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这些华夏先生的簇拥下,赵丹带着一班赵国大臣们进入了集贤门之中。
  在集贤门之后,同样也是一大片宽阔的超级院落。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石碑,这石碑和大门一般平齐,宽达三丈,一进门就能够看到,十分有震撼力。
  但石碑上以红色幕布围住,却不知石碑之中是何内容。
  走过石碑之后,便是一大片平地,平地的中央一座巨大无比的高台矗立,这座高台四面由台基环绕,顶部是一大片平地,名为“辟雍”。
  在辟雍高台的空地两旁又有十几座大堂,每一座大堂都有着自己的名字,如“尊礼堂”“崇法堂”“白马堂”“劝农堂”等等。
  基本上只要一看这些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哪一座大堂是哪一种流派的授课地点。
  在辟雍的周围,数百上千名诸子百家的士子们端坐着,见到赵丹之后纷纷起立行礼。
  “见过大王!”
  赵丹面带春风,在众人的簇拥上走上了辟雍的顶端高台。
  在高台之上,早就已经摆好了六牲等祭品,更有祭祀侍立等候。
  赵丹不敢怠慢,在祭祀们的要求下一丝不苟的完成了所有的祭祀。
  当一切完成之后,太阳也已经到了正中央,赵丹走到了高台的面前,朝着所有的士子们高声道:“今日寡人见此学宫,乃是希望弘扬诸子百家之学识,令吾华夏文化称雄世界!寡人有一言欲赠诸位学子,请诸位学子观之!”
  话音一落,赵丹手指一指那辟雍台前的巨大石碑,石碑上的红色幕布随即被扯落,石碑之上的四句龙飞凤舞、银钩铁划的大字显露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整个华夏学宫之中蓦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通通聚集在了这石碑之上,宛如被磁石吸引一般怎么也拉不走视线。
  站在赵丹身后的这些华夏学宫诸子百家的大能们更是全部惊住了,不少人的身体不停的颤动着,脸上也露出了异样的潮红。
  何等胸怀。
  何等气象!
  良久之后,荀况第一个回过神来,朝着赵丹深施一礼,用因为过于激动而有些颤抖的语气对着赵丹说道:“大王高论,臣等受教!”
  下一刻,无数华夏学宫之中的先生和士子们心悦诚服的朝着赵丹行了一个大礼。
  “大王高论,臣等——受教!”


第529章 义渠胜
  朔方郡。
  一条小河静静的流过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之中,几只野羊正在河边饮水,一只草原雕在空中盘旋,似乎在等待着机会扑击而下。
  突然间一阵马蹄声传来,野羊们瞬间宛如那惊弓之鸟从河边窜了出去,天上的草原雕似乎找到了机会,发出了一声尖锐无比的啸叫,从天空之上扑击而下,直接朝着其中最小的一只野羊而来。
  小野羊似乎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猎物,一边奋力的在草地上狂奔着,一边发出了凄厉无比的咩咩悲鸣。
  眼看草原雕那锋利而又尖锐的双爪就要抓住小野羊之时,一支箭矢突然从旁而至,准确无比的贯穿了草原雕的胸膛。
  草原雕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惨叫,直接摔落在了地面,任凭身体如何扑腾,却再也起不来了。
  死里逃生的小野羊狂奔而去,很快就在草原雕的视线之中消失。
  马蹄声迅速迫近,随之而来的还有几声人类的笑声和谈话之声。
  “义渠王果然好箭法!”
  伴随着这个声音,三匹骏马同时出现,来到了草原雕的面前。
  左边一名看上去文绉绉的、穿着胡服却带着儒冠,装扮多少有些不伦不类的家伙正是新任朔方郡郡守李斯。
  右边一名同样身着胡服,脸色沉稳之中略带着几丝凌厉、年纪和李斯相差无几的,乃是如今赵国军中声名鹊起、被公认为赵军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将军李牧。
  而被李斯和李牧簇拥在中央的这位面色桀骜,以虎皮为袄鹿皮为靴,在脑后面扎着许多小辫子的,则是义渠王族的直系血脉,那位被秦王稷和宣太后杀死在甘泉宫之中的义渠王的长孙,义渠胜。
  方才的那一箭,正是由这位义渠胜所射出来的。
  义渠胜跳下了马,将还在地上挣扎不已的草原雕用手拿来起来,只轻轻的一扭,这草原雕便断了气。
  “好了,现在已经没有人在了,赵国的使者,我们可以说正事了吧?”
  虽然这位义渠胜的赵语说起来多少有几分口音别扭的感觉,但是听懂还是没问题的。
  李牧和李斯对视一眼,随后由李牧开口笑道:“义渠王,吾等此次前来,乃是奉吾王之命,来支持汝等建国的。”
  “建国?”义渠胜的脸上突然出现了一丝冷笑:“那义渠亥就是这般被你们骗得团团转,然后死在秦国人手下的吧?”
  义渠亥,末代义渠王的另外一个孙子,在义渠人之中的声望和义渠胜不相上下。
  上一次的义渠人大叛乱正是由义渠亥所领导的,但那一次叛乱已经被镇压,义渠亥的脑袋也已经吊在城门口好几个月,都成骷髅头了。
  李牧耸了耸肩膀,道:“义渠王此言差矣,说起来吾等的确是先支持的义渠胜,但要不是义渠胜盲目自大,竟然率军去攻击有秦军守卫的义渠城,导致被秦军反扑而失败的话,那么显然义渠国很有可能已经重建了。”
  义渠胜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一旁的李斯也开口道:“难道义渠王忘了这些年秦国人是如何对待你们的吗?义渠人难道便如此心甘情愿的遭受欺压,不愿意为老王复仇,只愿意当秦人之走狗?”
