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一岁的燕王世子很是忧郁,王府教授看着再次溜号的朱高燧和朱高炽,无奈摇头,收起了书本。今日世子应是心中有事,听不进去,不必浪费时间。
    不用再听这些之乎者也,朱高燧很高兴,起身就走,“我去见母妃。”
    燕王三个嫡子,朱高炽是世子,朱高煦封了汉阳郡王,朱高燧赶上的时候不太好,该封郡王时,洪武帝大行了,建文帝登基了。
    燕王上了一回请封的奏疏,没回应。派王府长史葛诚亲自前往南京,封号没请回来,葛诚却被建文帝感化,成了燕王身边的细作。
    皇帝不批准,下边也没人提,朝廷一直不给朱高燧加封,他就只有一个燕王嫡子的名号。
    燕王憋了一肚子气,没有再上疏,反正老子就要造反了,造反成功直接给儿子封亲王,造反不成,顶着个郡王的名头又有什么用。
    就这样,燕王嫡三子朱高燧,成为了同龄宗室中,没有封号的第一人。
    朱高炽叫住了正往门外走的朱高燧,“三弟慢些,为兄同你一起。”
    看着被宦官搀扶的朱高炽,朱高燧眼中闪过一丝不耐烦,到底停在了门边。
    此举换得王府纪善点头,讽导礼法是他在王府中的本职工作,世子一直同两个兄弟不和,就是他的失职。如今看来,他的工作还是颇有成效的。
    朱高炽与朱高燧结伴前往圜殿的路上,遇上了掌管王府符牌的典宝,得知王府长史葛诚与护卫卢振先后领了腰牌出府,至今未归,朱高燧一时没听出什么,朱高炽却脸色一沉。
    “葛长史同卢指挥近日经常外出?”
    典宝想了片刻,答道:“回世子,卢指挥于五日前出府一次,葛长史次数多些。”
    “恩。”朱高炽点头,“葛长史和卢指挥再出府时,立刻遣人来报于孤,此事不得让他二人知晓。”
    “是。”
    赵典宝躬身施礼后离开,朱高燧慢慢品出了其中的味道。
    “兄长认为这二人不妥?”
    “为兄只是怀疑。”朱高炽憨厚的笑笑,“不是要去见母妃?快些走吧。”
    见朱高炽不愿多言,朱高燧没有继续追问。他十分清楚,这位只好读书的长兄十分有心计。
    有心计又如何?不能上马挥刀,长得也不像父王,他还是更喜欢二哥。
    王府内,和尚道衍每日都要念上两个时辰的经,雷打不动。
    自燕王进京后,道衍忙于地下兵工厂的工作,念经的时辰改到了半夜。
    为防打造兵器的声音传出去,道衍派人寻来了大量的鸡鸭禽类养在府外,每日鸡鸣鸟啼,吵得附近不得安生。
    北平布政使张昺派人来询问,燕王府这是打算大搞养殖业?一定要办养殖场的话能不能换个地?噪声扰民了啊!
    燕王府接待人员送上茶水点心,好声好气的说道;“还请多担待,府内供奉的高僧说,这是佛祖的旨意,也是为天下苍生积德。”
    来人一口茶喷出来,办养殖场和为天下苍生积德有直接关系吗?
    “您还不知道吧?这些鸡鸭都是不得宰杀烹食的,高僧还要夜夜诵经两个时辰……”
    接待人员说话的水平很高,显然是得了道衍和尚真传。
    来人几句话被带进了沟里,全然忘记了此行目的,转而同接待人员讨论起了佛法的高深问题。奈何布政使司内没有如道衍一般的高僧坐镇,很快败下阵来,被礼送出王府。直到走出王府大门,头还是晕的。
    张昺闻听回报,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王府长史葛诚使人密报,燕王府内有不法事,到底是什么不法事却没明说。张昺很郁闷,既然冒了风险出来报信,就说得清楚点,也好让他有个准备,这样一句话,他是能向朝廷请命还是能借口搜查王府?
