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吕着中国通史-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不得许给外国或外国人。一切入款、银钱、货物,不得抵押给外国或外国人。一切事情,都不受外国干涉。亦不许外国派官驻扎和驻兵。中国得报大惊,然与英人交涉无效,不得已,乃于1906年,订立《英藏续约》,承认《英藏条约》为附约,但声明所谓外国或外国人者,不包括中国或中国人在内而止。

    在东北方面,中国拟借英款敷设新法铁路,日人指为南满铁路的平行线(东省铁路支线,俄人让给日本的,日人改其名为南满路),中国不得已作罢,但要求建造锦齐铁路时,日不反对。中国因欲借英、美的款项,将锦齐铁路延长至爱珲。日人又嗾使俄人出而反抗。

    于是美国人有满洲铁路中立的提议。其办法:系由各国共同借款给中国,由中国将东三省铁路赎回。在借款未还清前,由各国共同管理,禁止政治上、军事上的使用。议既出,日、俄两国均提出抗议。这时候,因英、美两国欲伸张势力于东北而无所成,其结果反促成日、俄的联合。两国因此订立协约,声明维持满洲现状,现状被迫时,彼此互相商议。据说此约别有密约,俄国承认日本并韩,而日本承认俄国在蒙、新方面的行动。此约立于1910年。

    果然,日本于其年即并韩,而俄人对蒙、新方面,亦于其明年提出强硬的要求,且用哀的美敦书迫胁中国承认了。

    外力的冯陵,实为清季国民最关心的事项。清朝对于疆土的侵削,权利的丧失,既皆熟视而无可如何,且有许多自作孽的事情,以引进外力的深入。国民对于清『政府』,遂更无希望,且觉难于容忍。在庚子以前,还希冀清朝变法图强的,至庚子以后,则更无此念,激烈的主张革命,平和的也主张立宪,所要改革的,不是政务而是政体了。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是生于中国的南部,能承袭明季以来的民族革命思想,且能接受西方的民治主义的。他当1885年,即已决定颠覆清朝,创建民国。1892年在澳门立兴中会。其后漫游欧、美,复决定兼采民生主义,而三民主义,于是完成。

    自1892年以来,孙中山屡举革命之帜。其时所利用的武力,主要的为会党,次之则想运动防军。然防军思想多腐败,会党的思想和组织力亦嫌其不足用,是以屡举而无成。自戊戌政变以后,新机大启,中国人士赴外国留学者渐多,以地近费省之故,到日本去的尤夥。以对朝政的失望,革命、立宪之论,盛极一时。

    1905年,中山先生乃赴日本,将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革命团体至此,始有中流以上的人士参加。中山先生说:“我至此,才希望革命之事,可以及身见其有成。”中流以上的人士,直接行动的能力,虽似不如下层社会,然因其素居领导的地位,在宣传方面的力量,却和下层社会中人,相去不可以道里计,革命的思『潮』,不久就弥漫全国了。素主保皇的康有为,在此时,则仍主张君主立宪。

    其弟子梁启超,是历年办报,在言论界最有权威的。初主革命,后亦改从其师的主张,在所办的《新民丛报》内,发挥其意见,和同盟会所出的《民报》,互相辩论,于是立宪、革命成为政治上的两大『潮』流。因对于清朝的失望,即内外臣工中,亦有主张立宪的。日、俄战争而后,利用日以立宪而胜,俄以专制而败为口实,其议论一时尤盛。

    清朝这时候,自己是并无主张的。于是于1906年下诏预备立宪。俟数年后,察看情形,以定实行的期限。人民仍不满足。1908年,下诏定实行立宪之期为9年。这一年冬天,德宗和孝钦后相继而死。德宗弟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立。年幼,载沣摄政,『性』甚昏庸。其弟载洵、载涛则恣意妄为。居『政府』首席的庆亲王奕劻,则老耄而好贿,政局更形黑暗。人民屡请即行立宪,不许。1910年,号称为国会预备的资政院,亦以为请,乃勉许缩短期限,于3年后设立国会。

    然以当时的政局,眼见得即使召集国会,亦无改善的希望,人民仍觉得灰心短气。而又因铁路国有问题,和人民大起冲突。此时的新军,其知识已非旧时军队之比;其纪律和战斗力自亦远较会党为强。因革命党人的热心运动,多有赞成革命的。

    1911年10月10日,即旧历辛亥八月十九日,革命军起事于武昌。清朝本无与立,在无事时,亲贵虽欲专权,至危急时,仍不得不起用袁世凯。袁世凯亦非有诚意扶持清朝的,清人力尽势穷,遂不得不于其明年即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退位。沦陷了268年的中华,至此光复;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第86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语云“大器晚成”,一人尚然,而况一国?中华民国的建立,虽已30年,然至今仍在革命的途中,亦无怪其然了。策励将来,端在检讨已往,我现在,且把这30年来的经过,述其大略如下:

    民国的成立,虽说是由于人心的效顺,然以数千年来专制的积重,说真能一朝涤除净尽,自然是无此理的。大约当时最易为大众所了解的,是民族革命,所以清朝立见颠覆。而袁世凯则仍有运用阴谋,图遂其个人野心的余地。民党当日亦知道袁世凯之不足信,但为避免战祸,且急图推翻清朝起见,遂亦暂时加以利用。

