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谋天下-第7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
  “是,陛下说的是,臣并未推辞。只是……只是……”许彦伯有些为难的再次看了看左右,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陛下,能不能让臣单独向您禀奏……”
  “就在这儿说吧,又没有外人,你国子监还能有什么秘密不成?”
  “不是,是……是臣的家事儿。”许彦伯的脸上开始变得尴尬了起来,一脸无奈地说道。
  李弘脸上的笑容更浓了,虽然没有完全猜中,但也约莫猜到了几分,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恒彦范跟自己说的,许彦伯惧内一事儿了。
  “哪个臣子在朕的面前能有家事儿?就在这儿说,就现在说,你们想不想听?”李弘望着李旦几个点头入啄米的王爷问道。
  恒彦范则是一脸了然于胸的样子,不用猜他都知道许彦伯要说什么,今日本来他就是被赶鸭子上架,没跟县主李楚媛商议,便私自同意了奴制,并献上自己家里奴婢的名册。
  既然在陛下跟前立了军令状,他许彦伯回去之后就得执行,但县主李楚媛可不是好惹的,那可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任意时间进出皇宫的皇亲国戚,何况还有着老纪王在身后撑腰,就是借许彦伯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跟李楚媛对着干。
  所以此时有苦难言、尴尬不已的许彦伯,不用猜想就知道,这货指定是希望陛下出头,替他解决家庭矛盾,跟李楚媛向他发难的。
  “这事儿我管不了,这还真是你们的家事儿,自己看着办吧。”李弘一推六二五,极其不负责任地说道。
  而了解真相后的李旦跟李哲,甚至包括李贤,都已经开始笑的前俯后仰,喘着粗气的开始拿许彦伯来打趣了。
  被众人知晓自己的窘境后,许彦伯的脸色更加尴尬了,通红之中带着局促,眼前的人没有一个自己能够惹得起的,唯一惹得起的还是恒彦范。
  可刚刚就被恒彦范摆了一道,说出了自己惧内以及尴尬的原因,现在想要立刻扳回一城是不可能了,于是只好继续求助的看着李弘说道:“陛下,今日正好县主李楚媛也在皇宫,听说是来看望皇太后的,所以臣请求陛下,无论如何也要帮臣度过眼前这一道难关。”
  许彦伯不敢想象发飙后的李楚媛,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样儿的人身伤害,经历过一次后,他就绝对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而且,这也是身为皇家宗亲驸马的悲哀,相比较于强势的公主、郡主与县主,做驸马的就得有怕老婆这个习惯,不然的话,到最后吃亏的依然还是自己。
  “她来宫里干什么?前几日不是刚来过吗?”李弘虽然不怕李楚媛,但也知道,成亲后的李春媛与少女时代简直是判若两人,用母老虎来形容绝对是毫不为过。
  “臣也不知道,臣是在进宫的时候碰见的,顺便问了一句后才知道的。”许彦伯望着眼前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个时候,能够救他的,唯有眼前的陛下了。
  “那她知道你……把府里的奴婢名册,以及占有的田地都上交朝廷的事情吗?”李弘这一次问的有些小心翼翼。
  毕竟,他有些害怕,是不是李楚媛已经知道了,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进宫,是找母后来主持公道的?毕竟母后在这一事儿上,也不算是支持自己的,最起码不是很热衷自己改制这一块儿的。
  “好像……好像知道吧。”许彦伯敬畏地说道,如今已经是站在悬崖峭壁的旁边了,是绝处逢生还是死无葬身之地,就看陛下的一念之间了。


第974章 华夷之辨
  在任何时代,做任何事情,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如果想要推动一件事情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有第一批支持自己的人,给更多的人做出表率,而后再产生连锁效应,从而让更多的人来支持自己。
  自然,李弘想要做的事情,第一时间需要得到支持的便是朝堂众臣,而后才是皇宫内坐镇的龙妈、皇室宗亲以及豪门世家等等,到了最后,才是一直被统治者挂在嘴上,但却从不记在心上的百姓。
  在李弘看来,奴制的改革绝对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且他也没有天真的抱着那份希望,即便是以长安、洛阳等地为首的地方,能够完全把土地资源给予改制后的奴隶,也不代表其他偏远地方,在朝廷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能够像长安、洛阳一样得到彻底的改善。
  所以,在他的预料之中,随着奴制的改革,从最起码的解放奴制的自由与户籍后,恐怕在地方会涌现出一批批雇农。
  而会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外乎是解放后的奴制缺乏耕种工具,以及因为田地较少的缘故,所以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去依附于地方豪强,而后打长、短工。
  不过即便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李弘来说也是有意义的一步,最起码,自己最初的目的,让所有人拥有自己生命的自主权利,这个目的达到了就好。
  至于接下来的,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暴露慢慢改善罢了。
  李楚媛的事情,因为母后武媚的从中调和,加上老纪王叔的参与,使得李楚媛闷闷不乐的同时,也不得不认命。
  更何况,她本身并不是很在乎奴婢的多少与田地的多少,更多的在乎的是,她县主的家庭地位跟威信,岂能容许彦伯挑衅?
