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军阀-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

    随后,韩烈命令各营将领,分批北上,接应救济百姓南下,直到曹操大军进入下邳境内之时,各部方才撤回东海会合。

    彭城、下邳城破,陶谦又重病不起,慌了手脚的曹宏,曹豹哪有什么统御之法,最后由陈珪调派各部三万兵马,全部退守东海郡,准备做垂死的抵抗。

    不过就在东海军民都惶恐不安之时,韩烈率领的赤焰军中营率先赶到东海之时,以及发布了五万大军陆续将驰援而至的消息之时,原本消极惶恐的民心,一下子就振奋了起来。

    东海有四十多万人口,光郯城就有超过十万民众,如今大量灾民拥入,使得全城百姓的人口超过二十万,这些人只要稍微武装一下,就会成为守城的中坚力量。

    所以率军一进入郯城,韩烈在陈珪的支持下,就接管了城防大权,曹宏曹豹兄弟也乐得这个时候不用出战,倒也是没有丝毫抗拒,便交出了兵权。

    糜竺虽然被任命为临淮都尉府新城建设的匠作令,但这次却随军北上而来,原由自然是他要把家中所有的钱财,以及部众僮客与韩烈进行移交,从而为韩烈充实战斗力。

    大战的硝烟,越演越浓,曹操数万大军,一进入下邳国,就如他发布的檄文一般,对未来得及或者不愿意离开家乡的百姓,展开了血性屠杀。

    短短数日之间,下邳国境内留守为走的近十万百姓,被其屠杀者多达四万余人,余者要么编入军中劳役,要么就是逃奔出了下邳国境内。

    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这就是下邳国境内的真实写照。以至于消息传开,比邻的彭城国境内的百姓,纷纷扶儿携女逃奔东海或者南下临淮利城等地。

    纵马扬鞭,头裹白绫,身穿缟服的曹操,短眉轻扬,微闭着细眼,远眺着赤地千里的景象,丝毫没有任何因为哀鸿遍野的情景而伤感。在接到韩烈率军进入东海的消息之时,曹操心头一沉,环顾众将道:“韩子扬已经率部进入了东海,看来要想报仇雪恨,杀了陶谦这个老匹夫,只有拿下东海郡,现在正是三军效命之际,吾希望众将吾要负我所望,奋力杀敌,尽早取了陶谦匹夫头颅,以祭奠亡父在天之灵。”

    左右众将,依次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于禁、乐进、李典等轰然应道:“吾等必当誓死杀敌,为主公早日报仇。”

 第一百四十一章 会战曹孟德(二)

    公元193年秋八月初,既汉献帝初平四年。

    曹操亲率三万五千兵马,从下邳境内进入徐州,所过之处,沿途郡县百姓,无不遭其屠戮,以至于承平多年的徐州,成为一片哀鸿遍野的人间炼狱。

    八月下旬,曹操大军抵达郯城外围,沿郯城东南两处墙角扎下数里营寨,展开了对东海的围攻架势。

    虽然曹操的气势很足,但此刻对于东海城内的守军来说,曹操已然不成威胁,原因是此刻城内有近三十万百姓,精壮男子四万余,另外还有兵马近六万,其中以韩烈所部的赤焰军,最为精锐,其次是陶谦核心部队的八千丹阳子弟兵,以及城内各个城防驻守的二万余人马,以及糜竺献给韩烈的五千私人部曲。

    而粮食方面,经过陈珪、糜竺的清点,足够全城百姓吃上三个月,城池坚固,粮食充足,兵精将广,即便是面对曹操,韩烈同样充满底气。

    这还只是韩烈在郯城的实力,而东海外围,韩烈这个时候,已经秘密掌握了一支军队,这支万余人马的军队,便是泰山群寇之一孙观所部。

    原来早在韩烈歼灭吴敦之时,孙观便派出堂弟孙涛,与利城的王凌开始有了接触,孙涛与王凌年纪相仿,因为当初在北海孙涛受伤被俘,而成为韩烈帐下俘虏,之后留在韩烈帐下养伤期间,与王凌结识并成为好友,之后孙涛被孙观赎回,彼此也就断了联系。

