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太平王-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其一也。”杨柯接着说:“历朝以来,均是皇权与朝臣之间势利博弈,虽然互相制衡,但也彼此掣肘,使行事之难,难于上青天。柯以为,大变革必须要有强势的集权为依托,否则,很难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只有集权统一,才能一以贯之的坚持到底,不为利益之争、朝局之争所左右和牵绊。”

    杨济意味深长的问道:“依你之见,当从吏治入手?”

    杨柯也意味深长的看着杨济:“比吏治更根本的是决策的规制,在太后之下设立中枢院,直接听命于太后,统领一切军政要务,奏疏往来均集中于此,决策出于一门。六部九卿只负责执行,鹿虽然还在,让朝臣没有了逐鹿的资格,只能分工合作参与围猎,木已成舟,再从容不迫步步为营,分头推行,就算朝中利益盘根错节,又其奈我何?”自古以来军权和相权之争就是一对此消彼长的难兄难弟,谁也离不开谁,但谁也不敢让另一方一家独大。历史上也有比较牛的皇帝如朱元璋,就是一个人干完了六部的活,但这样不科学,也不可能每个皇帝都做得到,只是历史的偶然性,而且也不是成功案例。晋代的利益格局更复杂,虽然还没有形成宦官集团,但已经有了外戚和藩王这两股势力参与角逐,更是复杂。历史上也有强势皇帝不依靠制度依然能够实现集权的案例,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等,但目前太后杨芷显然不具备这些威望和资历。自清代开始,施行了军机处的制度来完成集权,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集权制度,当然集权过度,实际上将国家兴亡寄托于皇帝一个人的身上,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比如史上有名的杨贵妃的老公,早年开创盛世,晚年却引发了安史之乱那位唐明皇老兄,自己也不得善终,让整个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后人评价他最根本的错误就是在于活的太长,没趁自己清醒的时候交出权利,开始胡折腾。清代由盛而衰,最后也走向了改朝换代的末路,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杨柯苦思许久,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当务之急为了完成变革,还是要用集权的方式来求得稳定甚至是专制,为变革保驾护航,至于集权的危害,到下一步再来规避。

    杨济面带微笑:“柯儿,这中枢院的人选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杨柯两手一摊:“侄儿只是献言献策,至于人选,当然要太后来定。”

    唐仲接到太后懿旨的时候,对唐彬说了一句话:“天下权柄,尽归于太后一人矣,休烈真是高人,兵不血刃就过了杨大人这一关。”

    “杨大人不是一直和公子一条心吗?”唐彬隐隐有点糊涂。

    “你啊,带兵打仗可以,朝局之争就未尽然了。如果没有中枢院,你想想,能统领朝政,大权独揽的除了杨大人,还能有谁?可现在你看看。。。。。。”唐仲将旨意递给了唐彬。

    唐彬看着懿旨上的中枢院人选,杨济、张华、王祥、文鸯、司马伦赫然在议政大臣之列,唐仲被任命为中枢院中书令,也就是中枢院办公室主任兼秘书长,这个布局果然是饶有深意,外戚、士族、亲信、武将、藩王鼎足而立,而杨芷就是那个最大的利益既得者。唐彬依然有些不明白:“可杨大人德高望重,一向是不贪恋权位的啊?”

    “那是从前,人啊,一旦坐上了那个位置,体会到那个位置的好处,有几个人能舍得放弃的。”唐仲叹了口气:“只是我越来越看不懂公子了,他到现在依然是在野之身,却总是能做那个布局的人,其志几何?”

    唐仲感慨的时候,杨芷的这一纸诏命在士族之中同时激起了千层浪,士族的族老们聚集于王祥的府门之外。

    “诸位前辈,家严确实身染有恙,不能下床,诸位的好意,家严心领了,命晚辈敬谢致歉,家严说不能整肃衣冠,卧于病榻之上,非待客之道,诸位请回吧,家严康泰之后,晚辈一一登门回拜。”王祥之子王烈正在谢客,执礼甚恭,一一道歉。

    卧房之内,王祥盘膝而坐于榻上,白发银须,双目微闭,精神矍铄,脸上没有半分病容。房门开处,王烈走了进来:“父亲,好容易劝得他们离去。”

    王祥微睁双眼:“烈儿,今日他们齐聚府前,你是怎么看的?”

    王烈十分恭谨的低头回话:“孩儿愚钝,不知猜的对不对,一是知道父亲大人入了中枢院前来道贺的,二是来探望父亲的病的。”

    “你知道为什么为父称病不出,又闭门谢客吗?”

    “父亲大人这么做一定有您的道理,儿子不知。”王烈依然恭谨回话。

    王祥哼了一声:“如果为父没有猜错,司马伦的府门前此刻一定也有不少藩王或者受藩王指派的人吃了闭门羹。”

    “这是何故?”王烈问道。

    “这些士族和藩王都是聪明人,已经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了。太后更是个聪明人,将这个天大的火炭盆塞给了为父和赵王。士族和藩王这是来探我们的口风的,希望能扳回一局,让太后收回成命,罢了中枢院之议。这些老士族的人一走,马上就有人会登门拜访了,不知道是杨济还是张华,也有可能是两个人一起登门。”话音未落,一名老仆在门外通传:“禀老爷,杨大人和张大人前来探望。”

    

 第五十章 中枢定局

    王烈惊奇的瞪大了眼睛,看着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父亲。

    “去吧,告诉杨大人和张大人,就说这几日为父身体不适,已经闭门谢客了,三日后,中枢院第一次议政,为父一定准时到。”说完,王祥合上双眼,如老僧入定一般,再不发一言。

    王府的门外,张华看着告罪之后转身离去的王烈,与杨济相视一笑:“杨大人,王祥这是向太后递降表了。”

