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这些饰品般的作品。秋香姑娘在饰品设计这方面,堪称天才!”
“那您为何叹气?”秋香又问。
徐经再次叹气:“实不相瞒,依徐某工坊里的那些工匠的技艺,怕是根本就打制不出如此精美的首饰。”
秋香对于徐经的解释早有所料,也并不感到惊诧。她玩味的一笑,又对徐经说道:“难道,徐老爷打算放弃?”
徐经的眼神一下变得坚定起来:“不!徐某就是寻遍整个江南,也要找几名技艺高深的工匠,将秋香姑娘所画的这些饰品打制出来。”
这家伙,果然见猎心喜!秋香放心了。
徐经又道:“不过,技艺高深的工匠毕竟不多,且他们也定是已有主家。徐某要打制出这些饰品,怕是费时颇多。”
秋香一摆手:“无妨!这些设计图纸就先放在徐老爷这里。等您打制出了样品,就遣人送至金陵。到时候,我们再详谈合作之事。”
徐经点头应下。
秋香又道:“不过徐老爷,咱们可有言在先,这些图纸,您只能自己使用,不得示与他人。按照这些设计图纸所打制出的首饰,您也只能交给我们萃芳阁,不可卖于他人。就是您府上的女眷,未经我本人允许,您也不能将这些饰品送与她们。”
“哈哈哈,秋香姑娘尽管放心,徐某明白这些图样的价值,定不会私自处置的。”徐经大笑,“如果秋香姑娘不放心,我们可以先立一份契约。”
秋香点点头:“我信得过徐老爷,咱们也无需为了这几张图纸另立契约了。等徐老爷打制出了成品,我们再就合作事宜详谈,立下契约便是。若是徐老爷打制不出成品,那这些图纸也就成了废纸了。”

☆、第174章 假银案告破

第二天是个好天气。一大早,太阳就露出了笑脸,大地顿时被笼罩于万道金光之中。
吃过早饭后,秋香、兰芷若、颜蓁蓁三人,便坐着祝家给秋香安排的那辆马车,踏上了回金陵的路程。
出城没多久,车夫就隔着车帘问道:“三位姑娘,前面是个三岔路口。一路往西,一路往北,都能到应天府。我们该走哪一路?”
秋香想了想,问道:“往西是不是要经过潥水县?”
车夫答道:“是的,往北走常州,往西走潥水。不过,走潥水县的话,要多绕一天的路程。”
“无妨,要是你不急着回吴县的话,就走潥水县这条路吧。”秋香说道。
“我家老爷让我将秋香姑娘安全送至应天府,您既然愿意走潥水县这条路,那我就走这一条。”车夫说道。
车厢里,颜蓁蓁疑惑的问秋香:“秋香妹妹,为何放着近路不走偏走远路?”
没等秋香回答,兰芷若就说道:“她定是还想着潥水县的假银案呢!”
秋香笑了:“兰姐姐果然懂我!潥水县的假银案,是我给人家郭县令和吴典史出的主意,我自然要再过去瞧瞧。看看我的主意奏效没有。”
“我看你就是个操心的命!”兰芷若没好气的说道。
“唉,谁让我热心肠呢!”
其实,兰芷若在听到秋香让车夫走潥水县这条路时,她是有些抵触的。因为,她们来程时,曾在潥水县的棋匣镇遇上了朱宸濠。
不过兰芷若又一想,朱宸濠早已离开潥水县去江西了,也就释然了。
一路晓行夜宿,又过三日,这天天近傍晚时,秋香的马车到了潥水县城南门。
大概是快天黑的缘故,进城的人并不多,但当值的差役,却依然在认真的盘查进城之人。
前文曾经说过,明朝的户籍和路引制度十分完善,也很严格。普通百姓,轻易不出远门,即使出远门,也必须持有住地官府开具的路引。此时,城门口当值的差役,就是在查进城之人的路引。
秋香她们离开金陵时,自然办理了路引,不怕官差的盘查。
马车在城门处停了下来。一个官差上前,冷着脸问车夫:“车里坐的是什么人?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要到何处去?可带路引了?”
