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事实上,大部分人在判断一个人是美是丑的时候,基本上都只是通过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来评断。

    偏偏人的眼睛又是片面化的,也就是说仅仅只能看到表面上的东西,却看不到真实的内在,所以常有人会说——人的眼睛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不仅被欺骗,它还很容易欺骗人。

    就如同一个女人的美丽或者丑陋,眼睛所能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个女人的五官眉眼,其实更多的反而是她精修过的妆容,仔细打理过的发型,精挑细选后的服装搭配,甚至是煞费苦心安排过的背景环境。

    在这么多外在条件的影响之下,单单用眼睛来判断她美不美,无疑是不真实的……

正文 第2609章

    同样的,被眼睛所欺骗的不止是容貌的问题,这世上多得是其他东西同样处于表面化的骗局之下。

    往小里说,最简单的例子。

    同样一杯咖啡,或者一瓶矿泉水,如果出现在咖啡厅或者西餐厅里漂亮精致的台面上,人们第一反应都会觉得很干净很高雅,没什么问题,端起来就能直接喝。

    没人会觉得放在环境高雅的咖啡厅或者西餐厅里的饮料会有什么不干净的地方。

    但如果同样的咖啡同样的矿泉水,甚至连盛放它们的杯盏都是一模一样的,却出现在垃圾桶的旁边,那恐怕所有人都不会多看一眼,甚至会觉得很脏很恶心,别说是端起来喝了,大部分人甚至连多看一眼都觉得厌恶,只会远远的避开……

    哪怕它们表面看起来再怎么干净,因为环境的不一样,人们也会想象它们在垃圾桶旁边受到了污染,里面都是恶心的细菌甚至病毒,自然而然的敬而远之。

    这种事不用做实验证明就能想象得到。

    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的罪魁祸首,并不是那杯咖啡或者矿泉水本身,而是人们自己的眼睛接收到的表面化信息,并且被这种信息欺骗的结果。

    垃圾桶等于肮脏加细菌。

    而本来就给人吃东西的咖啡厅或西餐厅则等于干净整洁。

    这样的思维定式存在于人的脑海中,以至于人们的眼睛一接触到与之相关的表面环境,立刻就产生了潜意识的条件反射,或是厌恶或是喜欢,归根究底都是从眼睛所接受到的信息开始。

    当然了,人类的感知并不只有眼睛的视觉这一种,鼻子的嗅觉、耳朵的听觉、舌头的味觉,以及四肢的触觉都是属于五感的一种,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但是在这五种感觉中,最重要、同时也最被人所依赖的,无疑还是人眼的视觉这一项。

    对于一个五感正常的健康人来说,失去其他四种感觉固然很可怕,也都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些影响比起彻底失明这种选项来说,似乎也显得不是那么可怕了……

    当世界沦为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那种恐慌是视力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甚至都没办法正常的生活下去。

    也正是因为人们普遍的对视力的倚重,无形之中甚至会忽略其他四种感知,习惯性的用人眼所看到的东西来进行大脑判断,自然而然也就加重了“被眼睛所欺骗”的可能性。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话的意思明摆着就是说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要比耳朵听到的更可信。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

    如果眼睛看到东西就一定是真实的,那么古人嘴里就不会说出“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千古警句,现代人更不会把最容易欺骗眼睛的各种照片戏称为“照骗”了。

    由此也不能看出,眼睛看到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相,反而有可能是被对方精心掩饰过的骗局……

正文 第2610章

    哪怕是在日常生活中,人的眼睛所看到的假象和骗局已是屡见不鲜,何况还是在隔了无数层的网络和媒体新闻报道之上?

    不管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娱乐圈明星八卦,还是那些似真似假的豪门家庭斗争,大多数人眼睛所看到东西,百分之百都不是完全真实的,反而更有可能是经历过无数的修改和调整,最终才小心翼翼拿出来的“真相”。

    这样的“真相”,往往被局外人信以为真,但是在局内人看来,不过就是一个笑话而已。

    人们本能的相信自己的眼睛,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知道有多少人固执的坚信,不管什么事都一定要自己亲眼看过之后才是真的,没有看过就是假的。

    这样的固执其实也不能算是错的,只是很多人在抱有这样想法的同时,往往都忽略了……

    很多时候,哪怕是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人们也没办法用一种上帝视角的眼光,从头到尾清清楚楚的看遍整件事情的发展,更别提是其他人甚至明星的事了……

    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人们所能看到的也仅仅只是站在自己角度上的哪一方面,却不能看到别人角度上的情况。

    也就是说,哪怕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事情发展,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也仅仅只是其中一方面,接收到的信息也只是一方面,其他更多的东西依旧被掩盖在人眼的视觉之外,或是被别人看到,或是不为人知。

    只能看到其中一面,接触到其中一部分的真相,这样推测或判断出来的“事实”难道会是真正的事实吗?

