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5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星接受了萧如薰的任命,答应出任大秦帝国第一任中央军事学院的祭酒。
  这是大变革的开始,而随之开始的是更多的变革。
  从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满朝文武百官的劝进表就如雪片一般飞入了皇极殿之中。
  当时,萧如薰正在召集自己的心腹们分配恢复京师秩序和职能的工作,劝进表就一份接一份的传上来,先送到内阁,刚刚开始恢复行政的内阁很快就被劝进表塞满了,然后他们不得不将这些劝进表送到皇极殿内交给萧如薰。


第九百七十二章 隆武
  这一封一封的劝进表象征着投名状。
  象征着前明旧臣的臣服。
  大家看着一封一封的劝进表,感觉非常高兴。
  “这些人终究还是明事理的,知道现在该怎么做,好了,现在我反而不急了,我可以等,等他们再上几轮,等到孔家的劝进表上来,大事就可以确定了,现在,诸位可以开始准备登基大典了。”
  兴奋的众人缓缓离去,商量着登基大典该如何处理,而萧如薰又开始召集自己麾下的前明旧臣们商量该如何确定年号和登基大典的流程等等问题。
  以王锡爵李廷机为首,数十名前明旧臣聚集在皇极殿内商量萧如薰的新年号,他们各抒己见,分歧挺大。
  “新朝大定,百废待兴,怎么就能用‘承和’二字呢?”
  “那‘建武’也不妥,新朝初定,人心思定,不应用此年号。”
  “‘乾定’如何?寓意天下安定。”
  “不妥不妥,太过刻意了。”
  ……
  为了新朝新帝年号,他们商议良久也商议不出一个合适的年号,于是乎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能询问萧如薰自己的意思。
  萧如薰沉思了一会儿,做出了决断,于是,缓缓提笔写下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隆武。
  “隆武?”
  王锡爵看后,默然无语,将年号递给李廷机,李廷机看后,面露犹豫,没说话,又把纸张递给了叶向高,然后继续传递下去,让众臣一起传阅。
  “此年号如何?”
  萧如薰看着底下的旧臣们。
  王锡爵跪地便拜:“此年号蓬勃大气,象征我大秦以武立国,一统天下,国运鼎盛,武运昌隆!”
  看到王锡爵跪地叩拜,其余有眼力的臣子们连忙跟着一起跪,速度非常快,一起称赞萧如薰的磅礴大气,称赞着新朝无与伦比的英武之气,遥望着似乎触手可及的新朝的辉煌。
  这个曾经有些凄凉和讽刺意味的年号,萧如薰实在是很喜欢,它的寓意实在是非常好,只是遭受到的待遇不尽如人意罢了,和洪武相去甚远。
  但是,现在,萧如薰有把握将这个年号发扬光大,远迈洪武!
  那就是隆武吧!
  我便是大秦隆武皇帝!
  这个消息没有告诉其他人,知道的所有人都被下了封口令,在登基大典之前不能透露,而随着时间流逝,劝进的人们越来越多,越来越焦躁,劝进表堆积的更多了,萧如薰的心情也越来越激昂。
  三十日晚,孔家的劝进表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了京师。
  孔家果然是识时务的,用最快的速度改换门庭,战战兢兢的等待着萧如薰对他们的宣判,送上了代表臣服的劝进表,期待着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很自然的,萧如薰会给他们一个好的结果。
  孔家的劝进表寓意非常,虽然人人都知道这是必然,但是劝进表真的到了之后,人们激动的心情还是难以抑制的,孔圣人家族还是有号召力的,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如果有孔圣人家族背书,那么人们心里的一点点小小的罪恶感都会消失于无影无形。
  一切遂成定局。
  萧如薰下令把孔氏上劝进表的消息散布出去,散步的越远越好,把锅扣在孔家头上。
  要享受国家奉养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孔家总要付出一点代价。
  孔氏的劝进表上过之后,萧如薰还是没有表示,虽然大家心里清楚这是萧如薰需要他们更多的表示的意思,但是心里还是着急,一边上劝进表一边心中暗骂,当真是恨不得萧如薰立刻就登基称帝给他们荣华富贵。
  不过萧如薰登基称帝可不代表荣华富贵啊……
  先给他们一点甜头好了。
  三十一日,萧如薰正式宣布新年正月初一举办登基大典,正式称帝。
  似乎有点赶的样子。
  但是对于身在局中的人们来说,这已经是迫不及待的事情了。
  一群人忙里忙外就为了萧如薰的登基大典。
  到处找玄黑色的布匹做装点,因为新朝尚水德,皇帝龙袍改用玄黑色打底,不再用赭黄色,宫里面的一应用具都要改变,被选拔出来可以在新朝宫廷做事的太监宫女们急急忙忙的操办起来。
  也多亏了萧如薰的提前准备,宫里面不至于非常慌乱,而这几天,整个京师也被军队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起来翻了个底朝天,将所有可以嫌疑分子统统抓进监狱里面关起来,同时号召大家有序的上街为新皇帝欢呼。
  新皇帝萧如薰预定要从南门走直线进入内城皇城宫城然后奉天即位,一路上需要老百姓们的欢呼。
  为此,军队也在紧张焦急的状态下安排这件事情,到处布置房屋,军中有限的线膛燧发铳手全部都被安排了工作,负责在不远处警戒人群,一旦发现不好立刻动手。
  百姓群中也被安排了无数便衣士卒,全是缅甸老底子,对萧如薰忠心耿耿,愿意舍命保护他们的陛下。
  登基大典交给新朝内阁首辅王锡爵主持,重要配角演员李太后和朱常洛也被安排好了,住进了皇极殿当中,被严密监视,并且进行了礼貌而友善的教育。
  确保他们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这是必须要走的程序,需要让朱常洛褪去皇帝冠冕,然后跪在萧如薰面前请萧如薰称帝即位,然后萧如薰赏赐给他爵位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这样的话比较好看,史书也能写得漂亮一些。
  萧如薰不知道野史会怎么写,但是“正史”,都是专门安排文笔甚好的御用文人去写,按照萧如薰的吩咐和要求写出漂亮的文字,然后时刻接受萧如薰的监督。
  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朝阳初升,等待已久的人们已经准备就绪了,伴随着礼炮的响起,萧如薰的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永定门外,萧如薰身着玄黑色龙袍,已经等了一个时辰了,从天黑等到天亮,从最深沉的黑暗等到了第一缕光线划破黑暗。
  当初的自己,会想到现在的这一切吗?
