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年男子顺着赵军士兵的指示来到了棚子面前,只见棚子之中搭着几张桌子,桌后有椅子,椅子上坐着几名小吏,在每一位小吏的面前都有许多人正在排队,显然都是来登记验传的。
  “素闻赵国之中胡桌胡椅颇为流行,如今看来确实不假……”中年男子一边想着,一边排到了队尾。
  赵国小吏们处理的效率还是很高的,片刻之后便轮到中年男子。
  他不敢怠慢,将手中的那张竹简,也就是“传”递到了这名赵国小吏的面前。
  赵国小吏接过中年男子的传,抬头看了一眼中年男子,口中念道:“故咸阳大商里大男子腹真,长面小眼,身长七尺三寸六,生年至今三十四岁,行到端,不知衣服、死产、在所。”
  这份“传”上实际记载的就是这名中年男子的情况,说明他居住在咸阳大商里,是成年人(大男子),名叫腹真,长相是长脸小眼睛,身高是七尺三寸六(大约一米六八),三十四岁,行为端正,个人财产不清楚。
  一份非常标准的商人所用传。
  小吏一边念着,一边从桌子上拿过一份空白竹简奋笔疾书,片刻之后,一份新鲜出炉的传就出现在了小吏的手中。
  和腹真刚刚递出来的这份传不同的是,在新传的最下方,有着一个小小印记,上面刻着“蒲津渡”三个小字。
  小吏将两份传都递到了腹真的手中,道:“此新传为赵国境内通行必须之物,出境时交回,丢弃后如秦律所罚,汝可知了?”
  名叫腹真的中年男子点头道:“知了。”一边便伸手去接过那两份传。
  想不到那小吏并没有松手,反而道:“办理新传所需费用赵币二十。”
  腹真哑然,伸出去的手定在半空,好一会才道:“秦半两可否?”
  “秦半两需二十五钱。”
  腹真点了点头,拿下包袱,数出二十五枚秦国半两钱交到了赵国小吏的手中,然后拿到了两份传,走出了人群之中。
  看着面前的河东大地,一丝笑意缓缓的从这腹真的嘴角出现。
  这名腹真,其实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秦国行商。
  他的真实身份乃是如今秦国墨家巨子腹康的小儿子,当代墨家灵子腹真。
  在腹氏之墨入秦之后,这一派的墨家逐渐分成了四种不同的墨者。
  墨士,也就是墨者之中的士人,这一派主要以入仕参政为主,目标是扩大墨家在秦国的影响力。
  墨辩,也就是墨者之中的纵横家,主要活跃在外交场合。
  墨侠,也就是墨者之中的打手。
  墨工,也就是墨者之中的工匠。
  墨家是一个有着十分严密结构组织的派别,最高领导者就是“巨子”,负责统筹并决定一切事物。
  巨子之下又有四位“灵子”,这四位灵子分别掌管墨士、墨辩、墨侠和墨工。
  腹真就是掌管着墨工的墨家四灵子之一,可以说在墨家之中也是不折不扣的巨头级人物了。
  这样的人物当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出现在这里。
  事实上,这一次腹真之所以会前来赵国,乃是肩负着一件极其重要的使命。
  在这些年来,由于法家在秦国之中的强势,墨家高层们忧心忡忡的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量的墨家人才正在不停的流失,而这些流失的人才大部分都去了法家。
  由于秦国国君和大半个秦国政坛都是法家的支持者,所以想要通过官方的手段去压制法家的挖墙脚行为,显然是很不切实际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家的领导层们就只能选择另外一条路,那就是立功。
  只有立下足够大的功劳,才能够提升墨家的名望,让墨家在秦国之中获得君王的赏识和更大的权力,从而达到壮大墨家的目标。
  经过了多次争吵和辩论之后,墨家领导层确定了一个目标。
  刺杀赵王。
  想要刺杀当世第一强国国君,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事实上,秦国墨家已经在数年之前尝试利用墨侠的武力来发动过一次刺杀,但那一次刺杀最终以失败告终,几名优秀的、武力出众的墨侠因此被赵国擒获,生死不知。
  在那一次失败之后,墨家遭到了来自时任秦国国君秦王稷的严厉训斥。
  秦王稷对于这种私自刺杀他国国君的行为非常的不感冒,严令墨家立刻停止所有和刺杀有关的计划。
  直到几天之前,新任国君秦王柱悄悄的接见了墨家巨子,要求墨家重启刺杀计划。
  这就是拥有着墨家灵子和首席大匠称号的腹真之所以会离开咸阳,出现在赵国境内的原因。
  在腹真的心中,自家巨子老爹几天前说的话还犹在耳旁。
  “真儿,根据邯郸墨者传回的情报,如今那赵王丹正在大肆招揽工匠,似乎是和甚么印刷术有关。汝到了邯郸之后自然会有人替汝改变身份,届时汝便以工匠之身份进入邯郸工坊帮助赵国制作这印刷术。一旦印刷术得成,那么赵王必定会召见与汝,届时便是汝刺杀赵王之最佳良机!”
