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汉灵帝(不做)-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地面突然传来一阵震动,随即高句丽国主便见盖马山上冲下来了一队汉军骑兵。

“不好,是汉军的骑兵!”

顿时队伍中便传来一阵惊呼。

高句丽国主见此瞬间便明白了,这铁骑军根本就不是什么去了长庆,而是提前来这盖马山了。

虽然高句丽在此盖马山驻守了兵马,但是由于此处长时间未有战事,是故仅仅有五千老弱之兵。

这五千老弱之兵,在三万铁骑军有备算无备的情况下,一击便被击溃。

且铁骑军多是骑兵,使得这些驻守的兵士连向外逃窜汇报战事的人都没有。

高句丽想到这里顿时脸色一片煞白,这时高句丽宰相道“大王,快快撤离吧!”

“前有汉军铁骑,后有汉军步卒,我等又能往何处而去?”

“大王,向北撤离,进入沃沮国,汉人定然不会同时与两国开战。”

高句丽国主闻言顿时又有了希望,当即下令留下两万大军阻挡汉军,随即亲率不足一万大军护送百官逃离。

建宁三年四月十六日,高句丽逃亡国主于盖马山遭到汉军铁骑军攻击,阻击之两万高句丽大军战死八千余,余者皆被俘获。

高句丽逃亡国主仅率八千兵马与逃亡百官逃至沃沮国内,至此高句丽长庆以南皆被汉军占据。

建宁三年四月十八日,高句丽国都之中。

董宠得到高句丽国主逃往沃沮国的消息,当即便准备书写捷报,上报于刘宏。

然而正当董宠准备下笔之时,贾诩屏退左右道“将军,当真以为此时是给陛下书写战报之时?”

“嗯?”董宠闻言放下手中之笔,疑惑的问道“文和此言何意?”

贾诩抚着刚刚续起的胡须道“将军,殊不知打天下易,守天下难。此时虽我等占据此地,然而却并未能完全掌控民心。”

“高句丽统治此地时间日久,恐我等难以一夕改变,是故我等当做好完全之准备。”

董宠闻言顿时知道了事情的重要性,随即道“文和,可有良策?”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狠色,随即看着董宠道“有一策,可令陛下暗喜,亦可使高句丽之民,不再心存幻想。”

“文和,请明言。”

“将此高句丽之国都烧毁殆尽,城中财物尽皆取走,城中之官僚家产皆充公,家眷皆送至幽州开凿运河。城中之民皆迁徙至周边之城中。”

董宠闻言震惊的看着贾诩,惊声道“文和,尔可想过,如此做的后果?如此一来,我大汉与那秦朝有何不同?”

贾诩摇头笑道“将军欺我,此事寻常百姓不知秦朝所为为何!将军亦不知否?项羽为何将咸阳付之一炬?其便是效仿秦国,灭六国信念一般,灭秦国信念。”

“国都已无,国将何在?若非项羽自大,呵呵,此天下……”

虽然贾诩说一半便不说了,但是董宠还是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贾诩说的没错,若想快速解决高句丽民心归附,此事必须为之,而且还要冒着替陛下背黑锅的危险。

为何贾诩说陛下会暗喜?而不是欣喜?

原因就在此处,这件事情刘宏表面上是不会给予支持的,刘宏不能有暴君的名声。

想到这里,董宠一咬牙,下令道“命虎贲军即刻将城中高句丽之官僚尽皆抄家,家眷皆给予擒获看押,将城中之民全部押送至周围县城之中,若有反抗者,杀无赦!”

贾诩看着董宠道“将军,决定了?”

董宠同样看着贾诩,冷声道“哼,这小人,在大汉之中除了某董宠,还没人有资格做。”

听着董宠的话,看着董宠那冷峻的脸庞,贾诩心中暗道“不愧为陛下之母族,此后陛下又多一狠将!”

