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谋天下-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则是利用吐蕃战败的间隙,领着一万人跑到了李弘的营帐前,说什么也要跟着李弘一起再次返回吐蕃。
  这段时间的圣旨跟雪花似的往他怀里飞,要不是李弘身处吐蕃险地,恐怕自己早已经被陛下砍头十次八次了。
  原因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未能安顿,保护好太子殿下的安危。
  所以如今好不容易跑到了太子殿下身边,裴行俭是说什么也不离去了。
  宁可在这里被明事理的太子殿下骂几句,他也不想天天被那圣旨搞得心惊肉跳。
  他真怕自己有一天没死在战场上,而是被圣旨给吓死在了西域。


第214章 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十五岁就生下了他的儿子共日松赞,而他的儿子共日松赞继承了他的传统,同样是十五岁生下了芒松芒赞。
  但异乎寻常的是,共日松赞与松赞干布,却是前后死于同一年。
  而那个时候,如今的吐蕃赞普芒松芒赞才两三岁,由禄东赞辅佐着,坐上了吐蕃赞普的位置。
  李弘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通,为什么禄东赞不在松赞干布死后,废掉孤儿寡母的芒松芒赞,立自己为赞普呢。
  思来想去,李弘最终只能把禄东赞不能废掉孤儿寡母的缘由,归结为松赞干布为吐蕃的强大做出了让人膜拜的贡献。
  像神一样的影响力,让禄东赞无法找到足够的借口跟理由,废掉芒松芒赞。
  恐怕再加上天赤七王等等其他大臣的牵制,禄东赞虽然在吐蕃权势遮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也没办法公然造反。
  巍峨磅礴、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而自从建成后,这里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变成了吐蕃人心里不可玷污的圣地。
  布达拉宫在红山之上总共建造了,三座九层高的楼宇,共计一千间宫殿。
  红宫作为王室权利的象征,自然是被放在了最中间,两侧其中一侧称之为白宫,而另一侧则是被称之为雪城,苯教的总教便设置于此。
  逻些城的地域经过松赞干布的开发,以及后来的再建造,如今在地域上的规模已经堪比长安一般大。
  裴行俭随着李弘一路行军,行至到拱卫吐蕃圣城逻些城的七大城时,只剩下抽凉气跟干瞪眼了。
  无论是泽当城、还是桑耶、朵康等城,如今已经是焦土遍布,被炸药洗礼的城墙依然是残垣满布。
  吐蕃百姓无动于衷的看着大唐的军队经过,木然的神情里有惊吓,有愤怒,但更多的是胆怯。
  他们心里很清楚,就是这些唐人,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大城,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一堆废墟。
  处于对大唐军队的敬畏,特别是对于他们认知的天雷的敬畏,这让他们看着大唐骑兵缓缓而过时,只能敢怒不敢言。
  甚至一些人,为了祈祷和平,望着大唐军队已经跪伏在了地上。
  “看见吗?实力才是硬道理,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那么你就能轻易的征服他们,如果你的实力不够强硬,那么,早晚有一天,他们会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对付你。”李弘神情平静,并没有出现裴行俭想象中的得意洋洋。
  能够在吐蕃一进一出,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甚至还力助自己夺回吐谷浑,最后又毫发无伤的大摇大摆返回吐蕃。
  这份胆识跟功绩,可是足以匹敌先帝当年立国时的功绩了。