  曾经热血沸腾一心为国的自己,会想到今天的这一切吗?
  曾经的自己,还会继续存在吗?
  萧如薰对自己有着种种的疑问,对自己有着诸多的怀疑。
  包括他能否做好这个皇帝,能否承担起一个大帝国的重任,能否将这个国家带向光明而正确的道路上,这一切,他都心怀疑虑,他担心自己做不到。
  不过。
  哪里还有别的路可走呢?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他别无选择。
  这一条路,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
  “陛下,咱们出发吧!”
  周曜站在萧如薰身边,向他请示。
  萧如薰点了点头,登上了自己的皇帝车驾,深深的呼吸。
  “出发!”


第九百七十三章 兴亡
  成为皇帝,意味着什么呢?
  坐在车驾上,听着欢呼声和鼓乐之声,看着人潮汹涌的京师,萧如薰的思绪有些飘忽。
  天下至尊?
  孤家寡人?
  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华大地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登基称帝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刘邦以布衣登基成为天子实现开天辟地头一回之伟业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李世民囚父杀兄登基称帝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赵匡胤夺取帝位建立大宋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呢呢?
  朱元璋以乞丐之身实现从无到有堪称奇迹的称帝伟业时,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中华大地风云变幻无数年,不知有多少人站在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叱诧风云,他们是一时俊杰,执天下牛耳者,可是到头来,他们得到了什么,又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他们所建立的基业,所创下的成绩,所带来的影响,随着他们的死去而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治乱交替,纷纷扰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如同诅咒一般的规律笼罩在华夏大地之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八个字道尽了千古兴衰更替,再也没有比这八个字更能体现这一切本质的字句了。
  萧如薰也想知道到底有没有可以真正让百姓幸福的方式,有没有真正实现古代哲人天下大同理想的方式,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亦或是共产主义,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方式?
  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左一个主义右一个主义,你一个主义我一个主义,到底哪个主义才能走向和平和幸福?
  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真正意义上结束这种来来回回令人感到无奈且悲伤的轮回?
  亦或是,根本不可能有解决的方式,直到一切的终结?
  建立王朝成为皇帝到底是为什么?
  仅仅只是为了掌握权力宣泄欲望享受至高无上的尊荣吗?
  望着那些脸上带着朝圣般的敬畏神色的百姓们,萧如薰有点迷茫。
  他原以为这一刻是他人生中最光彩最辉煌的时刻,他会激动万分,志得意满,甚至是趾高气昂的看着自己取得的一切,可直到现在,他突然发现,他的心中没有任何的激动,只剩下迷茫。
  如果他可以不要想得那么多,只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代帝王,只是做古代帝王都会去做的事情,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王,强大,专制,果断,冷血,睿智。
  或许也不会这样迷茫。
  一切都按照预定的来,什么也不去改变,只是做所有帝王都在做的事情,一直等到几百年后自己创建的王朝被新兴阶级的革命者们推翻,让他们在自己的王朝的废墟上建立新的共和国,走向现代。
  那样的话,他或许就不用迷茫,如果一切都是注定好的,即使自己让这段历史发生改变,即使让自己提前结束了大明,让自己开创了新的基业,但是不作出实质性的变革,那么最终的结局也是一样的。
  治乱交替,国家兴亡,再强大的国家也有被消灭的时候。
  按照这样的规律来,或许七八代,或许九十代,或许十二三代,他一手建立的大秦王朝也会分崩离析,因为各种各样的内外矛盾而走上毁灭的道路,在大秦王朝的废墟之上,共和国的曙光会初现。
  而如果发生那样的事情,从本质上来说,和满清入主中原又有多大的差距呢?
  他处心积虑掀翻大明朝建立自己的国家只是为了过一把皇帝的瘾吗?
  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建立大秦王朝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变革,如果不能做到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如果不能让一切光辉闪烁在华夏大地上,他现在所作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不过是正常的改朝换代罢了。
  后人又会如何评价自己呢?
  自己可以修改史书,可以尽一切努力修改史书,可是已经客观发生的事实,是不容更改的,是一定会有人知道并且传承下去的,自己已然在历史上成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