建宁三年四月二十日,高句丽国都之民,尽皆被驱赶至周边县城,汉军从城中得粮八十万石,钱财四十亿。随后一把大火将高句丽国都付之一炬,大火连续燃烧了三天三夜。

高句丽之国民皆看向熊熊燃烧的大火,跪地哀嚎不已,一时之间高句丽哀声一片。

建宁三年四月三十日高句丽捷报送至洛阳,当天夜里内阁便转呈了一百三十二份弹劾董宠的奏折。

刘宏看都没有看那些弹劾的奏折一眼,只是静静的看着夜空。

此时刘宏心中不知是何滋味,将高句丽之国都付之一炬,的确是最正确的一件事,但是刘宏还是有些感慨,此事的罪名可不是谁都愿意承受的。

然而刘宏的舅舅董宠承担了,刘宏不相信董宠不知道此事的严重性,弄不好可是要廷尉严查的。不过显然刘宏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李浩在刘宏身边小声道“陛下,您都站了半个时辰了。”

刘宏回头道“传旨,董宠为一己之怨妄自毁城,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罪不可赦,然其开疆有功,功过相抵,加封其食邑三千户。余者各有封赏。”

“高句丽长庆以南此后为大汉疆域,设汉州,郡级划分以及一应官员,随后下发,此前由北伐军主帅后将军董宠暂时统领汉州一切军政要务。”

“命南越校尉董卓即刻回师汉州,暂归北伐军麾下,命兵部优先补充南越军兵员,南越军所存人员皆提升一级。”

随着刘宏的圣旨下发,满朝文武顿时将董宠的事情抛向一旁。

笑话,现如今一个州的官员等着各派分配,谁还惦记着董宠那点事情啊!

这些文武大臣有几个不知道,董宠所为的真实目的啊!不说别的,单说那四十亿钱财便足以让这些人闭嘴。

然而这毕竟与儒家思想相悖,若是不反应一下的话,如何保持其大儒形象?

现在刘宏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一个充满诱惑的台阶,除了几个太学的老古板外,其余的人全都参与到了这个巨大的利益分配之中。

就在那些老古板想要继续闹事的时候,刘宏一道“汉州之民,皆需推行汉学。”的圣旨,顿时让这些老古板转变了态度,毕竟教化万民,可是儒家的至上理念。

就这样,一切都朝好的方向行进着。

第一三三章杂事

建宁三年五月一日,刘宏与众朝臣商议汉州化郡以及一众官员的任命。

最终经过商议,决定将汉州即原高句丽长庆以南,分为三个郡,管水以东为盖郡,因以盖马山防御沃沮国方面的敌人而得名。

剩下的两郡,则是由原高句丽国都为分界,以北为然郡,因然城不仅防御着夫余国,亦可防御草原之上的鲜卑人,虽然此时幽州以北,几乎没有鲜卑人的存在了。

原高句丽国都以南为锦州郡,因毗邻辽东郡,最为安全。是故汉州之治所亦是放在了锦州。

不过这锦州城,如今正在建设当中,锦州城紧邻管水,在原高句丽国都以南,为汉州的中心。

汉州刺史乃是右将军张焕,用张焕这么一个秩中两千石的将领,去担任一个秩两千石的刺史,明显是降了一格。

于是刘宏便命右将军张焕为汉州大都督,总领汉州军政,兼任汉州刺史。

当刘宏提出大都督的官职时,满朝文武皆是一愣,随后刘宏解释道“大都督,无秩,乃是总领军政之职务,具体职权由朝廷任命。”

刘宏这话一出来,百官顿时明白了,不过是为总领军政创建出的名头而已。

当然了,这总领军政可不是统领北伐军,毕竟这北伐军可是如今大汉朝绝对的精锐。

刘宏从兵部调拨了十万大军,组建了临时的汉州州郡兵,待大军至汉州时,除南越军外皆回师洛阳。

董卓虽然没能回到洛阳,但是却也得到了一个长庆亭侯的侯爵,也算是安抚了董卓。

汉州刺史的人选确定了,这些百官便纷纷顶上了三个郡守之职位,不过众人最在意的还是锦州郡郡守,毕竟这个郡几乎远离战乱。

不像其余两个郡,而且盖郡还是一旦战争爆发的前线,谁也不会觉得,高句丽的国主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灭国而无动于衷。

