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5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可以修改史书,可以尽一切努力修改史书,可是已经客观发生的事实,是不容更改的,是一定会有人知道并且传承下去的,自己已然在历史上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主角,所做的事情,无论如何是无法被抹去的。
  先秦二世而亡,萧如薰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秦也会走上二世而亡的老路子。
  他更不希望这个秦没能给儒家中国带来任何改变。
  秦这个字本身就代表了变革,而萧如薰在追求变革的同时,也在追求着独一无二的普天之下最大的权力。
  不管是为了追求权力也好,寻求变革和突破也好,两者在萧如薰身上早就融为一体了,根本分不出对错和先后。
  萧如薰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传统帝王。
  他宁可选择成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帝王。
  赞美也好痛骂也好,他都要做这样的帝王。
  即使这条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一眼望不到头。
  那也无所谓。
  他早就把自己逼到绝路上了。
  并且,还会做出更多类似的事情。
  今天,只是一切的开始而已。
  乌泱泱一片的人群在迷茫和担忧之中围观着即将统治自己的帝王,他们对这位帝王并不陌生,因为就在一年以前,他还是名满大明天下的无双战将,而在一年之后,他成为了他们的皇帝。
  皇帝。
  他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是和平和希望,还是战乱与毁灭?
  一位战将出身的帝王,会把他们重新拉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吗?
  他们没有选择,甚至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意识。
  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觉悟。
  他们是最顺从的顺民,同时,也是最暴烈的造反者。
  他们造反的次数不多,可每一次都是惊天动地的大变革,足以让统治者战栗。
  而自己又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为他们开启了智慧和思想之后,他们会推翻自己的王朝吗?
  他们会高喊着自由民主宪政法治推翻自己的大秦王朝吗?
  萧如薰不知道,但是萧如薰很清楚的是,如果整个国家都在高呼着口号要推翻大秦王朝,那么不管是大秦还是大明,都已经到了要灭亡的时候了,无可阻挡。
  而那,大概是自己所看不到的。
  普及教育开启明智,不仅是为了增加国家力量,同时,也是将未来的选择权交给历史和普罗大众。
  让他们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第九百七十四章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
  在这座京城的中轴线上,萧如薰缓缓前进,穿越了无数宫门,越过了无数人群,走向了帝国权力的中心,而在那里,还有更多人在等待着萧如薰的到来。
  那些希望他成为皇帝的人,和痛恨他的人,或许还有想要杀了他的人。
  越过群臣,沐浴着那些炽热的视线,他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上了皇极殿,在皇极殿正殿门口,身着皇子服饰的朱常洛和衣冠华服的李太后正在等待着他。
  萧如薰不承认朱常洛的皇帝身份,但是承认他皇长子的身份,朱翊钧“死”后,由皇长子和皇太后作为皇家代表交出朱明皇权,便成为这个仪式上最重要的部分。
  王锡爵要代表他们宣读诏书,这曾经和李太后联手阻止了宫廷政变的老臣,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重新回到了京城,回到了权力的中央。
  李太后对此熟视无睹,她似乎已经完全不在乎其他的事情了。
  而王锡爵也和根本没有看到李太后一样。
  王锡爵要宣读诏书了。
  这是他身为新朝首辅的职责。
  也是他正式成为贰臣的标志。
  王锡爵的声音洪亮,身姿也尽可能的挺拔,只是话语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住的颤抖。
  或许在内心深处,他不想经历这一切,不,是一定不想经历这一切。
  但是不行,不可能,他必须经历,必须直面经历。
  这样他才能得到活命的机会。
  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
  衰老的王锡爵决定舍弃自己的名节。
  朱常洛全程脸色发白,恐惧的看着萧如薰,拼命的靠着他的祖母,希望可以得到稍微一点点的安全感。
  为了活命,他愿意做任何事情,不管是被太监脱下皇子服饰褪下冠冕还是被换上其他的衣服并且被要求当着无数人的面向萧如薰下跪,他都愿意去做。
  他愿意跪在地上向这个男人祈求活命的希望。
  他愿意高声呼喊吾皇万万岁万万岁。
  这就够了,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他们很配合,是很好的配角。
  萧如薰给了他活命的希望,并且封他为凤阳公,成为明宗室的继承人,准许在凤阳一地保留明正朔和服色,准许在凤阳保留明宗庙以祭祀先祖,接诏书不用下跪,上表不用称臣,享受最高级待遇,逢年过节另有赏赐。
  这是曹丕对待汉献帝的方式,虽然眼下有些过于早了,但是萧如薰并不介意画个大饼出来让他们看看过过眼瘾。
  萧如薰还上前将朱常洛还有李太后一并扶起。
  “世事难料,造化弄人,事已至此,我无话可说,愿你们好自为之,等天下安定了,我就送你们去凤阳。”
  萧如薰如此承诺。
  对,等天下安定之时,等朱明皇族束手就擒全被送往海外孤岛之时,等天下没有人继续思念前明之时,他们这一家几口人就可以在凤阳了此余生了。
  做出这样的决定的时候,萧如薰忍不住朝玉熙宫的方向望了过去。
  少倾,他移开了视线。
  这个环节结束之后,朱常洛和李太后还不能离开,因为还有一个流程没有走完。
  萧如薰要进入皇极殿正式坐上皇帝位,宣布国号与年号,宣布正式称帝,朱常洛和李太后要和文武百官一起朝拜大秦皇帝,表示对他的臣服,然后,才能退场。
  所以,他们一起目送着萧如薰在内侍的搀扶下走入皇极殿,一步一步的迈向天下至尊的位置上。
  文武百官之中最有身份的一群人也跟着一起进入了皇极殿。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进去的,官位不够的人只能在外面吹冷风,等待着皇极殿内所发生的一切。
  或者说是在等待萧如薰完成这个流程。
  站在帝位面前,萧如薰迟迟未能坐下。
  一种奇妙的感觉包裹着他。
  只要坐下,一切就无法更改,一切都将成为定局,一切都将继续下去,走向自己也不知道的未来。
  这个皇位,这个位置,这个象征着绝对权力的位置,只要坐下,就有改变一切的可能了。
  而自己,终于也要走到这一步了吗?
