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汉灵帝(不做)-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在下,不知这位小哥是?”曹操毫无惧色的回问道,其实也没什么可畏惧的,毕竟眼前仅此一人而已。

这时小贩身后传来一阵击掌声,随即便见一中年汉子走进小巷道“不愧是曹阁老之孙。”

曹操见来人夸赞,只好客气的应承着。

寒暄过后,中年汉子道“某乃黄县锦衣卫指挥使,此次是有事相商。”

曹操闻言一愣,这黄县锦衣卫指挥使可是和自己这县令同级,而且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如今竟然主动找上了自己,真是奇怪。

随后其说出了理由,原来其已经掌控了县丞家暗中勾结盐帮的证据,想要请曹操协助其擒拿县丞父子。

曹操闻言一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最后二人商议了一番,便各自离去了。

建宁三年五月八日,曹操一连三天装作畏惧县丞家势的样子,并在当晚宴请了县丞一家。

县丞以为曹操是想投靠他们了,一家人便欣然前往,黄县锦衣卫指挥使都没想到,事情竟是如此顺利。

在宴会上,锦衣卫将其一网打尽,至此,曹操在黄县最大的障碍被搞定了。

ps:首先要说对不起了,今天保底就这一更。之前不做就说过要出去一段时间,但是出发的时间没定。现在定了,明天下午出发,先是出去两天,随后再看具体出行日期。

不做的存稿不多,所以为了保证不做出去后,每天还能有两章,今天就只能更新这保底的一章了。大家放心加更什么的,等不做彻底忙完一定补上,而且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不像现在一样只用一周时间。

不做中途会回来一天两天的,那边没有电脑,没有网,所以不做都设置了定时更新,明天开始第一章是在下午三点零四,第二章是九点零四,如果大家发现没有更新的话,请在群里告诉不做,不做会找朋友帮忙的。

抱歉!!!

第一三四章建宁年结束

时光飞逝,一转眼便到了建宁四年。

建宁四年正月初一,帝加元服,大赦天下。赐公卿以下各有差,唯战俘不赦。

加元服,即行冠礼。意味着刘宏成年了。

原本皇帝皆是行了冠礼才开始亲政,然而刘宏这个穿越者,却是靠着政变提前亲政了。

皇帝行冠礼是要看当时的政治需求的,刘宏登基以来平定数次叛乱,并赚取钱财充实国库,再加上建宁三年的开疆扩土,使刘宏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刘宏加元服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然而刘宏加元服后,并未有多少好运。

建宁四年三月,青州余震再起,京师有日食。

刘宏为此头疼不已,随即便罢免了太尉刘钜,以应上天示警。

太尉一职刘宏并未给予任命,而是命兵部尚书杨赐暂行太尉职权。

就这样时间到了四月份,这一月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太后窦氏崩。

五月,葬皇太后窦氏于宣陵,谥桓思皇后。

与此同时,远在汉州的右将军张焕正在与幽州刺史皇甫规会面。

“威明,尔进来可好?”张焕关切的看着皇甫规道。

皇甫规闻言哈哈一阵大笑,随即道“然明,某可是好的很,陛下如此信任于某,某还有何不好的?”

张焕同样一笑,随即道“的确如此,尔那侄儿皇甫嵩可是如今的八军之北地校尉,与尔同级,尔还有何不好?”

皇甫规闻言又是一笑,此时皇甫规看着侄子皇甫嵩深受重用,心中很是欣慰,至少不比担忧其死后,皇甫家受到不公正待遇。

张焕见此微微一叹道“某家中便不如尔多矣!”

“此言怎讲?”

“去岁,某那不争气的孙儿,竟然去赌坊鬼混,恰巧陛下抓捕司隶境内所有赌坊之人,竟是被抓到廷尉看押起来,最后还是某亲自前去,将其领出,哎!家门不幸啊!”

