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凤韶目瞪口呆,一口老血喷出,险些倒地不省人事。
    监察御史倒下了,户部侍郎站起来了。比起习惯于喊口号的御史,户部侍郎卓敬属于实干型人才,心思缜密,料到皇帝不会直接扣押燕王,毕竟燕王世子和小儿子还在北平,燕王手里的大部分势力仍没有削弱。折中一下,他给建文帝提了一个不错的建议,咱不抓人,改封地,趁着燕王在南京,直接把他改封到南昌。
    卓敬的奏疏上写得很明白,“燕王智虑绝人,酷类先帝。北平更是强干之地。宋时的金,金后的元,皆从此兴。燕王就藩后,在北平经营日久,根基皆在此。徙燕王到南昌,彻底剪除燕王的羽翼,从根本上杜绝祸患。”
    卓敬此言,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早已提过,如今再提,应是当下最好的办法。
    比建文帝派朝廷官员接管北平军政,另派采访使搜寻燕王的黑材料更加靠谱。
    可惜,建文帝就好像是脑袋突然被某块从天空落下的陨石砸了一样,死活不开窍。
    接到卓敬的奏疏,直接放到一边,又祭出一样的说辞,“燕王是朕的亲叔叔,是至亲。朕不能这么做。”
    见皇帝还是不松口,卓敬气急了,现在想着燕王是亲叔叔,之前被贬的周王和代王又是什么人?
    气急的户部侍郎直接冒出一句:“隋文、杨广非父子耶!”
    建文帝沉默良久,在卓敬怀抱希望最后一丝希望时,叹息一声,“卿休矣。”
    翻译过来就是:算了,你消停点吧。
    脑袋被石头砸了,绝对的!
    继监察御史曾凤韶之后,户部侍郎卓敬也吐血了。
    京城燕王府内,本该卧病在床的燕王,正大马金刀的坐在正堂,两名身着蓝色团衫的宦官立在堂下。
    “奴婢拜见燕王!”
    建文帝可以明目张胆的往朱棣身边安插间谍,朱棣却不能这么干。但他有别的办法,收买利用皇帝身边的宦官。
    在洪武帝身边做事的宦官,和外臣们一样,都是提着脑袋过日子。
    建文帝登基,宦官们不用担心随时会丢掉小命,日子仍不好过。
    这时,燕王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一道甘霖。
    几句关怀,几份礼物,皇宫中的宦官们感激不已,燕王慈爱之名更是广为流传。
    这样的手段建文帝也会用,燕王府的长史葛诚,就是被建文帝的人格魅力感化,成为了潜伏在燕王身边的一枚棋子。
    可惜侄子终究比叔叔棋差一招,建文帝只盯准了一个下手,走高精尖路线,燕王却是广泛撒网,一扫一大片。
    秘密前来的两名宦官均是自愿充当燕王耳目,其中一人姓王名景弘,是日后与郑和齐名的一位航海家。明朝的船队七下西洋,王景弘五次随行,还曾与郑和同为正使,出使各国。
    此时,他不过是司礼监一名监丞,级别貌似很高,日子还比不上在燕王身边伺候的三保。
    宫中内宦官的消息传递速度,比朝廷六部更加迅捷。
    建文帝日夜担心燕王造反,在他身边伺候的宦官却希望这个日子快点到来。
    若有机会对燕王直抒胸臆,大部分宦官应该都只有一句话,“王爷,您就快点反了吧,大家都盼着这一天呐!”
    道衍和尚当面,肯定同宦官们很有共同语言。
    递送消息至燕王府,本不是王景弘的差使,但在燕王跟前露面的机会,却着实不能轻易放过。
    “湘王吗?”
