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继盛的声音越来越低,几乎只有两人听到,不是因为陈继盛的焦虑与担心,而是担心这些话语被周围的人听了去,而影响军心。
  毕竟,不管是将领,还是士族,尤其是正在第一线作战的军队,格外在乎后方的主帅和君主的态度。
  一旦传出这样的言论,士气势必会大受打击。
  “也不知道承禄他们那边怎么样了?有没有太大的伤亡?行动顺不顺利?”
  听到毛文龙喃喃自语般的连连发问,担心养子毛承禄那一路大军的情况,陈继盛也是不无担心之意,接话道:“将军,让毛承禄统领你的亲军,从另一个方向直插赫图阿拉,是不是太过于冒险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那支大军虽是您的亲军,一直都是由毛承禄统领,但是,那支亲军的组成太过复杂,其中以女真人居多。”
  “将军,不是末将置疑那些人对您的忠心,而是他们这次面对的敌人非同一般,不仅仅是战场上相遇的敌人和对手,更是他们的同宗同族之人,其中更是有不少的老弱妇孺。”
  陈继盛的话语戛然而止,毛文龙却听明白了话里的意思,所指之处。
  毕竟,按照汉人的思维,按照通常的情况,面对同宗同源之人,战场之上,各为其主,可以毫无顾忌地出手,斩杀对方,然而,面对那些同宗同源的那些老弱妇孺,难免会心生仁慈之意,不忍下手。
  而陈继盛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或许那些亲军的女真人不会临阵倒戈,不会背叛,但难保他们不会在行动中放水,故意走漏消息。
  如此一来,另一路大军的处境可就非常危险了。
  “放心吧,陈将军,既然本将军令他们自成一军,由承禄统帅,那么,我就不会怀疑他们的忠心,更不会怀疑他们会背叛大明,即便是所面对的乃是女真族的老弱妇孺,他们也不会有丝毫手软。”
  就像是自言自语一般,毛文龙念念有词的说完这番话之后,转而看向陈继盛,语气颇为郑重地提醒道:“陈将军,就像是你说得,他们是女真人,和咱们汉人不同,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他们手中的屠刀也不会有任何的停顿,他们更加信奉强者为尊的法则。”
  “说的也是,他们这些游牧民族,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亦或是其他种族,对于亲情之类的,都很淡漠,不像咱们汉人看得那么重。”
  陈继盛露出若有所悟之色,听得频频点头,忍不住地附和了一番,这才反应了过来,女真族乃是蛮夷之辈,刚理伦常的观念很淡,几乎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
  6


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六)