皇甫规闻言沉默不已,的确,像他们这个岁数,最在乎的便是家中的子侄小辈了,若是家中子侄辈无才干出众之人,那么定会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随即张焕见气氛有些凝重,便笑道“威明,某此次可不是与尔叙旧来了,某是奉陛下旨意,从尔这里提取战马三万匹。”

皇甫规闻言点头道“陛下亦是给了某旨意,命某划给尔三万匹战马。”

张焕突然小声道“威明,尔此处到底有多少战马?为何某在朝中从未听说此处有马场?”

“呵呵”皇甫规轻笑一声道“陛下,欲效仿武帝北扩疆土,怎会不养战马?然马政已基本荒废,大汉各地均无饲养战马之事。是故陛下命某在这幽州,秘密饲养战马十万匹,某不负众望,就在今朝,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

张焕闻言一惊,没想到刘宏竟然早就开始准备了,随即便命人下去交接不提。

待众人下去后,张焕小声道“威明,尔实言相告,这幽州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秘密?”

“此言何意?”皇甫规诧异的问道。

张焕一脸严肃的说道“威明不必欺我,去岁攻略高句丽之时,尔竟然轻而易举的召集起了三万边军,还丝毫不顾及后方形势,某便感觉这幽州定然不只这些兵马。”

皇甫规轻轻拍手道“不愧是然明啊!没错,此幽州现有司隶徵兵三万,益州徵兵一万,凉州徵兵两万,加上并州调至此处的州郡兵,幽州可用于征战的大军有七万人马。”

张焕得到了自己要的消息,便低头暗自在心中盘算了起来,随即便明白了,这是防着冀州藩王呢!

随后张焕抬头道“为何威明将此告知于某?”

皇甫规起身走了几步看着蔚蓝的天空道“因为某命不久矣,需要尔来完成此事。”

建宁四年十一月,幽州刺史皇甫规病逝,幽州军政由大都督张焕掌管。

张焕掌管幽州,汉州两州军政,使得朝廷百官很是不安。

建宁四年十二月,便有官员在早朝之时言及此事。

最先跳出来的是与窦氏有关系的一系人马,“天下大乱,幽杀太后,此乃奸人作祟,公卿皆尸禄之辈,无忠言者。今张焕权臣当道,一揽两州军政要务,实乃祸国之道,当抄家灭门,流放千里。”

当刘宏听完这么一段话后,心中当真是说不出的感觉,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太后病逝,怎么成了幽杀?还有是谁幽杀的?

公卿皆尸禄素餐之辈,无忠言者?这不是把满朝文武都骂了吗?要知道此时刘宏的朝臣,可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哪个不是以干才留名青史的?如今竟然被说成了尸位素餐之辈。

还有张焕竟然成了权臣,刘宏真想指着说话的这人大骂,张焕想当权臣,他也要当得了啊!

就张焕麾下的大军,只要刘宏一道圣旨,张焕一个人也别想调动。此时可不是主弱仆强的东汉末了。

不过刘宏也知道,此时满朝文武却是不能反驳,因为此人可以说是将满朝文武都骂上了,要是此时反驳的话,对名声不利。

于是刘宏开口道“爱卿所言,朕定查之,还有何事?”

刘宏如此说,不过是不想在窦氏死后便斩杀窦氏遗留官员,使得天下将刘宏看成是狡兔死走狗烹之人而已。

谁知,此人闻言竟是高呼“陛下,请速斩张焕,臣愿以死谏之。”

刘宏听到这,心中起了一丝怒气,什么东西?当真是给脸不要脸。

随即便朝曹腾使了一个眼色,并把手放在了脖子上轻轻一动。

曹腾会意,当即出列道“陛下,臣参此人以桓思皇后之名,招揽朋党,败坏桓思皇后名声,意图谋反。”

“真有此事?”刘宏佯怒道“桓思皇后仅仅故去数月,便有人败坏其名誉,当真罪不容诛,廷尉严加查察。”

“诺”

当即便有甲士将那人拉走不提。

虽然刘宏表现的很是愤怒,其实心中亦很是愤怒,但是却不得将此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毕竟不能寒了人心。

