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事情可是多少年没有过的,嗅觉灵敏一点的都嗅出来了,郑啸这是要称帝了,不过这也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紧张的筹备开始了。
只有崔琰闷闷不乐,他是忠诚于汉室的,虽然投降了郑啸,可那是因为郑啸的身份是汉庭的大将军,现在郑啸要登基称帝了,要代汉了,这只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可他对大汉忠心耿耿,要他屈身侍贼,他自觉做不到。可是又没有办法对抗,郑啸称帝已经是不可阻挡了,可是他不能无动于衷,他要抵抗,用全力抵抗。
想到这里,崔琰出了家门,找了平时与自己过从甚密的人密议,看有什么办法阻止郑啸称帝。不管是劝阻还是兵谏,都不能这样下去。只可惜,崔琰平时交往的多为清谈之客,没有什么人掌握兵权的,想兵谏那是门都没有。更不要说现在长安的兵权是在高顺手中,别人根本命令不动。
那么只剩下两条路了,一是劝谏,一是逃亡。要他们这些自诩汉室忠臣的人给郑啸效命。那是不大可能的了,以前郑啸是汉庭地大将军,而以后呢?郑啸会代汉称帝,一旦实现。他们自然不能在为郑啸效命了。
崔琰这些人的行踪都在郑啸的暗卫监视之中,而郑啸却没有理会。现在他很忙,现在首先是要保证军队中人不除问题。至于这些文人,有的是办法。
地方官员基本都是学宫中选拔出来地人物。不存在什么问题。军队一直是在自己手中捏着,重视的不能在重视,现在也不会有多少问题。
百姓,那更不用说,这谁做皇帝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谁给他们活路他们就跟着谁,皇帝不皇帝的无所谓…………
现在最可虑地就是门阀和儒生,这些人中反对郑啸的不乏其人,首先。郑啸请来了孔融,孔融是儒生们地一面旗帜,说服了他,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拜见大将军。”
“文举啊,来了,坐。”
“大将军召唤,不知有何吩咐?“文举,现在儒生们安抚住了吗?”
“基本都安抚住了。”孔融心中却说,能安抚住才怪呢,这些人有多少。我能做什么。要不是小命在你手中捏着,我才不愿意背这个骂名呢。
“我也知道,这个事情很难做。可是文举,你是儒学大家,儒家就真的事事都正确吗?”
“先人有言,融不敢议论。”
“好了,文举不必如此谦虚,你我长谈过数次。我的态度。你也很清楚。我不是要扼杀儒学。对于教化世人,还没有什么比儒学更适合的学说。但是儒学一样有他不足的地方。难道不该改进吗?”
“这个是祖宗遗留下来的,融不敢擅改。”
郑啸暗骂一声没胆量:“文举,为何不敢改?孔,孟二圣将儒家思想传于世间。为何儒家一直未得帝王重用?你说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这些帝王都错了?”
孔融这下说不出话了,总不能说儒家学说不好,也不好说是那些皇帝们没眼光吧…………
“孔,孟两圣的儒家学说没有发扬广大。但是董仲舒却发扬广大了,为什么?因为变革。董仲舒变革了孔孟的儒家,让汉武帝喜欢了,所以他发扬广大了,你明白否?”
这……这是让我成为你地刀,为你服务啊。孔融心中开始嘀咕了,这该如何是好?
“大将军,这儒学博大精深,要图变革,怕是融力有不逮啊。”
“不必害怕,这天下儒生何其之多。自然有人帮助你。我们在来议论一下,这开百家之风是否有意义。”
孔融心中暴叫:“若不是你势力大,鬼才愿意开百家之风呢。独尊儒术多好,我的地位是牢固的,是超凡的…………”可是嘴上却只能说:“大将军英明,开百家之风才有利于各家学说的发展。”
“文举,你认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何不同?”
“这个,秦始皇不让人读书,故焚书坑儒,是残暴。汉武帝尊崇儒学,所以罢黜百家,只让读书人学习儒学,是教化。”
“不,你错了。我告诉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焚烧的是六国文字之书,坑的是不服秦始皇统治地六国书生。可不只有儒生。”
“这,大将军的意思是这焚书坑儒是正确的?”
“先不谈他正确与否。他的效果呢?是统一了文字,统一了文化。为炎黄子孙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基础。文举以为如何?”
“可是汉武帝实施的罢黜百家,也没有什么不妥啊。”
“呵呵,我没说他错了。我只是说他有不足之处。罢黜百家,不让书生读别家的典籍,所以我一直称呼儒生,而非书生。书生者,博览群书,百家皆通。若是只知道儒家学说的,只能说是儒生。”
“这样说也对,但是儒家地正统地位也已经建立,就是大将军想动摇也不可能了。”
“文举不要激动。我何时说过要罢黜儒家了?董仲舒地许多思想还是不错的,至少两点我很需要大一统君权神授。这两点是我很需要地,不但需要。更要发扬光大,文举明白否?”
“啊,明白,明白。”孔融心中也安定了。只要你还需要儒学,那你就不能对我怎么样。
“但是,文举。我要你扛起变革儒学的大旗。要让这儒学适应我的王朝,明白吗?”
这一下。吓的孔融差点瘫痪了…………这是郑啸第一次在他面前赤裸裸地揭露出他称帝的野心,他的王朝,乖乖,他果然要称帝了,可是我又能怎么样呢?只有顺应了。
想起上次郑啸威胁地话,孔融的汗水直流,就算他孔融有气节,不服。甚至自杀。可郑啸一句话就让孔融屈服了,原话是:“若你孔融不顺应我,那么我就罢黜儒学,将儒学消灭。你知道我做地到的。那个时候,我看你如何去见的祖宗。”
的确,郑啸做的到,一旦儒学被消灭,他孔融就成了罪人了。面对这样的威胁,孔融只有屈服,很无奈。非常无奈…………
“大将军想要如何,我必然全力相助,但请大将军明言。”
“好,文举,你做为天下儒生的领袖。我想要你起草文章,告诉天下,这上天已经将天子权力授予给我了,我这个皇帝当的名正言顺。汉庭已经失去了这个权力。你明白了吗?”
