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某人自问不如明太祖手狠,也不想让你们死的痛苦。你们这些贪官昏官,除了后代不能参加科举当官外,老子也不会株连你们的家族。”

“你们也不要哭闹,今天,你们这些王八蛋都非死不可了。”

“来人,吉时已到,马上行刑。”

刘宣一声令下,只见几十个刀斧手快步上前,手起刀落就将这些无耻贪官全部砍头。

一刻钟之后,孙可望叫人准备托盘,将这些贪官的首级给刘宣盛了上来。对于这种血淋淋的脑袋,刘宣只觉得一阵厌烦,他挥了挥手下令道:“将这些脑袋挂在长杆上,在军中巡视一圈,用来威慑士卒。”

刘宣指了指站在下手远处的宪兵营营官何金章说道:“何营官,你带人下去通传各营军法官,让他们在出征之前,连续宣读三次军纪。大军出征,谁敢违反军纪,定斩不饶。”

自从刘宣在灵石县坚壁清野以来,下面各营的军纪就越来越难以管束。尤其是参与屠杀的几个营,这半年来,**、杀人之类的恶性军纪事件发生了不下上百起。

所幸刘宣头脑清楚,知道军纪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根源。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各营的军法官手段严厉,将这些违反军纪的士卒全部砍头。

这些违反军纪的士卒,大部分都是陕北过来的老兵,他们经过两三年的战争,已经算是这支军队的骨干。就是这样的老兵,刘宣也没有丝毫容情,用他们的头颅来杀鸡儆猴。

不仅如此,这半年来刘宣还改革了一部分军制,增加了军法官的权力范围。从四月开始,刘宣就开始给下面的士卒发放军饷,他还使用多种手段,为年纪大的单身士卒娶上了本地婆娘。

最底层的小兵,只要有家族妻儿牵绊,才容易遵守军规军纪。刘宣也正是通过这种手段,才好不容易将士兵的军纪从新维护下来。

何金章因为地位不高,与刘宣的距离也比较远。刘宣下达的军令,他也有些听不清楚。此人颇为正直负责,壮着胆子向刘宣说道:“大将军,下官有些耳聋,您的军令下官没有听清楚。”

对于何金章负责任的态度,刘宣自然不会打压。他从新复述了一遍命令,对何金章挥了挥手说道:“何营官,快快去吧。”(未完待续。。。)

第四章出征四

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各营的军法官将军纪宣读了三遍之后。刘宣从怀中掏出一封檄文,照本宣科的念道:“替天行道、澄清川岳,大将军刘宣喻。

本将起兵三载,旬月之间,连破一府二州三十县。大兵所出,攻无不克、战无不取。

去岁以来,巡抚岳和声、副将张应昌、参将李卑、游击刘光祚、李英华等先后死于阵中。总督杨鹤、小丑挑梁,集五镇十数万大军来攻,不足两月,贼军溃败千里、死伤无算、狼狈狂奔、逃亡京城。

明朝太祖,本是淮右布衣,起兵伐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救民于水火之功。然明太祖以下,历十六代、二百六十载。时至今日、气数已尽矣。

明皇崇祯、继位三载、贪婪刻暴、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行事惨苛,荼毒众生。历观古今,无道之徒,贪残酷烈,以今朝最甚。现今陕北糜烂,北地残破凋零、天灾*不断,皆怨此无道昏君。

本将起兵、伐无道、举义旗、大军过后,秋毫无犯。

此次出征,所过州县士民照常乐业。军民人等,各宜投册归顺,免遭兵祸。天兵临城,玉石俱焚,毋遗后悔。

所有倡首逆臣、附逆缙绅,自当搜解讯办,以警效尤。其余胁从附乱之人,果能自新,一律免死。

至于市居良民,不甘附逆,困陷城中无力自拔者。如有损伤,亦当从优抚恤。

仰尔军民人等,各安生业。勿得惊惶自扰。

凡我军士,如有借故滋扰,株连良民,及其他淫掠不法情事者,各营将校,务须从严查办,赔偿损害。

如有处理不公处。本将必执法以绳,决无姑息。但能杀王府、乡绅。封府库以待,则秋毫无犯。”