  腹真抬起头,看了一眼面前天空之上才刚刚升起不久的朝阳,朝着东方、也就是邯郸的方向大步而去。


第531章 丰收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间,几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夏天悄然离开了,秋天开始降临这个世界,丰收的时节到来了。
  这一天,在赵国的宫城花园之中,一场热热闹闹的收割活动正在进行。
  这场收割活动的参与者以赵国国君赵丹为首,包括赵国王后韩婉、太子赵恒等诸多公子公主,以及赵胜、赵豹、廉颇等赵国七名重臣在内,可以说涵盖了整个赵国最高层。
  他们所需要收割的,就是这种植在赵国宫城后花园之中的三亩稷谷。
  稷这个词,在很多时候会和社连在一起,是为“社稷”。
  社,田地,土地神,也就是后世的土地公。
  稷,从禾从畟,谷神,乃是五谷之长。
  后人常用社稷来代指江山,这社稷实际上指的就是土地和稷谷,秦国上代国君甚至以“稷”为名,由此可见稷谷在这个社会之中的重要性。
  在《诗经》之中,有一篇很有名的《黍离》也提到了稷谷,原文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赵丹穿着一身十分朴素的衣裳,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头上戴着斗笠,弯着腰收割着面前的稷谷。
  此刻的赵丹,看上去完全不似一位国君,而是一名在地上耕作的普通农夫。
  太阳渐渐升高,虽然并不是炎热的夏天,但是在经过了一个多时辰的劳作之后赵丹也有些汗流浃背的感觉。
  在将面前的最后稷谷收割完毕之后,赵丹终于忍不住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走上了田埂。
  “好了,且都休息一会罢。”
  赵丹这一声令下,所有人都立刻就松了一口气,纷纷走上了田埂,在阴凉处歇息起来。
  毕竟都是一些平日里根本不会接触到农活的贵人们,如果不是赵丹的命令,又有哪一个家伙会在这个时节出现在农田之中呢?
  “大王,喝些汤解解暑。”一旁的王后邯郸端来了酸梅汤。
  赵丹接过酸梅汤,咕嘟咕嘟的一仰头直接喝完。
  酸酸凉凉的感觉顿时充斥了赵丹的身体,爽!
  带着这酸梅汤所带来的几分快意,赵丹对着韩婉笑道:“王后,从今往后此三亩之田便为宫田,每年秋收时节,宫中诸公子公子和夫人皆需下田收割,此为定例。”
  “喏。”韩婉轻轻柔柔的应了一声,有些圆润的脸庞因为长时间的劳作而红扑扑的,宛如一颗熟透的苹果,分外透出几丝成熟妇人的风情,让人有种想要咬上一口的冲动。
  一旁的内史虞信喜滋滋的走了过来,手中还拿着一把稷谷:“大王,大王请看。”
  赵丹定睛一看,脸上不免露出了几分疑惑的神情:“虞卿,这稷谷可有何异样之处?”
  虞信正色道:“大王难道不觉得这稷谷的谷粒很多吗?”
  赵丹定睛端详了一会,然后缓缓摇头:“这个……不多吧。”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可是见过后世那种能够把谷杆都压弯了腰的稻谷,那些谷粒的密度不但远远高于虞信手中这个,而且一个个都非常的饱满。
  如果说那些后世的谷粒是三十岁的彪形大汉,那么虞信手中的这个简直就是十六岁还没发育完成的少年啊。
  “不多?”虞信一脸的激动,突然从怀中掏出了另外一根谷穗:“大王请看看这个。”
  赵丹定睛一看,发现这根谷穗之上稀稀拉拉的长着十几颗谷粒,肉眼的能够数的清楚。
  更惨的是,这根谷穗之上的谷粒看上去根本就是营养不良的五六岁小孩的模样……
  赵丹突然想起了什么:“这是……”
  “没错。”虞信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道:“这便是寻常百姓所种植并收获的谷了。”
  顿了一顿之后,虞信继续说道:“臣手中的这根谷穗,乃是从臣家中一亩上田处得来。”
  “上田?”赵丹立刻就瞪大了眼睛。
  上田就出了这么个玩意?
  难怪一百亩田地都只能够很勉强的一家人,这生产力真的有待提高啊。
  虞信一脸激动的对着赵丹说道:“敢问大王,此谷究竟是何人所种,还请大王命其出来,臣欲要向其讨教一二,看看是否用了什么特殊的种子。”
  要知道赵国的税很多都是用谷子的形式交上来的,谷子的增产实际上也就代表着国家税收的增加。
  因此看见这种比其他谷子都要更加饱满和多粒的谷,虞信立刻就上了心。
  虞信生怕赵丹对此不上心,又立刻道:“大王,若是能够得到这般种子的话,那么每亩至少能够增产半石到一石,对于赵国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啊大王。”
  赵丹耸了耸肩膀,道:“这个东西其实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种子,就是先用寡人的曲辕犁来耕种,然后在生长的过程之中施用适量的粪肥啊。”
  虞信的眼睛都直了:“竟如此简单?”
  赵丹点头道:“对啊,便是如此简单。”
  一旁的相邦赵胜这时候走过来,笑着插嘴道:“虞卿难道没有发现,这两年邯郸附近所交上来的税都增加了不少吗?这便是曲辕犁和粪肥之功效啊。”
  虞信这才恍然大悟,赧然道:“臣不知此事,却是让大王见笑了。”
  赵丹微微一笑,道:“虞卿并不掌管农田之事,有所不知也是正常,寡人怎么会怪罪虞卿呢?不过说起来,寡人确实也还是有一件事情要告知诸卿。”
  赵丹说着抬起了头,对着已经围拢过来的几名赵国重臣们说道:“想必诸卿也都看到了,这曲辕犁和粪肥在应用之后能够增加田地的收成,而且这数年来的耕作也足以证明了这种方式的稳定性。”
  “诸卿都是家中有着许多田地之人,寡人希望能够诸卿能够身体力行为国民做一下示范,通过诸卿的影响力尽快的让这种方式传播到整个赵国。”
  虽然说曲辕犁和粪肥已经被赵丹捣鼓出来好几年了,但是赵国的国库毕竟是相当紧张的,想要依靠国家补贴的方式去普及显然很不现实。
  而且根据监察卫上报的情况来看,即便赵丹下令地方官员多次说明曲辕犁和粪肥的好处,但是底层民众仍然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