    显然不是。

    如果每个人的眼睛都能一眼看穿所有事情,知道所有被隐藏的内幕和真相,那这世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冤屈错案,更不会有那么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所产生的误会甚至是仇恨了。

    连自己亲身经历、或是亲密相关的事情都是如此……

    那些口口声声说着掌握了明星和豪门“真相”的人,他们所谓的“真相”能有几分的货真价实,答案不用说也能想象得到……

    而这样的人,要么是太相信自己的判断,觉得自己知道的就一定是真的,别人拿出再多的证据和解释都不肯听也不肯看,一味的钻着自己的牛角尖。

    要么就是心里明白自己掌握的“真相”根本就不是真相,只是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或许是私心,或许是别有目的,所以自欺欺人地坚信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别人再怎么解释也只是当做没听见。

    还有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媒体自称掌握了“真相”之后,很快又发现自己错了,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死活不愿意承认,于是梗着脖子一口咬定自己没错。

    这种人反而是数量最多的。

    比起第一种的偏激执拗,和第二种的别有居心,这世上大多数的人都不到这个程度,反而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普通人更多……

正文 第2611章

    人类的心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之所以说它奇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变化多端和不可预测,更是因为它的每一次变化,都有可能带动人们的大脑思维以及外在行为一起变化。

    社会学家研究人类的行为,煞费苦心的琢磨着人们在每一个正常情况下所产生的不同行为和反应,其实归根究底就是在研究人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它为什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这种本质,和专业的心理学家也算是殊途同归。

    所以心理学在教学课程上,一直都被认为是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中的一种,同时又游离在医疗学科和刑侦学科的边缘,因为人类的心理有太多的衍生和可能性,所以带动的心理学也随之产生了太多的衍生分类。

    比如说,有专门研究人类心理变化的基础心理学,有新型的与医疗教育行业挂钩的应用心理学,也有与人文环境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甚至还有与刑侦法律相关、最常在美剧电影里看到的犯罪心理学……

    但不管是哪一种心理学分类,其实研究本质都是殊途同归,归根究底都是人类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心理微妙变化而已。

    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往往又会引发人类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改变,或是变好或是变坏,犹如魔法一般绚烂斑斓,五彩缤纷却又难以预测,很多时候总是要在心理真正产生变化、并且真实发生之后才能捕捉到痕迹。

    这样的神秘与莫测,恰恰就是心理学最吸引人的地方。

    如果要用一种恰当的颜色来描绘人类的心理,最合适也最妥帖的,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而是一种深深浅浅的灰。

    之所以不是象征纯洁无垢的白色,是因为这个世上,除了还不懂得、甚至都产生出属于自己“内心”的一二岁小孩子或者婴幼儿之外,没有任何人的心理是真正意义上的洁白无瑕。

    总会有阴影,甚至是阴暗的存在。

    甚至就连大脑发育刚刚完善、初步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意识的三岁以上的稚嫩儿童,他们的内心都不能说是纯洁无瑕的,至少他们已经懵懵懂懂的明白了,怎样去利用自己的笑容和眼泪。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越是大脑发育快、聪明记事早的小孩,就越早懂得这个俗理。

    而当蒙昧不知事的幼年儿童初步明白某一个道理的时候,即使他们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心理和简单思维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变化。

    就如同这世上绝不会任何一处只有光明没有黑暗的地方,如果有人认为有,那只能说明那个地方的黑暗没有让你看到而已。

    圣人尚且会有私心,会有不敢让人看到、甚至无法表露的内心阴暗,何况是普通人?

    真正能做到内心毫无阴影、一片纯白般存在的人,那就不是人了。

    是神。

    光芒所到之处,必有阴影潜伏。无论是人心还是现实。

    这一点其实是不容置疑的。

正文 第2612章

    但是同样的。

    用白色来形容人类的心理并不合适,用黑色更加不合适。

    因为和纯白是一样的道理,这世上也不会有人的内心是一片漆黑、阴暗到连一丝光芒都看不到的。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形容一个人没有良心的时候,往往会说“你连心肝都是黑的”,哪怕原话不是这样,其中的大体意思也差不多。

    谁都知道这句咒骂的话仅仅只是一个夸张的描述,并不是对方的心肝就真的是黑色的。

    这世上也没有哪一个人的心肝不是红色而是黑色,哪怕是得了癌症晚期、心肝病变都不太可能……

    就如同这世上同样也不会有人的内心是真正的一片漆黑,哪怕是犯下十恶不赦之罪的罪人也是一样。

    人心总是有两面的,再极端的人也没办法把自己心里的另一面彻底拔除或者消灭就如同光芒和阴影一样,谁也无法将两者彻底分开,因为少了其中任何一样,另一样也等于是不复存在了……

    所以,大多数人都只能尽量的去减少自己心里并不认同的另一面,缩减它的存在感和面积,甚至把它压缩到极小的范围内,外人完全看不见,自己也几乎看不见。

    但是这种“看不见”并不等于它不存在了,只能说是暂时隐藏了起来,如果到了某种特殊的情况,需要它出现的时候,它依旧会出现。

    这就像是一个平时善良又温柔的老好人,从小到大都没做过一件坏事,走到哪里都是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