这一封檄文,都是刘宣亲手所写,并没有让文采过人的李翰之辈代写润色。此文虽然半文半白。远远称不上文才过人,但是也有一番动人心魄的气势。尤其是刘宣直骂崇祯皇帝的文字,更是显得大逆不道、不留有一点儿退路。

等刘宣念完了这一封檄文,他对着身边的秘书处处长程皓说道:“你让人将这份檄文抄写几份,等攻破城池,就将此文张贴在城墙之上,晓谕各地百姓。”

程皓接过这份檄文,双手之间还有些抖动。历朝以来,虽然各种檄文不少。但是敢于当面辱骂皇帝的文字,还是少之又少。除了骆宾王辱骂武则天的那篇外,刘宣这一片檄文算是言语最直接的。

程皓本来还有家族牵绊。心中并不敢抄写这篇檄文。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只能选边站,如果稍微有些迟疑,只怕马上就会刀斧加身了。毕竟朝廷可以杀人,大将军刘宣的刀把子也同样可以杀人。

想道这里,程皓身子有些抖动的接过这篇檄文,同秘书处的五六位文书抄写了十几份。等刘宣宣誓之后。马上下令大军拔营。

这一次出征,先头部队早已经离开。刘宣的中军算是最后一批主力军。除了野战主力之外,还有十几个守备营已经开始分批向南调动。

刘宣的中军,现在共有亲兵一营,炮兵两营、宪兵一营、工兵一营。此外还有贴身卫士三百余人,再加上李自成麾下的第八营刘宗敏营,总共不下于七千五百大军。

大军行军,速度上当然不可能太快,哪怕刘宣麾下中军已经算是精兵,还有不少的驮马畜生运送辎重。即便是在境内行军,沿路的补给比较充足,还有一些兵站可以驻营,刘宣这支大军的行军速度也就不超过每日八十里路程。

因为一路上在境内行军,沿路都有兵站,所以刘宣并没有征发民夫随军行动。大的兵站中,不仅有粮草饮水,还有柴火营房,能够极大地减轻士卒的负担,让刘宣麾下的大军快速调动。

整个刘宣治下的五府四十九县,现在也只建设了汾阳、灵石、霍州、临汾、曲沃、安邑、河津、平6八大兵站。这八大兵站,每一个兵站之内的存粮都超过两万石。

除了这八大兵站之外,沿着官道的县城还建设了一些小型兵站。但是小型兵站的存粮很少,只有不到两千石,只能提供大军十天的口粮。

一个士兵行军打仗,除了必备的兵器之外,还需要背负七天的口粮。此外还有雨具一套、棉被一套、棉衣一身、餐具一套、匕首火镰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另外还需要分开背负扎营的帐篷。这些辎重全部加起来,已经不下于五六十斤。

背着五六十斤的东西,哪怕一路上有兵站补充,减少了扎营这一项巨大的工程,刘宣麾下的士兵每日行军的距离也快不了多少。即便是最精锐的几个步兵营,长途行军的距离每日也不超过六十里。

刘宣在亲兵营骑士严密的保护下,在中军随着大军行动。这一路上,刘宣的中军不快不慢的向南前进,终于到了黄昏之时,才赶到了曲沃大营。

曲沃县城的百姓因为与刘宣的大军结下了血仇,所以哪怕是兵力在吃紧,曲沃城中也留守着一营士兵。几个月前,路恭麾下的第十五营就驻扎在这里。

后来因为军情调动,路恭的野战主力离开了曲沃县城。路恭部一离开,刘宣马上成立了曲沃守备营。这个营的士兵,几乎不招收当地百姓。

尽管后来刘宣赈济灾民,收拢了一部分人心,但是曲沃城的一部分百姓对刘宣这支军队还是满怀怨恨。仅仅半年时间,曲沃知县牛弘毅就处置了十几起因为怨望之罪引发的民乱。在上面的严令下,杨弘毅毫不手软,砍杀了上百人头,才压住了这股邪风。

