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1639-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抢我的草根!”
  那孩子愤怒的大叫。
  “阿荻,回来吧!”
  边上一个面有菜容的妇人有气无力的拉住他,眼里流露出了悲哀之色。
  这女子虽然穿着破烂,也蓬头垢面,看不清长相,但是李信的眼神很毒,能看出一种才女气质,显然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子,于是向红娘子问道:“去看看?”
  “嗯~~”
  红娘子从女兵手里要了几个馒头,便与李信跳下马,走了过去。
  “小妹妹,饿了吧,拿着,这是给你和你娘的。”
  李信分辨不出男女,红娘子一眼就看了出来,把馒头递那黑不溜秋的女孩子。
  “这……”
  女孩子回头看向了她的母亲,腮帮子憋紧,暗暗吞着口水,那女子也有些犹豫。
  “拿着吧,出门在外,谁没点难处。”
  红娘子把馒头硬塞了过去。
  “娘!”
  女孩子的喉头嚅动着,但仍然没接,只是眼巴巴的望着她的母亲。
  “多谢姑娘了。”
  女子略一迟疑,稍微福了一礼。
  女孩子再也按奈不住,接过两个馒头,递了一个给她的母亲,就狼吞虎咽起来,那女子则是吃相秀气,一小口一小口的吃着。
  “军爷,军爷,行行好吧!”
  “军爷,老婆子两天没吃东西了,求军爷救命啊。”
  周围的难民看到红娘子居然发馒头,本来对这支军队还心存忌惮的,此时就如疯了一样,纷纷伸手大叫,眼里闪烁着森森绿光,还亏得有兵在,否则铁定会出手抢夺。
  “再拿些馒头,分了罢。”
  李信向二瓤吩咐。
  “得令!”
  二瓤郑重抱拳,回头安排人手去拿馒头出来,分发给难民,难民均是千恩万谢,拿着就往嘴里塞。
  “哎~~”
  红娘子叹了口气,问道:“这位夫人,就你们俩吗,是不是和家人走散了?”
  那女子明显有难言之隐,迟疑了半晌,才道:“妾身姓周,乃松江府嘉定人士,早年嫁入京城,夫家孙氏,夫君于三年前病故,守丧期满后,妾身携女回返家乡,不料才过了临清,就被贼人骗去盘缠,还亏得妾身见机的快,及时逃脱,我们母女才保得一命,可是也因此迷了方向,随着难民,一路乞讨,再从地里刨些食,好不容易入了河南地界。”
  红娘子同情心大作,劝道:“这世道兵荒马乱,路途危机四伏,仅凭着你们母女俩,很难回嘉定的,不如先跟着我们走吧,我们打算去投闯王,待得安定下来,再着人把你们送回嘉定,如何?”
  说完,就给李信连打眼色。
  李信点点头道:“小生杞县李信,这位是红娘,途中自有红娘照拂,我军军纪尚可,夫人不必疑虑。”
  周氏想想也是,带着女儿,乱世中,两个弱女子能从临清跑来河南已经是奇迹了,再往南去嘉定,几乎不敢想,而且李信眉清目秀,红娘子也满脸正气,两人一看就是极为亲密的关系,这也让她放下心来。
  “娘!”
  那女孩子扯了扯周氏,眼底满是殷切。
  “有劳李公子和红娘姑娘了。”
  周氏暗暗叹了口气,向李信和红娘施礼称谢。


第十一章 宋应星

  迎面一辆马车缓缓驶来,有十来个家丁护卫,一名六旬老者从车窗探出脑袋,看着给饥民分发馒头的一幕,不由捋须叹道:“民不聊生,饿孚遍野,这世道何时才能清宁啊!”
