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皇上,末将遵命!”
  回答这句话之时,不仅是洛养性,还有曹化淳,一直以来,他们的心里都存在那么一个疑问,皇上为何对雷石情有独钟,那么的重视?为何那么的不惜代价地也要将其运送到辽东沈阳,掩埋在城池里面,尤其是黄猪皮这些鞑子高层,他们的居住日常所在之地,更是重中之重。
  不过,尽管看出了他们的心中疑惑,对于雷石的不解之处,崇祯也从未解释过什么,不仅仅是因为,他乃是大明的皇帝,没有向自己的臣子解释这件事情的必要。
  主要还是在于,一旦告诉他们雷石的特性,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会破坏人体的机能,容易罹患白血病,尽管这个时代还没有白血病这个名词。
  但是,知道事情始末的他们,在崇祯开来,一定会影响着整个计划的进行,泄露的几率将会增加不少。
  毕竟,没有人不想活,没有人不在乎自己的小命,更没有人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信任的部属痛苦而死。。。。。。
  这一切的一切,都容易造成消息的走漏。
  “对了,曹化淳,洛养性,收复辽东失地之后,虽然朝廷不会有进一步的行动,进军建州,但是,你们的探子却不能如此,停步不前,而是要提早进入建州,构建更加周密的情报网。”
  “还有就是,今年深秋之时,建州的天气已经与寒冬无异,到时候,你们二人着手准备一下,立即组织人手,拟定一个行动计划,将感染瘟疫的死尸运送到建州北部区域,女真族人群密集生活的地方。”


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

  洛养性与曹化淳的神色异常的难看,几乎是呈现死灰之色,有一些艰难地张了张嘴,却只是嘴唇微微蠕动了一下,感觉口干舌燥,喉咙很是难受,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本能地咽了一口唾沫。
  尽管早就知道了吴有性的研究,是了解内情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研究瘟疫,并不只是为了解决这一医学难题,皇上之所以那么大力支持,更是意在将其用在克敌制胜方面,消灭敌人。
  难以相信,一旦瘟疫在东北传播开来,尤其是爆发的中区域建州,女真族将会有着怎样的下场?
  不难想象,一旦瘟疫源送到建州北部区域,即便那里人烟稀少,天气寒冷,不利于瘟疫的快速传播,但也将会有成千上万的普通人死于其中,无所谓男女老少,无所谓士兵和普通人,乃是无差别攻击,沾者必死!
  就算是再如何的骁勇善战,就算再如何的悍不畏死,毫无疑问,在高传播率、高致死率的瘟疫之下,没有人能够幸免,女真族很有肯能会被灭族!
  这一刻,两人有一些恍然,不禁想明白了一些事情,难怪皇上有着那么一个要求,凡是锦衣卫和东厂在辽东的情报人员,凡是身处辽东第一线的军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分批次的进入吴有性等人所在的孤岛,进行种痘,从而对天花产生免疫。
  原来如此,一切的安排,只为了等待这一天,方便投送瘟疫之一的天花传染源,防患投递者深受其害。
  想起瘟疫的灾难性,建州将会爆发大面积的天花,将会有许多人死在天花之下,一家老小,都难以幸免,女真族很有可能会遭到灭族,只是这么想想,浑身就是一个激灵灵,后背已经出了一层冷汗,畏惧于崇祯的狠辣之心。
  这个时候,曹化淳与洛养性的心中,虽然还是对崇祯那么佩服,但他的这份狠辣手段,这种近乎于惨绝人寰的做法,使得他们更多的还是恐惧,对于这位年轻的皇上,愈发的敬畏。
  “难道这个行动有什么难题吗?你们做不到吗?”
  没有得到两人的回应,看到他们的那副恐惧模样,有着丝丝犹豫,崇祯忽然来了这么一句,不等曹化淳和洛养性做出回答,似乎想通了什么,进而又补充道:“如果你们担心投放天花源的人选问题,没有这个必要。”
  “偌大的辽东,从不缺少遭到建奴荼毒的人家,更不缺少对鞑子恨之入骨之人,如果能够灭了女真族,只要能够为妻儿老小宝钞,有些人可以不顾性命之危,担任运送天花源之责,朕想,他们一定会十分愿意,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会在所不惜。”
  “何况,咱们还做出了那么多的前期准备,诸多的预防措施,就算是接触到天花源,超过八成的可能不会被感染,并不一定有性命之忧。”
  “皇上所言甚是!”
  曹化淳与洛养性彼此对视了一眼,连忙恭敬地回应了一句,对于崇祯的这番言语,根本就没有任何反驳的可能。
  在辽东之地,这样的边境地区,建奴可谓是罪恶滔天,尤其是前几年,为了对抗大明,经常干出惨绝人寰的事情,什么屠村啊,什么屠城啊,对于那些建奴而言,就好像家常便饭,再正常不过了。
  自然而然地,在辽东,从不缺少极其仇恨鞑子之人,就算献出自己的性命,以自己的灵魂与血肉进行献祭,就算与恶魔进行交易,只要有一丝的可能性,他们都愿意,心甘情愿地去做。
  因此,人人都说辽东民风彪悍,这不仅是生活环境使然,更是被逼的,面对国仇家恨,亲人一个个都惨遭建奴之手,他们还有什么?
  打起仗来,当然会奋不顾身,不要命!
  正如那么一句话所言,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不外如此。
  转眼之间,又过去了数日。
  这一天,整个京城,乃至于整个关内,彻底沸腾了,群情激奋,所有人都在讨论着同样的话题,议论之时,个个都是一副义愤填膺、气冲冲的样子。
  “马勒个巴子的,这些山西商人真是该死,前方的将领,冒着生命的威胁,抗击建奴,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这些奸商却是在勾结外敌,干着资敌的勾当,真是死有余辜,就应该如此,抄家灭族!”
  “建奴罪行滔滔,杀我百姓,图我同胞,袭扰边境,可谓是坏事儿做绝,山西商人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情,居然挣这等黑心钱,大发国难财,真是死不足惜,就算如此,也让人不觉得解恨,便宜他们了。”
  “商人逐利,天性使然,本没有什么,可是,千不该万不该,弃家仇国恨而不顾,不晓得国之大义所在,却是帮助敌人,害自己人,像这样的商人,就该千刀万剐,全部清理掉,死一万遍都不够。”
  。。。。。。
  一时间,随着山西八大奸商的斑斑劣迹传播开来,蔓延至天下各地,为所有人知道,大明的所有商人都处于了风口浪尖上,面对群情激奋的民意,对于商人越来越仇视,毫无意外,他们若无十分重要的事情,几乎全都是闭门不出,躲在家中,躲避这次的巨大的风波。
  然而,随着朝廷又张贴一通告示,就好像在滚烫的热油上泼了一盆水,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造成了更大的风波,天下的商人愈发的忐忑不安起来,紧张不已。
  “什么?这些该死的奸商,居然还偷税漏税,以往之时,难怪朝廷的财政那么紧张,连军饷和赈灾银也常常拿不出,难怪不断地摊派赋税,原来如此,问题都在这里。”
  “d,这些江南的士绅和商人同样可能,秉性直追山西的那八大奸商,他们一年上缴的赋税加在一起,还没有俺们一个县的多。”
  “哎。。。咱们的这位皇上还是太年轻,还是太仁慈了,按我说,就该仿效太祖时的做法,直接对那些偷税漏税的士绅与商人动粗,全都抓起来,发配到苦寒之地,改造数年,看他们还敢不敢干出这样的事情,如此的偷税漏税,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事情。”
  。。。。。。


