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些之时,卢象升与张维贤的心里同时存在着一个疑惑,既然他们能够看穿这一点,毛文龙又不傻,又怎么可能不明白?
  如此情形,面对朝廷的刻意打压,想要趁机削弱他的实力,毛文龙能答应吗?能乖乖地从命吗?
  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毛文龙又不是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
  早在前年之时,也就是天启七年,建奴兵犯朝鲜,朝廷就有过类似的命令,让毛文龙就近驰援朝鲜,为这个大明属国解围,抵御建奴的入侵。
  然而,结果却是,毛文龙不过是象征性地打了几仗,并未认真对待,未能阻止建奴的大军,使得朝廷失去了一个东部盟友。
  所以,意识到朝廷是在故意打压自己,难保毛文龙不会做出相同的举动?
  很显然,崇祯也有着这一层的担心,眉头不自觉地紧皱了起来,神色凝重不已,而茅元仪却是再次开口,又提出了一个建议,使得三人的心中一动,忍不住地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第三百一十一章 没有绝对的信任

  “皇上,收复辽东失地,事关重大,微臣以为,为了防止意外,行动之时,可以让孙将军的水师封锁整个黄海海面,尤其是靠近辽东的沿海海域,非军事行动船只,不得在海面上游弋。”
  这一刻,三人的心里同时暗叹,茅元仪的这一招可谓高明至极,逼迫毛文龙不得不服从朝廷的诏令,按命行事。
  原因很简单,几乎是众所周知,一种潜在的共识,毛文龙所部的全部收入,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海上,一旦封锁黄海,封锁个那么两三个月,没有朝廷的粮饷,皮岛上的毛文龙所部就得饿肚子。
  到时候,皮岛上势必人心惶惶,离心离德,毛文龙的内部也将会不稳。
  而且,毛文龙所部索然盘踞在皮岛之上,但并不擅长海战,更没有像样的水师,即便孙元化的辽东水师组建不久,还未形成真正的战斗力,但凭着火器与战船的优势,绝不是毛文龙所能比的。
  只是围而不打,封锁皮岛附近的海域,就能让毛文龙屈服,够他喝一壶的。
  最为关键的一点,也是毛文龙不得不服从朝廷命令的原因所在,那就是毛文龙的一家老小上百口,全都在皮岛之上,由不得毛文龙有其他的选择。
  “好,好,不错,不错!”
  崇祯的心情大好,忍不住地大声疾呼,连连夸赞,目光更是转移到了张维贤的身上,朗声说道:“对了,英国公,对于从宣府出发的那一路大军,就由满桂统帅吧~!”
  “皇上圣明!”
  张维贤闻之大喜,连忙回应的同时,激动的神色之中,又有几分错愕,没有想到,皇上居然就这么痛快地答应了,没有责怪自己那番颇有越俎代庖的言语,惴惴不安的心情算是完全放了下来。
  这一刻,气氛变得很是愉快起来,四人又开始讨论起来,进一步完善出兵辽东、收复失地的计划,细化一些细节,讨论的那是一个热火朝天。
  对于崇祯故意打压毛文龙之事,张维贤、茅元仪和卢象升的心里没有一点的膈应,没有一点那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不仅是因为毛文龙的自作自受,换做是谁,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
  主要还是以为,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崇祯给予了他们充足的信任,尽管有着些许的猜疑和防患,尽管在身边安插了锦衣卫的暗卫,但卢象升等人觉得,如此一来,反而让他们更加的安全。
  平衡之策,乃是帝王的御人之道,人之常情,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信任,对于他们这些老狐狸而言,心里都很清楚,并能够理解,只要皇上安插的那些眼线,不妨碍他们的指挥就行。
  很显然,崇祯就做到了这一点。
  而且,张维贤等人自信,自己有没有什么野心,并不像成为毛文龙那般持功自傲的存在,只要一心为公,为朝廷守卫疆土,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尽管身边有着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隐藏其中,但张维贤等人并不担心,他们会遭到那些人的诬陷,原因很简单,皇上都给像他们这样的在外大将或重臣以一定的特权。
  不管是怎样的罪名,即便真的是通敌卖国,也有那么一个机会,在皇上的申诉和解释,为自己辩白,到时候,皇上就会让有司深入调查,若无确凿的铁证,他们就不会有性命之忧,也不会有牢狱之灾,最多也就是将自己软禁在家里而已。
  所以,这一切的一切,不仅是卢象升三人,还有其他文官武将,即便是在外打仗,亦或是为政一方,也不担心遭到小人的诬陷。
  毕竟,过去那些被诬陷而含冤而死的忠臣良将,他们的罪名很容易洗清,只要朝廷予以深入调查,给予公正、公开的审判,就会发现他们是清白的。
  之所以会有那么不幸的遭遇,那些小人之所以能够奸计得逞,就是因为,那些忠臣良将缺少一个自我辩解的机会,在皇上的面情进行申诉。
  所以,有了皇上的这个承诺,并将其形成为明文,成为其中的一条,只要是无愧于心,自身清白,他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心以后的结局。
  三人走了,虽然已经是深夜,但崇祯的脸上没有一点的疲倦之意,反而是精神抖擞,显得十分的兴奋,满脸的红光。
  一想起辽东即将收复,忽然间,崇祯想到了自己之前的两个后手,针对黄猪皮的两个安排,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幽幽寒光,喃喃道:“真是没有想到,计划永远比不上变化,这一天来得这么快,黄猪皮撤离了辽东,又何尝不是保住了他的一条小命?又何尝不是保住了后金的根基?”
  思绪翻飞,崇祯想起了两个后手的其中之一,在沈阳城大肆填埋雷石,以放射性物质铀的辐射特性,使得建奴的所有高层罹患白血病,最终不治而亡,从根本上除去建奴这一祸患。
  只要有那么个两三年,就能兵不血刃地将那些人全都弄死。当然,其中还存着相当程度的“误杀”,比如沈阳城的那些普通人,也会被殃及。
  “嗯。。。可惜时间太短了,还不到一年,填埋的雷石并不多,再加上黄猪皮经常出入沈阳城,并未久呆,恐怕受到的影响并不大,铀的辐射性还未重创黄猪皮和建奴那些高层的身体健康。”
  “算了,在沈阳城掩埋雷石,不过是一个闲棋,一时的心血来潮,并未真的指望能够借此一举灭了鞑子,真正的大招还是在天花一号、吴有性等人的研究上面。”
  “只要吴有性研究出医治部分瘟疫的药方,就可以实行那项计划,使用生化武器,彻底解决东北之患,收服那些游牧民族,否则,就是一个死,就是灭族。”
  “正所谓,凡做大事儿之人,都是不拘小节,至于那些寻常百姓,朕也算是为他们的亲人报仇了,也算是让他们脱离了苦海,不再遭受鞑子的折磨。”
  崇祯眼中的寒光闪烁,身上散发着凛然的杀意,就好像是一个嗜血狂徒一般,丝毫不将人命当回事儿,显得异常的冷酷与残忍。


