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5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出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萧如薰可以在某些方面容忍他。
  所以他亲自抵达徐光启的办公室去找徐光启。
  萧如薰进去的时候,徐光启正在拿着一份文件仔细观看,萧如薰一走进来,徐光启抬头看到萧如薰,犹豫了一下,才站起身子走到萧如薰面前,打算下跪问候。
  萧如薰一手提起了徐光启。
  “这又不是正式场合,跪什么,不用跪,坐下吧!”
  萧如薰找了张椅子坐在了徐光启的办公桌对面,徐光启稍微有些吃惊,但没有犹豫,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正对着已经成为皇帝的萧如薰。
  他也不知道自己心中是何等的滋味了。
  “研究的如何了?光启铅弹和光启式燧发铳现在能达到多少产量?”
  萧如薰几天前萧如薰亲自下旨为新式燧发铳和新式米尼弹赐名光启式燧发铳和光启铅弹,以表彰徐光启在这件事情上的巨大贡献,然后赐给他土地和住宅,将家人全部带到了京师妥善安置,算是安了他的心。
  同时也给他淡淡的警告。
  好好做事吧!
  徐光启很明显明白了萧如薰的用意,所以一声不吭,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显得有些宠辱不惊。
  无所谓,只要他老老实实做事就好,别的萧如薰都不是太在意。
  “关键是能够达到要求的工匠人数不多,所以虽然其他工匠很多,可以按照陛下的要求用流水线方式制造鸟铳,但是涉及到膛线和光启铅弹的部分,只有一部分手艺娴熟的老工匠才能做到,所以产量上一直无法提高,按照现在的产能,每月最多五十支。”
  萧如薰盘算了一下。
  要想让这支部队形成战斗力,起码需要一万支这样的燧发铳装备军队,一个月五十支,那也就是说需要二十个月,一年零八个月的功夫才能装备一支军队。
  更关键的是还不能保证全部都是良品,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次品和不合格品,等于是废弃掉的,需要的资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现在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钱的时候,萧如薰虽然手上有很多很多钱,但是也不可能无限制的提供给火器制造总局。
  “每个月固定制作十支光启式燧发铳就够了,要保证是良品,其他的,就是尽可能的改进制作方法,人力打造终究是缓慢且不稳定的,要朝着器具打造的方式去研究,就像是织机一样,明白吗?”
  徐光启点头。
  “臣明白。”


第九百八十六章 奏请选秀
  萧如薰没说错。
  徐光启也承认,器具式制作很明显是提高产量的破局所在,就和织布机一样,现在的鸟铳所用弹丸都是模具式制作,制作起来非常容易,但是相比于圆形的鸟铳弹丸,光启铅弹显然要求更高。
  还有膛线这个重要难点。
  徐光启实在不敢打什么包票。
  况且他心中对萧如薰也还是有些芥蒂,此时此刻,他的确不知道除了工作之外还应该说一些什么。
  倒是萧如薰先开口了。
  “我知道你心里对我还有些怨言,我并不在意,只要你能认真努力的把心思放在火器制造总局上,你就算怨我恨我,也无所谓,我并不在意。”
  徐光启惊讶地看着萧如薰。
  “你这里需要的一应物资我都会给你安排好,你也把这里的相关人员安排好,这段时间就老老实实呆在石景山,京师里面,我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等我处理完了,会来通知你的。”
  说完这些,萧如薰便起身离开了。
  留下徐光启满脸的惊疑不定。
  萧如薰的确是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
  地方上现在还是处在传檄的阶段,就目前传来的消息来看,情况很好,整个北方都没什么反抗的迹象,檄文一到开城献降,然后继续过之前的日子。
  为大明殉难的事情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
  随着传檄队伍前进的是负责对朱明藩王进行劝降和逮捕的军队还有黑鸩探子,负责将地方上的朱明宗室一网打尽。
  队伍从京师出发,江北各地传檄而定,九边传檄而定,最快的一支队伍已经进入四川去宣旨了。
  随之而去的还有萧如薰委任的各地有缺额的地方官员,进军途中被干掉了地方官员的地方,有些没来得及补充的现在派人去补充,还有一些大员需要安排,比如四川巡抚,萧如薰的人选是放弃抵抗投降的原宣府巡抚王象乾。
  他们无一不是在重兵护卫下前去的,为了保护自己震慑地方,在萧如薰腾出手来收拾他们之前,帮助萧如薰稳住地方局面。
  未雨绸缪总是对的,中央势力的进入和渗透也是必要的,等地方上和中央方面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和平局面之后,再把该做的事情做掉,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
  为了让所有人都更快地进入和平状态,萧如薰派人去缅甸把彩云和一双儿女还有老父萧文奎接来了。
  时间是隆武元年三月初六,江大海亲自率领水师精锐南下缅甸去接回大秦朝的皇后和太子,还有太上皇。
  出于稳定局面和人心的考虑,萧如薰登基之后就下令封远在缅甸的发妻杨彩云为皇后,长子萧振邦为皇太子,并且尊生父萧文奎为太上皇。
  萧氏皇族眼下就那么些人,长年累月的征战,使得萧如薰没时间和爱妻造小人,原先倒也没有坐天下的想法,但是事到临头才意识到孩子的数量似乎并不太多,幸好还有一个儿子,不然局面会更加尴尬。
  皇权的传承方面,子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皇帝得到儿子那是大喜事,那是要欢庆的,更何况古人都说多子多福,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萧如薰只有一个儿子的事实不免让人担忧。
  所以萧如薰干脆赐封还不到六岁的长子萧振邦为皇太子,安抚住一帮人的心,但是这显然还不够,这年代孩子的夭折率很高,皇家虽然有最好的医疗条件也不例外。
  朱翊钧的八个儿子有三个出生不久就夭折,十个女儿只有两个活到成年,可见那个年代养育一个孩子的危险性有多大。
  所以说皇帝要求子孙满堂不仅是出于多子多福的习俗,也有着如果儿子数量少,全死光了谁来继承皇位这样一个现实的考虑。
  所以实在不是皇帝本人多么贪恋女色,而是皇权传承和幼儿夭折率的居高不下所产生的现实要求。
  甚至你不多纳后妃不多生孩子在臣子们看来就和犯罪没什么两样。
  你还要不要你的帝国稳定传承?