    燕王府又突然养了这么多的禽鸟,意图不明,张昺睡觉都睡不踏实,每天挂着两个黑眼圈,就是想不出办法。
    派人给谢贵张信送去消息,两人也没能拿出有效的主意。
    至于按察使司的佥事汤宗,自告发陈瑛之后,便被燕王府派人严密监视起来。采访使暴昭的下榻处,也经常能看到目露凶光的货郎,面目狰狞的小贩,路过的农夫都身长八尺,一身腱子肉。如果这些人同燕王府没有关系,张昺敢把脑袋拧下来给燕王当球踢。
    本以为燕王离开是好事,没承想燕王一走,做起事来反倒更加束手束脚。
    张昺猜到燕王府内肯定有高人,却没想到高人会是燕王世子,再加上一个以造反为平生己任的和尚。
    距离燕王归藩的日子越来越近,张昺咬咬牙,派人给开平卫的都督宋忠带去消息,既然燕王要见宋都督,宋都督不如早些来北平,当面迎驾,以表诚意。
    当然,宋都督不能自己来,最好带上一支护卫。
    几百太少,几千是基本,上万就更好了。
    此举获得北平都指挥使谢贵举双手赞成,张信没出声,暴昭和汤宗正被严密监视中,不联系比较好。
    接到张昺的来信,宋忠苦笑,
    说得轻巧,上万人的军队是那么容易调动的吗?而且,这满纸的命令口气算怎么回事?他是一品都督,布政使才几品?
    书生非但不知兵,更不知所谓!
    想归想,却不能不重视。
    宋忠一拍大腿,既然开平卫的工作开展不顺利,就从其他卫所抽调精壮!全宁卫,富峪卫,兴和所,营州卫,逐个过筛子。连朵颜三卫宋都督也打过主意,最终碍于宁王只能作罢。
    燕王很彪悍,宁王更加彪悍,光着膀子上战场的会是善茬?
    一个不小心,不用燕王动手,宁王就会收拾了自己。
    连串动作下来,宋忠总算凑足了三万人,杨铎等人就是被宋都督从全宁卫抽调至麾下,不日将随军开往北平。
    所谓百密一疏,宋忠只注意到了沈瑄,却忽视了燕王在其他卫所安插的钉子。同样以战功累升至千户的杨铎,顺利进入宋都督掌握的军队之中,不到半天时间,就与其他从燕山卫抽调的精壮取得了联系。
    粗略算来,宋忠手里的三万军队有近一万是燕山卫,一万四千多是边军和当地精壮,只有五千左右是他带来的南军,指挥这样的军队可是相当不容易。
    想起此行的目的,杨铎心中已有了主意,趁城中轮值,带人前往了西城千户所。
    有他这个内应,加上沈瑄这个外援,只要操作得当,此事大有可为。
    杨铎在千户所前表明身份,验过腰牌,迈步走进了千户所大门。
    他进去不久,一身青色武官服,带着几张新图纸的孟清和也到了。
    之前在城头上闹出了乌龙,沈千户并未追究,只随意说了一句,“孟百户嗓子不错。”
    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孟清和连续几日梦到自己被只草原狼咬住脖子,怎么扑腾都没用。见着沈千户,总会想起梦中那头狼。
    害怕?不见得。
    期待?这比害怕更糟糕。
    无论如何,在保命的前提下,努力一次应该没关系?
    根据沈千户的性格,谈工作才更能拉近彼此的关系。孟清和绞尽脑汁,将战车的外形重新改良,准备好图纸,寻个不当值的时间,来到了西城千户所。
    守门的边军是熟人,孟百户在千户所住了半个多月,不熟也熟了。
    接过边军递回的腰牌,不用带路,熟门熟路的向二堂走去。这个时间,沈瑄一般都在二堂的厢房里办公。
    距离厢房还有十几米远,孟清和突然被拦住了。表情不免有些诧异,这样的事情以前还没发生过。
    “孟百户稍待,卑职先去通报。”
    拦住孟清和的是周荣麾下的一名总旗,身后还跟着两张生面孔。
    “有劳。”
    孟清和在院中站定,看情形,沈千户应该有客人,而且身份不一般,八成谈的还是机密。
    他是不是换个时间再来?
