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谋天下-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都支等等,虽然已经归顺我大唐,但各方势力能够融合,这可不是只有强悍的武力就行的,则是需要极佳的谋略之计,来平衡各方势力的,如今安西稳若泰山,谁的功劳?是他李弘做到的!开疆扩土乃是大唐铁骑的功绩,但安定、平衡、融合各方势力,则就是他李弘一个人的功劳了。”李治闭着双眼,手里的奏折交给了花吉。
  李弘如此造势,恐怕也是为了方便自己封他尚书令吧!小兔崽子,竟然连你父皇你都敢算计在内。
  武媚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喃喃自语道:“是啊,那吐蕃因为文成坐镇,各个势力视文成为圣救度佛母,李弘能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把吐蕃的权利控制在手,并逼迫文成这个不利于大唐控制吐蕃的人离开吐蕃回到大唐,就足以想见李弘的城府之深了。”
  李治神情有种孺子可教的意思,点了点头,再次睁开眼睛,看了一眼皇后,拉住皇后的一只手摩挲着说道:“是啊,所以李弘如今的目的就是王家。”
  武媚眼皮不由自主的跳了跳,王家与谁联系最频繁?那就是如今被安置在安西楼兰的梁王李忠啊,按照李弘那睚眦必报的性格,自然是腾出手来后,就会施以报复的。
  而为了不使得晋阳王氏加以防范,李弘甚至不惜把动静闹到朝堂之上,混乱之中人人自危,李弘便利用浩大的声势为掩护,让所有人以为,他这是傻乎乎的准备以一己之力对抗功勋豪门、五姓七家。
  而这样一来,就在所有人都被防备他时,他却把矛头暗暗对准了,在他从安西回来的路上,从中作梗的王氏身上。
  “陛下是如何知晓的?”武媚很好奇,什么时候他变得如此敏锐了。
  “扬武说的。”李治裂出一口白牙,轻笑着说道。
  看着武媚还在奇怪,李治继续笑了笑说道:“不怪连铁,这事儿他其实知道,但是他没有想到而已,而且他还跟着这出谋划中最为重要的一人很多天……”
  “狄仁杰?!”武媚惊叫出声,急忙以手掩住嘴巴,眼珠子咕噜着看了看两旁,汪楼摇了摇头,示意前殿没有人听见外,武媚这才把手放下。
  “不错,这是李弘得到的一个天赐良机啊,狄仁杰因为李弘从安西回来,本来想询问那星月图案是否与西域其他教派有关,但却被李弘不知不觉的拉拢到了倒王氏的计划中。”李治继续说道,虽是如此说,但具体是什么案件,他并不知道。
  因为,毕竟不可能朝堂之上发生什么事情,都需要他这个皇帝亲力亲为的。
  武媚沉思了下也跟着说道:“那就是说明,狄仁杰所办之案与王氏有关了?”
  “不知道,这个恐怕如今只有狄仁杰跟李弘知晓,刚才李弘叫狄仁杰时,就说明他手里有足够的证据了。至于那个寒门士子,不过是李弘捡回来的,这事你也知道,但不想却成了压倒王氏的最后一根稻草。”李治神情变得轻松起来了,这小兔崽子只要不是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只是对付一个王氏,这还能够让他觉得隐忍,不然的话,必须得收拾他!
  朝堂之上,孔志约面如死灰,被李弘连着叫了好几声后,才缓缓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中书令裴炎、门下侍中曾长倩、吏部尚书李义琰,包括尚书省左右仆射张文瓘、崔元综,此刻神情即显得轻松,又显得凝重。
  随着朝堂之上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人们渐渐都已经明白过来了,太子殿下并未有与所有人抗衡的意思,而是乱中要博弈王氏一家罢了。
  “分而化之、远交近攻、乱中取胜……”一些词汇开始出现在朝堂众多官员的脑海里。
  曹王李明也意识到了李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此刻神情也好看不到哪里去,私铸旧钱他就有一定的责任,而且不光是他,包括远在洛阳,依然被禁锢在府里的千金公主,当初与王氏可是私铸旧钱最多的人。
  孔志约面如死灰的走了出来,晋阳王氏的王源,面色也变得阴沉了下来,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多人都被太子殿下给骗了!