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时机

  这样想的时候,崇祯露出若有所之色,轻轻点头,自言自语道:“嗯。。。既然要收回辽东失地,那么,掩埋在沈阳城各个地方的雷石,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到了大战过后,夺回沈阳城之时,也该将其全都取出来了。”
  “不过,虽然吴有性等人还未研究出医治瘟疫的药方,但是,在适当的时候,在小范围之内,也未尝不可以释放那个大招,在一定范围内,投放生化武器。”
  “毕竟,东北不比关内,那里更加的寒冷,一旦进入秋天,尤其是冬天,即便是小范围的爆发瘟疫,传播的也很慢,不会酿成大面积的灾难。”
  “嘿嘿。。。如果将瘟疫源投放到建州的北部区域,选在深秋时节,冬天来得更早,如此一来,瘟疫就能控制在建州范围之内,波及到辽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个隆冬时节,再加上深秋与初春,将近半年的时间,那些瘟疫也该消失了。”
  崇祯这样想着,脸上兴奋的光芒愈发的炽盛,就好像一个披着人皮的嗜血凶手,没有丝毫的负罪感,对于建奴的普通百姓使用“生化武器”——瘟疫。
  毕竟,散播瘟疫,要比发动一场大型的战争,还要邪恶,还要惨烈,还要毫无人性,不仅死得更多,最为关键的是,他还不分男女老少和妇孺。
  将其形容为丧尽天良,也不为过!
  “哈哈。。。。”
  崇祯突然大笑了起来,笑得是那么狰狞,声音更是那么的冰冷,让人听了就会汗毛倒竖,浑身都会发抖,冰冷的眸光闪烁个不定。
  “在这个世界,战争本就是杀戮,非常的残酷,无所谓正义,无所谓人性,为得无非就是一个‘胜’字,维护本国的利益,哪还会管得了敌对国家的老百姓的死亡?否则的话,那就是伪君子,那就是在纵虎杀人,杀害得还是自己人!”
  斗转星移,第二天的早上。。。。
  乾清宫之中,刚刚吃过早饭,崇祯就迫不及待地召来了东厂提督曹化淳和锦衣卫指挥使洛养性,没有任何的言语铺垫,上来就是直奔主题,弄得两人有一些不适应,更多的还是有着莫名的紧张。
  “想必你们或多或少地也知道了一些消息,不久之后,最多也就是半个月,朝廷就会对辽东用兵,到时候,你们锦衣卫和东厂,不仅要配合,现在也可以行动了,全面启动辽东的所有情报网,搜集各个方面的消息,尤其是关于建奴和察哈尔这些蒙古部落。。。。。。”
  两人的神色很平静,没有任何的意外,对于刘兴祚之事,作为大明朝特务机构的掌舵人,又岂能瞒过他们的耳目?
  至于兴兵辽东,收复失地,居然还要密切监视察哈尔林丹汗的一举一动,只是刹那间的错愕了一下,转瞬就恢复了正常,没有一点的意外,想想也就释然了。
  如今的辽东,可不比从前,可谓是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朝廷在那里的形势一片大好,建奴的势力范围不断被压缩,与较好地蒙古族不断被攻击,越来越多的蒙古部落归附朝廷,或者察哈尔的林丹汗。
  而且,就在是最近,两人了解到,黄猪皮不断地收缩防线,有着退守建州之意,没有任何的时候比现在的时机还好,还要更加合适,兴兵辽东,收复失地。
  否则的话,再推迟那么一段时间,恢复了实力,而又征服不少蒙古其他部落的林丹汗,在野心与贪婪的催使之下,一定趁机分一杯羹,想要在辽东占领建奴的退守之地。
  到时候,朝廷再想收复辽东的所有失地,将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势必会与林丹汗发生直接的冲突,而这一点,是朝廷尽量避免的。
  毕竟,建奴的根基还在,野心勃勃的黄猪皮还活着,辽东最大的祸患还是女真族。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崇祯正好说完,听着曹化淳的连连称是,洛养性刚要作出回应,却被崇祯给打断了。
  “对了,洛养性,朝廷一旦收复沈阳,你们锦衣卫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根据当初秘密掩埋雷石的那个图纸,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所有的雷石全部取出来,并放在一个铅质的容器之中,密封起来,运送到吴养性他们所在的岛。”
  “是,皇上,末将遵命!”
  回答这句话之时,不仅是洛养性,还有曹化淳,一直以来,他们的心里都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