    孙中山先生辞临时大总统之职,推荐袁世凯于参议院。于是袁世凯被举为临时大总统。民党因南方的空气较为清新,要其到南京来就职。袁世凯自然不肯来,乃促使京、津保定的兵哗变。民党乃只得听其在北京就职。此时同盟会已改组为国民党,自秘密的革命团体变成公开的政党。孙中山先生知道政局暂难措手,主张国民党退居在野的地位,而自己则专办实业。然是时的国民党员不能服从党纪,不听。二年四月八日,国会既开,国民党议员乃欲藉国会和内阁的权力,从法律上来限制袁氏。

    这如何会有效?酝酿复酝酿,到底有二年七月间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在海外组织中华革命党。鉴于前此以纪律不严而败,所以此次以服从党魁为重要的条件。然一时亦未能为有效的活动。而袁氏在国内,则从解散国民党,进而停止国会议员的职务,又解散省议会,停办地方自治,召开约法会议,擅将宪法未成以前的根本大法《临时约法》修改为《中华民国约法》,世称为《新约法》,而称《临时约法》为《旧约法》。又立参议院,令其代行立法权。共和政体,不绝如缕。

    至四年底,卒有伪造民意帝制自为之举。于是护国军起于云南。贵州、两广、浙江、四川、湖南,先后响应。山东、陕西境内,亦有反对帝制的军队。袁氏派兵攻击,因人心不顺,无效,而外交方面又不顺利,乃于五年三月间下令将帝制取消,商请南方停战。

    南方要求袁氏退位,奉副总统黎元洪为大总统。事势陷于僵持。未久,袁氏逝世,黎氏代行职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问题乃得自然解决。

    然为大局之梗者,实并非袁氏一人。袁氏虽非忠贞,然当其未至溃败决裂时,北洋系军人,究尚有一个首领。到袁氏身败名裂之后,野心军人就更想乘机弄权。

    当南方要求袁氏退位而袁氏不肯时,江苏将军就主张联合未独立各省,公议办法。通电说:“四省若违众论,固当视同公敌;『政府』若有异议,亦当一致争持”;这已经不成话了。后来他们又组织了一个各省区联合会,更形成了一种非法的势力。

    六年二月,因德国宣布无限制潜艇战争,我国与德绝交。国务总理段祺瑞进而谋对德参战。议案被国会阁置。各省、区督军、都统遂分呈总统和国务总理,藉口反对宪法草案,要求解散国会。黎总统旋免段祺瑞之职。安徽遂首先宣告和中央脱离关系。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奉天、黑龙江、浙江、福建等省继之。在天津设立军务总参谋处。通电说:“出兵各省,意在另订根本大法,设立临时『政府』和临时议会”,这更显然是谋叛了。

    黎总统无可如何,召安徽督军张勋进京共商国是。张勋至天津,迫胁黎总统解散国会而后入。七月一日,竟挟废帝溥仪在京复辟。黎总统走使馆,令副总统冯国璋代行职权,以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祺瑞誓师马厂,十二日,克复京城。张勋所扶翼的清朝亡。流了无量数有名无名的先烈的血,然后造成的中华民国,因军人、政客私意的交争,而几至于倾覆,论理,同为中华民国的人民,应该可以悔过了。

    然而社会现象,那有如此简单?北方的军人、政客,仍不能和南方合作。乃藉口于复辟之时,中华民国业经中断,可仿民国元年之例,重行召集参议院,不知当复辟的11天中,所谓溥仪者,号令只行于一城;我们即使退一百步,承认当时督军团中的督军,可以受令于溥仪,而西南诸省固自在,中华民国,何尝一日中断来?然而这句话何从向当时的政客说起?于是云南、两广,当国会解散时,宣布径行禀承元首,不受非法内阁干涉的,仍不能和北方合作。

    国会开非常会议于广州,议决《军『政府』组织大纲》,在《临时约法》未恢复前,以大元帅任行政权,对外代表中华民国,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后又改为总裁制,以政务总裁7人,组织政务会议,由各部长所组织之政务院赞襄之,以行使军『政府』之行政权。北方则召集参政院,修改选举法,另行召集新国会,举徐世昌为总统,于七年十月十日就职。中华民国遂成南北分裂之局。

    而南北的内部,尚不免于战争。九年七月,北方的吴佩孚自衡阳撤防回直隶,和段祺瑞所统率的定国军作战。定国军败,段氏退职,是为皖、直之战。南方亦因心力不齐,总裁中如孙中山等均离粤。是年十月,以粤军而驻扎于福建漳州的陈炯明回粤,政务总裁岑春煊等宣布取消自主。徐世昌据之,下令接收,孙中山等通电否认,回粤再开政务会议。十年四月,国会再开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于五月五日就职。陈炯明遂进兵平定广西。

    是时北方:曹锟为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为副。王占元为两湖巡阅使,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兼蒙疆经略使。湖南军队进攻湖北,王占元败走。旋为吴佩孚所败,进陷岳州,川军东下,亦为佩孚所败。十一年四五月间,奉军在近畿和直军冲突,奉军败退出关。孙中山本在广西筹备北伐。是年四月间,将大本营移至韶关。陈炯明走惠州。五月,北伐军入江西。六月,徐世昌辞职。曹锟等电黎元洪请复位。元洪复电,要求各巡阅使、督军先释兵柄,旋复许先行入都。撤消六年六月解散国会之令,国会再开。

    孙中山宣言:直系诸将,应将所部半数,先行改为工兵,余则留待与全国军队同时以次改编,方能饬所部罢兵。未几,广西粤军回粤,围攻总统府。孙中山走上海。岁杪,滇、桂军在粤的及粤军的一部分讨陈。陈炯明再走惠州。十二年二月,孙中山乃再回广州,以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