤。这样半饥半饱的一个月下来,守城士卒都有些营养不良。

况且连续三个月守城战,灵石县的守军也伤亡不小,尽管补充了三次新兵,但是城内总人数还是不足五千。前后相加之下,城中士兵已经减员一千五百余人。

尤其是城中骨干第四营,经过多次苦战,老骨干已经损失了不下四百人,基本上快要伤亡过半了。虽然第四营经过优先补充,但是战斗力还是远不如从前。

最终刘宣还是决定采纳杨四宝的意见。他对着亲兵队官冯双礼喊道:“双礼,你派人搬开城门口堵塞杂物。带领本队骑兵出城监视官军,看看官军到底如何打算。记住,出城之后,不要与官军纠缠。”(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扩充地盘

杨鹤虽然退兵,但是一路上稳扎稳打,用兵相当稳健,并没有为刘宣留下太大的破绽。况且官军还有三万多战兵,也称得上兵强马壮,并不是待宰的羔羊。

虽然官军撤退了战场,但是刘宣也没有力量趁机击溃官军,占了太大的便宜。

杨鹤沿着冷泉口、汾州、交城、清源一路退回了太原。也许知道这次退兵后自己已经不会有好结果,杨鹤并没有理会汾阳县的庆成、永和二位郡王。直接率领大军离开了汾阳县,退回了太原府。

因为京师的局面越来越糜烂,杨鹤也来不及休整。他留下了张鸿功、虎大威二部八千人马把守太原,自己亲自带着吴志勉、杨嘉谟、贺虎臣三镇精兵上京勤王。

杨鹤这个决定,也不知道对张鸿功是好是坏。

历史上山西巡抚耿如杞与总兵张鸿功率五千人上京勤王。按照当时的军令:“卒至之明日,汛地既定而后给粮饷。”

张鸿功麾下山西援兵既至,兵部今日令守通州,明日调昌平,后日又调良乡。三天连续调动,三日没有给军粮,士卒饥饿三日,最终迫于无奈只能发动兵变抢夺粮食。

事发后,耿如杞、张鸿功被捕入狱,先后死于诏狱当中。当时各方援兵先后赶到,因为朝廷缺饷,再加上当地文官克扣,许多士兵迫于无奈劫掠地方,溃散而去。

一部分陕甘精兵流窜回山西。大部分加入王嘉胤军中。王嘉胤靠着这股溃兵加入,在崇祯三年迅速发展壮大,才成了起义军中第一等的人物。

杨鹤带着两万精兵上京勤王。整个山西的精兵现在也只有不足四万人。其中山西、大同二镇过半的精锐还需要把守边墙,防备塞外的蒙古人,偌大的太原府,只有张鸿功、虎大威麾下八千人。

至于水师游击李英华这个倒霉蛋。在杨鹤退兵后,也被张虎成死死地包围在介休城。

杨鹤退兵后,刘宣立刻带领灵石县五千大军前出冷泉口,跟着杨鹤的脚步攻入汾州境内。

汾州境内虽然只有汾阳、孝义、介休、平遥四个县城。但是这四个县城全部位于太原盆地的肥沃平原之上。论起地方富庶,远远超过刘宣麾下的九个县城。

刘宣治下的九县。除了洪洞县还算富庶之外,剩下的城池都是一些山区小县。尽管这种城池利于守备,很难被外敌攻破,但是毕竟没有多少油水。很难供养刘宣麾下的两万大军。

打完了这一仗,尽管刘宣算是胜利的一方。但是他的治下,粮秣饷银已经相当匮乏,在陕北之地积攒下的粮草白银也几乎消耗一空。如果能迅速拿下汾州境内的几个县城,也能较快的改善一下困难的局面。

在杨鹤退兵的大好时机,刘宣汇合张虎成二部迅速进入汾州境内。张虎成率领冷泉口军队攻打介休城,而刘宣则北上攻打孝义、汾州二城。

现在整个汾州境内,几乎没有多少兵力。唯一能打的李英华水师,还被张虎成包围在介休城。面对刘宣气势汹汹的五千大军。孝义、汾州二城几乎不战而下。

就连盘踞在平遥、祁县的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