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行,是为孝、友、睦、姻、任、恤。
  孝乃孝敬父母,友乃友爱兄弟,姬宫湦指责姬宜臼,指的就是他违背了这两条。
  谈到这个问题,就说明现在要进入正头戏了。
  “外祖父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君不惠,臣何以忠?父不慈,子何以孝?王上难道自认为是个慈父、明君吗?”姬宜臼近乎讽刺地说出这句话。
  朝中所有人目瞪口呆。
  这果然是被压抑狠了,再加上一步走错就要没命,放肆之下,竟是把真话都说出来了。
  姬宫湦是不是明君先不论,后宫的事再怎么乱,牵扯到前朝却是不对的,两者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是不是慈父嘛,却是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的。
  他对如今的王太子姬伯服可谓是极尽宠溺,费尽心机地废了前太子姬宜臼,就是为了让他给姬伯服让位。
  对于姬伯服来说,姬宫湦当然是好爹,还是世界第一号的好爹,但是对于姬宜臼来说,有这么一个爹,真的是不知道前世造了什么孽。
  在姬宫湦眼里,他是周王,又是父亲,姬宜臼合该遵从他的心愿,为姬伯服让位,这实在是偏心,朝野皆是议论纷纷。
  要不是姬伯服也是个良材美质,懂事守礼又聪慧,怕是不少大臣早就闹起来了。
  而且就算是现在,也有人为姬宜臼抱屈。
  当然,为姬宜臼抱屈,和判定姬宜臼的罪行是没有冲突的。
  姬宫湦陡然间沉默下来。
  这个年代的人都受到周礼的教导,姬宫湦的母亲是先王宣王的正宫王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和他因为个人的宠爱而立褒姒为后、立姬伯服为储的行为是有冲突的。
  姬宫湦并不是那种做出“宠妾灭妻”的事情以后心安理得的人,所以姬宜臼和姜后之前才会那么容易就出奔申国。
  被长子这么质问之后,他一时竟无言以对。
  姬伯服:万万没想到,我的蠢爹还是个有良心的小仙女。
  最后姬宜臼也没受到处置,只是被幽禁在他之前太子之位被废了以后居住的宫苑中。
  姬伯服表示,便宜哥的战斗力也就到这里了,后面的事情只能由他出面解决了。
  唉,为什么聪明人总是要这么劳心劳力呢?
  周王十三年,秋末,太子姬伯服自辞储位,求让位于孽庶人姬宜臼。
  天下皆惊。
  自武王以来,自辞储位这种事情,还是被立为太子以后,根本就未曾发生过。
  可以说,姬伯服是如今天下第一例。
  他让位的对象还是已经被废为庶人的长兄。
  无论是事件还是人物,都让这件事成为了全天下关注的中心。
  作为一个儿控爹,姬宫湦当然不可能同意姬伯服的请求。
  先不说姬宜臼已经是庶人了,就算他依然是王子,看他当初举旗自立恨不得申军攻入镐京弄死他们这一帮人的模样,就晓得他心中对褒姒和姬伯服有怨。
  尽心尽力地为褒姒和姬伯服的未来打算的姬宫湦根本就不能接受这种本能避免的意外。
  姬伯服:科科,以为这样就能难住我了吗?实在是太天真了!
  冬季首月降临之际,太子姬伯服离宫出走。
  作者有话要说: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然后造成了齐国宫廷的一次动乱,周宣王娶齐武公之女为后,就是因为周夷王杀哀公立胡公事件的后遗症。齐武公为了表示你周虽然弄死了我亲大伯,但是我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于是把女儿嫁给了周宣王,仿照周武王姬发娶齐太公吕尚之女邑姜的旧事,嫁女次年齐武公死,为了表示周齐友谊永固,宣王给岳父谥号武公,这个武应该义取周武王。
  孝、友、睦、姻、任、恤这六行取自《周礼·地官·大司徒》,君不惠,臣何以忠?父不慈,子何以孝?脱胎于《墨子·兼爱中》。
  周幽王姬宫湦【sheng】的年龄,搜神记里说是宣王三十三年生,但是这样他登基的时候才十三岁,那时候姬宜臼都能被立为太子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时间不太对……只能从宣王的姜后嫁来的时间到搜神记里幽王出生日之前里选一个,就把他的年纪定为四十岁左右了。


第31章 宣国
  周王十四年的正月将要到来; 太子却在这个重要关头出走了,看他的样子; 不等到姬宜臼被重新立为太子,恐怕不会回来了,姬宫湦自然是又惊又怒。
  让位这种美德自然不只一个人拥有,而这种让位典型,在出走后一般都不会回去了。
  姬宫湦不愿意满足姬伯服让位给姬宜臼的愿望,但是在姬伯服永远地流落宫外和满足他的愿望之间,姬宫湦又觉得要不然就应允了姬伯服好了。
  当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姬宫湦再和褒姒生一个儿子; 等到自己身故以后; 就让小儿子继承王位。
  然而就算姬宜臼被排除在候选人的行列之外,有姬伯服在,嫡长继承制决定了就算姬宫湦和褒姒又有了一个儿子; 也不可能让小儿子继承王位。
  事情就这么僵持在这里。
  但是很快; 姬宫湦就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殷商之时,高宗武丁立过不只一任的王后; 他的长子——也就是后来被追尊为王的祖己——因受后母诬陷而被逐出王宫,含冤而死。长子死后,继承人当为与祖己同母所出的王子跃——也就是后来的帝祖庚——然而,祖庚的后母有自己所出的亲生子王子载。
  为了表示自己不愿与兄长争位; 王子载暗暗离宫出走,于是武丁死,祖庚得继。
  祖庚死; 其弟王子载继位,是为商世宗祖甲,而祖甲也是其后的殷商帝王的直系祖先。
  也就是说,姬宫湦可以答应姬伯服的条件,只要等姬宫湦死后,再让姬伯服继承周王之位就可以了。
  为了早点把小儿子召回来,姬宫湦向全天下公布了复立姬宜臼为太子的消息,同时召离宫出走的太子姬伯服回宫。
  同时,他公布的复立太子的理由里也重点宣布了姬伯服在里头做出的贡献。
  从姬伯服的角度看,姬宫湦真是为了帮他刷声望不遗余力的好爹呢!
