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军阀-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都是世家弟子出身,尤其是王凌更是世族子弟,对于花费大笔金钱,去培养平民子弟,在他看来显然是一种损己利人之事。

    不过经过韩烈一番说服之后,二人也意识到这座书院前期虽然投资巨大,但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韩烈口中描绘的摇篮。

    下午,韩烈带着国渊等一干人,在城中各处视察起了民情,让这些士子亲身感受一下利城眼下的氛围,郑玄由于年纪大,一路奔波之后,有些疲惫,则留在县衙休息。

    眼下利城可谓是人满为患,但街道之上却并没有多少闲人,眼下正是春夏交际时节,移民的百姓要么忙着开荒,要么忙着种植庄稼,要么建设自己的房舍,反正随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团结一致,众志成,开垦土地,建设家园’”在一片工地上,骑在马背上的孙乾,看着新砌的墙壁上写着的标语时,不由开口读了起来。

    “安全重于泰山,隐患起于大意。”另一边国渊也迟疑的读了另一条标语。

    “将军,这是何意?”郑益环顾四周,才发现很多工地上都有这样的标语,惊奇之下,也是一脸不解的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眼下利城正是处于万事开头难的阶段,人心未附,这些标语多少能够起到一些鼓励安定人心的作用,也算是吾安民的一项措施吧。”作为一个后来人,韩烈可是深知在民心初定的时候,这些标语可是具有很大魔力的,这可是经过现实考验的东西,自然是错不了。

    君不见后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村户户这样的标语可是随处可见,对于提高百姓的意识和认知,那可是起了关键的作用。

    “短短的几句标语,简单易懂,却蕴含道理,将军真乃大才也。”程秉细细体味之下,却是觉得这些标语越来越有味道,当真确实具有相当的蛊惑力。

    “德枢过誉了。”韩烈摆手一笑,沉声道:“自古以来,穷则思变,变则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眼下利城万象更新,若还墨守成规,迟早会因为饥荒而引起民变,进而土崩瓦解。”

    对于韩烈陈出不穷的新鲜词语,郑益等人虽然一时难以理解,但细细琢磨之下,却不由深以为然。

    虽然相识不过短短数个时辰,向来自负才学的国渊,对于韩烈的见识和目光,已经产生一种敬畏的心态,很多时候他根本无法跟上韩烈的思维,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以前所思所学,实在是太片面了。

    一个下午韩烈带着众人在城内转了一圈,并且给每个人发了一份眼下利城发展规划,让他们对未来的利城发展有个初步了解。

    晚上,韩烈依旧热情招待众人吃了一顿晚宴,比起中午,晚饭更显得寒酸了一些,但众人对于菜肴的美味却吃得津津有味,反而忽略了菜肴的本身。

    夜里,韩烈召集众人在书房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座谈会,并且把帐下一众将领全部召集一堂。

    赵云,典韦、徐晃、徐荣四人的雄姿,但凡有点眼力劲的人自是都看得出他们不凡的气势。王豹和王凌虽然年轻了一些,但二人这些时日经过事务的打磨,身上也多了几分为官者的锐气。就连以前一直怂的可以的李阳,如今身上也有了几分气概,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一种沉稳之感。

    书房不大,左首以徐荣为首,右首以国渊为首,双方落座之后,韩烈起身与众人相互介绍了一下,也算是让大家有了个认识。

    国渊虽然刚直,但却不是个自大的人,孙乾为人谦和恭敬,程秉老成持重,郑益虽然年轻,但在郑玄的教导一下,向来遵守礼仪,恪尽职责,余者的张立王复等人,或许有性格乖张之辈,但面对韩烈帐下这群战将之时,也是表现的谦恭而守礼。

    “自古以来,文人安邦,武人守疆,这就好像日月交替,乃人伦纲常,这些时日由于缺少像子尼,公佑这些的贤才,吾只得把子龙公明这些当世猛将当做文人使用,说实在的屈才了,也辛苦诸位了。”韩烈坐定之后,开口对赵云等人近来的功绩表达了赞赏。

    “身为私臣,自当为主公分忧。”赵云等人纷纷作揖道。

    “诸位的忠心,吾自知道的。不过如今有了子尼等先生襄助,今后你们还需要把精力用到练兵之上,将军军士是用来保卫家园的,岂能终日劳碌与田亩之间。”韩烈淡淡的一笑,转而把目光投向国渊等人身上,道:“子尼,开垦屯田,乃是利城生存大计,吾若把此事交由你来负责,不知你可敢承担?”

    “请主公放心,吾必然殚精竭虑为主公把屯田之事做好。”国渊肃容作揖应道。

    “好,今日起,子尼担任典农都尉一职,德枢为典农长史,益恩为典农功曹,张立等人为从事。”韩烈一口气念了国渊等九个人为典农有司衙门的负责人,这份任命足以看出韩烈对典农一事的重视程度。

 第九十二章 东海鲛人(一)

    事实上眼下对于韩烈来说,农耕之事无疑大于天。←百度搜索→

    十一万百姓的生计,能否支撑下来,就看接下来的屯田效果了,如果屯田失败,也就意味着韩烈在利城执政失败,而赖以生存的根基也将坍塌。

    正是因为对于这事的重视,韩烈一口气任命国渊,程秉、郑益等九人负责屯田一事,要知道郑玄一共就推荐了十一个人给他,加上郑益也不过十二个人,他一口气却用了大半以上的人负责屯田事务,不用说众人也看出韩烈对于这事的重视。

    “吾等定当恪尽职责,为屯田大业保驾护航。”国渊等七人起身恭敬的作揖道。

    “仁敬,彦云,你们已经负责屯田一事多时,其中的交接工作,你们要立即执行,还有眼下关于屯田最大的困难,也一并提出来,大家一起商议一下。”韩烈点点头,把目光投向了左首的王豹和王凌身上。

