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锡爵和李廷机互相看了看。
  “陛下,老臣以为,此事是前明嘉靖年间留下的陈年旧患,拖延日久,现在已经是本理不清的烂帐了,南北双方各执一词,若要偏向正统,当然是黎氏更正统。黎氏是前明宣德年间被前明宣宗册封的安南国王,名正言顺,而莫氏虽然是叛逆,但又是被前明世宗皇帝册封的安南都统使,照理来说,现在安南还是大秦的内附之地,这……”
  王锡爵说不出话来了。
  萧如薰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
  “朕总不能叫他们打一仗分出个胜负来,然后大秦再册封吧?前明留下的烂帐够多了,现在居然又多了一个,朕是专门给他们擦屁股的吗?”
  面前三人低下头,心里腹诽——可不是吗?谁让你推翻人家做了皇帝?你不擦屁股谁来擦?
  放下茶碗,萧如薰深吸一口气。
  “西南用兵在即,不能节外生枝,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三人面面相觑。
  王锡爵道:“陛下是说?双方都给册封?”
  “是说在京师闹事的双方各打五十大板,马上传令给陈燮,让他亲自处理,把莫氏和黎氏的使节分别杖责二十,警告他们不准在大秦国内闹事,这次是杖责二十,下一次就是斩首!还有,他们闹事有没有给百姓造成损失?要是有的话照价赔偿。”
  “老臣遵旨,那陛下,册封的事情呢?”
  王锡爵又问道。
  “册封……”
  萧如薰斟酌了一会儿,看向了马承:“马部堂,你这边派遣外交大使到各藩属国的事情准备的如何了?”
  “回陛下的话,皆已准备就绪,就剩下安南不知道是该派去莫氏,还是派去黎氏。”
  马承有点无奈的看着萧如薰。
  萧如薰又深吸一口气按耐住心中的躁动。
  这帮子不省心的东西!
  “黎氏毕竟是更早确立的安南正统,而莫氏乃是权臣叛逆,大秦应当标榜正统,而排斥叛逆,于情于理,都该册封黎氏为安南国王,而不是莫氏。”
  萧如薰缓缓地说道,然后看了马承一眼。
  马承瞬间明白了萧如薰的意思。
  “陛下,莫氏虽然是叛逆,但是正因为如此,才会对前明百依百顺,不惜自降国格,如今莫氏危机,若大秦施以援手,莫氏必然对我感恩戴德,大秦若要莫氏做什么,莫氏也不敢违背。”
  王锡爵什么也没说,李廷机看了一眼马承,然后低头不言不语。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秦的警告
  “你的意思是……分别册封?”
  听完马承说话,萧如薰看着马承。
  “是,依臣来看,既然前明封了安南都统使一职,咱们完全可以改一下,莫氏实际占据高平地区,虽然眼下只余一小块地盘,但依旧可封为高平都统使,而黎氏想要安南国王,封给他们便是,安南国王和高平都统使之间也没有什么关系。”
  萧如薰对马承很满意,他很上道。
  “这……难道是说直接将高平都统使纳入大秦统治之下,而安南国王只是统治高平以南?”
  李廷机反应过来了,顿时被马承的思路所倾倒。
  这正大光明侵夺人家领土的事情还真是能做的如此名正言顺啊!
  “正是如此,有何不可?”
  马承可不在乎李廷机的看法。
  李廷机看了看萧如薰,犹豫道:“安南毕竟是我属国,这样一来,恐怕他们会抗议。”
  “抗议?为什么要抗议?他们不是要安南国王吗?朕不是封给他们了吗?他们还有什么异议?还敢有什么异议?当年前明成祖可是攻灭了他们,设立州县统治,后来才废除,安南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领土,他们若还有异议,朕就派大军南下去和他们谈判。”
  区区一个安南萧如薰一点都不在乎,再说了,既然负责给前明擦屁股,那好处也不能不拿。
  嘉靖皇帝也不是傻子,直接降了国格,把安南从法理上纳入大明统治范围,等于大明对安南领土拥有法理上的所有权。
  这一事实到现在还未更改,莫氏依然顶着安南都统使的名号。
  现在两家相争,大秦难以处理,就只能这样进行处理,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双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莫氏想要的是苟延残喘,他们不敢奢望统一安南了,而黎氏所要的无非是正统名义,现在两个要求都满足,他们还想干什么?
