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谋天下-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太子詹事丞一职,则是与左右仆射之下的左丞、右丞一样,如果不出意外,太子只要继承皇位,那么自己只要不犯下弥天大错,他林士翎就有可能出将入相,成为大唐帝国的权利之臣。
  李弘没再理会他,心里已经有了计较,转身回到朝堂之上,此时的争吵声音也渐渐停了下来,在他走回自己的座位后,整个朝堂便变得静默了下来,每个人都在等着自己会如何决断。


第317章 苏敬
  朝堂上的寂静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股诡异的压力,每一个人都在寻思,如今朝堂之上两派对立,太子殿下面对如此局势,他会如何决断?
  甚至有人已经在想,如果太子殿下屈服于勋贵豪门,是不是在陛下上朝之日,便可谏言罢免太子?至于理由,还用想吗?随便一抓就足以抓到一大把废黜太子李弘的理由。
  以上官仪、杨思俭、许圉师为首的东宫几个可以参与议政的官员,此刻是眉头紧皱、表情凝重,如果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太子殿下面临的危机有多么严重的话,他们这一辈子就真是白活了。
  任何的疏忽都会招来五姓七家、勋贵豪门的无情打击,而现在因为新钱、旧钱一事儿,朝堂之上,争吵到如今则是难辨是非,互不相让。
  今日一事儿乃是酝酿了几天的朝政,陛下与皇后到如今竟然未曾露面,这里面是否意味着,陛下与皇后选择了让太子殿下一人面对,他们到底是什么立场?是否支持太子殿下?还是支持五姓七家、勋贵豪门等?!
  朝堂上的寂静还在持续,屏风后面的李治与武媚依然观望事态的发展,只是李治紧了紧手里的奏折,不出声的与皇后武媚,看李弘会如何决策。
  到底是锐利的以太子殿下为首的改革派,继续以大唐半年的岁入作为筹码博弈下去,还是在难分是非之时,选择与五姓七家、勋贵豪门妥协?
  皇亲贵胄神情悠然,太子殿下或许可以私底下与五姓七家达成协议,慢慢解决纷争,但如今他不自量力的把如此大事搬到朝堂之上,而且看如今形式,他并未得到陛下与皇后的支持,如今孤身一人,能够与朝堂之上的五姓七家对抗不成?
  如今一个晋阳王氏的发难,就已经让他陷入到了困境之中,更别提其他人还没有正式发难。
  朝堂之上落针可闻,每一个人都等待着太子殿下的抉择,特别是晋阳王氏的家主王源,如今神情自在、笑意满面,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
  王义方、孔志约、曹王李明,这些则都是与他王氏交往密切之人,而自己身为家主站在朝堂之上,不过就是给他太子殿下一个面子,同时也是要在朝堂证明,晋阳王氏并未没落,依然是朝廷的一大支柱。
  “有时候,一个人为不劳而获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更高。《后汉书》有云: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都认为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一种收获,却不知道给与别人也是一种收获。可是此解?孔大学士?”李弘淡淡的发声,问向傲然而立的孔志约。
  “太子殿下才学斐然,确实是做如是解。”孔志约拂须点头回道。
  “《荀子·王制篇》有言:‘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贞观政要·论政体》,先帝与魏征也曾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如今却是有人不守国家法度,盘剥百姓旧钱,压低价格兑换,然后又以高价与朝廷兑换,这种行为,是为国还是为己?’李弘自己都觉得牙酸,拽了两句古书人言,已经让他有摇头晃脑之意了。
  “殿下此言差矣,我等只是为朝廷分忧,与百姓兑换旧钱,乃是减轻朝廷负担,为的便是统一来兑换,以此让新钱能够更快的走入正规,并不存在盘剥百姓之事。”王源已经七十多岁,腿脚都很利落,应该是为了体现自己家主的威望,所以手里拄着一根拐棍儿,缓缓走出两步说道。
  “那孤岂不是还要代朝堂谢谢开国郡公了?”李弘缓缓起身,一步一步走了下来,眉目之间闪现着一股逼人的英气,跟当初从安西刚回长安时的杀伐之气。
  走到离王源不远处的地方停住,逼视着王源问道:“既然开国郡公认为此举乃是为我大唐百姓行便捷、为朝廷分忧,那你为何不把手里从百姓那里一文兑一文的旧钱,以一文兑一文交给朝廷,为何选择迟迟不去太原府皇家银行兑换?”
  一文兑一文,百姓手里原本七八百文一贯的钱,经过王氏的手就最少赔两百文,而与朝廷兑换,却要求一兑一文二钱甚至更高。
  “数目太多,老臣则需要时日加以盘点,甚至有些钱已经生锈,需要清洗之后才能够重新用度。至于一文兑一文,老臣不曾做过,百姓给与老臣一贯钱八百文,老臣给与百姓则是一贯钱一千文……”
  “满嘴谎话!狄仁杰何在!”李弘身上闪过一丝杀意,打断王源这个爵位乃正二品的开国郡公的话语喝道。
  狄仁杰从人群中穿行而过,李弘却一直盯着王源说道:“迟迟不与朝廷兑换到现在还不知罪,竟然还以数目太多为由狡辩!我看是你私铸新钱需要埋在土里一段时间才能够拿出来,所以你一直在等那私铸旧钱出土才是!”
  “殿下不可妄议,老臣身为王氏家主,多年来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就是先帝在世时,也不会如此非议老臣,何况老臣与晋阳王氏多年来,一直是……”
  “是是非非!你自己看看!”狄仁杰刚走到李弘身边,手里的文书还未来得及递给李弘,便被李弘抢过拍给了王源。
  扭身不理王源要气炸的老脸,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人敢如此态度对待自己,就是当今陛下李治,见了自己也是礼遇有加!
