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告诉陈龙正和利玛窦,让他把那些西洋人安顿好了,然后过来向我汇报。”
  “诺!”
  麻威应诺一声,匆匆跑去。
  萧如薰笑着摇了摇头。
  这年轻人是什么都好,就是性子急,一点儿都不像麻虎和麻勇这两个他的兄长。
  不过这小子才来缅甸镇三个月,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不容易了,话说麻贵那家伙是不是打算举族迁移了?
  这才几年,就把麻家不错的后生都给送到这边来交给自己历练,麻虎和麻勇这两个就不说了,在现在的镇南军里面都是高级军官,手下管着五千人,其余的几个麻家小子也是百夫长千夫长之类的低级军官,现在又来了一个十六岁的麻威,虎头虎脑的,愣头青一个。
  不过做个镇南侯府的亲兵统帅,负责一下侯府的安危还是不错的,傻小子脑子不好使,但是勤劳肯干,一身力气没地儿使,萧如薰正好需要这样人傻力气大的傻小子跑腿,这不,跑得比谁都欢快。
  不过陈龙正和利玛窦的差事办的还是不错的,本来想着从西洋招募三五十个愿意来东方冒险的工匠就不错了,现在可好,一口气来了一百多个有制作线膛燧发枪经验的工匠,这一次,自己的线膛燧发枪的产线也会进一步的扩充夯实,士兵们拿在手里的枪械也多少会精准一点,不会打出去子弹乱飞了。
  抬起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萧如薰重重的扇了几下蒲扇。
  三年了,在这里已经三年了,自己已经二十六岁了。
  不得不说,这三年的日子过得是飞快的,至少当自己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二十六岁的生日宴会了。
  将一穷二白的缅甸镇从十万汉民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三十多万人口,从混乱无章法到现在有秩序的井井有条的生活,萧如薰还真是付出了血汗工厂一般的劳作。
  从三年前开始,大明朝似乎进入了一个天灾多发期,往日通过屠戮欺骗和造反等等途径消化掉的失地农户人口,现在也有了新的输出窗口,那就是前往地广人稀的缅甸镇。
  失地农民也不会因为没有出路而造反,朝廷也不会因为流民增多而感到担忧,两方面一起把缅甸镇当作了一个垃圾处理站,只要有流民,就全部一股脑儿的丢到缅甸镇去。
  反正在他们看来,缅甸镇始终是个化外之地,是个收容难民贱民的收容所,无论如何也发展不起来,萧如薰只能勉强处理灾民的问题,却无法更好的发展缅甸当地的经济,这里始终只是一个垃圾处理站,处理完了就好了,把大明内部的一些糟粕全部赶出去,这样留在大明的就都是精华了。
  上至内阁下至地方州县都是如此看待的。
  内阁为了安抚萧如薰,甚至还把免税期又延长了三年,似乎在他们眼中,缅甸镇就是个垃圾站,那点点赋税聊胜于无,云南巡抚换了两茬儿,一个也没来过缅甸镇看看,都不肯将他们尊贵的脚步移出云南边境一步,在他们看来,缅甸镇依然不属于华夏,而是外藩,当初的大明名将萧如薰,在他们看来也已经成为了番邦国王一样的地位。
  大老爷们不会关注缅甸镇仰光港口每年有多少船只往来,有多少各国商人到仰光做生意,有多少流动人口在仰光往返徘徊,他们只知道这里是个垃圾处理站,一批又一批一船又一船,仅仅三年间就有将近一百万的流民和主动迁移来的汉民来到缅甸镇定居,得到了授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这样的传言流传在广大沿海地区,不断有日子过不下去的失地农民和失业的手工劳动者前往缅甸镇碰运气,事实证明,他们的运气很好。
  他们来到缅甸,首先做一种叫做“体检”环节,应该是检测身体有无病症,有无传染病之类的,然后由那里的大夫交代在缅甸生活的注意事项等等,然后去类似于户部的机构登记名字和原籍贯,询问有无家人留在大明,是否愿意一起来缅甸等等,登记完之后,就可以领到授田和地契,还有居住点等等,抵达那里之后,还能得到口粮和农具。
  对于农民而言就是梦一般的生活了。
  而手工业者则会被问及会什么手艺,手艺是否精湛,然后就会被安排到城池里面居住,分配房屋和工作,每月的钱粮数量等等。
  一些特殊手艺人还被安排到更进一步的军营里面接受盘问,然后直接被送到北部军管区,得到更高级的待遇和更严密的管控,但是生活也是乐无忧的。
  如此这般的生活,他们会有不满意吗?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三年(下)
  这简直就是梦想中的理想生活,然而对于萧如薰来说,他还是觉得人口上涨的速度太慢了,毕竟是海外,而除了沿海各省的居民之外,内地居民普遍缺乏移居他地的想法和意愿,别的不说,广西云南和四川等地,这几年来只有不到一万人的移民来自这三个省份。
  缅甸能养活的岂止是一百万人?甚至于这几年缅甸才开发了不到百分之二十,还有大量的潜力可以挖掘啊!
