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尽心洋务,朕甚为欣慰,小成子,把朕挑出来的那几样玩意拿过来。”

    一个小太监捧着一个檀木盘,上面放着几样珍品,莲花荷叶的官窑瓷器、翡翠大玉牌、象牙笔架、笔筒等。

    还是杨潮上次说的,珠宝玉器。

    带着几样赏赐,一直到离开皇宫,杨潮都弄不明白载沣的意思。

    此时在皇宫中,载沣则在跟小成子感慨。

    “你说这个杨潮,他图什么?”

    小成子叹道:“奴才不知。”

    小成子其实哪里有心思琢磨杨潮,他现在心里极为恐慌,因为他突然认出了杨潮来,认出杨潮就是那日杀慈禧和光绪的匪首,假托朱开山手下的匪首。

    但是小成子可是把慈禧和光绪的尸体给卖了的,说是跟贝勒桂祥等人一起从朱开山悍匪手里抢回来的,他也是因为此功才得到了载沣的赏识,做了载沣的亲信,可是突然他认出了杨潮,这让他感到极为恐惧,如果事情败露,他死无葬身之地啊。

    但是好像杨潮没有认出他来,这让小成子心中升起一丝侥幸,但是他是绝对不敢在载沣面前说出真相的,只求自己平安就好。

    “我可听说他有万贯家财,却回大清办洋务,修铁路的钱都是自筹。还听说连宅子都卖了,举家搬到垦利县圈了一大片荒地。”

    “奴才以为杨大人舍家为国,一片忠心!”

    小成子连忙应和道。

    载沣点点头,但这不是他这次改变态度的主要原因。

    最关键的是:“他到底不是张之洞、袁世凯一党之人。”

    载沣认为杨潮虽然精心洋务,但是跟张之洞和袁世凯却不是一路人,起码不是湘派和淮派的嫡系,那么就有被他拉拢的可能。载沣心里很清楚,顽固派是他的最坚定支持者,但是靠顽固派是成不了事的,最终还得办洋务,慈禧老佛爷和他哥哥光绪的惨状,他可不想落在他的身上。

    所以杨潮这种洋务派的后进势力,就很值得他拉拢。

    尤其是在办铁路的时候,载沣认为杨潮很有能力,洋务办的极为出色,能从蛮横的德国人手里抢回来一条路,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奇迹。此时拉美国人,无非就是以夷制夷,说起来简单,李鸿章之后还就没人玩得转,不见老佛爷刚把李鸿章撵到广东去,八国联军就打进北京了吗。

    载沣不由的想,如果李鸿章一直在北京,一直在北洋,在朝堂上的话,恐怕就不会闹到八国联军来打大清了。

    看到杨潮身上的潜力后,载沣更是觉得应该投资,趁杨潮还没有完全投靠张之洞和袁世凯,他先拉过来。

    尤其是现在朝局十分微妙,载沣目前最大的敌人,就是张之洞和袁世凯了,他可不想真的被这两人架空,当一个傀儡皇帝。

    “小成子,你再去给杨潮传旨,就说朕答应他了。禁卫军买两万只步枪,都由他代理,大炮也酌情买一百门吧。”

    载沣想到刚才杨潮说的采购军火一事他没有立刻答应,此时想想自己做的还不够大气,杨潮要代办军火,无非是想挣点钱,他投洋务投了那么多钱,肯定亏空的厉害,不然怎么会卖宅子,还带着一大家子人去住荒地里,可怜见的,这些搞洋务的汉人就是让人想不明白,好好的办洋务就好,犯得着把自个也搭进去。杨潮是这样,那个张謇也是这样。还是人家盛宣怀、李鸿章看的明白,该给自己留点就留点,朝廷还能怪他们不成?

    “奴才这就去!”