  “够了!”义渠胜心烦意乱地吼道:“我们义渠人当然是不可能忘记仇恨的!但是……”
  他用锋锐得如同鹰隼一般的目光盯了面前的李斯和李牧一眼,道:“义渠亥的失败,已经让我们义渠部落的勇士们损失的至少一半人,如果这一次再失败的话,那么我们义渠部落就完了,你们明白吗?”
  李牧缓缓的摇头,道:“吾所明白的唯一一点便是如今的秦国乃是自秦王稷继位以来最弱的秦国!若是义渠人不能够借此机会而自立,那么恐怕以后数十年内都再无机会了。”
  李牧放缓了语速,对着面前的义渠胜说道:“义渠王汝想想吧,等到数十年之后,义渠人还会记得曾经的仇恨吗?到那个时候,或许他们早就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秦国人了。义渠这个词,可能就此消失,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一个部落了!”
  义渠胜的脸色红了又青,青了又白,过了半晌终于道:“我们需要援助,需要很多很多的援助!”
  李牧和李斯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喜悦的神情。
  李斯立刻便开口说道:“一千匹战马,一万石粮食,还有足够装备三千人的盔甲武器箭矢。”
  义渠胜身体一震,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李斯:“赵王竟然这么大的手笔,肯将这么多物资交给我们?”
  李斯哈哈一笑,脸上露出了傲然的神情:“义渠王不要忘了,如今大赵乃是天下第一强国,这些许物资,还真算不得什么!”
  义渠胜脸色复杂,过了好一会才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想问问,要是事情不济,赵国骑兵是否能够直接对我们进行支援?我知道你们现在至少有五千骑兵,没错吧。”
  自从月氏人入侵的事件发生之后,赵国明显加强了和月氏人仅一河之隔的朔方郡之中的防备,将这里的骑兵部队从两千人增加到了五千人之多。
  而这五千名朔方赵国骑兵的指挥权,全部都在李牧的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一次大战之中,赵丹为了防备匈奴、月氏乃至是秦国的入侵,命令李牧暂时节制赵国北方七郡的所有兵马。
  如今大战已经结束,但是李牧手中的兵符却仍旧没有收回。
  也就是说,如今的李牧以二十九岁、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已经成为了赵国北方边骑军团的实际掌控者!
  义渠胜显然是知道一些内情的,因此他脸色热切的看向李牧,希望能够得到李牧的肯定答案。
  李牧摇了摇头,道:“在没有得到大王授命之前,不能够有任何一名赵国骑兵进入秦国境内。”
  义渠胜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一旁的李斯见状急忙开口道:“不过请义渠王放心,若是万一事有不逮,义渠王大可以率领族人先撤入我朔方郡的境内,休养生息以待日后卷土重来。而且赵秦之间必定还将开战,义渠王又何必急于一时?”
  义渠胜听到这里,脸色倒是好转了不少,缓缓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便这么说定了吧!五天之后,我们就在这里交接物资,可以吗?”
  三人又商定了一番细节,随后义渠胜便拨马离去。
  李斯盯着义渠胜渐渐远去的身影,忍不住开口对着身边的李牧说道:“李牧将军,汝真觉得这义渠人能够成事?”
  李牧微微一笑,道:“以吾之见,这义渠人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如何可能是秦人之敌手?即便暂时能够造成一些混乱,但成事绝无可能。”
  李斯闻言一愣,有些心疼的道:“如此一来,那吾等援助之物资岂不是都打了水漂?”
  李牧哈哈大笑,道:“郡守啊,若是能够让秦人自相残杀而不损大赵勇士之命,即便再多十倍援助物资,亦是物有所值也!时候不早了,吾等亦回去罢。”
  李牧口中一声唿哨,一队赵国骑兵很快出现,护卫两人朝着北方而去。
  蹄声渐渐消失,草原再一次的恢复了平静。
  ……
  查了很久,发现义渠王族的姓氏是什么,好像古书上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所以这里便以当时流行的“以封国、封地为氏”这个传统,将义渠王族称作义渠氏。


第530章 墨家灵子
  蒲津渡。
  从前这里是秦国关中和河东之间最重要的渡口,当河东之战结束之后,这里成为了秦赵两国的边境,同时也就成为了秦赵两国边境最热闹,最繁忙的渡口。
  这一天早晨,天色才刚刚放亮不久,就已经几艘来自黄河西岸秦国渡口的船抵达了蒲津渡东岸的赵国渡口。
  在船只停稳之后,船上众人纷纷走下来,开始忙忙碌碌的从船上搬下一箱箱的货物。
  一名头戴黑色头巾,身着普通士子服,脚踏一双草鞋,身后背着一个包袱,长脸小眼、看上去颇有几分饱经沧桑之意的中年人跟随着众人一起走下了船,看着面前的这一切,脸上露出了几分感慨的神色。
  几名正在码头上来回巡逻的赵国士兵注意到了这名中年人的存在,走上前来喝道:“喂,兀那黔首,将汝的传拿出来给吾等瞧瞧!”
  中年男子愣了一下,一丝怒色在脸上一闪而过,道:“为何不查他人,独独查吾?”
  赵国士兵啐了一口,道:“汝以为如今此处仍为秦国之地乎?大王有命,凡自秦国而来者,皆需验、传等物。若无验传,当场羁押!”
  中年男子这才了然,脸上露出了恍然的表情,又见几名赵国士兵面色不善的盯着自己,于是便从身后的包袱之中拿出了一张竹简,笑道:“此为吾之传也。”
  为首的那名赵国士兵接过竹简一看,又上下打量一下中年男子,脸上一丝不屑的神情闪过:“竟是个商人……喏,且去那边那个棚子登记!”
  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