  当然了,这些事情官老爷们是不会在意的,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帮助萧如薰什么,反正他们只是把这里当成垃圾处理站,总是丢一些他们看来没什么用途的垃圾给缅甸镇。
  可是萧如薰早就把缅甸给规划好了,南部的商业区,中部的农业区和北部山区的军事管理区。
  南部沿海地区主要负责商业,以仰光为中心的几座城市群落主要就是负责商业贸易,从第一年开始,每年都有大量的西洋上船和东南亚的商船来到这里做生意,今年开始,大明的商人也有通过暹罗来到这里做生意的了。
  中部的广大农业区主要负责农业生产,以勃固城为中心的城市聚聚群落聚集了最多的人口和最多的生产区,盛产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极高的产量和一年三熟的基本规律使得粮食早就开始了富裕,萧如薰已经联系了几个缺粮的小国,开始了粮食出口的生意。
  至于北部山区,则是属于平民不能抵达的军管区,完完全全属于萧如薰自己的军事管理区,在这里面,有萧如薰隐藏了很久的秘密。
  火炮的生产作坊,火枪的生产作坊,其余军械的生产区,土豆种植区,茶叶种植区,采矿区等等,这片广大而人迹罕至的山区,被人们普遍视作死亡之地,但是在死亡之地之内,萧如薰已经耗费百万两白银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生产体系。
  这里基本上都是军队和之前俘虏的战俘们在负责,五万战俘和五千军队将这里负责起来,战俘主要负责采矿,铁矿铜矿采完之后直接运送到军械作坊提炼加工成军械生产的原料,都不需要耗费多少的运输成本。
  萧如薰从大明内地和东南亚各国还有西洋招募来的熟练工匠在这里生活着,每天都在为萧如薰的军队提供大量优质的军械。
  土豆的种植属于军屯范围,这里驻扎的军队通过冬季种植土豆而获得大量的粮食来源,富裕的就送到中部的农业区,转运到南部商业区,而茶叶则交给从各地搜刮来的茶农,通过实地检测和试验种植,萧如薰在这里圈出了一大块山地作为茶叶种植区,生产出优质的茶叶,和来到仰光做生意的西洋商人交易,赚取大笔的真金白银。
  大明最能吸引洋人的莫过于丝绸茶叶和瓷器,以往他们需要绕道马六甲才能抵达大明,但是现在,缅甸成为了大明的领土,直接通到印度洋区域,不用绕道也能买到中国货物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西洋海商的圈子里传遍了。
  于是乎,从万历二十三年的下半年开始,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等西洋诸国的商船纷纷来到仰光港。
  他们在这里买到了价格较中国内地更便宜的茶叶、丝绸和简单的瓷器,还有很多东南亚国家的土特产,处于距离的因素,他们纷纷把这里当做的商业行动的终点站,期望在这里购买到足够的货物。
  而各国商人在得知西洋商人把仰光港作为终点站之后,也纷纷蜂拥而至,带着自己的货物来到仰光港,在这里和西洋商人做生意。
  在大明的见证下,他们缴纳赋税,然后进行交易,大明军队会负责保护他们的安全,大明的官员会负责保障他们的权益,任何欺骗的行为都不会被这块土地的主宰,那位侯爵大人所容许,他的军队和官员以极高的效率维持着仰光港每日极其快速的生活节奏。
  负责这些事情的,不可能全部是军人,萧如薰也有自己的文官体系,但是不得不说,百分之九十都不是大明的士子,而是暹罗人和少数东南亚小国贡献的,暹罗王任用大批华人做官员,这些官员大多数都离开了暹罗,到缅甸镇为镇南侯效力,其余东南亚小国的华人官员少,但也不是没有,心念祖国的他们,毅然离开了这里,选择为萧侯效力。
  这些没有功名没有退路但是有实际从政经验的人才让萧如薰笑歪了嘴巴,不得不说,这些人在实际能力上甩了那群书呆子不知道多少倍,那些读书读坏了脑袋的士子们在外出当官之前要首先观政,然后才是外放,外放的时候还要发给他们太祖皇帝写的为官之道,避免那些外放的县官们到了当地被地头蛇耍的团团转。
  有些书呆子就是被耍了,多少被太祖遗命也不管用,有些书呆子则是一腔热血的要改变当地贫困现状,但是往往不管实际,搞大明式的大跃进,把当地搞得一团糟,然后时间到了,书呆子们拍拍屁股走人,把一脸懵逼的农民们丢弃了,看着乱作一团的土地欲哭无泪。
  这种人你就算是给萧如薰萧如薰都不敢用。
  多亏了他们不来,萧如薰才有幸得到了一批忠诚度有保障的实干人才,在各国积累了从政牧民的经验,没有功名,不被大明国内接受,但是却被萧如薰所接受,他们从此烙上了镇南侯的烙印,永远也无法消除掉。
  当然,他们自然也不愿意消除掉,能做大明的官绝对比做那些小国的官要好。
  他们尽职尽责,十分勤劳肯干,而且对今时今日的地位十分珍惜,萧如薰提出的禁令他们一条都不敢不遵循,管商业的不敢和商人交际,管农业的不敢不在田地里面陪着农民搞调研,至于负责北部商业区的那都是绝对得到信任的心腹官员,萧如薰绝对放心。
  今时今日的缅甸官场,相对于大明的官场来说,简直纯洁的像一朵白莲花一般。


第三百九十三章 蒸蒸日上的缅甸镇(上)
  官员的尽职尽责让百万汉民的生活井井有条,手工业者就在商业区的几个重点建设的大城市做工,在官办的作坊或者是私人办理的作坊里做工,每天的工钱也是有保障的。
  至于农民们,就干他们的老本行,老老实实的在农业区耕种土地,收获粮食,和镇南侯府二八开,侯府要二,他们留八,但是粮食产量太高,他们吃不掉的怎么办?任由这些粮食腐烂掉?
  不不不,当然不,他们也有两种选择,一是卖给镇南侯府,镇南侯府做粮食储备和粮食出口生意,二是自己组织起来去南部商业区的城市里面的菜市场做生意,搞搞零售业赚赚外快什么的,至于和西洋人做生意这种事情,萧如薰没有开放到缅甸民间,缅甸镇自己的产品全部都是官方负责对外贸易。
  其他地方的商人萧如薰管不到,但是缅甸镇这一百多万人口里面,还真没有大商户,大商户都在各地过日子过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