  书童从车外道:”老爷,那位公子倒是个善人,要不要小的去打听一下是哪里来的军卒?“
  “先看看再说。”
  老者摆了摆手。
  “吁~~”
  书童叫停了骡子。
  前方,近千难民基本上每人两个馒头下肚,李信见到更远处还有难民赶来,这可不得了,难民无穷无尽,再分发下去自己军中就不够吃了,于是打算招呼上周氏母女开拨,却是扑通一声,一个老者跪了下来,大呼道:“军爷,军爷,求军爷带上老汉吧,老汉能挑能走,只求军爷给口饭吃。”
  “扑通!”
  ‘扑通!”
  一听这话,顿时跪倒了一大片。
  “军爷,军爷,老妇人会洗洗缝缝,还会做饭,求军爷收留吧!”
  “军爷大慈大辈,菩萨保偌军爷!”
  我草,被赖上了!
  李信大吃一惊。
  其实想想也是,从古至今,军队不扰民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而自己不仅不扰民,还给老百姓发馒头,千年都未有过,这些看不到出路,没有生计的百姓,哪能不抓住机会?
  不过李信并不恼火,反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这就是大明的百姓啊!
  前世虽然有讹诈,有各种碰磁,有赖上你的,可那纯属好吃懒做,而大明的百姓只是单纯的在绝境中挣命,只要能活着,哪怕一丝机会都要抓住,但他不是流寇,不可能裹挟百姓去当先登,当炮灰,更不可能带着百姓上路。
  红娘子也是怜悯之色大作,好在理智在告诉她不能任性,只是心里又不忍,不由向李信看去。
  “乡亲们,乡亲们!”
  李信连声呼喝,人群渐渐安静下来,那一双双殷切的目光让他有了种逃避的冲动,哪怕他前世再是冷酷无情,此时都不免侧然,但是必须硬起心肠。
  “李闯出了商洛,已攻陷南阳,我军正是去往南阳,战场刀枪无眼,请乡亲们都散去吧。”
  “哎哟,那可跟不得,快走快走!”
  李信说的含含糊糊,老百姓本能的理解为了去打仗,顿时一哄而散。
  红娘子深恨自己的无力,叹了口气道:“只有闯王才能救天下,战乱早日停歇,百姓才能早日得救,今日见着满地饿孚,你可有感触,还要和闯王争江山么?”
  “呵呵~~”
  李信呵呵一笑:“我从来不认为谁是谁的救星,他李闯不是,我李信也不是,人只有觉醒方能自救,好了,现在我不与你争辩,一切到了地头再说,但是我必须提醒你一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哼!”
  红娘子不服气的哼了一声,眼神中满满的战意。
  “嗯?”
  周氏倒是听出了些什么,诧异的看了看李信,又看了看红娘子,神色中似是有所明了。
  “军门,请问军门如何称呼,可是受杨制军(杨嗣昌)之命去往襄阳?”
  这时,前面有一辆马车开来,十来个护卫随行,一名童子挥手呼唤。
  “不敢,在下杞县李信,请问你家老爷如何称呼?”
  李信拱手道。
  马车徐徐停住,一名六旬老者被童子搀扶下了车,略一拱手:“老夫宋应星,不知李公子受哪位大人差遣?欲往何处去?可有功名在身?”
  ‘宋应星?’
  李信微愕,这不就是著《天工开物》的那位么?在明末,有三位专著于西学的重要人物,一是徐光启,三年前病故,另一个是火炮专家孙元化,被温体仁构陷致死,最后一个便是宋应星,此人在仕途上没有大的进展,反临到老了,被任为亳州知州,明亡任广州知府,南明亡挂冠归里。
  “原来是宋老先生,学生本是秀才,被县令污陷,已革去功名,此行欲往南阳,投奔闯王。”
  李信肃然起敬,又拱了拱手。
  “胡闹!”
  宋应星大怒:“你堂堂读书人,纵有冤屈,可向学政申冤,怎能从贼?本来老夫观你心存仁善之念,起意结交,可是你……你竟甘做那衣冠败类,你太让老夫失望了,眼下朝庭正是用人之际,老夫可为你手书一封,往襄阳寻杨使相(以辅臣身份督师称使相),或可给你个改过自新,建功立业的机会,你年纪还小,莫要糊涂啊!”
