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昊远)-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陛下。”于成龙怀着疑惑的心情走到御案前。

秦牧小心地拿起匕首指着柄上的指纹对他说道:“看到柄上的指纹没有,你立即找人,把这柄上的指纹给拓印下来,记住,不可破坏匕首上的指纹,这指纹是最重要的证据。”

于成龙谨慎地应下了,这年头,民间的拓印技术还是很高的,要拓下匕首柄上的指纹不成问题。

整个案件审到这里,秦牧下诏暂时退堂,来日再审。

ps:求订阅,求推荐!



第847章风潮

就在秦牧宣布杨观入室杀人一案暂停堂审的当天下午,西京太学中,一场有关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辩论开场了。

虽然亚圣已经明确主张人性本善,但实际上这问题,两千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辩。就是在儒家弟子中,持不同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

毫无疑问,这场大辩论是秦牧暗中推动的。

有很多事情,并不是皇帝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大权,就能改变的,尤其是根植在民众心中的观念,想要改变是千艰万难的事。

秦牧要推行“无罪假定”的观念,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民众基础作为支撑,才能在社会上形成共识,才有可能推翻自古沿用至今的“有罪假定”的观念。

西京太学之中,上千师生齐聚,就在古柏之下,持不同观点的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

其中一个叫刘少卿的学生,朗声说道:“人性本善,指的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我不否认在人类社会中存在有恶行,但是恶行的产生实则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若硬要说恶是因不是果,也就是说人性本恶,人世间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若人性本恶,一切道德规范岂不都是作为人的最大的利己手段?

当道德成为手段时,道德还是道德吗?若人性本恶,更没有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遵守道德规约,但是事实证明:人还是有善行、人还是有道德的。许多人行善举而不留名不求利,这些都足以证明,人性本善。”

刘少卿的话,赢得了很多在场的师生称道,但也有人不同意,一个叫徐长春的学生立即出来反驳道:“学长所言。我不敢苟同,学长所讲到的种种善行,那完全是后天的,又岂能说明人性‘本’善呢?

若按学长的推论,那人世间的战争杀戮、谋财害命,贪赃枉法等等恶行比比皆是,岂不也是人性本恶的证据?”

刘少卿立即反驳道:“徐贤弟所言,恰恰证明了人的种种恶行是后天因环境造成的。我曾看到一只母牛刚生下一只小牛犊,便不慎掉进一个深坑之中,几经挣扎无法上来。刚出小牛犊围在深坑连悲哞不绝,不愿舍弃自己的母亲离去,这种悲哞难道不是一种慈悲,不是善吗?牛尚且如此,况尔人乎?”

刘少卿的话再次赢得了一片喝彩之声后,他立即将辩论的话题一转,朗声说道:“本性本善,也就是说每个人若不是受后天坏习气所染,他就一定是善良的。

然而现在的官员审案。一但怀疑一个人,不管有无确凿证据,立即将此人当作罪犯看待,动辄施以大刑。许多人忍受不了重刑,屈打成招。

事实证明,无数冤错之案,都是如此审判出来的。这种有罪假定的观念。毫无疑问违背了亚圣人性本善的理论。

在我看来,作为官员,不管你怎么怀疑一个人。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都不应将嫌疑人当成罪犯对待。官员在判案之时,不光要让犯人来证明自己的无罪,更要找到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嫌疑人有罪。

在没有最终判决之前,我认为,所有的嫌疑人都应该是无罪的,你可以对他进行调查,但不能把他当成罪犯看待。”

刘少卿的话还没说完,便引发了一片哗然,在场的近千太学师生,忍不住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立即就人反对道:“我不同意这种做法,所谓的无罪假定,只会让无数凶犯逍遥法外。比如有些案件,用排除法,就基本能断定罪犯是谁,但因没有直接证据,而其又拒不认罪,如此岂不是就得把他无罪释放?”

“不错,但凡作案者,无不是刁民,若不施刑震慑,岂能让他甘心认罪?”

对此,刘少卿早有准备,他立即说道:“照你们这么说,无异于宁可错杀一千,而不放过一个。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一天换成你受到了怀疑呢?你保证能在种种酷刑之下不屈打成招吗?”

刘少卿一这问,乱糟糟的场面顿时静下来,有些事情,放在别人身上,大家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一但放到自己头上,那就不一样了。

而且谁也不敢保证,刘少卿说的不会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别说他们只是学生,哪怕是当了官,也不敢做这样的保证。

大秦的夜不收,目前虽然不象明代的厂卫一样,用来对付官员,但据说夜不收的可怕程度,绝不下于明代的锦衣卫,谁知道以后皇帝会不会把夜不收当锦卫使呢?

刘少卿趁热打铁,继续说道:“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是谁作案,总会留下一些线索,没有直接证据,为官者就仔细找,只要手段娴熟,方法得当,再离奇的案子也总能破获。

为官之人,不应以怕赚犯不认罪为由,便屈打成招。一但弄错了,不但会让真凶逍遥法外,还连累无辜之人代为受过。我儒家以仁义为核心思想,这种屈打成招的行为,极容易冤枉好人,这是最大的残忍,有何仁义可言?这岂不是与圣人之学背道而驰?”