虽然此时高句丽的大军正在攻打沃沮国,但是谁都知道,一旦高句丽缓过来,定会来一场生死反扑。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锦州郡郡守由有州郡任职经验的杨彪担任,杨彪,字文先,二十八岁,内阁阁员、光禄勋、兵部尚书杨赐之子。

然而若是将杨彪看成司隶一系的,那便大错特错了,杨彪与王允一样是难得的出身世家,却忠心汉室之人。

这到不是言其赞同消减世家,只不过是在世家与汉室相比下,其更忠心汉室,也可以说其知道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

总之,刘宏对杨彪担任锦州郡郡守一职,还是比较满意的。

然郡郡守则是由原北地太守夏育担任,夏育原是段颎部下,后迁北地太守。可以说这夏育是帝党的人,因为这凉州出身的将领可以算作是刘宏帝党内部的一个小派系。

盖郡郡守是刘宏最为重视的,最后刘宏干脆乾纲独断,迁永昌太守曹鸾任盖郡太守,迁孙坚为郡尉,许攸为盖郡随军参谋。

这是刘宏登基亲政以来,少有的几次涉及郡尉的任命。

经过长时间的征战,占据夫余国大半的鲜卑人亦是疲惫不堪,再加上如今奴隶大军比正规军多的尴尬,是故鲜卑大军开始消化战力品了。

夫余国此时依然与挹娄激战不已,而高句丽逃亡国主,则是率大军与沃沮国交战,意图东山再起。

因此半年内,汉州皆可不必担忧外患袭,是故汉州进入了大建设的时期。

不但要推行汉化,还要重新丈量土地,因汉州一年多半是寒冷无比,是故盛夏难得的种植季节,汉州的官员可不想错过,是故整个汉州的官员全都忙的热火朝天。

这到不是说这些官员有多爱民如子,而是他们知道刘宏对着汉州寄予了多大的希望,若是没能达到刘宏心里的数据,这些官员全都要遭殃,没人怀疑这一点。

除了汉州外,就只有青州依旧不平静,大汉其余州郡,皆是进入了平稳的发展轨道。

建宁三年五月四日,青州东莱郡黄县。

黄县县令曹操正一脸黑气的看着眼前的一名县丞,这名县丞乃是当地豪强之子。

因此一直未曾将历任县令放在眼里,而且其家中在黄县亦是小有势力,是故在刘据反叛之时,亦是安然无恙。

曹操咬牙切齿的说道“尔身为县丞,竟然不知几日来,所派发之米粮为几何?”

“县令,下官确实不知。”

县丞很是守礼的,先是微微一礼,随即才回答道。

若是不看县丞那鼻孔朝天的样子,曹操亦是会认为这县丞是个守礼知趣之人,然而现在曹操只知道,若是不将此人办了,自己在黄县什么也干不了。

随即曹操平息了心中怒火,笑道“既然如此,本官自去查探。”

说完话,曹操便离开了县衙。

县丞看着曹操离去的背影,不屑的撇了撇嘴,“哼,不过一稚子,皇帝竟然将这么一个无知之人,放到了这黄县,真是昏庸至极。”

还未走远的曹操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的离开了。

原本曹操想拿住这个把柄,将其法办即可,随后却是一想,若是此人一口否决又当如何?于是曹操只好放弃了。

曹操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突然感觉有人跟在自己身后,随即曹操三转五转的走进了一条小巷。

这小巷并非是死胡同,因为曹操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又有多少人,是故只能选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

这时一名小贩打扮的人走进来,看着曹操道“可是黄县县令曹操当面?”

“正是在下,不知这位小哥是?”曹操毫无惧色的回问道,其实也没什么可畏惧的,毕竟眼前仅此一人而已。

这时小贩身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