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刻,冷晓磊看呆了,直愣愣地站在那里,看着不断转圈的小火车,有一些失神,不等崇祯做出回应,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惊呼道:“徐大人,你们这是怎么做到的啊?一没有人推,二没有马拉,这个小车怎么就自己跑了起来了呢?这也太神奇了!”
  “而且,如果马车也能做成这个样子,将马匹换做整个叫作蒸汽机的东西,哪得省去多少事情,节省出多少畜力,用于农耕啊?看这小火车跑起来的样子,一点也不晃动,想必里面也一样平稳,若是放大的话,肯定比马车、轿子舒服多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四周一片寂静,气氛变得有一些异样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冷晓磊的身上,眸子里的光芒闪动,异彩连连。
  冷晓磊的看似无心之语,反而点醒了周围的这些科学家,蒸汽机还有更多更大的用途,而不仅仅是仅限于采矿方面。
  显然,在这一天之前,除了崇祯以外,从未有人想过这一点,将蒸汽机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替代马车,方便人们的出行,思维局限于开采矿藏方面了。
  “怎么了?”
  很快,冷晓磊就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其中的不对劲之处,发现了屋子里过于安静,不像刚才那般,热热闹闹的,大家窃窃私语般的彼此讨论,心中一沉,忐忑的吐出这三个字之后,转而看向了崇祯,有一些不安的问道:“皇上,是不是末将哪里说错话了?或者说,不该说那些话啊?”
  “呵呵。。。。”
  然而,崇祯的第一回应却是淡然一笑,就好像没有看到冷晓磊的神情紧张一般,缓缓四顾的过程中,这才从容不迫地补充道:“不仅没有说错,反而是说得非常好,非常的合适。”
  “冷将军,你说得太好,不仅没有错,反而提醒了我们这些老家伙!”
  这个时候,随着崇祯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徐光启已经清醒了过来,抢先附和了一句,面露淡淡的惭愧之色,进而又补充道:“我们这些人真是有一些老糊涂了,有一些过于钻牛角了,蒸汽机这么好东西,这么的实用,不仅可以用于采矿方面,完全也可以应用到马车方面。”
  “如果用蒸汽机车替代马车,在这平缓而结实的枕木之上,行驶起来,肯定会更加的平稳而快速,不像马车那般的颠簸,效率也更高。”
  “要是能够建造这样的一条轨道,贯穿大江南北,横亘东西,就能将大明的各个道、州、府紧密相连起来,再运送钱粮的话,或者是外出的话,将会方便多了。”
  经过冷晓磊提醒的徐光启,就好像脑洞大开一般,思路完全是大开,进行相应的延伸,想到了方方面面,蒸汽机能够应用的地方,俨然与后世的铁路网相通,有着某种契合。
  不过,这份反应能力,思维的跳跃性和扩展,也足以说明了徐光启的聪明才智,智商很高。
  这一刻,侃侃而谈之间,徐光启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么一个画面,犹如蜘蛛网般的铁路网,纵横之间,爬满整个大明的疆域图,形成一个大网,每个城市就是一个交点,而连接城市之间的铁轨就是蜘蛛丝。
  就在这个时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徐光启话语为之一顿,忽然转过头来,看了不远处的蒸汽机一眼,脸上的兴奋早已消失不见,神情黯淡了起来。
  “徐爱卿,怎么了?”
  “嗯。。。。”
  徐光启迟疑了一下,神色有一些不自然,已经转过头来,迎着崇祯的目光,缓缓回道:“皇上,是这样的,臣刚才心里粗粗估计了一下,单单是刚才的那个蒸汽机,将其制造出来,单单是铜铁的用料,就花费了数百两银子,这还不算各种人工费用、煤炭等其他的开销。”
  “实在是,蒸汽机非常地耗费材料,对于铜铁的要求非常之高,一般的铜铁,根本就无法承受相应的高温,就算能够承受,也支撑不了多久。”
  “因此,莫说是修建一个轨道网,就算只是修建一条从京师到保定府的轨道,没有个几十万两白银,根本就无法做成。而且,这还是建立在朝廷动用一部分徭役的基础上。”
  “毕竟,修建了轨道之后,还要有相应的车厢,如果只是单纯地运送货物,成本当然会低许多。但是,若是用于百姓的日常出行,可以乘坐的话,那就需要全封闭的,相应的费用肯定更高。”
  渐渐地,屋子里的气氛再次发生了变化,随着徐光启的这番言语,原本的欢快被沉重所取代。
  就好像,刚刚还是兴高采烈,心生一个绝妙的主意,可以名留青史,然而,却遭到了现实的迎头重击,犹如被人当头棒喝一般,巨大的情绪波动之下,显得很是失落。
  在场之中,除了崇祯三人以外,周围的这些官员,都是参与蒸汽机的研发者,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单单是一个蒸汽机的成本有多高,尤其是将眼前的这个蒸汽机车模型变为现实,不再单单是用于矿洞里的运送,还包括百姓的出行,那将是一笔多大的财政支出。
  因此,要想将徐光启的奇思妙想付诸于实施,想要实现,成本很高,需要很大一笔银子,堪称是天文数字。
  如今之时,国库虽然还算充盈,但还不到动辄就花费数十万、上百万两银子,用于修筑一个轨道。


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头

  在场之人,在大明,乃至于是在全世界,都算得上最顶尖的科学家,研究的也算是最前沿的学科,毕竟,随着“崇祯”的到来,开放的幅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倾斜于科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由那些洋人带头,朝廷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仅就科学方面而言,大明拥有的这方面的书籍,比西方的某个或者某些国家还要多,还要完整,种类还要齐全。
  但其中的不少人,也是儒学大家,熟读史记,深知一点,秦始皇大一统的时候,就做过这方面的事情,修过那么一个栈道。
  两者不同的是,动力是畜力,而非眼前的蒸汽机。
  秦始皇只是修了几十里,就几乎掏尽了国库,尽管那个时候的秦国国库已经很空虚,没有多少银子。
  “呵呵。。。。朕还当是什么事情呢?”