这便是做皇帝的无奈,有时被骂了,还要开开心心的说道“你骂的真好,以后接着骂。”

不得不说,皇帝就是贱。

就这样,建宁四年结束了,迎来了熹平元年。

ps:第一卷结束。

第一章改革之前奏

“喝”

“喝”

“喝”

刘宏还未走进洛阳城西的军营之中,耳边便听到一声声大喝。

随即刘宏一脸微笑的对身边道“伯献,即使不见仅听这声声大喝,朕便可得知此军营之中,皆是来日之精兵,尔未失朕望啊!”

杨赐闻言恭敬的回道“全是将领之功,臣不敢居功。”

熹平元年,二月初一一早,刘宏便来到了驻扎今年所徵新兵的洛阳兵营之中一观。

随行的乃是内阁阁员,光禄勋,兵部尚书杨赐以及一众在兵部任职的官员。

皇帝亲临兵营,这让之前还是农民的一众新兵,很是兴奋,操练亦是十分卖力气。

正说着话,刘宏便走进了操练的校场之中,眼前的一幕幕让刘宏不禁有些恍惚。

集合报数,正步走,跑步走,俯卧撑,单双杠。

这一切的一切皆让刘宏以为自己又回到了那高楼耸立,街道上充满钢铁洪流的现代。

这时杨赐开口道“陛下,是否令这些兵士停下?”

由于刘宏事先吩咐,不可打扰兵士操练,是故刘宏的到来,这些兵士并未理会,依旧操练未停。

刘宏闻言顿时回过神来,轻轻的摆了摆手,随即道“今年大汉新兵几何?”

“陛下,大汉十四州,共徵兵五十万,退役二十万,现有野战大军三十万。”杨赐熟车熟路的开口讲道。

这野战大军的概念,自然是刘宏提出的,如今大汉朝的野战大军便是八军,还有便是汉州的驻防大军了。

刘宏听到这个数据,微微点头,微一沉吟道“爱卿,以为兵部如何?”

杨赐闻言一愣,随即便道“兵部,职位分明,各司其职,若非陛下睿智超凡,臣毕生无法想出此制。”

“哦?兵部当真如此好?”

杨赐一听这话,顿时疑惑不已,这是干什么?为何在这兵营之中言及兵部?

刘宏却是未等杨赐回话,便自顾自的说道“朕以为不然,时至今日先祖之官制已被改的面目全非,朝中的一些职权,亦是互有重叠,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朕以为此时已是不得不改了。”

杨赐闻言一惊,什么?改革官制?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好了,朕累了,回吧!明日爱卿拿出一份奏折来。”

说完话,刘宏便转身走了。

杨赐一人呆呆的站在校场之内,心中涌起一阵惊涛骇浪。

熹平元年二月初二,内阁阁员,光禄勋,兵部尚书杨赐上奏。

自先汉以来,朝中官员所居之职,皆有重叠,致使朝中之务屡有积压,是故请陛下革新官制。

这道奏折一出,朝中顿时热议不已,当日,刘宏以兹事体大,需三思而行,暂且搁下。

但是朝中之人皆知,此事绝不会轻易放下,无疾而终。

果然,第二日大汉皇家银行行长曹腾上书,民乃国之根本,军乃国之利器,吏乃国之万全,不可任之由之,当推陈革新,以顺天应民。

皇帝刘宏仍以兹事体大而搁置,然而满朝文武却知道,此事乃是这开年大戏。

二月初四,大鸿胪袁隗上奏,大汉官制乃是祖制,不可轻言改之,汉以孝治国,君乃国之表率,怎可轻驳祖制,出此不孝之为?

刘宏当日便言,此事定当议之,不可轻下结论。

是以,二月初五,大汉德阳殿之中,迎来了一场足以改变很多人命运的早朝。

“有本奏来!”李浩高呼道。

司徒李膺当即出列道“陛下,三皇五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