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他们三个!”吴典史也一脸喜色了。“咱们这次,可是抓到大鱼了!”
秋香、兰芷若、和颜蓁蓁一听吴典史的讲述,也大感惊奇。
“难怪他们前几天死活不招认,原来他们身上还背着案子呢。”郭县令恍然大悟。
吴典史又道:“这父子三人,尤其是那个当爹的白金宝,制造银器的技艺非常高深。在太平府那家作坊里,也干了很多年了。但这人心术不正,利用干活的机会,偷偷往银器里掺假,以此克扣真银子获利。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主家发现了他投机倒把的行为,对他进行了重处。白金宝便因此怀恨在心,与两个儿子密谋,于一天夜里纵火,趁机盗窃作坊里的存银。而后逃匿。”
秋香听到此处,忽然皱起眉头:“吴大人,秋香有一事不解。既然白家父子三人盗走了四千多两银子,完全可以做个富家翁了,为何却又冒险制造假银子呢?”
吴典史点点头,说道:“秋香姑娘果然心细如发。没错,按照正常人的思维,白家父子三人窃取了那么多银子,足够他们挥霍了。可这三人终究心虚,生怕有朝一日案发,便想逃往海外。”
“逃往海外?”堂中众人都感诧异。
吴典史道:“太平府那家银器作坊出产的银器,很多都销往了朝鲜和更远的倭国。白金宝在这家作坊做事多年,深知此事,于是便起了逃往海外的念头。他生怕去海外后钱不够用,便开始暗中制造假银子。说白了,还是利欲动人心啊!”
(注解:1、朝鲜半岛古称高丽,1388年后称朝鲜。2、明朝初年曾实行海禁政策,至中期时海禁松动。隆庆帝即位后,全面放开海禁。)
“那……既然白家父子是在一年前盗窃的银子,事发至今已经一年了,咱们大明朝不是对外出行走的百姓盘查极为严格么,为何这白家父子竟然至今才落网呢?他们又是怎么隐匿到现在的?”秋香又提出了一个疑问。
郭县令接过话解释道:“官府盘查的再严格,也终究有百密一疏之时。说句自揭其短的话,实际上,有些惯犯,很容易就能躲过官府的盘查的。”
吴典史也点点头:“这白家父子三人本就是工匠,并且,还都会写字。他们伪造了官府的户籍、路引文书和印章,另外编造了身份,这才躲到现在。要不是秋香姑娘出主意,本县得以查破假银案,恐怕一年前太平府的那件案子,就成一桩悬案了。”

☆、第176章 意外之喜

就在吴典史讲述完案情后,秋香忽然低下头,默默想起了事情。
兰芷若紧挨着秋香而坐,此时见秋香似乎走神,便小声问她:“你在想什么?”
秋香回过神,对兰芷若回答道:“我在想太平府那家银器作坊的事情。”
“啊?太平府的银器作坊有什么好想的?”兰芷若有些茫然了。
秋香抬起头望向吴典史:“吴大人,不知道您对太平府那家银器作坊可有了解?”
吴典史点点头:“太平府是我的故乡,那家银器作坊,我自然了解。”
“您能详细说一下这家作坊的情况吗?”秋香忽然对这家银器作坊生出了兴趣,“哦,我就是想知道,这家作坊都出产些什么东西。”
吴典史虽然对秋香的问题有些感到意外,但他还是向秋香说起了那家银器作坊的情况:“那家银器作坊名为月辉坊,也算百年老店了。月辉坊专做银器,有比较大的器型,诸如礼器、餐具、摆件等;也做一些小巧玲珑的东西,比如首饰和小挂件什么的。月辉坊出产的银器十分精美,据说,英宗皇帝在位时,他们家出产的银器,还曾被点为贡品。可惜,去年白家父子放的一把火,让这家百年老店毁于一旦啊。虽然事后重建了,但好像至今都还没恢复过元气来。”
秋香一听,眼神顿时亮了:“吴大人,您刚才说,那家月辉坊也做首饰?”