  事到临头,这种五味杂陈的感觉,过往的一切历历在目的感觉,是何等的奇妙啊。
  今日开始,万历二十六年的纪元就结束了,大明朝也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从未出现过的大秦王朝,这个王朝会给这天下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没人知道。
  包括萧如薰在内,新朝会走向何方,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没人知道。
  新朝会强盛还是会衰落,是长治久安还是昙花一现,也没人知道。
  同样也包括萧如薰在内。
  他深吸了一口气。
  然后掀起龙袍下摆,一回身,望着满殿的文武百官,望着他们脸上不明的表情,望着他们那充满了欲望的眼神,感受着那渴望的情绪,他断然坐下。
  虽然垫上了软垫,但是坐上去还是硬硬的,不舒服。
  有内侍上前一步,按照礼法,宣布群臣三声山呼,向新帝致意。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三声山呼,群臣跪伏于地,萧如薰举目望去,看不到一个能和自己直视的眼神,从上望到下,全是向自己臣服,全是向自己交出了主导权的臣民们,他们的所有的一切,都由自己来掌控。
  这就是皇帝。
  一言以决生死者,皇帝。
  朱常洛也跪在地上,李太后也跪在地上,象征着旧明廷和新生大秦的所有臣子们都跪在了地上,将权力完完整整的交出,将命运也完完整整的交出,交给了大秦皇帝萧如薰。
  定都京师,建国号秦,改元隆武,大赦天下,京师官员不论品级,每人可得米一百斤,肉二十斤,布十匹,银二十两,茶盐各一斤,其余赏赐按品级逐级递增;京师居民每户赐米五斤,肉二斤,布一匹。
  新朝延续明制,以王锡爵为内阁首辅,以李廷机为内阁次辅,总领朝政。
  徐弘基魏国公封爵不变,依旧领魏国公爵位,为勋爵之首,待遇一如从前,封中军都督府都督,为五军都督之首,总领京营兵权。
  万历纪年就此结束,再也不会有万历二十七年或者是泰昌二年出现了,隆武元年正月初一,朝阳初生之际,大秦隆武皇帝萧如薰君临天下。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


第六卷 君临天下


第九百七十五章 乐不思蜀的徐弘基
  隆武元年二月三日,天晴,寒风萧瑟,北京城内冷的锥心刺骨。
  内城魏国公府内,魏国公徐弘基正在招待新任成国公朱应槐的来访。
  朱应槐在萧如薰正式登基称帝之后一直都想取回成国公的封爵,但是在登基大典上,萧如薰并未将成国公的封爵赐给他,之后,朱应槐和家里人一合计,觉得可能是钱少了,于是又借着修缮皇宫的名义向萧如薰献上了三十万两银子。
  萧如薰龙颜大悦,当场将成国公的封爵还给了朱家,让朱应槐袭封成国公爵以为奖励。
  于是新晋成国公朱应槐闪亮登场,不仅如此,还得到了后军都督府都督的职位,成为京营的高级军官,也能执掌京营一部兵马,一时间风光无限,眼看着就要成为新朝宠臣成为传奇了。
  不过只是风光了几日之后,等朱应槐去后军都督府上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貌似并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与其说萧如薰延续明制重设五军都督府让五军都督府实权化,倒不如说这只是个摆设。
  里面只有十几个文员在整理资料,他这个堂堂大都督去上班的时候居然找不到几个下属,还要守门卫兵带着才能找到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在办公室坐了一天,只有一个看守的杂役给他送茶水和茶点。
  就这样,就可以下班了,什么事情都没有,都督府内冷冷清清,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冷宫。
  以前五军都督府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好歹有个门面,各项职位也都有人,现在只有他这个大都督没有别的下属,这算什么?
  而且不仅没有下属,连兵马也没有见到几名,名义上整个京师周边的卫所都归他管理,但是实际上,到底京师周边还有没有卫所,京营兵在什么地方,他都不知道。
  难道新皇帝是在玩移花接木的游戏?
  带着这种疑惑,朱应槐前去拜访了徐弘基,徐弘基从南京开始就投靠了萧如薰,一路跟着北伐,关系上应该近一点。
  而且眼下京师内从前明延续到现在的公爵只有他两家,还有云南的黔国公,除此之外萧如薰没有封别的公爵,连那个军中资历最老的将军赵虎也才封了个平虏侯,他们这两家仅存的公爵理当亲近亲近。
  和朱应槐的焦躁比起来,徐弘基显然要冷静得多。
  他们一家安安稳稳的在京师过日子,徐弘基一边烤火一边吃糕点一边靠在一张像是椅子又不是椅子,像是床也不是床的东西上,显然的怡然自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