    正想着,总旗已通报后折返,“孟百户,千户有请。”
    想走也走不成了,孟清和只能定下心,向总旗点点头,迈步走进了厢房。
    厢房内燃着火烛,两名同样修长挺拔的青衣武官正立于案后,看着铺在桌上的几张纸,似在说些什么。
    孟清和单膝跪地,“标下见过千户!”
    沈千户与杨千户同时抬头,烛光辉映下,同样的眉若远山,鬓若刀裁,一人似君子,温润如玉,另一人则如青松,俊朗刚毅。
    孟清和咋舌,明朝选文官看相貌,武官也是一样?
    要不要都这么英俊?

    第四十章 燕五归藩

    战车图纸送上;孟清和退后两步;立在厢房中;等着沈千户过目。
    纸上除了绘有战车;还写有以骡马驮载虎蹲炮,装配骑兵的建议。沈瑄尚未出言;杨铎已面露惊奇,询问得知城外墩台亦是孟清和的主意;不免多看了他两眼。
    “孟百户大才。”杨铎的声音比沈瑄更低沉些,像是优雅的大提琴音。
    孟清和忙道:“杨千户谬赞,卑职不敢当。”
    “孟百户不必谦虚;沈兄手下有此等英才,杨某很是羡慕。”
    杨千户十分俊朗,笑起来很阳光,极容易得到旁人的好感。
    换成上辈子的孟清和,论长相和身材也能拿得出手,这辈子……低头瞄瞄自己的小身板,不能比,一比就是满眼泪。
    过了大概半盏茶的时间,沈千户收起了图纸,没对图纸上的战车做任何评价,表扬了孟清和精神可嘉,几句话就把孟百户打发了。
    杨铎似乎还想多问孟清和几句,被沈瑄一打岔,只得作罢。
    “无事,孟百户便退下吧。”
    “是。”
    沈千户出言,孟清和还能怎么样?只能行礼后转身出门。
    站在厢房门口,孟百户回头望着纸窗上映出的影子,表情中带上了些许的疑惑,挠挠下巴,沈千户似乎不太高兴?
    摇摇头,应该是他想多了。
    这位杨千户到底是什么人?总觉得有些熟悉。这样的人,他若是见过肯定不会忘,没有印象……难道是因为他的气质很像沈千户?
    边军身上都带着一股杀气,似沈千户这般的杀神却是绝无仅有,少之又少。
    无论边军还是鞑子,见过沈瑄的,对他一身的煞气都是记忆犹深。边军还罢,尤其是鞑子,经过几个月前北边诸王联合扫荡,就算没见过沈瑄,也听过他的凶名。一旦遇上,远远都要绕道走。
    在这一点上,不说杨铎,即便是戍守开平卫多年的卫指挥使徐忠,也未必有沈千户的名气大。
    所以说,出名要趁早,美名如方孝孺,用放大镜考察官员的洪武帝都叮嘱孙子,这个姓方的会是朝廷的栋梁,绝对的忠臣,应当重用。凶名则如沈瑄,经过几次与鞑子作战,名声早已传遍整个北疆。
    孟清和站在厢房门口,一脸的沉思,
    之前为他通报的总旗上前,“孟百户可还有事?”
    “无事。”
    “既如此,天色不早了,百户还是早些离开吧。”
    里面那两位都不是善茬,商量的事情又是机密,能见孟清和已经让人意外,若是不小心,孟百户说不准会吃挂落,自己也得不了好。
    谢过对方提醒,孟清和低声问了一句,“那位杨千户看着脸生?”
    总旗迟疑了一下,暂时隐去了杨铎燕山护卫的身份,只告诉孟清和,杨千户是从全宁卫调来,归于宋都督麾下。
    “多谢告知。”
    孟清和笑笑,知道总旗话意未尽,却没继续追问。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