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因为压力这么大,所以赵豹这些高层才对秦国的狗腿子们如此的深恶痛绝。
  如果韩国站在赵国这一边,那赵国之前的压力也就不会有这么大了。
  赵丹笑了一笑,对着赵豹道:“平阳君多虑也。想那韩国所以为秦国前驱者,无非秦国势强也。今秦国已败于长平,又有楚国为边陲之患,短时间内却是难以顾及韩国。故此寡人施恩于韩国,无非是想要令韩国为寡人之赵国前驱也。”
  没错,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惠。
  赵丹虽然将一小部分的上党郡还给了韩国,但是韩国想要拿回这些土地,那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这代价就是要当赵国的小弟。
  有霸主自然就会有追随霸主的小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对于像韩国这样的弱国来说,当霸主国的小弟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当然就是当韩国被其他国家攻打的时候,赵国会前来救援。
  毕竟小弟被揍了大哥是当然要出面的,不然以后谁还跟你赵国混?
  但当小弟也有坏处,首先被大哥呼来喝去到处跑腿是免不了的,然后就是一旦大哥心情不好了小弟还要挨揍。
  韩国之前当了秦国几十年小弟,也同样被秦国揍了几十年,甚至秦国远交近攻的第一个目标就选择的是韩国,由此可见小弟的风险是很大的。
  当然了,也有当小弟最终逆袭的,比如说在整个春秋以及大半个战国时代都给楚国当小弟,一当就是几百年的小弟秦国就把大哥楚国给逆袭了……
  不过逆袭的样本实在是太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韩国会不会拒绝……
  开什么玩笑,这件事情有韩国说话的份么?
  无论在任何时代,小国都是没有人权的。
  毕竟大国的拳头大,拳头大才是硬道理,这点早就被历史无数次的证明过了。
  就好比现在赵丹要收韩国当小弟,但凡韩王然敢说个不字,那么明年春天韩国人就等着赵国大军上门吧。
  在场的赵国高层都不是傻瓜,当然也都知道有小弟的好处。
  毕竟好处我来,送死小弟上嘛。
  于是赵丹要收韩国当小弟这件事情当然不可能有人反对,反而还得到了不少赞同。
  相邦赵胜想了一想,道:“既如此,大王不如明年春天与韩王会盟,以令天下皆知。”
  在春秋战国时期,通常来说大事都要双方国君亲自见面,也就是所谓的会盟。
  一般来说,越强大的国家,国君会盟的次数就越多。
  比如说秦王稷,自从继位到现在差不多五十年,可光会盟的次数都已经超过一百次了,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渑池之会”。
  赵丹点了点头,笑道:“不错,这盟会却是要举办的,不知诸卿以为盟会所在地以何处为佳?”
  赵国诸重臣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之后,决定将会盟地点选在赵国的中牟城。
  之所以不选距离韩国更近的上党郡之中举办盟会,主要还是考虑到韩王然的自尊心。
  毕竟上党郡在之前怎么也是韩国的领土,如果选在上党境内可能会让韩王然有种被羞辱的感觉。
  在选定了中牟城之后,赵丹笑了一笑,道:“对了,另遣使去大梁,邀魏王圉也来会盟吧。”
  “魏王圉?”赵丹的这个要求显然有些出乎在场赵国诸大臣的意料之外。


第179章 论收小弟对赵国的重要性
  魏国和韩国,这是两个在战国中后期的弱国。
  但这两国虽弱,却又在这段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两个国家位居中原要冲,和除了燕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接壤。
  这就导致了这两个国家的一个特性——既可以攻击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被任何一个国家攻击。
  秦国在战国时代的崛起,就和魏韩这两个国家离不开关系。
  在蓝田之战中,正是凭借着韩魏两国在楚国境内的翻江倒海,让楚国腹背受敌不得不割地求和,从而使得楚国这个曾经强绝一时的南天霸进入了衰落之路。
  而在五国伐齐之中,魏韩两国同样也参与其中,战争的结局以东帝齐国元气大伤而收场,齐国自此也开始衰落。
  无独有偶的是,在刚刚过去的长平之战中,也正是魏韩联军在秦国人背后的胜利,最终迫使秦国不得不割地求和。
  这三件事情独立看上去似乎都是偶然,但是将它们连起来看的话,那么就会发现每一次拉拢了魏韩两国的一方都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似乎并不能够用偶然来解释。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的心中非常清楚韩魏两国的重要性。
  要知道赵国和韩魏两国一样,都是从春秋霸主晋国之中分裂出来的。
  晋国那是什么国家?那可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
  当赵韩魏三晋合一,那就相当于晋国重现,什么秦国楚国,又有何惧哉?
  总有人说,作为一名普通乃至是废柴的穿越者,唯一的优势就是攀科技,不攀科技就一定会被历史上那些大才们吊起来打。
  赵丹觉得这句话有待商榷。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对于赵丹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对历史的熟知。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历史上啥都有,你好好学历史就啥都知道了。
  学完了历史,就算你不懂怎么做,但你也可以“以史为镜”啊。
  什么叫以史为镜?简单来说就是——抄。
  嗯,抄这个字似乎有些难听,那就称为“借鉴”吧。
  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的争霸格局和桥段早就被先人们给展示到烂了,赵丹所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争霸历史之中找出能够为自己所用的那些知识,然后去……嗯,借鉴一番。
  借鉴谁?