“是。”
“还有儒学地变革。我要你效法董仲舒一样。变革出一个我满意的儒学。”
“不知道大将军想要如何的儒学?”
“很简单,儒家讲仁义。但是这个仁义只能用在炎黄子孙身上。对于蛮夷之族,没有丝毫的仁义情面可将。
而后,三纲五常之说要继续发扬,但是要说明,这三纲五常是人道,不是天理。同时,修改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不知大将军想如何修改?”
“首先,第一策,天命要改,董仲舒的意思是自然灾害是因为当政的皇帝德行有亏,这个要修改掉。洪水,地震,旱灾等等这些都不是因为皇帝德行有亏,而是因为天道变化,警告世人需要为善,不能针对皇帝。”
这个倒是,郑啸这是先把自己撇清了,还真是…………
“还有,这其中的性三品要改。董仲舒的性三品将寒门百姓排除到可以教育的范围之外,这是不行地,百姓不是愚昧不可教化的。修改成孔圣人有教无类的思想上。让百姓也能受教育。”
“这……这可以吗?”
“当然可以,先父兴建的学宫,这么多年来培养了多少了寒门百姓子弟,他们一样可以教授,这是明证,不容辩驳。好了,我们接着说,天人三策中第二策中的选拔制度要改。
董仲舒的意思是选官要举荐,考察被举荐者是否有品行。这个已经不能在用了,这些已经是门阀扩大自己力量的武器了,已经背离举荐,征辟的目地了。改成皆从学宫中选拔,首先是才能足够,不论出身。其次是品行好,两者兼备方为官吏。”
“明白了。”孔融无奈,这郑啸是要建立一个真正地大一统帝国啊,门阀举荐征辟的权力没有,自家地子弟要和那些寒门百姓的子弟去争这官位了。虽然门阀依然会有优势,但是已经打破了门阀霸占所有官职的现实。
“尤其是第三策中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要坚决摒弃。这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学说,改成要让学说适应王朝,而不是王朝适应时代。”
“不……”孔融跳起来反对了,这个一改,那儒学霸主的地位就荡然无存了。现在儒学能这么昌盛,靠的这个天不变,道亦不变。那意思就是这天地不变,儒学就永远就是霸主的意思。
但是郑啸眼睛一瞪,手按剑柄,一副杀人的样子。孔融才意识到,自己在郑啸的手中捏着呢,到了这个份上。他孔融已经不怕死了,可是他怕郑啸这个杀人魔王,真的罢黜儒学,杀尽儒生,那儒学如何传承?
忍辱负重,我忍,为了儒家的传承,我忍。孔融脸色变了几变,抱拳致歉:“大将军赎罪,融一时激动,失言了。”
“很好。你明白就好。这些事情就要你担纲了,一个新的儒学就要从你手上展现。文举你也将成为自孔,孟之后的儒学第三圣人了。”
“不敢。”
“儒学的改良,是势在必行的。文举,你作为儒家的旗帜人物,精研儒学,可谓当世儒家第一人,但是我来问你。农桑水利之事,你儒家比的过农家吗?”
“不能。”
“兵甲战阵之事,你儒家比的过兵家吗?”
“不能。”
“救人医患,你儒家比的过医家吗?”
“不能。”
“器械守城,你儒家比的过墨家吗?”
“不能。”
一连串的不能说的孔融冷汗直冒,这郑啸威胁的意思太重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儒家在教化世人,建立道德上是别家比不了的。你也不必太担心。我开百家之风,是要重用各家的长处,国策是不可能以一家一言为准的。超过底线的结果,所有人都明白,我郑啸的刀不是假的。”
“是……是……定然如大将军的意思来做。”
“好了,你不必太担心。儒家思想已经独大数百年了,除了法家,其余各家根本不可能和你儒家抗衡。你要做的就是变革,我依然会执行儒外法内的思想,当然前提是你改良出我满意的儒学,儒学是走向昌盛还是毁灭,就全看你的了。”
“一定…………一定不负大将军之意。”
风起云涌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举筹备
 更新时间:2009…5…2 19:49:19 本章字数:6397
“少爷。”
郑啸正在看书,这个时候只有老管家蒙捷一人能够来打扰他,别人现在是见不到他的…………
“啊,是蒙叔啊。怎么了?”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自己的儿子都满地跑了,别人都叫自己老爷,只有蒙捷一直称呼自己少爷从不改口。
“中尉崔琰为首的那帮人都已经监控了起来。要不要现在动手清理他们?”
“这个先不必,只要他们还没有做什么对我们不利的事情。毕竟我的身份现在还没有人知道。等我的身份公布了,我想会有一部分人想明白的。对了,军队方面如何?有异动吗?”
“少爷放心,军队不会有问题的。各地的主官基本都回来了,除了合肥的徐荣和樊城的张绣按照您的命令没动外,其他人都到长安了。”
“好,传令下去,明天早上到将军府集合。现在先叫郭嘉,贾诩,田丰,高顺,赵云,张辽,蒙明,马腾来。”
等这八人到齐,郑啸出来,这八人算的上是郑啸心腹中的心腹,几乎都是从郑啸起家开始就跟随在郑啸身边了,现在首先和自己的重臣统一口径。
“现在叫各位前来,我的目的大家也都明白,这称帝一事,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郭嘉心中有数,自然不会说话,其他人却奇怪,这郑啸要称帝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