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老仆见于志宁态度坚决,便也没有再劝,默默叹了口气,跟在了他的身后。
    ……
    不过,意外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间,就在老仆人跟着于志宁走出小院,来到外面准备上车的时候,突然发现外面竟然跪一个人,腰里除了别着一把剑之外,还有别着昨天于志宁用来揍人的棍子。
    于志宁原本也以为李慕云不会来送他,心中失望以及,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小徒弟竟然正跪在外面,而且看他的样子,似乎是在……负荆请罪。
    此情此情,按说于志宁本应感动,但事实上,老于却被自己的这个小徒弟气的不轻。
    为什么?简单啊!
    丫背着个‘天子剑’来负荆请罪,这特么不是闹腾么?身负‘天子剑’便是代表巡狩,代表了皇帝陛下,于志宁就是有八个胆子也不敢拿棍子抽他。
    好在李慕云这货还知道说话,见于志宁出来,连忙首先认错免除了尴尬的场面:“老师,弟子知道错了!还请老师不要生气!”
    于志宁虽然被李慕云气的有些哭笑不得,但是想了想之后还是上前两步:“你起来吧,为师愿谅你了。”
    “是,谢谢老师!”李慕云在外面几乎跪了一个时辰,早就把腿跪麻了,一听于志宁让他起来,立刻顺水推舟站了起来。

第三七零章 对比与伤害(加更三,不行了,更不动了!)
    于志宁认真的看着自己的这个二货小徒弟,见他一脸痛苦纠结的样子,心中不有些不大舒服,强撑着瞪了他一眼:“你这小子是不是又想搞事情?”
    “没啊!”李慕云飞快的摇摇头:“老师,您说要走弟子不敢拦着您,不过,您教了弟子这么多东西,弟子却还一直没有拜师礼奉上。”
    于志宁性格耿直,秉承师道传道授业解惑,并不为李慕云的一点礼所动:“不必,老夫收你为弟子并不是为了图你的一点拜师礼。”
    “老师,这份礼可不是单独送您的,还有师娘的一份在里面,您可以拒绝弟子,但是您不能代表了师娘,所以还是收下吧。”李慕云凭借着契而不舍的决心,对着早就已经停在一边的一辆大车招了招手。
    对于死皮赖脸的李慕云,于志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知道自己就算是再拒绝,他也会想尽办法把东西给自己送到家里去,索性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沉声说道:“慕云啊,今后为师不在这里,你要好自为知,切不可行差踏错,以免误了终身。”
    “是,弟子明白。”李慕云正色点头:“老师放心吧,弟子一定牢记老师教诲。”
    “真的?”于志宁瞥了他一眼。
    李慕云被老于看的有些尴尬,挠了挠头:“呃……,真的!”
    “希望如此吧!”于志宁显然并不相信李慕云,不过他既然决定回长安,这里再发生什么他自然也是有心无力,叹了口气之后,回身向自己的马车走去。
    李慕云好不容易把老于敷衍了过去,见他要走,连忙上前两步:“老师,弟子扶您。”
    前文咱们说过,李慕云虽然是杀手,但是却有着自己的传承,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与那些为了钱什么都做的杀手并不相同。
    而且对于师承的理解李慕云也与那些古人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所以别看他是一个现代人,但在他的概念中,还是遵循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教导。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所以他才会对老于有着别样的感情,听说他要走才会来送他,也就是说,他现在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于志宁的徒弟。
    于志宁这老头儿事实上并没有想过李慕云能做到这一步,虽然这小子在很多时候搞出来的事情可以把他气的半死,可是在礼节上,这家伙却真是做的让人无法挑出任何毛病。
    所以李慕云扶上来扶他上马车,老于并没有阻拦,反而心安理得的让他扶着,只是在上车之前对他嘱咐道:“这次你在长安惹出了太多的麻烦,对你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为师回到长安之后一定会极为你转圜,不过你万万不可一错再错,你可能记得?”
    “是,老师,弟子记得了。”李慕云这一次回答的很认真,没有一丝敷衍。
    老于能够做到这一步显然是真的把他当成弟子在看待,李慕云虽然并不认同他的观点,但却不能再拂了他的好意,若是那样便真有些不识抬举了。
    不得不说的是,在古代,师徒之是的关系往往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一脉相承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传说,师父之所以带上一个‘父’字,代表着其行为的确与父亲无异。
    李慕云如果不是在后世的时候有一份久远的传承,相信他也同样无法理解这份感情。
    ……
    于志宁的马车一路前行,时间不大已经到了城门附近,原本还在不断唠叨的老于几乎瞬间就被城门口的景象吓了一跳。
    整个府城的官员一个不差全都到了,朔州的乡绅富商也到了,城外的官道两旁,无数民夫整齐的站在路两侧。
    “这,这是干什么?”于志宁呆呆的身了一眼跟在马车外面的李慕云一眼。
    “老师,他们都是自发的,和我无关!”睁睛说瞎话几乎就是李慕云的本能,老于刚刚开口他便已经失口否认。
    可是老于就算是再傻,又如何能想不出这里面的门道,顿时所有离别的伤感全都不在了,手指哆嗦着指了指李慕云:“你……,你这孽徒真真是要气死为师是吧!”