“对呀!月辉坊做的首饰,虽然都是银首饰,但因为工艺精美,卖价比一般的金首饰都贵。”吴典史说道。
“那……他们家以前的那些工匠,如今可还都在?”秋香又问。
吴典史摇了摇头:“三个月以前,我曾回乡省亲。因为月辉坊的纵火案和失窃案曾通报过本县,所以我回乡后还特意到月辉坊去看了一下。如今,月辉坊虽然重建了,但工坊规模却较之以前小了不少。原先的那些工匠,也走的走,散的散。能留下的,也都是些重情重义之人。”
说完,吴典史又疑惑的问秋香:“秋香姑娘为何对月辉坊如此感兴趣?”
“哦,是这样的,小女子此去苏州,就是为了跟一家制作首饰的工坊谈生意的。那家工坊正好缺少技艺精湛的工匠,因此,一听吴大人说起月辉坊的事,我便有心多问了几句。”
“秋香姑娘难道是想寻觅月辉坊流失的那些工匠?”吴典史又问。
秋香点头道:“正是如此!方才听了吴大人一席话,我打算写封书信去苏州,让我的那位生意伙伴到太平府一趟,兴许能招揽到月辉坊以前的那些工匠。”
郭县令听到这儿,立刻插言道:“秋香姑娘,如不嫌弃,不如就将写好的信件交给本官。由本官安排差人,将书信带往苏州。”
“这……小女子多谢郭县令相助!”
秋香大喜,连忙给吴县令施礼。
这个时代,虽然朝廷有专门的邮驿,但却只负责传送官方往来公文,普通百姓要想给远方的亲朋带信,只能依托相熟的远行之人。秋香正为此事犯愁呢,郭县令主动帮忙,她求之不得。
“举手之劳而已,秋香姑娘不必客气!”
……
时已傍晚,郭县令和吴典史邀请秋香、兰芷若、颜蓁蓁三人在县衙用餐。秋香她们稍作推辞后,也便应了下来。
郭县令和吴典史又请出他们二人的夫人,陪着秋香她们吃了饭。
等吃过晚饭,天也黑透了。郭县令又给秋香她们安排了客房,就让她们在县衙留宿。这会儿,秋香三人不再推辞了。
郭县令本意是为秋香三人安排三间客房,但秋香与兰芷若同睡一个房间已然习惯了,便只要了两间客房。颜蓁蓁单独一间,秋香和兰芷若一间。
洗漱躺下后,秋香和兰芷若说了一会儿话,睡意涌来,两人也便各自入睡了。
潥水县的县衙,分前中后三进。前院是办公场所,以及牢房、库房等要害所在;中院为公人的生活区,衙役们的宿舍、以及县衙的食堂都设在中院。后院则为官吏们的住宅和接待客人的客房。
后院的格局与前、中两进院子大为不同。前中两院都是大院子,房舍与房舍之间,鲜有围墙阻隔。但这后院,却是划成了一个个单独的小院。每个小院,就是一位官员的住宅。说穿了,后院就是县衙的家属院。
明朝的地方官,都是异地为官,尤其是最基层的县一级官员,因为在一县的任期都比较短,所以他们都是住在县衙之中。极少有人在任职之地购置房产。
当然,这也与明朝官员的收入拮据有关。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概是以前过惯了苦日子的缘故,即使当上皇帝后,也十分节俭。朱元璋不仅自己小家子气,对于官员们,也是苛刻的很。官员们的薪水极低,老朱同志几乎算计到了牙缝里。说起来,明朝的官员,大概是中国历朝历代最穷的了。
当然,这也只是表面现象。当官的可不是只靠领薪水过日子的。灰色和黑色收入也不少。虽然朱元璋对官员贪腐深恶痛绝,制定下了严酷的法律治理贪腐,可也照样拦不住官员贪腐。
不过,该做的表面工作,官员们还是要做的。要是大肆购置房产,那这收入来源,可就说不明白了。
夜间的县衙很安静。前院之中,各处公事房门口回廊上还挂着灯笼,也有衙役来回巡逻。但客房所处的后院,却与一般民居无异。各个小院当中,都没有挂灯笼,也没有衙役巡逻。
这大概也是县衙的官员,为了表现自己的廉洁吧。连灯油和蜡烛都点不起,还能不廉洁吗?