  其实他的目的就是针对王氏,他就是想要搞垮王氏,无论是孔志约、王义方、曹王李明,都被李弘给算计了,而且现在还有大理寺卿狄仁杰手里的铁证!
  这一仗怕是不好翻身了,狄仁杰并非举荐,乃是科举出身,对于世家豪门并没有多少的亲近跟敬畏感,这恐怕也是太子殿下让其查案的原因吧。
  李弘看着孔志约脸色开始变得呆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淡淡说道:“说说吧,弘文馆、国子监那几个自缢的学子是怎么回事儿?”
  孔志约木然的抬起头,神色之间从呆滞与惊恐之间来回转换,原本以为自缢一事儿足够应付,没有想到,好像是被太子殿下察觉到了什么。
  就在李弘问话的同时,屏风后面的李治听到李弘问起国子监、弘文馆学子自缢时,猛的一下睁开了眼睛,身子也一下子坐了起来!
  此事儿他并不知晓,或者说,这种小事儿还没有资格到达自己知晓的地步!
  武媚也明白了,狄仁杰找李弘问缘由,恐怕就是学子自缢一案吧,看来这案情与王氏、弘文馆、国子监都有关系了!
  “曹王叔,刚才您既然也开口了,不如您也说说,这几个学子自缢之事,您可知晓一些什么内情?”李弘的眼神如果能够杀人,李明恐怕已经被李弘千刀万剐了。
  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当年就跟着千金公主给自己下绊子,如今死性不改,不单是私铸旧钱,而且在被国子监、弘文馆的学子发现后,竟然采取了杀人灭口的行径。
  而那些学子身上之所以有星月图案,一是因为开元通宝之上便有星月图案。二是设计谋划杀害学子之人,则是那千金公主府里的索元礼,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酷吏,有他在,这件谋杀案设计成自缢,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给学子身上纹上星月图案,索元礼就是想以此来转移刑部跟大理寺查案的视线,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到西域,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处在大理寺的关注之下,如此便会少犯错误,也降低了被发现学子自缢之事与他们有关的线索。
  李治在屏风后面握紧了拳头,曹王李明被李弘点名,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态,王氏屹立百年,关系网错综复杂,与皇亲国戚有密切来往无可厚非,但如果参与杀人案件,就不再是一件单纯的杀人案件了,这可是关乎着皇家的声誉问题了。
  曹王李明听到李弘的声音,不由自主的浑身打了个哆嗦,自己不是今日才进入李弘的视线的,前段时间的术士之事儿,自己就引起了他的不满,如今如果再做实了杀人灭口一案,自己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第319章 请君入瓮
  扳倒王氏的罪行之一,如今就差最后私铸旧钱的铁证公布于众,而杀人灭口的主谋,则就是晋阳王氏的开国郡公王源。
  此人早就已经到达了长安,国子监、弘文馆士子至死,完全就是他一句话拍板,然后由索元礼来出谋划策执行,而现在想要定罪王源谋害学子,就等着索元礼的供词了。
  私铸旧钱的罪名对于晋阳王氏来说,或者可以找个替罪羊,只要与王源没有干系即可,这样一来,晋阳王氏对于天下士子,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吸引力跟影响力。
  同样,太原府一带,甚至整个大唐,晋阳王氏的影响力依然是不会受多大损害,世家豪门的名声也依然是如从前一般。