  想反抗?
  当宗主国的宗主权是摆设?
  自古以来,中央王朝的宗主权都不是摆设,经常可以用到,藩属国若要得到正统名义的统治,就必须得到中央王朝的册封,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宗主国就相当于藩属国的大家长,是有决定权和干涉权的。
  藩属国发生内乱,中央王朝作为宗主国是有出兵干涉的权力的,这是合理合法的,藩属国若敢反抗,那就是大不敬,宗主国有权直接派兵征讨夷灭之。
  只不过这份权力并不经常被宗主国使用,因为宗主国也不是闲着没事干天天关注国外的事情,国内的事情更重要,国外小国之间的纠纷根本不值得大皇帝为之分心。
  这一回萧如薰也是非常恼怒,只是因为莫氏和黎氏在北京闹市区大打出手把事情闹大,他才不得不召集人手浪费宝贵的时间去进行商议处理这些问题。
  莫氏和黎氏敢如此利用他,就要做好接受宗主国怒火的准备。
  杖责二十是个小小的警告,要是再敢闹事,就不是杖责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至于处理,那是宗主国的权力,不得置喙!
  于是很快,萧如薰就把圣旨颁布下去了。
  陈燮那边接到了圣旨,马上宣布,然后抓过莫氏和黎氏的使者就开始打板子,各打二十大板,给他们打的皮开肉绽痛呼连连,打过之后又宣布了皇帝陛下对莫氏和黎氏的处理结果。
  正式册封黎氏为安南国王,享有安南的统治权,准世袭,对大秦称臣。
  册封莫氏为高平都统使,治高平,准世袭,同样对大秦称臣。
  双方立刻止干戈,不准私下械斗,否则大秦必然出兵干涉。
  莫氏和黎氏的使者纷纷愣住,少倾回味过来,莫氏使者大喜过望,黎氏使者大惊失色。
  莫氏使者回去之后赶快派人向大秦皇帝陛下道谢,并且接受册封,立刻离开了北京回国。
  而黎氏使者则再次派人求见大秦皇帝陛下,结果被告知皇帝陛下政务繁忙,没时间见他们,拿到册封赶快回去,别留在京师闹事。
  黎氏使者不甘心,求爷爷告奶奶,想花钱打通门路拜见大秦皇帝陛下,结果犯在了调查司手里,使团里负责行贿的那个人被斩了,其他人被乱棍打出京师,被赶走了。
  这个消息传播的也很快,很快,很多人都知道安南国王的使者得罪了大秦皇帝陛下,估计要倒霉了。
  等这个消息被送回安南后黎朝权臣郑松的手里的时候,他也是又惊讶又愤恨。
  他如何看不出大秦玩的这一招移花接木,居然直接否认了安南对高平地区的统治权,那可不是一小块地方,那是一个省级编制。
  而且现在绝大部分都在他的治理之下,莫氏只是控制了小小一块巴掌大的地方,紧靠大秦边境,居然还想要回高平的统治权?
  做梦!