    听闻王景弘两人带来的消息,朱棣沉吟片刻,不免摇头。洪武帝的二十六个儿子大多好武,如太子朱标一般好文的只是凤毛麟角,湘王朱柏就是其中的一个。
    燕王就藩北平,湘王的封地在荆州,一南一北,见面的机会不多,朱棣唯一记得的就是朱柏好学,喜欢读书。与楚王一同讨伐古州蛮时,也要带着几车书。
    说他造反,别说燕王不信,怕是建文帝也会脸红。
    可是私印宝钞……带着厚茧的手指一下一下敲着桌子,哪个藩王没这么干过?就数朝廷印得最多。燕王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某次远征沙漠回来,老爹很高兴,当即发给了他一张巨额宝钞。拿到手里还能闻到上面的油墨味。燕王敢用北元皇帝的脑袋打赌,这绝对是老爹吩咐下边临时印的!
    如今,建文帝要用以私印宝钞治朱柏的罪,说得过去吗?
    燕王冷笑一声,比起周王和代王,湘王的性格更为刚烈,皇帝这回恐怕会踢到铁板。
    “你们暂且回去,有消息可随时来报。”
    勉励了几句,朱棣打发两人回宫。口头表扬之外,礼物也送了不少。
    王景弘顿时激动不已,走路都不免有些飘飘然。
    比起后世与郑和齐名的王三保,现在的王监丞着实还有点嫩。
    燕王在京中的消息,每日会派遣快马送回北平。
    王妃和世子日日等着这些南边来的快马,还要防备皇帝派来的人,也是不敢放松。
    尤其是燕王世子,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此时却发挥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几句话打发走了布政使张昺派来刺探消息的人,不忘派人盯着都指挥使司和按察使司,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朱高炽都会马上得知。
    暴昭已抵达北平,第一时间联络了张昺和谢贵等人,还同北平按察使司佥事汤宗见了一面。不出三日,汤宗便上告按察使陈瑛受贿,行贿的正是燕王官署中的一人。
    奏疏尚未送往朝廷,朱高炽先一步给在南京的燕王送去了消息。
    快马离开王府,朱高炽双手拢在身前,满脸沉思。
    朔北的风还很冷,怕是又要下雪了。
    实际上朱高炽很想效仿父王负手于背后,来一回英明神武。奈何身材条件不允许,只得作罢。
    北平和南京不太平,塞北也是一样。
    都督佥事陈亨到了开平卫,卫指挥使徐忠很快从屯卫返回,去时多少人,回来仍是多少人。都督宋忠问起,只有一句话,边塞之地,各卫所都是枕戈待旦,时刻防备北元,调兵不是那么容易的。
    宋忠气得瞪眼,但有陈亨同他打机关,徐指挥不必再担心级别相差太多,一句话不对,自己也被拉出去打军棍。
    别看宋忠是都督,陈亨只是都督佥事,从军资历上,宋忠却差了陈亨一大截。
    官场讲究资历,军中更是如此。陈亨只要不指着鼻子问候宋忠所有亲属,宋忠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
    陈亨一到,卫所上下都感到日子好过了许多。
    孟清和守城头时,心情好了,偶尔还会学着其他边军嚎上两嗓子。
    北风大雪中,边军自有一种豪爽,哪怕被上官听到了,也不过是一笑置之,没谁会追究。
    南边来的卫军看得稀奇,燕王护卫出身的边军却是拍手叫好。
    “孟百户,是条汉子!”
    自从孟清和同高福周荣等人一同挨了军棍,又当众堵得余瑱说不出话来,军汉们对这个竹竿似的百户大有改观。没人再嘲笑他的小身板,周荣等人更是说,以后孟百户有差遣,兄弟们绝无二话。
    孟清和眼眶有些发热,为表达胸中豪情,猛的一拍砖墙,扯着嗓子吼出一句,“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北风中,一支骑兵从城中驰出,另有一支骑兵从全宁卫方向赶来,两支骑兵迎面遇上,为首的沈瑄与杨铎同时一拽马缰,骏马扬起前蹄,漫天银白中,青衣武官于马上抱拳,未等出言,自开平卫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声嘶力竭的狼嚎。
    杨铎:“……”
    沈瑄:“……”
    沉默中,马队众人同时遥望城头。
    城头上的边军们正被孟百户带得兴致高昂,跟着吼了几声,陡然间发现城外的骑兵,揉揉眼睛,“百户,是沈千户!”