因为曲沃县人心不附,所以刘宣并没有驻扎在舒服的县城,而是与寻常的士兵一样,驻扎在简易的兵站营房当中。

大军在曲沃县停留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此地,向安邑行军。

此时的安邑城,几乎成了一个大军营。李旭中、李自成、张应金、刘勇四个旅的大军两万人云集在城中。(未完待续。。。)

第五章出征五

刘宣率领中军大部赶到安邑城之后,马上下令下面的个员将校前来参加军议。此时的安邑城中,不仅有张虎成这种中枢大员,还有第四旅李自成、第三旅李旭中、第五旅张应金、骑兵旅刘勇四名大将。此外、后勤司种平、武备司贾绍元、军医处处长冯吉仁三人也前来旁听。

刘宣展开一幅中原地图,对下面的众将说道:“如今咱们的兵马分为四部,其中第一旅李旭升位于晋中、主要兵力集中在清源、交城一线。除了两个骑兵营、两个步兵营野战主力外,此外还有是一个守备营配合作战。北线的局势现在全靠小李将军支撑。”

“其二白旺所部第二旅已经南下河津,隰州府现在仅有一个守备营把守。如果官军前来攻打,总部打算彻底放弃隰州十县,将主要防线设立在吕梁山一线。”

“大家都知道隰州十县都是山区县,总人口也就不足二十万人。这片地区县城虽多,地方虽大,但是对咱们的重要性,还比不上洪洞、临汾、安邑、解州任意一个县城。”

“杨四宝第六旅屯兵平6县,准备当做偏师渡河进入河南境内,为咱们拖住一部分朝廷大军。”

“大军的主力中军五个营、四个旅十六个营,总计二十一个营两万五千人屯兵安邑城,除此之外,还有配合咱们作战的辅兵两万余人。”

“咱们主要的对手。就是陕西巡抚刘广生标营三千人、陕西总兵王承恩部五千人。此外还有参将艾万年部三千余人,游击猛如虎所部两千余人。”

“因为咱们这一个月严防密探,对岸的官军对咱们的情况并不清楚。猛虎如、艾万年二部还屯兵在延长、宜川等县。严防死守老对手白旺。”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有何看法,就当着我的面议一议。”

听刘宣介绍完敌我双方的大致情况,这四个旅长中能力最出众的李自成当先谈道:“大将军,咱们虽然布下了两路疑兵,但是还是要兵贵神速,迅速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朝廷虽然现在在关中、晋中还处于弱势。但是从长远来看,朝廷的力量还是远超我们。只有轻取关中。有山河之险要,咱们才能抵抗朝廷的大军。”

李自成经过两三年的带兵历练,现在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才能。他说的这些话已经算是战略上的考虑了。

刘勇在诸人中对官军最为了解,听了李自成这番话。他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李旅长所言极是,按照军情司传回来的探报,官军已经开始调动。八月初六,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曹文诏、左良玉、祖宽等关宁军已经奉命南下,不知道是沿着井陉寿阳一线去太原,还是从京师南下河南从横曲、平6等中条山南部攻打我们。”

“如果咱们要动手,定要在官军大规模用兵前打败刘广生,攻下西安城。不然前有坚城、后有大军,咱们就会处在进退失据的局面。到时候大好局面毁于一旦。还不如按兵不动。毕竟现在咱们已经有太岳、吕梁、黄河、中条等险要之地保护。靠着四万精兵、三万守备营,未必就不能保住地盘,阻挡住朝廷的大军。”

除了刘勇、李自成二人较有远见外。剩下两个旅长李旭中、张应金只是中人之姿,才能一般之人。二人也没有什么的好的建议,于是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