  郑松有心立刻调集大军北伐莫氏,将此事做成既定事实,直接灭掉莫氏让大秦吃个哑巴亏,但是还没来得及出兵,就被告知老挝和柬埔寨分别在边境搞军事演习,聚集好几万兵马,并不知道有什么想法。
  郑松立刻明白,这是大秦对他的警告。
  当年萧如薰在缅甸经营基业的时候,对东南亚各国的威压十分厉害,连不可一世的东吁王朝都被灭了,暹罗王纳瑞轩对他服服帖帖,其余小国也没有异议。
  等到萧如薰北伐的时候,当时控制镇南关地区的莫氏就曾经借道给萧如薰,与之交好,现在看来,萧如薰是在投桃报李。
  如今黎氏内部也不太安稳,郑松当权,朝中也不是没有反对者,阮氏就对他十分不满。
  而阮氏的支持者也不少,此时此刻若是贸然进攻莫氏惹恼了大秦,不说老挝和柬埔寨是否会出兵,也不说大秦会不会一怒出兵,单说内部就肯定有人要闹事。
  郑松思虑再三,决定暂且忍气吞声,等处理掉内部的问题,把南边几个小的割据势力收拾掉,剪除后患之后,再来全力应付莫氏,如今既然得到了大秦赐封的“安南国王”名号,那么基本目的就达到了。
  大义名分在手,讨伐谁不还是一句话的事儿?
  于是郑松默认了大秦对莫氏的安排,默许了莫氏的苟延残喘,但是已经夺到手的高平地区是休想拿回去的,他一定会死死的控制住。
  然后,他告诉傀儡般的黎氏皇帝,让他出面接受大秦册封,正式就任“安南国王”,然后上表遣使向大秦表示臣服。
  黎氏皇帝一一照做,坐稳了安南国王的地位,而在北边莫氏残余势力盘踞的地方,莫氏土皇帝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上,宣布就任大秦的高平都统使,对高平地区确立统治。
  其实也就一县之地的苟延残喘,郑松不闹事不挑衅,大秦也不可能直接出兵夺取高平地区。
  眼下西南用兵在即,萧如薰想要的是安稳,是周边环境的安稳,好让他可以放手对西南用兵,彻底解决当地的土司问题,重塑当地,确立流官制度,确立中央帝国对当地的直接统治。
  在此期间,萧如薰可不希望看到有什么不安稳的事情发生,如果有,那就弄死他们。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战争已经开始
  隆武元年冬十一月中旬,萧如薰召集内阁和参谋部兵部和军方诸将,正式宣布了西南战事已经决定进行。
  从这一刻开始,事实上战争已经开始了。
  本次作战将调集接近二十万的军队和同等数量的辅兵民夫进行战争,一举平定播州杨氏。
  具体的情况萧如薰已经和参谋部商议好,将行军命令送抵武昌府和成都府。
  本次作战主要调集武昌府方向的玄武营主力大军和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下辖三万川兵从两面夹击播州,武昌府玄武营为主,川兵为辅。
  与此同时,青龙营三万兵马早已秘密出动抵达武昌府会合玄武营大军,将在进入贵州之后分兵行动,兵分八路四面八方攻打播州,无论如何也要将杨应龙连根拔起。
  战前,数个月的情报搜索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黑水部队在四川的分部将大部分力量投入到了播州地区的情报刺探中,准确掌握了播州的地理情况等等诸多要素,甚至包括杨应龙的战争潜力都有了十足的评价。
  黑水将渗透和收买发挥到了极致,杨应龙不得人心,不仅施政暴虐,还因为宠幸小妾田氏而杀掉了自己的正妻,引发了众怒,以至于黑水部队的收买行动十分成功,得到了大量军事情报。
  至十月中旬,杨应龙的所有底牌基本上都被摸清,萧如薰对军队的要求是开战十五天以内将杨应龙的力量压缩到海龙囤,调动超过二百门红夷大炮轮番轰击海龙囤防线,将之逐步攻克,一个月以内结束播州战事。
  之所以十五天推进十五天攻城,是因为萧如薰对海龙囤有十足的认识,这座曾经被用来抵抗蒙元的军事堡垒,坚固本就不用说,给蒙古人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而到了杨应龙时代,杨应龙调集了八万役夫工匠,用了四年时间,在原址基础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