  不过那些都是家事儿,李弘还是武媚,都没有去理会的必要,毕竟连纪王叔听到他亲闺女到底是因为什么不满后,嗖的一溜烟儿,就跑的没影儿了,老胳膊老腿的比往常利索多了。
  李令月自然是最早知道此事儿的,毕竟,《坊间天下》由她负责,所以李弘的意思最早明白的,理解最为透彻的,也是她李令月跟上官婉儿二人。
  皇室宗亲跟朝堂众臣这两块难啃的骨头,在皇室里面拥有较高威信的纪王李慎明确支持后,便不再有任何阻力。
  朝堂之上,三省六部的官员,在自己的上司已经无条件支持陛下的改制后,立刻也开始积极响应,所以这两块儿在李弘看来,最容易出现阻挠的地方,却是超乎想象的顺利。
  即便是连龙妈武媚,在看到自己亲自拿到她蓬莱殿的群臣跟皇室宗亲的奏章后,也是满意的拍着奏章,连叹:难得、难得、难得啊。
  “陛下……”汪楼敬畏的看着跟皇太后说话的大唐皇帝,欲言又止了好几次后,最终还是开口道。
  “怎么?还没走?”李弘坐在武媚的对面,看了一眼比起从前来,已经不怎么太惧怕自己的汪楼问道。
  “没走,如今在宣政殿内,放出话来了,见不到陛下,他们便不离开。”汪楼小心翼翼的斟酌着用词说道。
  “你这是躲谁呢,躲到我这里来了?我还道你心怀孝心,所以才陪本宫在这蓬莱殿无所事事的坐了一上午呢。”武媚看了一眼汪楼,而后淡淡地说道。
  “我一堂堂皇帝,在大唐我还用躲着谁?如果要说有,也就只有母后您了。”李弘挥挥手,让汪楼离开吧,那几个老家伙爱坐着就让他们坐着吧,大不了明日朝会不开了就是。
  汪楼作势欲走,但却被武媚的话语留住了:“到底是什么人在宣政殿等他?因为什么事儿,知道吗?”
  “回皇太后,是……”
  “孔颜两家的两个老头儿,孔渊跟颜育徳,好像还有几个跟颜育徳差不多岁数的,鸿儒大贤的几个老家伙,不知道找我什么事儿。”李弘自己揉了揉有些难受的太阳穴说道。
  “他们?那颜育徳如今不得八十多岁九十了?”武媚放下手里刚才李弘让她看的奏章,仔细的算了说道。
  “可不是,你说这样的人不在家里颐养天年,跑到朝堂之上……”
  “是因为奴制?还是其他?”武媚打断李弘的抱怨问道。
  “不知道,但我估计奴制跟其他两者都有。来您这之前,听花孟念叨了几句,要辩什么华夷之辨,这都是什么时代了,还想要老调重弹。”李弘摇着头,他才不会傻乎乎的跟这些老古董去辩什么德治、仁政呢。
  那玩意儿在大唐就没有流行过,现如今随着大唐疆土稳固辽阔之后,在五姓七望瓦解冰消后,地域形态又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所以这几个老古董,看不惯中原以外以华夏文明正统自居,便想着固守中原。
  这与自己这些年的策略完全是背道而驰,自己这些年的扩充,为的就是抛开他们那儒家的华夷之辨,而后让更多人以大唐文明自居,从而让大唐影响力变得更大,跟他们不是一路人,所以也就没必要见他们。
  华夷之辨在先秦甚至是大汉时期,确实是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是成了一个走向现代化的障碍,要不然闭关锁国、坐井观天的那些朝代跟人士,又怎么会无知的生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华夷之辨,区别华夏与蛮夷。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称夏、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
  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武媚看着李弘不耐烦,以及很不待见的样子,仔细的琢磨了下还是说道:“以我大唐如今的形式来看,这样岂不是挺好吗?教化万民之责,本应在我大唐,区分华夏与蛮夷,留住我华夏之文明……”
  “那玩意儿有什么用?儿臣这些年让儒家走出去,便是让更多人的异域番邦诸部落被儒家祸害,从而把这样的思想,根种于他们的思想跟血脉中,可不能我这个统治者也被他们忽悠了不是?”李弘愤愤不平,自己好不容易打出来现在的局面,眼看着到了收获的季节了,这几个老东西就赶紧跑出来,也不知道是想分一杯羹,还是觉得自己把他们儒家思想给传播出去了,所以心疼的跑过来找自己,希望收回成命了。
  武媚显然并没有像李弘一般,知晓后世对于儒家文化的评判,所以在她看来,如今四海升平,即便是安西、安东、安南等等地方,异域番邦诸部落皆是大唐百姓,共尊李弘为帝。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把华夏与蛮夷在自己家里区分开,岂不是也能够更好的统治与管理?毕竟,儒学、佛教、道教也算是立国之根本,如此大肆传播,会不会被他人所用?
  “儿臣要的便是融合,便是认同,要的是真正的大一统。儒学并不是鼓励性的传播文化,不能在一片土壤上给他们建立一个保护伞,而应该是像这些年一样走出去,文化的认同与融合,才是我大唐真正统治的根本。”李弘无奈的叹口气,连龙妈都看不透这一层的话,整个民族经过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如果不坚守的,恐怕可就是真的没救了。
  想想上一世的美帝,再想想儒家的二百五德行,完全是两个正反面。
  美帝愿意把他们的文学、文化、民主、法律、自由、平等、权利等等拿出来共享于全世界,企图以他们强大的经济、文化来征服整个世界,所以他不在乎这些所谓的文化被他人学以致用。
  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