夜已深沉,县衙后院当中,只有虫儿欢快的鸣叫声,除此之外,再无一点杂音。
忽然,秋香她们三个住的客房所在的那个小院中的虫鸣声一下消失了。一个黑影现身在院子当中。
黑影贴着墙根,快速的潜到了秋香和兰芷若住宿的那个房间的窗台之下。

☆、第177章 节外生枝(上)

“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兰芷若忽然被一阵低沉的鸟鸣之声惊醒。她一下坐了起来。
“咕咕,咕咕,咕咕咕咕……”鸟鸣声再一次响起,兰芷若猛地打了一个激灵。
这鸟鸣之声她太熟悉了,分明是朱宸濠与她的联络暗号。
朱宸濠不是去江西了吗,为何还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联络自己?兰芷若一下紧张起来。
“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窗外,鸟鸣声又一次响起,这次却改变了节奏。这分明是在催兰芷若回应。
心慌之下,兰芷若来不及多想,便抬起手在窗户上轻轻敲出了一阵有节奏的声响。
鸟鸣声终于没再响起。可兰芷若此时却更加紧张了。
想了想,兰芷若最终穿上衣服,轻手轻脚的走出了房间。
一出房间,兰芷若就看到一个黑影从窗台处拔地而起,直向这个小院的后墙掠去。
只几个起落,那黑影便出了后墙。
兰芷若稍稍犹豫了一下,便也施展轻身功夫,从后墙出了小院。
这个小院的后墙,也是整个县衙的后墙。因为此处远离县衙的后门,所以并没有衙役值守。兰芷若双脚刚一落地,就听见离她几步开外,有人小声问道:“可是王爷的魅使兰姑娘?”
兰芷若一听这声音,不是宁王爷朱宸濠的声音,便立刻小声问道:“你是何人?为何知道我与王爷的联络暗号?”
这也等于兰芷若默认了自己的身份。那人说道:“兰姑娘不要多问,请随我来!”
随即,那人又施展轻身功夫,兔起雀跃的离开了县衙的后墙。兰芷若只得紧紧跟上。
大约离开县衙后墙数百米后,那人进了一所民居,兰芷若也紧跟而进。
这所民居很普通,也很小,只有一进院子,院子里也只有一排房子,连厢房都没有,显然,民居的主人经济上不怎么宽裕。
“兰姑娘,找你的人此刻就在堂屋中,你自己进去吧。在下替你们把风。”那人又对兰芷若说道。
因为院子中并没有灯光,所以直到现在,兰芷若也没看清引她来此的人长什么模样。
兰芷若心跳加速了,一步步往堂屋走去。她怀疑,要见她的人就是朱宸濠。而朱宸濠在这个时候见她,定然有任务要她完成。
兰芷若刚走到堂屋门口,屋子里忽然亮起了灯光。那灯光很微弱,像是油灯所发出的,还是那种剪短了灯芯的油灯。
吱嘎一声,兰芷若推开了堂屋的房门。
入目处,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士,正对房门坐在一张破旧的八仙桌后面,八仙桌上放有茶具和一盏油灯。
“兰姑娘,久违了。”那文士起身,朝着兰芷若拱手打招呼。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是你!宋清?”兰芷若看清了那文士的面目,大感惊讶。
原来,这个文士正是跟随在朱宸濠身边的宋清。数日之前,兰芷若等人在棋匣镇的同福客栈中,曾经见到过宋清。
“兰姑娘好记性!”宋清脸上笑容依然,“正是宋某,兰姑娘,宋某刚刚泡好了茶叶,且请入座喝杯茶,润润嗓子。”
兰芷若走到八仙桌旁,与宋清呈直角相坐。
“茶就不用喝了,我不渴!”兰芷若不冷不热的说道。
宋清玩味的盯着兰芷若看了一会儿,说道:“兰姑娘可真沉得住气,你就不好奇宋某为何没跟王爷去江西,反而留在了此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