    小成子刚刚答应。

    载沣立刻又道:“等一等。杨潮去圈荒地,也不过是想弄点钱。反正是荒地,你去告诉他,他想圈多少就圈多少,山东的那些荒滩都可以给他。”

    载沣想到张謇,又想到杨潮,感觉这两人还真的很像,张謇不是也去圈地了,听说开了几万亩出来了,想必杨潮也是这个目的,那不妨让他多圈点,又不废朝廷什么,还能得到大臣的忠心,何乐不为。

    载沣对自己这个突然冒起来的想法很满意,看到小成子有些匆忙的脚步,不由得笑了。

第六十七节 意外收获() 
杨潮回到驿馆,对载沣没有答应自己代办军火还有些郁闷。

    那是他跟德国人合作的兵工厂,是不能拿出来说的,毕竟是在青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暗通德国人,杨潮不怕有人弹劾,但是如果这样阻碍了自己的计划,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他隐瞒了参股青岛兵工厂的事情,只说德国人在青岛有兵工厂,向自己推销武器,杨潮询问朝廷是不是需要采购武器。

    其实大家都心里明白,朝廷目前采购军火,都是装备八旗禁卫军的,而有钱的也就是载沣,反正朝廷是不会花钱给袁世凯装备北洋军的。

    “这势力斗争似乎载沣占据了上风啊!”

    杨潮分析了一下形式后不由暗自怀疑。

    这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袁世凯和张之洞这样的人物,竟然让载沣这样的八旗纨绔给压制住了,实在是让人费解。不过一个体系想打破不是那么容易的,载沣最大的依仗就是他是皇帝,慈禧当太后的时候,能收拾鬼子六、压制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人物,未必就说明慈禧比这些人强,只是他手里的牌太强了。

    载沣是皇帝,先天就比袁世凯和张之洞更有优势,所以斗争取得一定的胜利,也不奇怪。

    杨潮这样想着,也感到很合理了,只是有些担心载沣如果专quan后,国家的走势,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踏步搞洋务呢。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

    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出载沣保守的趋势来。

    正想间,突然一个尖利的嗓音响起:“圣旨到,登莱青胶道,山东按察使杨潮接旨!”

    “着杨潮,代办禁卫军火器一事,购快枪两万,大炮一百……”

    随着小太监念完圣旨,杨潮才反应过来,载沣答应自己代办军火了。

    刚才载沣拒绝,杨潮还是有些理解的,毕竟这是一块肥肉,盯着的八旗贵胄多了去了,这是传统了,整个满清一朝,无论是乾隆修建圆明园,还是李鸿章采购北洋舰队,大项的资金出入,那可是肥差,谁经手谁发财。

    载沣拒绝的时候,杨潮还想过,到底是谁拿到了这笔生意,还想着去活动一下,出一笔回扣将订单拿下来呢,没想到转眼载沣就改主意了。

    “公公辛苦了,一点小意思。”

    接完旨后,杨潮很客气的给小太监塞上一把大洋,杨潮是第二次见这个小太监了,第一次是詹天佑那次,上次他觉得有些面熟,这次就不奇怪了,因为见过一次了,面熟是正常的。

    小成子的脸色却有些复杂,声音有些转音:“杨大人客气了。都是奴才应份的。哪里敢要大人的赏。”

    小太监跟杨潮互相退让了一番,才很为难的收下了,太监不要钱,这倒是新鲜。

    杨潮借机道:“敢问公公,皇上如何改了主意?”

    小太监道:“皇上说杨大人办洋务都卖了宅子,于心不忍,想让大人挣点钱。”

    一听这话,杨潮第一反应是不信,看到小太监诚恳的眼神,这才信了一半,心里不由还有些感触,没想到载沣对自己还是很有好感吗。

    “对了!”

    小太监突然喊了一声。

    杨潮好奇的看着他,小太监尴尬的小小,似乎有些紧张。

    “皇上还交代了,说杨大人要圈一些荒地,那就尽管圈,就是把全山东的荒地都圈了,也没有关系!”