  然而,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在他们心思百转千回之际,崇祯的反应依旧是淡然一笑,尤其是反问之语,显得是那么从容不迫,并不以为然的样子,更是有一些大言不惭的说道:“徐爱卿,记住朕的一句话,只要是银子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
  此话一出,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僵住了,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巴,不知道该怎样接话,如何回应示好?
  实在是,看似是一种夸夸其谈,犹如在说大话一般,但崇祯就有说这话的资格,眼前之人是一个赚钱小能手,登基不到年,国库就充盈了起来,拖欠的军饷,以各种形式,更是还了个七七八八。
  仅此一点,单论赚钱的能力,绝对是,堪称千古一帝!
  手段虽然次了一点,有一些上不了台面,但却是一种创新,打破了一种惯例,国家一旦缺钱,就是征收重税,加赋加税,搞得民不聊生,而皇上却不是,恰恰相反。
  开源节流,从各个方面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尽可能地减轻百姓的负担,从这方面来讲,就能让众人,发自内心地,写一个大大的“服”字。
  “好了,关于修建轨道的费用的事情,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朕自有办法。”
  崇祯的一句话,顿时将思绪翻飞的众人拉回了现实,不等徐光启等人作出回应,进而又说道:“徐爱卿,你们只负责设计和研发,制定相应的方案即可。”
  “至于如何将其实现,怎样去实行,如何筹措到足够的银子,用于修建蒸汽机车路,朕自有办法,放心吧,做好你们自己的工作就行。”
  “是,皇上,臣遵旨!”
  在徐光启等人异口同声地回应之时,关于修建铁路的事情,崇祯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知道给如何做,从哪个方向去促成这件事情?
  毫无疑问,修建铁路的话,在如今的特殊时期,小冰河时期逐渐爆发,越来越严重,单凭国家的力量,根本就无法完成,哪怕是将所有的藩王都削掉,没收他们的家产,也不行。
  何况,莫说是特殊时期,即便是正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的国家,也不可能将全部的财力都投入到铁路建设上。
  集资——róng zī——债券——股票——
  这一刻,崇祯的脑海里蹦出这几个名词,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意义,修建铁路,单靠国家的力量,肯定是不行,却可以借照后世的筹集资金的手段,成立一个股份制公司,尽可能地拉拢一些商人入股,兴修铁路。
  这样的话,就等于有了杠杆机制,朝廷以较少的钱,撬动铁路这一大项目,而在这个过程中,只需保证国有控股就行,尽可能地不参与运营。
  而就在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个拉人头的机会,新年过后,元宵节的时候,宴请的那些商人,绝对算是大明最富有的那么一撮人了。
  只要他这个皇帝金口一开,那些商人不可能拂逆了他的面子,哪怕是一人拿出五万两,也是五十万两,皇室再拿出五十万两,加在一起就是一百万两,修建京城到保定府的费用足够了。
  只要有了这么一个铁路线,商人们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能够快速盈利,自然而然地,以后招商修铁路的话,就算是没有他这个堂堂大明帝王出面,也足以成事。
  到时候,想要寻求合作的商人,还不是蜂拥而至,多不胜数。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徐光启等人的话音刚落不久,在他们的注视之下,崇祯忽然意味深长地说道:“徐爱卿啊,你的思路应该放得更开一些,设想要更大胆一些,关于蒸汽机的应用,不要太过于局限于这些方方面,你还可以再想想。”
  “皇上,你的意思是?”
  徐光启疑惑了,不解了,有一些弄不懂崇祯这番话的意思,心中也在暗自嘀咕着,修建铁路线,构筑铁路网,这种想法还不够天马行空,还不够大胆吗?
  显然,崇祯读懂了徐光启神情的变化,犹疑中所蕴含的意味。
  “徐爱卿,你看,既然蒸汽机可以代替畜力,应用于马车之上,那为什么就不可以应用于船只上面呢?”
  此言一出,惊起四座,再次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顿时就使得徐光启等科学家陷入深思之中,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思考着崇祯的建议的可行性,能否实现,而崇祯却不管这些,看到众人的反应,依旧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如果能将蒸汽机应用船只之上,不难想象,不管是水师的战船,还是民间的商船,都有了自己的动力,而非像传动的帆船那般,速度的快慢,大多数的情况下,都要取决于天气,当时的风向,顺风还是逆风。。”
  “如果真能实现的话,朕相信,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将会像蒸汽机车一样,将会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大明的水师将会更加的强大,不惧外敌。”
  “而且,一旦能够实现的话,蒸汽机作为船只的动力,那么,大明就能建造更大的船只,而不再为动力去烦恼,船只过大,人力和畜力已经很难驾航。”
  。。。。。。
  渐渐地,崇祯这一连串的假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澎湃之语,顿时鼓舞了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