  这一天,荒岛之上,中心位置的一座大楼之中,崇祯正在倾听着冷晓磊的汇报,神色是那么的恬淡而自然,不喜不悲,古波无澜,甚至于有一些慵懒,就好像是在听无关痛痒的事情。
  “启禀皇上,袁大人他们已经完全控制了金州和复州,并不断向辽东以西推进,最多三天的时间,就能拿下旋城和岫岩,进而就能收复辽东以东的全部失地。”
  “而且,由于袁大人前期的行动非常的顺利,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足,辽东水师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向金州和复州投送兵力,通过各个临海码头,支援袁大人后续的行动。”
  “还有就是,水师的战船已经开始深入辽东湾,慢慢逼近盖州的连云岛,准备从那里登陆盖州,与袁大人他们,一起收复盖州等地。”
  。。。。。。
  每天例行了解袁可立等人的动向,前方的作战情况,这几乎成了崇祯的一种日常习惯,堪称是雷打不动,都是在同一个时间点,除非有什么突发事件,非常紧急之事。
  知微见著,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冷晓磊心里也清楚,别看皇上一副风轻云淡、镇定的模样,似乎并不担心这次的用兵,实则却是,皇上担心不已,格外关心辽东的情况,深怕有什么意外发生。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辽东之患,历经四朝三代,尤其是从天启开始,问题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了大明的一块心头顽疾,威胁越来越大,时刻威胁着大明的东北边境。
  尤其是随着努尔哈赤的强势崛起,趁着皇权交接之时,朝廷的局面不稳,大明陷入内乱之中,威胁到皇权,朝局出现了短暂的动荡,正处于光宗登基时的风波,也就是当今皇上的父亲,使得建奴一举攻克了辽东的许多地方。
  外敌入侵,丧失疆域。
  这绝对是大明的莫大耻辱,所不能容忍的事情,自大明建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所以,现在就要收复失地,就要一雪前耻,能够维护大明祖训。
  在这一刻,皇上又怎么可能不紧张?又怎么可能不时时刻刻放在心上?
  不为别的,单单是这一项,收复辽东失地,驱逐鞑虏,将建奴赶回老家,皇上就能名留青史,为后世人所敬仰!就能使得皇上的根基更加稳固,无人可撼动!
  毕竟,尽管皇上的皇位来得名正言顺,合乎于法理,无可争议,但也需要政绩奠定个人的声望,征服朝野群臣,让天下百姓信服。
  唯有如此,皇位才真正的是稳固!
  文治武功,历来是每一个有志明君追求的完美境界,也是检验他们的唯一标准,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所谓的文治,自然是对内,指的是帝王的施政,能否使得天下得到大治,国泰民安,百姓能否富足;而武功,对于皇帝而言,当然是指的对外征战,不仅是开疆拓土,还有维护河山的完整性,收复旧河山。
  当然,所谓的开疆拓土,维护山河的完整性,并不一定是君王亲自领兵出征。
  不言自明,更是无可非议,一旦收复了辽东失地,皇上将会大放异彩,个人声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历代皇帝的武功方面,留下重重的一笔,也无怪乎皇上会如此看重!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冷晓磊话语一顿,转而问道:“皇上,袁大人向你请示,滞留在辽东的那些女真人该如何处理?”
  然而,问完之后,不等崇祯作出回应,进而又补充道:“皇上,随着朝廷收复一个又一个辽东失地,那些长期被建奴欺压的汉人百姓,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开始涌现一个呼声,声势越来越浩大,不管是军中的士兵,还是那些长期被盘剥的百姓,都希望斩除所有的女真人。”
  “他们都希望,皇上您能够仿效十六国时期的冉闵,武悼天王,下一个类似于‘灭胡令’的诏令,清除所有建奴,以扬眉吐气,宣泄辽东百姓的恨意。”
  这一刻,崇祯默然了,脑海里浮现关于冉闵的记忆,历史记载,一纸灭胡令,虽然畅快无比,为世人称赞,一时间,使得汉人扬眉吐气,宣泄胸中滔天怒意,但也埋下了祸根,使得冉魏政权非常短命,持续了不到两年,汉人政权再次跌落谷底。
  当然,这并不是说,“灭胡令”是错的,不该有,而是时机选的不对,过于着急。
  毕竟,当时的冉闵还未完全站稳脚跟,到处都充满不稳定的因素,最为关键的是,整个北方大地,汉人的数量要远少于胡人,如此情形之下,还明目张胆地大肆宣传“灭胡令”,实乃不智。
  杀胡是必须的,但要讲究策略,方式方法,初期的时候,可以暗中针对胡人,不断削弱胡人的力量,以胡杀胡,同时提高汉人的地位,以便尽快恢复汉人的数量。
  当汉人与胡人的数量等齐之时,才可以明目张胆的灭胡,一纸“灭胡令”发行于天下,一举灭掉所有的胡人。
  如此一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纸“灭胡令”,初期的时候,确实做到了扬眉吐气,斩杀数十万的胡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胡人意识到,若是反抗的话,就还有一丝生存的可能,所以,冉魏政权迅速衰亡了。
  呼。。。。
  崇祯长呼一口气,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心中已然有了主意,在冷晓磊期待的目光之中,神色凝重无比,缓缓说道:“告诉袁可立,现在还不是彻底清除女真族的时候。。。。。。”
  “可是,皇上,辽东百姓的呼声非常之高,都快压制不住了,民意不可忽略啊~”
  冷晓磊隐隐有一些着急,忍不住地打断了崇祯的讲话,进而又补充道:“而且,如今之时,只要是朝廷收复的失地,那些愤怒的百姓,或明或暗,都在斩杀那些女真人。尤其是军中士兵的有心纵容,坐视不理,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拦都拦不住。这样的话,还不如放开政策呢~”
  崇祯的神色愈发的凝重了,等到冷晓磊说完之后,也没有责怪对方的唐突之举,长叹一声,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样吧,告诉袁可立,可以斩杀一部分女真人,但要有目的的选择目标,不可乱杀一气,比如那些罪大恶极的女真人,那些臭名昭著的女真人,那些以前欺压汉人百姓的女真人,都可以斩杀。”
  闻听此言,冷晓磊就是面色一喜,不等做出回应,崇祯又冷冷地开口了。
  6


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七)

  “对了,告诉袁可立,斩草要除根,那些要斩杀的女真人,除了女子之外,一个不留,不分老弱。”
  “那。。。皇上,要那些女子何用?”
  几乎是一种本能地反应,冷晓磊脱口而出,问出这句话之时,心里更是一惊,面带不解之色,直直地看着崇祯,样子有一些错愕。
  “这还用问?”
  崇祯反问了一句,满脸的不以为然之色,不等冷晓磊做出回应,更是风轻云淡地自问自答道:“当然是为那些光棍将士找老婆,让他们以后可以安心地在辽东生活,繁衍后代。”
  刹那间,冷晓磊就明白了崇祯的用意了,此次对辽东用兵,收复失地,将会有不少的士兵留在辽东,那么多的大老爷们,要想让他们安心地待在辽东,这等苦寒之地,不仅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主要还是媳妇儿。
  毕竟,不同于其他种族,汉人,尤其是对于一个男人,只要有一个家,有一个老婆,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就可以任何地方居住下来,不管环境有多么的恶劣,很容易就能满足。
  这个时候,冷晓磊心中一动,想到了更多,随着从关内迁移更多的百姓,光棍将会更多,尤其是来自于陕西的灾民,这种情况将会更加的严重。
  在崇祯身边的时间愈久,了解的消息越多,冷晓磊知道,西北的连年天灾,收成越来越少,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况,而妇女和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更是首当其中,沦为别人攻击的对象。
  而且,在河南一些地方,也不乏人吃人的情况。
  否则的话,皇上也不会那么迫切地迁移百姓,转移天灾所带来的影响,让那些未受灾的地方分担一些灾情,所带来的压力。
  容不得冷晓磊继续深想,回味崇祯的深谋远虑,后者再次开口了,平静的声音之中,掺杂着几分忧虑之意。
  “对了,小磊,朝鲜那边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朝鲜王李倧,有没有答应朕的条件?”
  “皇上——这是姜曰广大人和王梦尹大人从朝鲜送来的密折。”
  听到崇祯的询问,突然地转移话题,冷晓磊稍稍错愕了一下,本能地回应之时,更是从怀里取出一份奏折,脸上流露出恍然之色,一副刚刚想起的样子。
  这个时候,在崇祯浏览密折的过程中,冷晓磊再次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