    杨潮不由有些意外,全山东的荒地暂且不说,就是沿海那些盐碱地就不下于五百万亩,都给了自己,这还真有些用处。

    作为后世的人,对土地的价值认识的更深刻,虽然没有这时代的地主把土地当命根子,但是却更清楚土地的价值所在,不是因为土地是粮食的基础,而是因为土地是稀缺的资源,皇帝也是土地,用来种地或许不行,但是用来办工厂,还是没问题的,后世许多地方为了避过耕地政策,都是把好地谎报盐碱地的。

    “皇上对微臣真是厚恩啊。臣万死不足报万一。有劳公公了!”

    杨潮感慨一声,又给小太监送了一把几十个大洋,相信这个小太监会把他表忠心的话,带给载沣的。

    做完了这些事,杨潮又一次离京,同样没有跟袁世凯和张之洞打招呼。

    来之前先拜会他们,那是因为杨潮是要办洋务,离不开这两个人,同时因为上次的事情,杨潮以为载沣对自己有了偏见,担心载沣这个皇帝会阻止自己,因此希望说服袁世凯和张之洞支持,最后说服皇帝。

    但是发现皇帝不但一改常态,反而有种拉拢自己的架势,杨潮就不好在去跟袁世凯和张之洞套近乎了,而且发现此时北京的政治斗争似乎正处在某个微妙的时刻,杨潮可不想蹚浑水。

    从天津坐船到烟台。

    烟台港口扩建工程已经开始施工。

    荷兰治港公司承揽,他们设计了两条防波堤,从芝罘湾伸向海面,如同两条手臂一般,将烟台港怀抱在里面。

    有了防波堤之后,港池的面积扩大,而且可以往海中延伸,这样可以将码头向前推移,可以在深水区修建更大的泊位,按照杨潮的要求,是一万吨级轮船可以直接停泊。

    荷兰人最后的报价是三百万两,比他们最开始的报价少了一百万,倒不是他们的工程预估出了问题,而是荷兰人自筹了一百万两银子入股。

    让荷兰治港入股是杨潮的邀请,因为将来港口要让出资者经营的,杨潮手里可没有这样的人才,英国人、德国人倒是有,但是杨潮不敢用,荷兰人没有什么政治诉求,交给荷兰人运营很合适,因此引入荷兰资本。

    荷兰治港看过了烟台港的条件,还有烟台港目前的进出口吞吐量,他们认为如果烟台能保持目前的地位,盈利是肯定的,于是欣然入股,以一百万两工程款换取了两成的股权,对他们来说很可能一分钱都没有出,完全是拿施工利润换来的,最划算不过。

    在烟台就给古斯塔夫发电报,告诉古斯塔夫自己得到了圣旨,将全权办理新军事务,通知克虏伯可以来烟台签合同了。

    在克虏伯到来前,杨潮就先跟早就准备好了全套的法律文件,等待已久的美国人签了合同,建立合资兵工厂和钢铁厂的合同。

    废了这么多事,终于把这些事搞定了,杨潮不由感慨,在中国,商业的事情永远都不是一个商业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古往今来概莫例外,政治化太严重了。

    等待德国人的时候,杨潮还在烟台工地上看了看,发现铁路施工速度极快,这才六月,烟台段铁路就已经修到了烟台之外,杨潮站在莱山上,看着蜿蜒从山中跃出的钢铁长龙,很难想象去年这里还是一座荒山。

    而这些都出自他的手笔,心里不由升起一股慷慨悲歌的情绪来,可惜他不是曹操那种人物,不然肯定能喷薄而出一首辉煌壮丽的诗赋来。

    “明年,也许明年,我们就能看到火车在这条钢铁长龙上飞腾而过了。”

    指着山路上攀爬而过的铁轨,杨潮忍不住对潘训大声描绘。

    潘训点点头:“若真如此,可称大功!”

    是大功啊,几百公里的铁路,中国人自办的铁路,詹天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