  “不知道戴至徳看到这些他会做何反应,殿下您立下如此奇功,足以媲美先帝当年之功绩,使我大唐威名远扬、万国敬畏,保得安西都护府的百姓不被置于战火中,想来戴至徳应该不会责难殿下您吧?”裴行俭还是有些隐隐担忧。
  虽然他不在朝堂之上,但当年太子殿下与礼部尚书之间的精彩交锋,这几年在大臣之间,一直是引人乐道的。
  “想来不会吧,把他闲置了好几年了,如果还是冥顽不化,那么就在这里当一辈子教书先生,以他的学问,教化吐蕃万民吧。他不是一直标榜着先天之忧而忧不是?”李弘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今日,自己就将兵临逻些城下,文成姑姑也不知道看到自己时,会作何感想。
  而经此一战,自己的身份已经完全暴露了。
  父皇因怕自己在吐蕃有性命之忧,于是告知文成,是大唐的太子亲临吐蕃境内。
  这也是为何天赤七王最后其二在自己离开大非川后,从后面包抄自己,却不想还是撞进了黑齿常之的埋伏圈,下场与丁赤赞跟德赤赞一样,葬身于落石堆中。
  远远望去,逻些城最大的标志性建筑物,便是建立在红山之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圣地,布达拉宫。
  而布达拉宫这个名字,就跟这建筑一样,一直矗立在雪山与红山之间一千多年,直到上一世,依然是人们心中的圣地。
  见识过布达拉宫的巍峨磅礴、庄严肃穆、带着震撼人心的美后,你便会忘记这城内的一切其他事物。
  五万大唐兵马兵临城下,远远望去,那逻些城的城墙仿佛就像是瓦砾,没有人在意的它的坚硬程度,每一个人都是仰望着那红山之上的圣地,布达拉宫。
  “这是需要多少的财富,才能建成如此巍峨的宫殿?”裴行俭喃喃自语,心中的震撼已经无法言表。
  李弘也是第一次亲眼看见,这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布达拉宫,望着巍峨的宫殿,那红山白墙,以及中间那红色的建筑。
  像是在回应裴行俭的话语般,同样喃喃道:“这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是信仰,吐蕃人心中的信仰,这种传承已经深入他们骨髓了,恐怕已经埋进了他们的灵魂深处跟血液里了。”
  历史无情的长河中,能够不被时间打败,不被岁月摧毁的人类伟大的建筑文明,屈指可数。
  而像这种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建筑,单单只是躯壳的传承就已经难能可贵。
  更为可怕的是,它带着仿佛一千多年的信仰跟印记,在人们一千多年的精神世界中,一直占据着天的思想、神的旨意的存在。
  此时此刻,给人一种无法战胜的感觉。
  战火曾经摧毁过眼前让人仰望的精神建筑,但是它又能在接受神的旨意的同时,被人们从精神世界里再次建立起来,然后继续屹立在这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原。
  人们用最虔诚的心膜拜它,人们用最纯洁的灵魂尊崇它,人们用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勇敢,守护着它。
  黑色的山体、白色的墙壁、红色的宫殿,神秘而又神圣的气息,让人在仰望的同时,仿佛同时在接受着它来自灵魂深处的问候,仿佛一道道神的印记,透过时空已经直入人们心底。
  朝圣,这是上一世人们面对古兰经外,另一个精神传承的纯洁世界,它洗礼着人们内心的苦难、哀伤、悲痛。
  同样,它也无声的倾听着苦难者们的哀求、倾诉、奉献。
  大中华的区域里,有着很多传承一千多年的建筑,千年古刹、从大汉就开始的白马寺、还有那更为悠久的长城等等。
  但与眼前的白墙红宫比起来,它们就只有可怜的躯壳存在,没有谁能像眼前的白墙红宫,屹立于世界之巅,带着强大的精神气息,带着永久的精神烙印,如神似魔一样屹立千年而不倒。
  长城作为防御性的建筑,在上一世被人们当成了民族的象征,学者专家为了丰富自己的荷包,不顾信仰的存在,强赋新词硬说愁般,竟然神圣到了民族脊梁的高度。
  而大唐作为一个没有建造过哪怕一寸长城的存在,对于长城的不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强大到血脉里的自信。
  而这种自信,到底是随着什么消失殆尽?