还没等车夫回答,秋香就掀起车帘,探出身子,递上了三张路引,对那名官差说道:“我们都是金陵城的,曾到苏州有事办理。如今却是要回金陵。”
那官差接过路引看了起来。
“秋香姑娘?你就是数日前在我们潥水县衙做过客的秋香姑娘?”官差忽然一脸和善的问秋香。
哟,姐一不留神也成名人了!
“对,我就是秋香。”秋香微笑着答道。
那名官差将路引递还给秋香,又朝秋香一拱手:“失礼了!方才见到姑娘,我就觉得眼熟,一看路引才想起来,你曾随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唐寅和祝允明二位公子到过我们潥水县衙。”
一听官差提起唐伯虎,秋香不由得心头一痛。
随即,她就压下念头,对那名官差说道:“这位大哥好记性!我们可以进城了吗?”
官差点点头,却并未放行,而是继续说道:“姑娘,我们郭县令和吴典史有过交代,要是您回金陵时又从本县路过的话,务必请您去县衙一叙。”
“巧了,我也正想去县衙拜见两位大人。”秋香笑了。
那名官差便安排了一个手下,在前面引路,秋香的马车进了城门,往县衙而去。
……
“哈哈,三位姑娘果然又从本县经过了。本次苏州之行,可还顺心?”
郭县令见到秋香她们后,脸上的喜色一点都掩饰不住。
秋香点点头:“劳郭县令挂怀了,小女子三人一切安好。”
四下一打量,并未见到吴典史,秋香便问郭县令:“怎么没见吴大人?”
郭县令小声道:“吴典史正在审问制造假银子的人犯,这会儿还不知道三位姑娘已来县衙之事。”
“这么说,你们真的抓住制造假银子的人了?”秋香也大感惊喜。
郭县令点点头:“三日前,案犯落网了。也正因如此,本官才吩咐城门处当值之人,要是有幸见到秋香姑娘,请你务必来县衙。本官要当面向你道谢!”
“郭大人客气了。”见郭县令如此念自己的人情,秋香很欣慰。“不知你们是怎么查到制造假银子的人的?”
同时,秋香也对破案的过程很感兴趣。
“三位姑娘且随本官至内堂用茶。本官再将此事详细告知。”
不一会儿,秋香等人随郭县令进入内堂,各按宾主落座。
待县衙内的差役奉上茶汤,郭县令边邀秋香她们用茶,边述说起破案的经过。
原来,县衙采纳了秋香的主意后,并未立即公布假银子的辨别方法。而是先贴出告示,通知全县百姓,县衙要用铜钱,兑换民间的银子。这么做,自然是为了防止大量持有假银子的人生疑。
告示贴出后,一开始,只是有一些生意人拿着银子到县衙兑换铜钱,数量也都不多。并且他们拿来的银子,也都是真的。
到了第三天,忽然有人拿着三百两银子,要兑换铜钱。
主持兑换事宜的吏员留了个心眼,虽然暗中验明了那人持有的银子是假的,但却没有当场揭穿。而是如数将铜钱兑换给了那人。随即,这名吏员便安排人暗中跟踪那人。
待查明了那人的住处后,吴典史便又派出更多人手,暗中监视起了那人的住处。
兴许是尝到了甜头。第二日,从那人的住处,又有另外一人来到县衙,同样也是兑换三百两银子。
同样的,第二次前来兑换铜钱的这个人,拿出的银子也是假的。这下,郭县令和吴典史不再犹豫了。直接将这个人拿下。
吴典史又亲自率领一班捕快,赶到了被监视之处,一举抓获了嫌犯两人,并且查抄出了一千多两假银子。
后经审问方知,前后抓获的三个人,就是制造假银子的人。至此,困扰潥水县已久的假银案告破。县衙这才贴出告示,将辨别假银子的方法告知百姓,并向百姓通报案件破获之事。

☆、第175章 案情大白

“这案子竟破的如此顺利!”