    杨济摇摇头:“王休徵这一次是站在了太后一边,不过四大士族同气连枝,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他是被逼无奈才闭门谢客的,两不得罪而已。”

    “哦,何以见得?”张华问道。

    “如果真心递降表,就应该堂堂正正开门迎客,和四大士族把话说清楚,称病谢客,那是在做给我们看的,让我们不要起疑心。既然是真心,当然不用欲盖弥彰。只怕这个老王祥已经料到我们紧跟着会登门拜访,索性让我们传话,让太后放心,和士族划清了界限,三日后中枢院首次议政也一定来捧太后的场。”

    听完杨济这番入木三分的剖析,张华也不禁大为佩服:“这个王休徵,一静破万法,真是老来成精。”

    此刻司马伦的府邸中和王祥所料的是一模一样,不过不用他下命令,自然有人替他做主,一概将访客挡驾,理由也如出一辙,身有微恙,不便见客。司马伦此刻正端坐于堂上,大啃着猪蹄,看着堂下歌舞的美姬,嘴巴咧到了耳朵根,黑七正招呼着仆从侍女将美酒佳肴流水般呈上来。几天前,黑七已经是赵王府说一不二的总管,司马伦现在对他是又爱又怕。爱的是黑七招呼得自己实在是太舒服了,要什么给什么,甚至自己没想到的,他就已经预备好了。比如堂下这起舞的美姬,身材曼妙,媚眼如丝,真不知道黑七是从何处踅摸到这等尤物的,早知道可以这样当王爷,何必劳心劳力去干那些掉脑袋的勾当,给个皇帝都不换。怕的是黑七笑里藏刀的个性,黑七接管王府的时候,跟随自己多年的一名亲军头领刚想反抗,就被黑七一刀戳了个透心凉,府中上下人等被换了个精光。

    “王爷,您慢慢喝,小人帮您去看看新做的朝服,这可是太后亲自安排宫中匠作用上等面料为您缝制的,太后说了,三天后让您穿着新朝服,高高兴兴去议政。”黑七依然是满脸堆笑的表情。司马伦一听到议政,心里一沉:“本王能不去么?待在府里多舒服,再说了,去了不也是个摆设。”

    “王爷,别介啊,太后说了,王爷在藩王中德高望重,是公忠体国,勤于政务的表率,还要让天下藩王都跟着您有样学样。”黑七笑嘻嘻的劝道:“再说了,您去摆摆谱就回来,小的给您准备了一个西域来的美女,那才是肌肤如雪,国色天香,保证您议政回府,一进家门就能看得到美人。”

    司马伦兴致再次高涨,频频点头,嘴巴也再次咧到了耳朵根。

    三天后中枢院首次召开的会议在热烈而友好的气氛中开始,又在高度统一与和谐融洽中结束。与会者本着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一致投票通过了七项决议:第一是明确了皇太后与皇帝的核心领导地位,号召全天下的官员和藩王要紧密团结在皇太后和皇帝的周围。当然是以长幼尊卑来排序的。因为大晋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太后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领袖,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有第一在的时候,没人会选择第二。

    第二是任命了一批重要的工作岗位的人选,比如杨济是三军总司令主抓军队思想和训练工作,文鸯是国防大学校长、蒯钦是副校长,共同搞好高级军官的洗脑工作;唐彬统领京都周边中央的直属部队;裴瓒升任京都卫戍司令,直接对皇太后负责;张华作为国务院总理分管六部,同时兼任组织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四大士族在六部里占了教育部、国防部两个席位。新增加了一个驿督的官职由张昌出任,太后直管,主要是为了改善国家落后的邮政工作的现状,尽快恢复全国各地的国营招待所,为官员出差提供方便。顺带也可以做点生意嘛,毕竟办公经费有限,能自谋出路、自筹资金、不等不靠、减轻国家负担的精神值得鼓励和支持。

    第三是司马伦与王祥德高望重,在中枢院议政大臣之外又兼任了中顾委正副委员长的职务,牵头组织一些代表民主党派利益又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加入,经常喝喝茶,开开会,多提一些宝贵意见,当然工作不能太劳累,而且福利待遇要提高,要爱惜老同志,毕竟老同志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第四是公开宣判了一些***分子,比如以贾南风为首的,包括孙秀、董猛等等,贾后已死,就不再追究了,至于孙秀之流,要彻底打翻在地,还要踩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不然何以震慑罪犯,警钟长鸣。

    第五是贾后掀起的宫廷风波已经平息,就不再搞扩大化和株连那一套了,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余党不予追究,改了就是好同志嘛,安定团结很重要。

    第六是搞兵变的司马玮和司马繇,已经人死为大了,皇太后很善良,让他们归葬于皇室的祖坟,从后人中挑了两个孩子承袭他们的爵位,鉴于两个孩子年纪还小,就到京都来就藩吧,学习生活条件都要好一些,利于他们成长嘛。至于他们的封地和军队,暂时由中央派人替他们管着,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那个被害死的汝南王司马亮,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来办理嘛。

    第七是卫瓘他老人家要大力表彰,就是书法很好死全家的那个大臣,只剩下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孙子,女儿已出嫁从夫就赐些金银,挑一个孙子承袭爵位,另一个孙子送太学读书。在面对暴徒的时候,卫瓘依然遵纪守法,不以暴制暴,堪为天下人的楷模,看看朝廷的封赏,好人有好报,大家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卫瓘同志的光辉事迹与崇高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