第三百一十四章 舆论的可怕之处

  毫无意外,天下的舆论一片倒,纷纷指责那些偷税漏税的不法商人,再次将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百姓口诛笔伐的对象。
  再加上大明日报的从中怂恿,暗中的推波助澜,连续推出好几个头版头条的版面,评论此事,不断地渲染偷税漏税的危害,使得朝廷损失大笔的财政收入,而损失的这笔财政收入,以各种的形式,全都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
  所以,大明的百姓怒了,大明的名家大儒和世子怒了,纷纷拿起自己的笔杆子,撰写文章,向大明日报社投稿,从忠义礼智信方面,唾骂那些商人。
  一时间,民意汹汹,濒临了一个爆发的临界点,商人可谓是鹤立鸡群,沦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乾清宫之中,崇祯淡然地坐在那里,倚靠在龙椅之上,双手交叉,支撑着下巴,眸子里闪烁着莫名的光芒,一脸的风轻云淡之色,正在听着曹化淳的汇报,而对面站着之人,还有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商部尚书林宗载二人。
  “启禀皇上,如今之时,天下可谓是群情激奋,民意汹汹,对那些商人恨得几乎是牙根痒痒,若不是朝廷提前做了布置,命令各州府县城,加强城内的巡逻力度和强度,维护日常治安,恐怕那些老百姓早就闹了起来,找商人的茬。”
  “而且,现在的商人,个个犹如惊弓之鸟,害怕的惶惶而不可终日,如履薄冰,看到老百姓,就好像耗子见到了猫一样,紧张不已,深怕那些老百姓打砸了他们的府邸,以泄私愤。”
  “除了那些名声极好的商人,平时没少救济周围的邻里邻居,附近的百姓,情况要好一些,余下之人,只要是外出,全都是一身的朴素,老百姓的打扮。”
  “就连那些权贵,世家子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由于朝廷加强了对他们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以及以前的种种教训,面对群情激奋的老百姓,他们也是不敢惹,不得不退避三舍,伪装成普通人。”
  。。。。。。
  这一刻,大殿里的这些人,才是真真正正地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其中所蕴含的威慑性;这才意识到,皇上为何那么坚持创办大明日报,给予莫大的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不断地扩大他的规模,以京师为中心,向周围蔓延。
  现在这个时候,凭着其官方属性,以及莫大的规模,大明日报社的舆论引导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凸显,远比御史台的那些御史的嘴还厉害,还让人心惊肉跳。
  在这个紧张而又极其敏感时刻,没有一个人敢为商人们说话,否则的话,一旦传出去,虽无性命之忧,却是永无宁日,走在路上,遭到百姓的白眼与仇视。
  更有甚者,还针对说情者的家人,指指点点,鼓孤立他们,有时候,上街买菜,没有一个小商小贩愿意卖。
  原因很简单,这些小商小贩还算不上商人,都是老百姓,将自家的菜拿到城里变卖,赚一些散碎银子,想起自己以往承受的重税,自然而然地,怒意胸中来,不仅不卖东西,还脏话连连。
  曾经就有那么求情的官员,不仅遭到了孤立,来自于各方面的软刀子,每天清晨之时,前后门之前,都被人泼了大粪,如此情形,舆论高压之下,那个官员只得辞官,带着家人,狼狈而逃。
  崇祯听得频频点头,神色虽然平静,但眉宇间还是萦绕着几分得意之色,嘴角更是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邪恶而腹黑的笑容,同时,他心里也清楚,这种情形不会持续多久,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意就会冷却下来,更是再也不敢针对商人与士绅,叫板权贵。
  原因很简单,他们虽然非常憎恨商人,但也非常依赖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