  萧如薰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这种事实在群臣看来毫无疑问是相当失职的,是对皇帝这个职责的不负责,女儿不能继承皇位,也就是说萧如薰只有一个儿子能继承皇位,如果这个儿子有什么不测,他选择谁来继承皇位?
  萧氏家族至今孩子的数量也不多,萧如兰有两个儿子,萧如蕙有三个儿子,萧如芷有两个儿子,萧如薰才一个儿子,加在一起才八个孩子,而当初朱元璋一个人就生了二十五个。
  所以从三月份政局逐渐稳定下来,萧如薰下令从缅甸接回皇后皇太子和太上皇开始,就不断有臣子们上表请萧如薰下令进行选秀,充实内宫,增加皇家子嗣传承,让臣子们安心。
  对,让臣子们安心。
  萧如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大事的时候,以前明旧臣为主力的臣子们居然纷纷上表让萧如薰下令选秀来令臣子们安心,这还真是出乎他的预料。
  赵世卿带头上表,说皇帝春秋正盛,正是应该多纳妃子充实内宫多生子嗣的时候,此时此刻皇家血脉并不繁茂,对于大秦来说并不是好事,请皇帝为了大秦天下传承考虑,开始选秀。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帝下令选秀其实也是一个政治信号,寓意着国家进入承平治理期,可以开始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稍微轻松轻松了。
  立国三个月,群臣一天假期都没有,实在是累得够呛。
  那些在前明只需要吵吵架混混日子的官员们现在陡然间需要做那么多事情,做不好分分钟罚俸贬职,也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他们也想轻松一下,所以希望皇帝稍微沉迷在女色当中一段时间,让他们放松放松。
  萧如薰只觉得好笑。
  他注意了一下上表的群臣。
  基本上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都没有跟着胡闹,而是主要以前明旧臣为主力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和请求,似乎朝堂已经在不经意间发生了他希望看到的对立局面。
  这是应该的,一面是跟着皇帝起家的臣子,一面是后来投靠的旧臣,能混到一起才有怪,至于那些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的以王锡爵和李廷机为首的一派到时颇有些埋头做事哪儿都不参合的架势。
  很好,这样很好。
  萧如薰算了算时间。
  也差不多了,差不多可以动手了,调动部队进驻全国各大重要地区的行动也差不多了从中央到地方,是时候把前明旧臣当中那些在黑名单上的家伙们给收拾掉,然后将土改国策公布的时候了。
  为了照顾这些家伙的想法,江南半壁都在轰轰烈烈的土改,江北还是一片祥和,这总让萧如薰想起满清庚子年的东南互保。
  信息闭塞也是有点好处的,不是吗?


第九百八十七章 一家团聚
  距离上次见到家人,已经是快一年之前了。
  时间流逝得太快,总是让人唏嘘。
  有些时候,萧如薰会感觉振邦和盈盈的出生只是在昨天,但是一回神,两个孩子都快六岁了。
  有些时候他会觉得自己还是大明的镇南军大帅,可是一转眼,他已经成为了大秦皇帝。
  所谓沧海桑田莫过于此吧?
  但是无论怎么说,萧如薰都知道,日子总要向前走,不会往回去了。
  萧如薰亲自出城带领文武百官迎接太上皇、皇后和皇太子,江大海带领水师最精锐的官兵护送,一路将萧文奎杨彩云和一双儿女护送到了京城来,让萧如薰得以一家团聚。
  见到他们的车队的时候,萧如薰还真是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过他还是需要上前,因为大秦最尊贵的男人——他的父亲也在其中,他需要前去拜见。
  这天下之大能让皇帝下跪的人并不多,而活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的生父。
  所以当萧文奎看到儿子跪在自己身前向自己请安的时候,他的心情也极其复杂。
  突然就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成为太上皇是怎样一种体验?
  萧文奎感觉自己似乎可以回答了,而上一个有这样的体验的人还是刘邦他爹。
  儿子做了皇帝,天下一人的皇帝,把已经存在了两百多年的大明朝给取代了,萧文奎刚开始得知的时候还以为是个笑话,还担心是有人要谋害他们家,结果,这是真的。
  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小儿子做了皇帝了。
  一家人也就随之升天了。
  儿媳妇成了皇后,最疼爱的小孙孙成了皇太子,可爱的小孙女被封为灵犀长公主,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家庭。
  这终究是造化弄人啊……
  萧文奎为此感叹不已,见萧如薰跪在身前,几步上前扶起了萧如薰。
  “吾儿……”
  萧文奎握着萧如薰的手:“你瘦了。”
  思来想去,萧文奎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恭贺儿子做了皇帝?
  庆贺自己躺着成为太上皇?
  庆贺出生西北将门的萧家实现逆袭超越成为了皇家?
  究竟该说些什么?
  萧文奎不知道,不清楚。
  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