  但如果做实了王源谋杀国子监、弘文馆学子的罪名,天下士子难道还会傻傻的继续敬畏、推崇晋阳王氏吗?答案自然是不会在推崇晋阳王氏了,而这个罪名对于晋阳王氏,才是最为致命的。
  王源面色阴沉,此刻朝堂之上的利害关系,不用细细分析都能够知晓,私铸旧钱、盘剥百姓都无法撼动百年世家王氏的。
  但如果太子殿下做实了自己谋杀国子监、弘文馆学子的罪名,一旦公布于众,晋阳王氏便成为了众矢之的,天下文人士子一旦口诛笔伐,那么就真是晋阳王氏的末日了。
  精心策划的布局,城府极深的智谋,狠辣犀利的手段,太子殿下完全展现了他的计谋跟野心,那就是让晋阳王氏从此以后成为天下士子口诛笔伐的对象,彻底的击垮晋阳王氏。
  “开国郡公,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谋害国子监、弘文馆士子一案,你是否承认你就是主谋?”李弘望了狄仁杰一眼,索元礼已经被缉拿,如今正在赶过来的路上。
  只要在朝堂之上一对质,当着文武百官以及功勋豪门的面,晋阳王氏便将从此走向没落,这颗时刻威胁大唐江山的大树也就将树倒猢狲散了。
  “老臣不曾指使他人谋害国子监、弘文馆学子,老臣甚至都不知晓此事儿,还望太子殿下切勿非议晋阳王氏。王氏一门百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朝廷输出大量的人才,更是以善待天下士子为重中之重,如何会干出如此人神共愤一事儿!老臣绝不承认子虚乌有之事儿。”王源花白的胡须显得有些萧条似的,整张脸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
  这一刻他需要小心应付,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晋阳王氏比大唐江山还要绵长的基业毁于自己手中。
  王源同时也很高傲,不单是大唐王朝,就是前隋王朝、晋王朝、汉王朝都是对晋阳王氏礼遇有加,每一个王朝想要绵延百年,都离不开他们这些门阀为他们提供人才,就算是现在朝廷为了压制他们在天下士子间的威望,搞出了科举制度,但如今朝堂之上能有几人?还不都是出自门阀举荐!
  李弘玩味儿的看着王源,然后又缓缓扫视过其他几个家族,起身在朝堂上踱步说道:“私铸旧钱不承认,谋杀国子监、弘文馆学子不承认,冒名顶替学子及第者不承认,王氏是否真如开国郡公所言一般光明磊落,也许只有找到杀害学子之人,就能知晓真正的答案了。”
  李弘再次从台阶之上走下来,低头看着王源说道:“身为晋阳王氏之家主,享有着我大唐为你们提供的盛世安稳,坐拥着我大唐子民的拥戴、爱护,然后干着勾结外邦之耻事儿,这叫吃里扒外懂不?孔志约出于你王氏举荐、落榜了林士翎,举荐了你的孙子王明。王义方出自你王氏一脉,论你们所谓的血统,他是你们王氏嫡系。阶级门阀被你们划分为三六九等,甚至有些人以能够姓王而为荣,可如果他们知道堂堂的开国郡公就是杀害天下士子的主谋凶手的话,又会作何感想?别说我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人证一到,我们当场对症如何?”
  “老臣愿意奉陪,只要能够洗清王氏百年声誉,老臣就是豁出这一条老命又有何妨!”王源想要拿出他那家主的傲气跟高贵的气势,但在面对李弘时,还是不由得有些势弱,无法从气势上压过太子殿下。
  从王皇后在后宫与武媚争斗而被处死后,王源就已经预感到了皇室会对王氏有所不满,但仗着百年余荫,天下士子的拥戴,只要自己不出差错,那么王氏就依然还是那个王氏。
  李弘心里也很清楚,九品中正制这种依靠门阀制度举荐为官的制度,让五姓七家的声望,早已经在天下士子心中根深蒂固,就是父皇明令禁止他们五姓七家通婚一令,到现在他们也是置若罔闻,依旧是我行我素,凭借着他们好像高人一等的阶级身份,视天下其他姓氏为低等。
  这也是先帝为何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