    “回禀主公,眼下对于开垦荒地的百姓来说,有两样物资是最缺的,投入也会十分庞大,堪比百姓的口粮。”在王豹的谦让让下,王凌作揖开口道:“其一是耕牛,其二是工具,目前我们不缺人力,但百姓们纵使有力气,也不可能用双手去挖地,为了加快开垦和种植问题,必须购买耕牛驽马,其次是铁制的犁具锄头,开荒由于泥土处于原始状态,对于锄头犁具的损毁很大,若是这两样物品备足,则可事半功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理所当然之事,今日彦云提出这两个问题,显然又牵扯到金钱的支出,耕牛的费用高昂,还不容易购买,铁器到还好一些,看来咱们还是缺钱啊。”韩烈点点头,神情有些凝重的对王豹道:“仁敬,你是我们的大管家,说说看,咱们库存所剩几何吧。”

    “安置十万百姓,购买十万石粮食,花费亿万,虽然咱们从东莱得到总价二千金的金钱,又在莒南缴获价值四千金的钱币,但近来开支犹如流水,到目前库房仅剩下七百金,外加一千三百万钱,正常开支的话,勉强可以支撑三月,但若是用来购买耕牛工具,怕是还有些勉强。”王豹据实的汇报了一下眼下的窘迫财政状况。

    “把七百金全部调拔给典农都尉府,屯田是大事,其它任何事情都可以暂时放一边。”韩烈没有丝毫犹豫的做了决定。

    “喏。”对于韩烈的决定,王豹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难道我们就没有进项?”听到王豹光有支出,却没有进项的财政,国渊忍不住问道。

    “国都尉初来咋到,不知道也正常,将军进利城之时,曾言明三个月不收任何赋税,所以眼下咱们县府可不是只有支出而没有进项嘛。”王豹苦笑的解释了一句。

    “将军此举乃惠民之举,三个月虽然有所损失,但却树立公信,如今咱们利城有十一万人口,只要一旦安定下来,各地的商贩必然云集,到时财税进项,就是一笔丰厚的收入,虽然前期有些艰难,但正如主公书写的那句标语,‘大干苦干一百天,秋收粮食堆满仓’。”国渊善于经营管理一道,这会了解了事情经过后,他反而有了信心。←百度搜索→

    “子尼有信心,大事可定矣。”韩烈对于国渊的自信很满意,眼下他缺的不就是这样有能力,有魄力的贤明之士吗。

    接下来韩烈又对任命孙乾担任为利城主薄,另外两名士子为从事,负责协助王豹处理利城大小事务,王凌卸任主薄一职,担任利城县尉一职,负责整顿利城的三班皂隶,接手治安一事。

    这样一来,徐荣就可以放下治安一事,而国渊接手典农都尉一职后,赵云,徐晃,典韦等人可以放手,如此韩烈手下的四大将领,就可以腾出手,继续强化练兵之事。

    典农虽然是大事,但俗话说的好,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一支能战善战的强兵,任你再富有,最后不但不能守护,反而会成为一种原罪。

    典农练兵,这事必须同时执行,缺一不可,以前是没人才,现在有了国渊,孙乾,程秉,郑益等十二名贤士的加入,韩烈自然也就可以按部就班的执行政令。

    不过钱这个问题不解决,所有的政令最终都无法转动。

    会议结束之后,已经是深夜时分,可韩烈却半点高兴不起来,商量来,商量去,不管是屯田,还是强兵,都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钱’。

    如今他帐下有五千四百军士,这些军士训练到一定程度,要向加强战斗力,只能是在兵器上进行改革,改革兵器就需要大量的精铁,以及良匠,这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

    所以到最后,韩烈发现自己最缺的仍然是钱,现在他只要一坐下,脑海里想的第一件东西就是钱,都快魔怔了。

    黎明时分,天色还处于混沌之际。韩烈就起来,在院落内练起了刀法,作为一名武者,练武自然是他每日必修的课程。

    郑玄也有个习惯,喜欢晨读,韩烈给他安排的住处,就在自己隔壁,所以当韩烈在院内练刀时,郑玄自是一下子就听到了动静。

    韩烈舞刀的动静很大,中气十足的呼啸声,凌厉霸道的刀锋,响彻院内的上空,郑玄起初还能稳定心神,但随着蔡琰琴音响起,他再也静坐不下来了。

    对于韩烈的练刀之势,他可以无动于衷,但对于蔡琰优美的琴音,他却无法安坐。晨起抚琴,倒不是蔡琰的爱好,而是偶然间韩烈发现蔡琰的琴音,对抚慰他心中的杀戮,平和心境很有效果,所以他在练刀的时候,常会让蔡琰在旁抚琴襄助。

    “孔夫子曾言,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今日听姑娘这一曲韶曲,方知此言不虚矣。”当韩烈收刀之际,蔡琰的琴音戛然而止时,早已经到来多时的郑玄,方才抚掌笑道。

    “打扰康成先生清梦,还望恕罪。”韩烈抱刀歉意的赔礼道。

    “能被韶乐打扰,实乃吾辈求之不得之事,何来打扰一说?”郑玄哈哈一笑,浑然没有在意。

    “见过康成先生。”蔡琰这会也盈盈而起,欠身行礼道。

    “姑娘丽质天生,如此年纪,琴音有如此造诣,实在难得,难得啊。”郑玄看了眼端庄秀丽的蔡琰,忍不住轻赞道。

    “微末小计,不足挂齿,安能获此赞誉。”蔡琰并没有因为郑玄的赞美,而露出丝毫得色,露出一丝浅笑的她,谦和的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