  李弘脑海里,第一反应便是想起了,誓要以儒家治国为理念的戴至徳。
  看着李弘有些阴晴不定的脸色,像是中了邪一样,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痴笑,一会儿又迷茫的望着那布达拉宫。
  裴行俭喊了好几声,才让跟魔怔了似的李弘清醒过来。
  而此时,早就已经关闭的逻些城城门,突然间打开了一个小缝隙,一个吐蕃人从里面喊着听不懂的话语,跑了出来。
  无法缓缓举起了手里的弓弩,但被李弘举手示意后,放了下来。
  “别急,听听他们想说什么。”李弘看着跑过来的人,说道。
  花孟不等李弘下令,双腿一夹马腹,便从队阵中疾驰而出。
  这个时候,他与其他几人,可是不敢有丝毫大意,如果在这里太子殿下出现个三长两短,自己这些人,恐怕都得跟着陪葬。
  叽里哇啦跑过来的吐蕃人,被花孟在旁边监视着走了过来,看到李弘后,先是一愣,然后才用蹩脚的汉语说道:“尊贵的大唐太子殿下,我们尊贵的圣救度佛母请您独自进入宫殿。”
  “圣救度佛母?”权毅在旁边不解的问道。
  “就是我文成姑姑,如今被他们尊称为圣救度佛母,意思就是文殊菩萨还是观世音菩萨,他们苯教的称呼。”李弘刚才仰望布达拉宫时,便已经想到了,自己很可能会被文成公主单独召见。
  而文成如今在吐蕃的地位,恐怕在所有活着的吐蕃人眼里,应该是最为尊敬的存在,没有哪怕半个人能够跟她相提并论。
  小昭寺、大昭寺的建立,可都是因为她信奉佛教而建,也因为她信奉佛教,苯教也开始从吐蕃自身当中,吸取其他佛教的经法。
  “可以,那你们就把城门打开吧。”李弘拿下巴指了指远处的城门,轻松地说道。
  吐蕃人一愣,他没有想到,大唐尊贵的太子殿下是要率领大唐兵一起进入。


第215章 游说
  吐蕃人听着李弘的话,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要是让你们大唐骑兵进城,那跟弃城投降有什么区别?
  让你单独进去,就是想跟你商议下,能不能不攻城,给大家各自一个体面的方式,把今日之事儿揭过去。
  “尊贵的大唐太子殿下,对不起,我们无法打开城门让您和您的所有将士一起进去,只能由您挑选很少一部分人,陪您进去。”吐蕃人郑重的解释道。
  “你是觉得我无法攻破城门进去,需要你们的帮助吗?”李弘的脸上虽然带有轻松的笑意,但语气中那股狂妄跟杀伐气息,却是让吐蕃人感到胆战心惊。
  如果眼前这个魔王,继续用他的天雷来攻城,别说是这城墙,就是圣城里的布达拉宫,恐怕也经不起那天雷的爆炸吧。
  而赞普跟大相唯一担心的,就是怕大唐骑兵攻进城后,毁去了这上一任伟大的赞普,辛辛苦苦建立的布达拉宫,所以才派使者出城议和。
  这也是赞普跟大相,在征求了圣救度佛母文成公主的意见后。
  希望她能够出面,以大唐皇室的身份,邀约大唐太子殿下只身赴布达拉宫,来进行谈和。
  “尊贵的大唐太子殿下,我无意冒犯您的威严,更没有轻视贵国将士勇猛的意思,我们伟大的赞普,真心希望在我们都为战争死去了很多人后,我们能够为和平坐下来谈谈,我们与尊贵的大唐世代友好,圣救度佛母嫁给我们伟大的赞普,就是一个重要的证明,我们希望与大唐永世友好……”
  “所以你们就不顾大唐的反对,侵占了吐谷浑,而后还嫌不够,还在于阗等地向大唐用兵?”李弘打断吐蕃人的话,反问道。
  吐蕃人在出城时,已经被圣救度佛母交代,不要跟李弘在嘴上交锋,那个家伙的嘴皮子太溜了。
  在长安城的时候,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