  赵丹现在就准备借鉴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魏斯的外交方略。
  众所周知,魏国在魏文侯魏斯的率领下,自正式得到周天子承认立国后便迅速崛起成为战国时代的霸主,在当时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
  魏国之所以如此风光,固然有魏文侯的英明,吴起李悝的贤能,魏武卒的强大等等因素,但是同样也和魏文侯的外交方针有着极大的关联。
  魏文侯所采取的外交策略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团结韩国和赵国,三晋抱团以一个整体的态度向外扩张。
  在韩国和赵国的支持下,魏文侯命吴起向西一路攻占了秦国的西河之地,将秦国压缩到了仅剩关中,几乎到了要亡国的地步。
  而在东边,三晋联军接连击败齐国宋国等国家,从东方夺取了大批土地,在扩张的同时有力的遏制了齐国的崛起。
  在南边,同样也是三晋联手出击,将楚国打得连连败退。
  而在北边,魏国通过赵国的支持灭亡了中山国,使中山国成为了魏国的土地。
  考虑到地理因素,如果没有赵国和韩国的鼎力支持,那么魏国想要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既然魏文侯当年能够通过团结三晋来铸就魏国的霸业,那么现在的赵丹为什么就不能通过团结三晋来铸就赵国的霸业呢?
  李世民抄得,寡人抄不得?
  当然啦,就算是要借鉴,那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盲目的照搬那是蠢才才做的事情。
  用一句后世流传度很广的话来说就,那就是要搞一个“具备赵国特色的魏文侯式外交路线”。
  比如说赵丹所提倡的这一次外交路线和魏文侯就有所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赵丹和赵国是老大,魏国和韩国如今只能充当小弟的角色。
  老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吃肉,而且能吃最肥的肉,而小弟只能喝汤。
  而且老大也不需要害怕小弟的崛起,如果每一场大战都是老大吃肉小弟喝汤,那么小弟成长的速度显然是远远比不上老大的。
  这就是为什么战国初年魏国一家独大,韩国和赵国虽然跟着魏国得了不少好处,但却始终没有强盛起来的原因。
  当小弟显然是一件很没有前途的事情。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赵丹最近才萌生出来。
  长平之战的结果就是这种“老大吃肉,小弟喝汤”思维的最佳体现。
  在这场大战之中,赵韩魏三国联手出战,赵国作为老大获得了最大的那一块肥肉,也就是四分之三个上党郡。
  韩国和魏国作为小弟,则各自获得了四分之一的上党郡以及陶郡的一个县,这就是喝汤。
  说白了,赵国吃肉韩魏喝汤这件事情在长平之战中已经是既定事实,而赵丹目前所想要做的只不过是以外交的方式来将这种事实给确定下来,并且在以后的争霸路途中继续延续下去罢了。
  当然了,这些东西赵丹并不会完全告诉自己面前的这些大臣们,因为没那个必要。
  作为一名国君,赵丹最重要的责任无疑就是要制定赵国的整体方略,而具体的执行和操作,比如说外交、内政乃至作战再交给面前的这些大臣以及大臣们下属的官员和士兵们去执行就是了。
  细节可以商量,但是战略方针这种事情,就交给大臣们去自行领会吧。
  就在这个时候虞信开口说道:“大王,那魏王圉乃是亲秦之人,若大王欲连魏,此恐为一大阻碍。”
  是的,虽然说赵丹的确很想收魏国这个小弟,但是魏国愿不愿意当赵丹的小弟其实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赵丹的心中其实早就已经有了计较。
  只见赵丹微微一笑,对着虞信说道:“虞卿勿忧,此时寡人已有计较。对了,寡人听闻那信陵君魏无忌已然北上,不日便可抵达邯郸。寡人欲收其为寡人所用,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第180章 信陵君入赵,平原君让贤?
  之所以要把魏无忌拿出来讨论,主要是因为这件事情有些敏感。
  敏感的并不是因为魏无忌的身份。
  在见识过魏无忌的才能之后,赵丹已经是下定决心想要把这位信陵君收为己用了。
  以魏无忌的能力,赵丹当然不可能大材小用,但如果给了一个位高权重的位置,势必又会让赵国政坛产生波澜,这才是敏感的地方。
  所以赵丹就是打算借着这个机会趁机观察一下,看看在场的这些赵国大臣们对于魏无忌的到来都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赵国之中两派的形成和明里暗里的对立,赵丹的心中自然是了然于心的。
  但赵丹并不打算去改变这一点。
  不仅仅是从帝王制衡的角度出发,同时也是因为赵丹希望能够看到赵国之中有不同的声音。
  当两种不同的意见和思想相互碰撞的时候,君王们就更加方便从这之中提炼出真正适合自己和国家的东西。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
  如果像历史上某些朝代那样儒家士大夫一家独大,导致社会其他阶层都被压迫得完全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完全无法得到该有权利的话,那么这个朝代注定是不能够长治久安的。
  归根结底,赵丹并不看重什么公族啊布衣之类的派别之分,只要你是支持寡人支持赵国的,那你就是赵国派,那寡人就用你。只为自己谋利而不为寡人和赵国着想的,那你就别在赵国混了。
  所以魏无忌的到来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让赵丹趁机观察到底谁是为了赵国,谁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