    既然已经被于志宁看出真相,李慕云索性也不再伪装,嬉皮笑脸的说道:“老师,您可是弟子的老师,如果离开弟子的地盘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将来传出去岂不是弱了弟子的名头。”
    “你有个屁的名头,你……”如果不是为了顾全面子,于志宁真的很想跳下马车再抽李慕云一顿。
    不过,这个时候,蒋仁彬等人已经迎了上来,一个两个纷纷跑来祝老于一路顺风,弄的老于根本没有机会再教训李慕云。
    便是这样,于志宁踏上了回归长安的路程,一路上因为朔州的道全部封闭,竟然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出了朔州境内。
    而一出朔州境,老于立刻感觉出了两边路况的不同,一边平整到几乎像镜子一样的水泥路,而另一边则是那种颠的几乎可以让人跳起来的泥土路,那种鲜明的对比让他开始怀念起朔州。
    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走惯了平整的路面之后,那种颠簸让老于痛不欲生,而且前行的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甚至连原本的三成都达不到。
    马车里的老于终于算是意识到了修路的重要性,开始理解为什么李慕云宁可自己筹钱也要把路修好。
    甚至在马车陷入泥水坑里的时候,老于突然觉得像朔州那种平整的水泥路,每百里五文钱好像真的不贵,这钱花的还真值。
    一路从朔州回到长安,于志宁算是彻底想明白了,这路不管怎么样都要修,必须修!就算是不能像朔州那样修成可以并行八辆大车的,也要按照正常官道的宽度重新翻修。
    这不仅仅关系到民计民生,甚至在军队调动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优势,毕竟破烂不堪的土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在朔州他的马车可以每天行走一百余里,可是到了其他地方,三十里都困难,甚至就连到了长安城的周围,也很难达到日行五十里。
    这样的速度,于志宁很难想像如果边境有战事发生,援兵到达的时候会在路上浪费多少时间。

第三七一章 李世民被刺激到了
    有了这样的认知以后,于志宁便不必再为自己擅自回京找理由了,仅此一点就已经可以让他有足够的理由向李世民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回长安。
    李世民对于志宁擅自回京的事情不置可否,他相信这位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一定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事实证明,于志宁的确给了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回到长安的当天连家都没回便直接进了皇宫,火急火燎的要求面见皇帝。
    一代伟人李二陛下自然不会对老于视而不见,于是便命人将他召进御书房,结果这一次的召见让他足足后悔了好多天。
    于志宁在见到李世民之后,先是道了一番别情,而后郑而重之的说道:“陛下,臣斗胆,想请陛下重修大唐境内所有官道。”
    “这是为何啊?”李世民命人给于志宁端上一杯好茶,然后平静的问道。
    不过这于老头儿在朔州的时候已经喝惯了那种李慕云搞出来的直接冲泡的清淡茶水,看着那漂着一层厚厚油脂的茶完全没有一点兴趣,只是道了声谢便放到了一边,重新开口说道:“陛下,臣这次从朔州回来,亲自体验了一次水泥铺装路面,在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竟然可以达到一日一百五十余里,可是当臣离开朔州之后,在官道之上竟然每日至多只能五十里。”
    “三倍的速度差啊陛下!若是我大唐所有的官道都可以像朔州的官道一样,不管是于国还是于民,都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啊!”
    于志宁说的是痛心疾首,李二听的是头大如斗,只觉得自己这个部下一定是脑子撞猪上了,否则的话怎么说会说话如此不经大脑。
    还大唐所有官道都修的像朔州一样,也不想想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性。
    李慕云那小子就是个泼皮,而且他的背后又有自己给他撑腰,所以他才敢放开手脚的折腾。可反过来谁给他李二撑腰?找自家的老头子?你可拉倒吧!
    想到这里,李世民叹了口气:“仲谧,此事还是要慎重考虑啊,我大唐今年全年的税赋加在一起也不足两百万贯,如果在全国修路,只怕就是把这些钱全都填进去也是不够。”
    “陛下,臣觉得逍遥候李慕云的办法很不错,朝庭完全可以采用他的法子,向天下商贾筹措资金,相信有国家的信用在,完全可以筹上数百万贯。”于志宁像是被洗脑了一样,一门心思的鼓捣李世民修路,也不管事情到底是不是那么简单。
    李世民听着于志宁的建议,太阳穴气的是突突直跳,苦于身份问题,一句‘你大爷的’憋在喉咙里面实在是不吐不快。
    还特么看人家李慕云怎么怎么样,向李慕云学习,也不考虑一下现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别人,别人还有活一百多岁的呢,有多少人想去学,可是能学会么?而且就算是学会了就一定能保证自己也活一百多岁么?扯淡!
    修路好,谁都知道修路好,李世民也知道!可是路真的那么好修?一车水泥从朔州运出来要多少钱?人吃马喂的要花费多少?
    还有,朔州那破地方一年根本出不了多少粮食,他们就算是全府的百姓都出来修路,对于秋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可是其他地方行么?如果百姓都出来修路,谁来种地?一年不种地大家伙儿吃什么?吃土还是喝风?
    这些事情都是李世民需要考虑的,于志宁可以放飞自己,但是李二不可以!他必须着眼于全局,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坏的一面,两相权衡之下才能做出决定。
    所以面对激动到老脸通红的于志宁,李世民犹豫了良久才缓缓开口说道:“仲谧啊,你说的这个事情朕会好好考虑,一会儿你回去好好写上一份折子,明日早朝的时候呈上来,到时候大家议一议,你看如何?”
    李世民不冷不热的态度让于志宁稍微的冷静了一下,还想再说什么的时候,却发现皇帝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