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太平王-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五代十国混战,连主帅都控制不了军队的烧杀抢掠,又是尸横遍野;金、元灭两宋,公元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损失率高达91%,蒙古人灭花剌子模,屠撒马尔罕城百万人口,灭西夏,屠八十余万。蒙古人数次西征,包括屠杀了巴格达的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废墟。仅仅是忽必烈就屠杀了1800万人,中国北方90%汉族平民惨遭种族灭绝,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明末混战,从李自成起义到吴三桂灭亡,打了54年的仗。人口从1个亿,到顺治的时候只剩下1400万人。死了8000多万人。那个所谓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崇祯十七年攻陷成都,下令屠城三日。逃离成都前,更是实行“四光政策”,四川几乎要绝户;太平天国爆发的公元1851年,全国人口4。3亿,到1863年太平天国失败,12年的时间锐减了2亿人口,其中直接在战争中死亡的就有4000万人之多。。。。。。。。这些数字是很枯燥,但数字背后的累累罪行罄竹难书,老百姓哀鸿遍野,惨不忍睹,易子相食,看看杜甫的诗,那就是战乱带给百姓的真实写照。”匡教授一口气说完,胸口微微起伏。

    齐阳彻底被震惊,第一次有人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给自己讲解战争,他突然透彻而又深刻的理解了什么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不是调侃,不是形容,更不是为王侯将相歌功颂德的词句,那是老百姓不加修饰的在描述一个事实,仅此而已。

    “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几千年来经历过深重的战争灾难,和平的时间久了,也许很多人早已经忘记了战争的创伤,只知道崇拜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只知道战争艺术的瑰丽辉煌,我们研究历史的人,有责任和有义务去告诫世人,不要轻言战争,尤其像我们这种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更应该珍惜和平,一旦战争的恶魔被释放出来,就会失去控制,真正身临其境再来悔悟就太迟太迟了。”

    齐阳站了起来:“谢谢老师,我明白了,告诫世人战争的危害,是我们历史学人的责任和义务。”

    匡教授满意的点点头:“硕士毕业,就意味着在专业领域你已经登堂入室,可以独立开展学术研究、选择学术方向了,但依老师治学的经验,不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是做不了真学问的。所以老师不建议你马上报考我的博士生,而是建议你好好的在哲学方面下下苦功夫,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哲学的底子,再来做专业研究会事倍功半。”

    齐阳深深的向匡教授鞠了一躬,当他抬起头来的时候,匡教授突然消失不见了,整个房间空空荡荡,光线变得格外刺眼,空间也开始变得扭曲:“匡老师、匡老师。。。。。。。。。。”

    一只手搭在自己的额头,冰肌玉骨,杨柯陡然从梦中惊醒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张蕊正怜惜的抚摸着自己的头,带着埋怨的口气:“趴在案头就睡着了,最容易着凉了,真要是累了,就躺下歇歇,公务虽然重要,身体更重要,总是这样操劳最伤身了。”

    杨柯歉意的笑了:“你几时来的,等了半天了吧?”

    “你梦里一直在叫匡老师,从来没有听你提过,能教出你这样的弟子,匡老师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先生吧,什么时候我能见见他老人家,当面请教学问?”张蕊很奇怪,这个匡老师应该是大大有名的人,怎么自己印象中的学问大家没有这号人物。(麒麟可可独家授权起点发布“乱世太平王”,最快最全最新更新尽在起点,欢迎捧场)

    “家师已经不在了。”杨柯淡淡的说道。在自己前生的记忆中,匡教授是自己最敬重的老师,而前生自己的名字叫齐阳,也是匡教授最器重的学生。近来不知道怎么了,常常会带着很多不解的问题入睡,在睡梦中就会和匡老师聊天,聊人生、聊历史、聊学问,自己现在所碰到的问题很多都能和老师在梦中的对话里,获得很多的灵感和解答。而且这个次数也越来越频繁,杨柯暗暗摇摇头,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揉了揉酸涩的眼角,看着案头厚厚的一摞公文,杨柯无奈的笑了笑,拿起其中的一本,是张昌和蒯钦草拟的驿馆实施的方略计划,翻到第一页的总纲,包括人员选拔方式、编制及官制、耗费钱粮、分工定责、情报收集流程等等,十分详细,看得出来两人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杨柯拿起笔来,在钱粮一栏上画了个圈,搁下笔来,冥思苦想着什么,不觉入神。

    

 第四十八章 身不由己

    杨柯本以为自己不会再怀念前世,前世自己是个失意者,今生自己是个典型的高富帅。人往往如此,以为拥有后就会满足的东西真的来临,才发现建立在假设前提上的幸福感并没有如期而至。自己以为和真心希望有时候近在咫尺,有时候却会远隔天涯。

    自从穿越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己为了求生不得不架空了杨骏,从父亲手中夺取了权利,合纵连横,刻意收买人心,将朋友作为工具,绞尽脑汁,算计对手,当自己转危为安的时候,又发现如同骑上了虎背,还要继续那种争权夺利的日子。身边的许多追随者都坚定的认为自己可以平定这乱世,造福百姓,其实杨柯心里最清楚,他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只是为了感召更多人,而提出的政治理念和口号而已。杨柯深深的领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个种滋味,你绑架了很多人,其实自己也被很多人绑架。

    张蕊不由自主轻轻的抓住杨柯的手,这一刻,这个走进自己内心深处的男子不是让自己高山仰止,而是让自己心疼得愿意代替他承担一切痛苦,但杨柯的心门仿佛关山万重,让自己走得步履艰难,想到父亲跟自己说过的话“杨柯亦正亦邪,冰炭同炉,选择了这样的男子可能会幸福终老,但也可能万劫不复”。是啊,父亲说的话言犹在耳,一语成谶,这种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的感觉真的是很折磨人。(麒麟可可独家授权起点发布“乱世太平王,最快最全最新更新,欢迎捧场”)