听完郭县令的讲述,秋香大感惊奇。
郭县令笑了:“是啊,本官也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揪出了制造假银子的人。原本,我还以为仅仅能用秋香姑娘的办法,找出大量持有假银子的人,然后我们再顺藤摸瓜,费些周折,或许能找出制假者,也或许是一场徒劳呢!”
稍一顿,郭县令继续说道:“这也只能说明,制造假银子的人太大意了。他们根本就想不到,县衙已经掌握了辨别假银子的方法。这一切,全靠了秋香姑娘出谋划策啊!”
秋香连忙谦虚道:“郭大人谬赞了,我只不过是胡乱出主意罢了。”
兰芷若这时插上话,向郭县令问道:“郭大人,既然贵县是在三天前破获的案子,为何今日吴典史还在审问人犯呢?”
郭县令未语先叹气:“唉!原本以为,既然人赃并获,那么应该很容易就能结案了。可谁知,那三个制假者竟什么都不交代。”
秋香和兰芷若、颜蓁蓁都狐疑的互相对视了一下。秋香又问郭县令:“难道,您认为这三个制假者的幕后,还有更大的势力?”
郭县令道:“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也很有这个可能。毕竟,在那三个制假者的住处,查抄出了一千多两银子。再加上他们前后拿到县衙兑换的那六百两假银子,还有之前已经流向市面的假银子,这可是一笔庞大的财富。虽然他们做的是假银子,还也只是往真银子里掺假而已。没有足够的真银子,他们也做不出假银子。”
“那三个人,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似乎并不起眼,不像是巨富之人。他们那么多的真银子,是从何处而来?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此案就无法结案。”
正在这时,吴典史兴冲冲的走进了内堂。
“招了,他们终于招了!”人刚踏进门槛,吴典史就掩饰不住喜色的对着郭县令大喊。
刚喊完,吴典史又一下看到了秋香和兰芷若、颜蓁蓁三人。
“秋香姑娘?你们回来了!”吴典史脸上喜色更重了。
秋香和兰芷若、颜蓁蓁三人连忙起身,对吴典史行礼。
双方略尽寒暄,吴典史落座。
郭县令这才问道:“那三个人犯真的招供了?”
吴典史刚要回答,秋香这时抢先说道:“两位大人既然要讲述案情,我们三人是不是回避一下?”
秋香请求回避,也是担心造假案的背后,会有什么大势力介入。而这个时代的大势力,则往往与官员有关。她可不想听到不该听到的事情。
郭县令一怔,也想到了此中关窍,便用询问的目光望向吴典史。
吴典史摆摆手:“无妨,这个案子本就是用了秋香姑娘的主意才查破的,再说了,案情也不是不可告人之事,终究是要大白于天下的。”
既然吴典史这么说了,秋香她们便心安理得的安坐,听吴典史讲述案情。
“这三人乃是父子,当爹的名叫白金宝,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白有财,一个叫白富贵……”
吴典史刚开始讲述案情,郭县令却一抬手打断了他的话:“且慢!这三人的名字,我怎么如此耳熟?”
吴典史微微一笑:“郭大人,这三人乃是一年前南直隶通缉的要犯。”
郭县令一听,便低头沉思起来。
只是稍稍一想,郭县令立刻说道:“我想起来了!一年前,太平府有一家银器作坊夜间起火,同时有近四千两银子失窃。后查明,有工匠父子三人于事发当夜逃匿,当地官府怀疑这父子三人就是纵火、窃银之人,在整个南直隶发下了通缉文书。”
“对!就是这件事。”吴典史点头道。
郭县令一脸惊喜:“莫非,咱们抓到的这父子三人,就是一年前太平府那件案子的作案之人?”
“就是他们三个!”吴典史也一脸喜色了。“咱们这次,可是抓到大鱼了!”
秋香、兰芷若、和颜蓁蓁一听吴典史的讲述,也大感惊奇。
“难怪他们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