  “弘文馆苏敬何在!”李弘扭身站在朝堂中央,望着黑压压一群人冷声喝道。
  这一刻也该轮到自己反击了,自己又不是白痴,敢一个人对抗五姓七家,朝堂乃是搬弄是非、分化敌我的绝佳场所,自己要是不利用,就是真的笨蛋了。
  众人还未从李弘怒斥王源的震惊中反应过来,却不知道李弘怎么又要突然找苏敬的麻烦!
  “臣苏敬见过殿下。”苏敬四十余岁,如今担任弘文馆学士一职。
  “这张试卷之人,可是由你主考?”李弘拿起案几上,写着林士翎名字的考卷问道。
  “回殿下,是臣主考。”苏敬皱起了眉头,恭敬的接过李弘递给他的考卷。
  此人在自己心中印象深刻,因为去年科考时,只有这么一个人以明算科考试,自己就是想不记住他都难。
  而当时,自己也被此人在明算一科上的才学所折服,并且也是他思考最多的一张考卷,最终自己给与了通过,至于是否及第,那则是弘文馆、国子监大学士的份内事儿了,与自己无关。
  “此人是及第还是落榜,你可知晓?”李弘冷冷的问道。
  整个朝堂有些搞不明白了,太子殿下不是跟晋阳王氏在针锋相对吗?为何在看样子拿到了王氏的把柄后,不乘胜追击,反而是过问起了一个寒门学子是否及第的事情。
  朝堂中的其他人不明白,但正二品的开国郡公王源,在听到李弘问话苏敬后,拿着李弘拍给他的文书的老手不由自主的颤抖了几下。
  而这一幕,自然是逃不过就站在一胖的大理寺卿狄仁杰的眼睛。
  孔志约同样是面现惊容!林士翎!他自然是记得这个名字,去年唯一一个不以明经、进士为科来科考的寒门学子,而且还及第了,只是最后被自己否决,换成了另外一名学子。
  而顶替林士翎的学子,便是王源之孙王明。
  看着苏敬迷茫的神情,孔志约的心在不断的下沉,一个大大的疑问开始在脑海里乱撞乱跑:这个林士翎被顶替之事,太子殿下是如何知晓的?林士翎不过一个寒门,怎么可能认识太子殿下?何况他是只身来长安科考,在长安并没有认识之人,就是在太原,一切也都已经被王氏处理妥当了,怎么现在竟然是太子殿下替他出头过问此事?
  中间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国子监的颜昭甫都不曾知晓,自己为了稳妥起见,都没有告诉他!
  苏敬不敢妄言,面对太子殿下的逼问,苏敬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知道一旦差错出现在自己身上,那可就不只是流放、获罪那么简单了!
  现在他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考卷上的关于自己的字迹,是不是真是自己的字迹,那些评语是不是当初自己写的。
  面对太子殿下的逼问,苏敬双手颤抖的比晋阳王氏家主王源的手还厉害,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考卷上的评语与字迹,在确定了确实是当初那份考卷后,也确定了确实是自己的亲笔字迹后。
  躬身行礼说道:“回殿下,这份考卷确实是出自臣之手,臣只负责主考以及评语,通过后便交给他人品评是否及第。”
  “你只要告诉我,这份考卷最终会落到谁人手里,你亲手交给了谁?”李弘还是鄙视着苏敬。
  苏敬的名字自己知晓,不过还不是从自己的记忆中,而是从孙思邈那里知晓的,孙思邈曾经说过,此人对于药理颇有研究,特别是对于药草以及各种矿物,都有着深厚的理解。


第318章 谋略
  李治与武媚坐在屏风后面,一人闭目侧耳倾听朝堂之事儿,一人则是蹙紧眉头,揣摩着李弘搞这么一个声势浩大的朝会,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扳倒五姓七家?不可能,就是他们三人联手或许还差不多,仅凭一人是无法做到的。
  彻底解决新钱、旧钱之顽疾?那他干嘛要闹到朝堂之上?以他户部尚书的身份,加上太子殿下的身份,解决掉旧钱、新钱顽疾不是多难的事儿。
  所以这旧钱、新钱就是一个幌子,是被李弘有意识的刻意的扩大化的结果,他要的就是把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新钱、旧钱一事儿上。
  难道就只是为了一个学子出头?搞垮弘文馆跟国子监,以图全部控制在手?虽然全部控制在手意义巨大,但李弘没必要急于一时啊。
  何况他现在的崇文馆已经是声势上压倒了国子监跟弘文馆,想要能够帮助他的人才,他崇文馆完全就足以提供,何必用此手段迂回呢?
  “王氏危矣。”李治突然间睁开了眼睛,眼中寒光闪烁,平静地说道。
  武媚被吓了一跳,自从坐这后面就没有过好脸色的陛下,怎么突然间开口说话了。
  “陛下此话何解?”武媚扭头问道。
  “曹王李明、王义方、孔志约这都是与王氏来往亲近之人,现在李弘处处拿这几人的失职问责,目的已经很明显了。”李治继续闭上了眼睛,缓缓地说道。
  “那……其他人呢?他就没有想法儿?”武媚很诧异,难道李弘就只是为了一个王氏不成?
  “其他人?咱们只记住了他这几年在安西的巨大功绩,却忽略了做出这一系列功绩,是需要一个绝对周密的谋略之计的,他能够在安西游刃有余,周旋于那么多番国外邦之间,最终把安西都护府管辖的那近十几个小国都安顿的服服帖帖,除了强悍的武力,也要有过人的智谋才行。白苏尼至如今在太乙城,早就没有了一国之主的威势,完全就是一个小酒馆的掌柜的。李遮匍、高昌、石国、东西且弥、葛逻禄、阿史那都支等等,虽然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