    张蕊咬咬牙,看着杨柯,语气坚定的说道:“不管多艰难,我陪着你全身而退,就算无法回头,我也陪着你一直走下去,还是那句话,我愿意。”

    杨柯内心一阵温暖,继而本能的反应又让自己警醒,他不经意的抽出手,起身走到壁挂的一幅“风雨归舟图”前,画面中远山隐于苍茫的雨色之中,近处是披蓑立于船头的晚归的艄公,廊桥之上是擎伞而立迎候的人儿。画远处大斧劈皴,山石棱角锋锐,老树如铁,劲峭雄秀。画近处烟雨迷蒙,艄公与桥上撑伞顶风而立的人儿遥相呼应,更衬着风雨的急骤、归舟的迫切。端详良久,杨柯取下了这幅图,露出了挂轴背后的几行字:“料理好这几件事,我就可以风雨归舟。”

    张蕊定睛看去,墙壁上写着“科举、吏治、收藩、和边、通商”十个大字。

    杨济、杨柯、张华、唐仲、唐彬、张昌、蒯钦、文鸯、裴瓒围坐在大殿之中,杨芷高居上首,兴奋得脱口而出:“这五策切中时弊,乃利国良药,假以时日必将造就一代盛世。各位议一议吧,怎么做?”

    张华首先开口:“这五策施行起来都是千难万险,非持之以恒不可,但不宜齐头并进,而应该分个轻重缓急,分步推行。”

    众人齐齐点头,杨芷问道:“依众位之见,应该先做哪个?再做哪个?”

    众人陷入一片沉默,显然都在苦思。这五个战略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同时启动,牵扯到利益纠葛,各种矛盾就会集中爆发,晋朝现在如同一个沉疴不起的病人,陡然下一剂猛药,未必能承受得住,所以,分步实行是众人都认为比较妥当的办法。但哪个是重中之重一时还真不好说,似乎都很重要,但似乎彼此制约,互为因果。比如收藩必然会影响和边,而和边也必然牵扯到通商,至于吏治,更是事关全局,科举触动的则是整个利益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唐仲沉吟良久说道:“吏治似乎是诸事之首,吏治不靖,其他四策是无根之木,弄不好会引发内外交困的局面,愚以为,当以吏治开局,重点有二,一是稳定朝局,二是整肃贪腐。”

    蒯钦摇摇头:“老夫子言之有理,朝局稳固、吏治清明是万事之基,但历朝历代的吏治整肃均非一日之功,动得太重会有动荡,动得太轻会虎头蛇尾,真正是水磨功夫,如烹小鲜,而藩王尾大不掉,边患频起则是肘腋之患,已经是急如星火了。”

    张昌点点头:“边关不宁,匈奴今岁雪灾,虽不是燎原之势,但小股部族深入劫掠已经报来不下十几起了,藩王保存实力,均作壁上观,只将担子卸给朝廷,却是是刻不容缓了。”

    “老夫愿提雄兵剿灭这几股胡匪。”文鸯久未上阵,一听此言立刻请战。

    杨芷笑道:“老将军勿急,擅动刀兵毕竟不是好事,咱们今日就是要找找有没有更好的法子,能够不死人就解决问题。”

    “太后言之有理,兵者危也,能不动最好不动。”蒯钦附和道。

    裴瓒武将出身,哪有武将不渴望建功立业的,立刻站出来支持文鸯:“文候所言也有道理,末将以为,用小打避免大打往往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任由匈奴劫掠而坐视不理,万一成燎原之势,平定边患就更难了。”

    众人七嘴八舌,各执一词,杨芷和杨济对视一眼,杨济看了看坐在一边似乎漫不经心的杨柯,意味深长的笑道:“柯儿,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是发起之人,抛出这个烫手的山芋,总不能置身事外吧?”

    众人这才发现杨柯半晌不发一言,跟没事人一样,在一旁看热闹。蒯钦与他熟不拘礼,言语也不客气:“就是,是你提出来的五策,怎么你没事了,倒让我们吵架。”

    杨柯慢条斯理的环顾四周,又看了杨芷和杨济一眼:“这可是你们让我说的,我说了你们可别埋怨我说话难听。”

    杨济目光闪烁,看着杨柯不发一言,其余众人纷纷催促杨柯快说,别卖关子。

    “五策一出,各位众说纷纭,立时吵成了一锅粥,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在座的不是我们几个,而是满朝文武和藩王,会是什么结果?”杨柯问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众人不由暗自心惊,是啊,如果现在不是小范围会议,而是朝会公论,不要说施行五策了,立马会引起人心动荡。

 第四十九章 权柄归一

    杨柯见众人陷入沉默,接着说道:“历来的变革最艰难的莫过于人事,人事最根本的莫过于党争,党争最根本的莫过于利益之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五策一旦放出去,就是那只鹿,到最后事情没办成,朝局反而是沸水浇油,所以,变革之道,于无声处落子,在细微处布局,居高以积势,如决积水于千仞之溪,一旦发动,则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才是上策。”

    “公子的意思是无声无息,由小及大,由表及里,文火慢炖?”唐仲也是机变之人,最早领悟出杨柯话中的深意。

    “此其一也。”杨柯接着说:“历朝以来,均是皇权与朝臣之间势利博弈,虽然互相制衡,但也彼此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