    孟清和声音一哑,探头朝城外看了看,小心问道,“丁小旗,这个距离,千户看不到咱们吧?”
    前郎中大人沉默半晌,“一般而言,应该如此。”
    孟百户松了口气。
    前郎中大人又补充了一句,“沈千户,难说。”
    孟百户;“……”

    第三十九章 孟百户的决心

    北平;燕王府
    南京来的快马带回燕王不日归藩的消息;紧张多日的王府气氛总算为之一松。
    燕王妃的病体日渐好转;王府良医即刻报于世子。彼时;世子朱高炽正聆听王府教授和纪善讲学,朱高燧坐于一旁;貌似认真,心思早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对这个弟弟;朱高炽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父王临行前将王府诸事交托自己,政务不论,军务也没多大问题;只有这个弟弟的学业,让朱高炽很是头疼。
    比起读书,朱高燧同朱高煦一样,更喜欢骑马挥刀,上了校场双眼发亮,进了书房却昏昏欲睡。燕王手下大将张玉,朱能等人,皆夸赞朱高煦与朱高燧效似燕王。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朱高炽面上不露,心中却不是滋味。
    兵法,战略,他同样牢记于心。就算是两个弟弟加起来也比不过他。若是可以,他也愿效父王率军北征沙漠,奈何他就是上不得马,挥不了刀,不得父王的喜欢。
    朱高炽也急啊,试着减少食量,饿得面有菜色,王府纪善直接蹦起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心宽体胖又如何?想当年,饥民遍地……如此这般,这般如此,balabalabala……
    朱高炽肉没甩掉几两,差点被王府纪善念晕过去。
    燕王妃也抹着眼泪,一边哭,一边道:“儿啊,你这是怎么了?可是心中有事,怎能不好生用饭?”
    父王和两个弟弟看他的眼神都变得不太对,话里话外的关心他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
    自那以后,朱高炽再不敢尝试了。
    于是乎,小胖墩向着大胖子跨越式前进,燕王世子愈发朝横向发展了。
    朱高炽叹息,老天既然给了他一个聪明的脑袋,为何不能再给他一个好的身体,果然事无万全?
    王府教授皱眉看着溜号的朱高燧和心不在焉的朱高炽,突然觉得自己很失败。
    朱高燧就算了,天生不喜欢读书,和高阳郡王一样。世子今日是怎么了?莫非自己讲学的水平退步了?
    “世子。”王府教授放下手中的书本,“臣方才所讲,可有疑惑?”
    朱高炽脸一红,总不能把真正的心思说出来,太丢人,只能随意搪塞了几句。
    好在王府众人皆知,自从燕王进京,王府诸多事宜皆压在了世子的肩上,教授也不如往日严厉,叮嘱几句便也罢了。
    朱高炽松了一口气,朱高燧侧头看了朱高炽几眼,眼珠子转了转,决定等父王回来之后,把今天的事原原本本的告上去。
    同是燕王嫡子一母兄弟,朱高炽三兄弟的关系却并不太好。准确点说,朱高炽同两个弟弟的关系都不怎么样,倒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年龄相近,有着共同的爱好,十分有共同语言,自幼就玩在一起。隐隐将朱高炽排斥在外。
    对此,朱高炽只能一笑置之。
    父王母妃尚且没说什么,他又能如何?一个不好,不友爱兄弟的大帽子就要扣在头上,实在太不划算。
    可随着兄弟年长,维持表面情也越来越难,这成为了困扰朱高炽的又一个问题。
    若有人能帮他解决这两个问题……朱高炽不自觉的叹息一声,怕是痴心妄想吧?
    二十一岁的燕王世子很是忧郁,王府教授看着再次溜号的朱高燧和朱高炽,无奈摇头,收起了书本。今日世子应是心中有事,听不进去,不必浪费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