  “喂,老家伙,嚷嚷个啥呢?”
  “原来是朝庭的走狗,不是朝庭无道,老子岂会家破人亡?”
  众人纷纷现出了不悦之色,甚至有人握上了刀柄。
  李信摆了摆手,便道:“宋老先生,遍地的饿孚你也看到了,这还是初秋时节,收获过后,到了冬天和明年青黄不接的大长荒,惨象将不知严重到何等地步,不知有多少人饿死于道旁,杞县在全省八府十二州一百单六县中,战乱还算比较少的,天灾也比较轻,却成了这般局面,茫茫中原,何处是乐土?若非朝庭无道,怎会如此?
  况那杨嗣昌乃阄党,若非此人与高起潜弄权,卢制军怎会惨死?学生对朝庭已经绝望,恕难从命。”
  宋应星满身正气,沉声道:“你这小儿,休要狡辩,哪朝哪代没有饥荒,皇上登极之初,逢陕西大灾,难道就没有放赈救灾,可惜饥民被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煽动,四处流窜,所经之所,赤地千里,若非那几个贼子私心作祟,天下怎会崩坏至此?
  而杨使相辅佐皇上,兢兢业业,未曾有半点差池,九老(卢象升)之死错综复杂,实是主战与主和两派分歧巨大,不可以善恶一概而论,你莫要听信传言。
  李公子,老夫见你人才难得,尚存善念,故才有此一劝,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你可莫要辜负了君父圣恩啊!”
  “哈哈哈哈~~”
  李信大笑起来:“他朱由检有何资格作我李信之父,我自小到大,未受其尺寸之恩,我父姓李,不姓朱,学生有负宋老先生的抬爱,只能说声抱歉。”
  “你……你……”
  宋应星指着李信,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这是妥妥的反贼,妥妥的大逆不道之言啊!
  李信又道:“别说我李信,天下百姓亦深受朱由检之害,若非他急功近利,刻薄寡恩,天下断不至于丧乱至此,称他一声君父,他可当得起?宋老先生,我知你是好意,奈何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先生请自便。”
  “好好好,孺子不可教也,我们走!”
  宋应星气的直点头,两条腿都在打着哆嗦,童子赶忙把他搀上了车。
  “驾!”
  童子一鞭抽上马股,车队缓缓启行,当从李信身前经过时,李信唤道:“宋老先生,你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莫非看不出大明亡国之相?天下已到了打破重来之时,此非人力所能挽回,还望老先生冷静反思,学生言尽于此,他日或有与老先生的再见之机,届时将当面讨教。”
  “哼!”
  车厢里,传来一声闷哼!


第十二章 李闯王

  南阳,古称宛,地处于广袤丰饶的南阳平原北侧,是豫西南的重镇,在其西南两百里,是南阳重镇邓州,月前被李自成率兵攻占。
  近一个月来,自从打出了均田免赋,贵贱均田,五年不征的旗号,远近来投者如蚁附,手下的人马达到了十余万,其中青壮编练成军,有近四万之众,形势一片喜人。
  这日,李自成正与刘宗敏、李过、袁宗第、田见秀等人聚于州府大堂,商讨进军河南腹地事宜,却见张鼐匆匆赶来,在外唤道:“闯王,河南杞县李信携红娘子来投。”
  张鼐年方十八,隶属于李自成的孩儿兵,被收为养子,与另一个养子李来享一样,深得李自成器重。
  “哦?李信,红娘子?”
  李自成略微一怔,望向了张鼐。
  张鼐整理了下探得的消息,说道:“那李信原是秀才,因忌恶如仇,多为百姓仗义直言,受当地县令忌恨,而红娘子是大名府人士,自幼跑江湖,一手鞭法,出神入化,去年,红娘子领着班子来杞县卖艺,恰好商丘候家的大公子候方域也在杞县……
  噢,对了,这候方域的父亲数年前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