  姬伯服也不耗着,既然他爹已经对全天下都宣布了,那就不能朝令夕改了,他就不用在外头干耗着了。
  回宫以后,姬宫湦很快就对姬伯服隐晦地宣布了他的这一番打算。
  毕竟在姬宫湦看来,儿子做太子也做得有模有样,要不是对兄长心中有愧,也不会想出让储位这种决定来。
  仔细想想,这么多年来,儿子都十分喜欢亲近兄长。
  早就心里有鬼的姬伯服:我的蠢爹,你实在是太甜了好么!还有,你看我的时候是不是带上了“我的儿子做什么都是对哒”滤镜啊喂!
  姬宫湦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姬伯服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要惊呆了。
  真是厉害了我的爹,你的思维模式果然是不同凡人啊!
  姬宜臼继承周王之位后,在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大周而不是兄终弟及为主的殷商,姬伯服想要成为周王难于登天。
  姬宜臼之前的行为再怎么算是污点,在他继位之后,也不能成为撼动他这个周王正统地位的理由。
  姬伯服觉得自己的周王爹把现实想得太美好了。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蠢爹已经打定了主意。
  周召二公,这是从周武王时代开始,就在周王身边辅佐他的诸侯。
  此后的历代周王,都由周公与召公进行辅佐,周王、周公、召公,这是大周的传承体系中,最不用担心被人为废黜的。
  当年的周厉王,之所以落到人人喊打的处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了荣夷公和虢公长父。
  虽然周厉王起用的这两个人都是有真才实干的人,然而一直认为周王最重要的辅佐之臣只能是周公和召公的贵族们可不认同厉王的决定。
  厉王出逃彘地,一直到他在彘地死去的这十几年间,天子失位,群臣推举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召穆公与周定公辅之,史称“共和执政”。
  正是因为有周召二公辅佐,并非正统的共伯姬和才能在厉王出逃到去世之间的这十几年执掌宗周大权。
  姬伯服垂眉低首。
  如果真像计划得那么好的话,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意外了。
  宗周的王,在东西周交替的这个时期,无一例外都表现出了难以言喻的蛇精病的症状。
  姬伯服记得,东周的第二任王桓王也是这么想的,宠爱次子的他,因为吸取了幽王姬宫湦的教训,所以没有在之前继位的时候动手脚,而是在临终前,将“让王位兄终弟及”的重任托付给了时任周公黑肩。
  周公黑肩是个缺心眼儿,桓王让他等到合适的时机弄死长子庄王,改立次子王子克,他也遵从了。
  按照姬伯服的理解,他爹现在也就是和东周桓王一样的思路,交代信任的心腹,等到恰当的时机就把姬宜臼弄死,扶持姬伯服上位。
  问题不是这个计划能不能成功,而是姬伯服他根本就没有当周王的欲望。
  就算他像东西周最后对立的那段时间里,励精图治的周惠王姬望——当然,在东周的说法里,应当是周携王——一样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还是会被子孙后代败坏的。
  谁让宗周的礼法已经苛刻到了迂腐的程度呢?
  周厉王在政治上想要废除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有特长的其他贵族,这种不算出格的改革都被打成是“朝局败坏”,姬伯服真的想不通这个国家怎么在维持旧制的基础上强大起来。
  只有另建一个新的诸侯国,子子孙孙居安思危,筚路蓝缕,才有可能强盛。
  啊,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己建一个诸侯国,他是老大,不像当周王一样,朝上陡然间就有那么多老古董压在头上。
  而按照这个时代通行的准则,像他这样让储于兄的好少年,特别是被谦让的兄长还有“不孝”的劣迹的时候,没有人会不长眼地来攻伐他,因为那样会让各国一同鄙视到死的。
  一直到春秋时代,各国之间讲究的还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覆灭他国宗庙,让他国祖宗无香火可享,是一件很恶毒的事,因此很多大国就算最后攻入某国的国都,之后还是会退兵,让这个国家继续存在。
  一直到春秋时期都还通行的准则,再加上老爹在身后将会提供的各种支持,让姬伯服有信心作为最晚受封的一批诸侯参与即将到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
  至于子孙后代争不过别人怎么办?
  那就不关他的事了,他没有留下一个无力回天的周王之位给他们就已经很好了!
  姬伯服没有明着反对老爹,反正现在他老人家还身强体壮,他有足够的时间做通老爹的思想工作。
  周王十四年正月,周王姬宫湦祭天,并告祭宗庙,重立大王子姬宜臼为储君,命次子姬伯服为宣侯,领南申故地。
  姬伯服受封宣侯,这个宣字,来源于先王宣王的谥号,表明他是宣王之后。
  能被子孙后代用以记名的祖先很牛或者很有纪念意义,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作为宣王的继任者,现任周王姬宫湦将宣侯这个名号赐给姬伯服,无疑认为姬伯服才是可堪承继名号的宣王子孙——毕竟姬宫湦自己现在还是没有谥号的——对于王太子姬宜臼可称是打脸了。
  姬宜臼心里苦,然而姬宜臼还不能说。
  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