    但随着韩烈在徐州名声鹊起,孙观意识到韩烈的崛起,虽然是个威胁,但也许也是自己出头的机会,所以派出孙涛与王凌再次联系上,之后的时间,孙涛以商人的身份,一直在利城逗留,并且经营起了买卖,为孙观和韩烈双方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王凌则在孙涛与他联系的第一时间,便把这事汇报给了韩烈,对孙观韩烈的记忆印象很模糊,但泰山群寇之一臧霸,他却是有些印象,而且通过了解,韩烈也发现这个人却是是个将才。

    为此韩烈自是让王凌,与孙涛保持着秘密联系,一直做着孙观的工作,希望他能够弃暗投明,加入含量的阵营,并且韩烈也允诺,对于过往之事,既往不咎。

    这次曹操讨伐徐州,韩烈通过王凌再次重申了自己的主张,并且明确表示,此战结束之后,泰山、彭城、下邳三地的郡守,他与臧霸可以任选一地为郡守。

    在如此重赏之下,孙观也终于松口,表示在必要的时候会出兵,并且说服臧霸合兵一处,与之一起向曹操开战,不过一直到曹操兵临城下,臧霸都没有松口,对此韩烈遗憾之余,也把臧霸列入下一个必须剿灭的敌人。

    不过孙观的军队,只能作为奇兵使用,暂时肯定派不上用场,不过韩烈安排了王凌在其军中,倒也不担心孙观在关键时刻会出尔反尔。

    郯城城下的曹操兵马,仅仅休整了一个晚上,便派出了兵马搦战。

    郯城城墙高十丈,外有护城河,没有云梯,攻城车,根本靠近不了,曹操大军远征而来,攻城器械显然缺少,为此经过一番考虑,曹操一边下令大将于禁、李典、乐进等统率兵马建造攻城器械,一边则让夏侯惇、夏侯渊等将领,前来城下搦战,以试探城中虚实。

    韩烈自从接管了城防后,便把中军大帐,设在东城门楼上,当听到城外震耳欲聋的鼓声之时,韩烈淡淡一笑,对左右的郭嘉、陈珪、糜竺三人道:“走,一起去看看,曹孟德是准备搦战还是攻城。”

    四人刚走到城楼的女墙垛口,典韦匆匆赶了过来,道:“主公,曹军派人搦战,请允许末将去杀杀他们的锐气。”

    “不急,容我看看来的究竟是何许人也。”韩烈罢手一笑,举目俯视之下,城外千步之外,一队兵马列阵而立,约有三千余人,为首众将,虽然看不清面目,但从旌旗上的字号,韩烈却大约猜出了来人是谁。

    “诸公请看,夏侯旗和曹字旗,基本可以断定是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曹字应该是曹仁曹洪兄弟,这四人乃曹操腹心之人,乃是宗族子弟,不过这四人却都勇武过人,足以堪当大任,倒是不可多得的战将。”韩烈收回目光之时,指着旗面表达了自己对这些战将的赞赏之意。

    “夏侯兄弟虽然勇猛,但主公帐下,又何尝落后于人?”郭嘉傲然道:“吾看让典将军,和子龙将军出战,足以灭其威风,挫其士气。”

    “战将搦战,万一有个损伤,得不偿失,不可不可。”陈珪闻言,不由皱眉反对道。

    在他看来,军阵前搦战,对整个战役来说,显然没有丝毫意义,相反若有什么损伤,反而损失更大,尤其是这个时候,徐州军备充足之下,派大将去搦战,胜不足以振军心,败则有损军威。

    “陈大人为免老矣。”典韦见陈珪反对,讥笑一声道:“还是军师是个明白人,末将领命。”

    面对典韦的冲撞,陈珪虽然有些不快,但却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侧目看了一眼韩烈,便不再开口。