“这倒是。。。。”

“刘兄言之有理。”

“不错,吕氏春秋中记载疑邻盗斧之事,有一人怀疑邻居偷了他的斧子,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人。

此人只是心存怀疑,便看邻居处处象盗斧之人。若是为官者在没有证据之前,就将嫌疑人当犯人看待,岂不更容易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由此而论,刘兄所说的有罪假定论,不但容易冤枉好人,对官员办案本身就极为不利。以有罪假定的观念,官员一心想着怎么让嫌疑人认罪,便难以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审判。”

刘少卿仿佛遇到了知己,立即说道:“这个仁兄所言,是为致理也!”

西京太学内这场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应秉行有罪假定还是无罪假定的争论,很快就漫延到了整个长安城中。

特别是有罪假定和无罪假定这个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可以说关系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因为谁也不知道,有一天自己会不会成为被告。

长安市井街头,酒楼茶肆之中,讨论之声不绝于耳,不少人为此争议得面红耳赤,声浪入云。

西京的官员,根本没有预料到,城中会突然掀起这样一股风潮,应对起来有些不知所措。而且他们也没办法压制,大秦不以言论及罪。

内阁首辅司马安起初也有些纳闷,何以这股议论的浪潮会来得如此突然,如此迅速。

“有罪假定。”

“无罪假定。”

他把这两个词反复念两遍后,不禁悚然一惊,自古以来就没人注意到这些,而且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方式如此新鲜,除了咸阳宫里的那个人,恐怕没有人能想出这样的概念来。

司马安再往深处一想,立即发现更多的端倪,看来这次有人来告御状,也并非偶然啊!

最后,所有的情事归结成一个问题,让司马安抛开一切,仔细琢磨起来:“天子这回要干什么?”

御吏李继卿促请太子移宫一事,天子还没有作出明确表态,却突然暗中推动这片风潮,这不简单啊。。。。。。。



第848章指纹

御书房里,秦牧拿到于成龙让人从匕首柄上拓下的指纹之后,正摆在御桌上,与杨观的十个指纹印一个一个的对比。

这是个细致活,才比对完五个指纹,秦牧便有些眼花的感觉。

他直起腰来,对侍候在旁的李香君和李知茵说道:“香君,知茵,你们过来,替朕仔细比对一下,看看有没有和这个指纹一致的。”

女人比较细心,这种比对工作,李香君她们完全胜任。

俩人盈盈一福,走上前来,李香君柔声问道:“陛下是要通过指纹比对来识别杨观是不是凶手吗?”

“嗯,事关人命,所以你们要仔细一些,一个一个的认真比对。”

“奴奴知道了,陛下放心吧。”

秦牧靠的椅背上,喝了口茶,略加休息。

其实在中国,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指纹的独特性了,唐代的贾公彦应该是世界是第一个提出用指纹识别人的。

从唐代开始,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种文书、契约上多用指纹、指节纹、掌纹为个人凭证。官员审案,遇到百姓不会写字的,就让他摁个手印以代替签名。

秦牧起初还有些困惑,既然人们已经认识到通过指纹可以识别人,为什么指纹识别这项技术一直没能在破案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不为人重视呢?

后来他总算想明白了,以古代的技术,要在案发现场提取到完整的指纹,那是太难了。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人们虽然知识用摁手印代替签字以供辨认真假,但官吏在破案时,却很少能通过指纹来辨认凶手。

就秦牧所知,后世在案法现场提取指纹时,经常会用到一种办法。以微细的铁粉颗粒,用磁铁作为刷子,来回轻轻地刷扫,如有指纹就会显现出来。

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办法,比如用放大镜,在一定的光线、角度下观察,也能发现一些肉眼难以看到的指纹,在一些光滑物体的表面,还可以哈气观察。

李香君和了知茵两个人十分认真,反复比对了两次。甚至连秦牧原先比对过的五个也重新比对了一次,才对秦牧说道:“陛下,奴奴俩人比对好了,可以确认,遗留在匕首柄上的指纹,与杨观的十指的指纹都不相符。”

秦牧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却没有进一步的表示。

李香君没想到他会是这么样的反应,忍不住说道:“陛下,既然指纹对不上。那不就是说杨观不是杀人凶手了吗?陛下。。。。。。”

秦牧说道:“朕要的不只是证明杨观不是凶手,也不只是找出此案的凶手。因此,指纹比对的结果,你们俩暂时不要跟别人说。记住了吗?”

李香君不禁和李知茵对望一眼,心中十分诧异,不过冰雪聪明的她,很快就想到了别的可能。

“奴奴记下了。”她和李知茵连忙敛衽一福答道。

“你们先退下吧。嗯,出去让小保去传黄连山进来。”

“是,陛下。”

秦牧说完。起身从旁边的书架上取下一本《洗冤集录》翻看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洗冤集录》绝对可称作法医鉴定方面的皇皇巨著。

其内容之详细,不看你根本难以想象,甚至连验尸官下去验尸前需要注意的事项,都说得十分详尽。

比如说:凡验官接受验尸公文之后,不可接见出事地点附近的官员、秀才、江湖术士、和尚道士、以防止奸人诈骗及招惹是非。

也不可在公文上写定检验的时间,前去验尸地头约估一下实际所需时间,才能写定,还必须约束仵作行人和吏役,不许稍离官员身边,恐有不法活动。。。。。。。

到具体勘验阶段,说得更是详细、精到。书中记术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