    陈珪老于世故,虽然与韩烈相处时日尚短,但却发现韩烈这个人,对下属极为宽厚,从不拘礼摆架子,对自己也敬重有嘉,为此陈珪对韩烈也是由衷表示敬服。

    刚才他之所以反对,也是老成持重之法,他相信对错韩烈自有评论,自是犯不着与典韦一个大老粗争论。

    而且陈珪也深知,相比起自己来,韩烈对待部下的几位战将,那不单单只是当部下使用,而是真正当做兄弟对待,正所谓疏不间亲,此时自己若多言,不但不为赢得韩烈的认可,反而会引起这些战将对自己的不满,毕竟武人有武人的骄傲。

    待典韦赵云奉军令出城之际,颇有些技痒的韩烈,遂道:“奉孝,汉瑜公坐镇城头,吾去会会曹孟德,昔年在虎牢关前,吾与之并肩而战,如今不觉已经数年,如今故人在前,理当叙叙。”

    “主公若执意要出城,那就容嘉一到前去。”郭嘉却并没有相劝,而是提出了要求,因为郭嘉了解韩烈,他要是决定的事情,自己劝说怕是没有用,那唯一的办法便是以身犯险,让韩烈无法为所欲为。

    “奉孝既然信不过我,那一道前往便是。”韩烈苦笑一声,随即应允了下来。

    郭嘉对他的亲兵队率凌统道,持吾军师令告知:“公明将军,子义将军把守城门,不得有丝毫懈怠,传幼平将军率部前来护卫。”

    “喏。”凌统闻言,颇为欣喜的跑了下去,临战上阵,这可是他一直向往的目标。

    这个时候,陈珪和糜竺又看到了郭嘉的另一面,也深深的感受到了韩烈对郭嘉的坚信不疑,从郭嘉手持军师令,竟然不用通过韩烈印绶,便可以调动军将的权利,自然足以说明情况了。

    在周泰右营兵马,以及朱桓的人马的护卫,以及郭嘉的监督之下,韩烈持刀众马驰骋出了东城城门,而韩烈赶到战场阵前之时,典韦这会正与夏侯惇厮杀在了一起。

    从战斗的层面上来看,显然是典韦占尽上风,夏侯惇虽然悍勇,但比起典韦来,却是明显逊色一筹,而曹军阵营后头,这会也冲出一支骑兵,为首大旗正是一个大大的曹字,很明显是曹操得知韩烈出城,担心众将有失,而前来驰援了。

    这边厢曹操一到战场,曹军阵前就响起了鸣金之声,显然是曹操看到夏侯惇不敌典韦,从而敲响了撤退锣号声,以免夏侯惇有失。

    “鸣金收兵。”韩烈见曹军鸣金,担心典韦这莽牛追杀过去,遂下令鸣金罢战。

    “夏侯惇不过如此,主公何不让某趁势取了这贼货性命?”典韦驰马而归,一副未尽兴的态度。

    “兄之武勇,烈岂能不知,然曹孟德亲至,汝岂可轻易冒险?”韩烈安抚一声,遂道:“请曹孟德出马答话。”

    “吾家主公请曹将军叙话。”右首周泰纵马而出,扬声一声大喝,声震三军。

    “周幼平真猛将也。”下首的赵云,见挥刀纵马驰骋,声势威震三军周泰雄风,也不由点头赞道。

    曹操军阵之前,眯着细眼的曹操,举目打量着韩烈整齐严密的军阵之时,驱马上前的他,却不由感慨的道:“韩子扬气候已成,难以撼动矣。”

    “子扬贤弟,经年不见,风采更胜往昔。”曹操驱马距离韩烈五十步外,扬声喊道。

    “孟德兄,今日缟服在身,实在遗憾。原本今日你我相见,本该把酒言欢,却不想兵戎相见,实在非我所愿。可否念在往昔袍泽一场的份上,就此罢兵,至于杀汝父之元凶,吾比亲手把其擒获,送到孟德兄手中处置如何?”韩烈这会也在打量着曹操,虽然此刻的曹操一身缟服,但却依旧可以看到起内,还穿着一套金甲襦铠,可见其对韩烈,还是颇具防备之心的。

    “子扬此言差矣,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陶谦老儿不死,吾父焉能得安,若汝真要我罢兵也不是不可以,把陶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