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隋-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史下大夫王轨回道:“太子依然如故,并不为皇上的病伤心。”
王轨是武帝心腹之人,文武双全,在铲除宇文护时出过大力,又刚立过大功,今年三月,率军击败来犯的南陈强将吴明彻三万大军。
只是王轨多次在武帝面前劝说太子宇文赟品德低劣,没有仁孝,不堪继承皇位,建议武帝重新立嗣。武帝心中虽然知道王轨说的可能正确,但没有一个父亲能在内心同意别人如此评价自己的儿子,何况武帝其他儿子比太子还弱,如今他时日不多,自然不会考虑另立太子。顿时不悦,摇了摇头,目光转向内史贺若弼和总管韩擒虎两人。
贺若弼道:“陛下放心,太子比之以前长进不少,臣等一定竭力辅助太子。”、
韩擒虎犹豫了一下,还是道:“臣未闻太子近日有何过失。”
武帝脸色顿时欣慰起来,三人出了武帝的寝宫,王轨对贺若弼和韩擒虎两人迭足埋怨:“太子是何品德,尔等不知,为何不直说?”
韩擒虎笑着不语,贺若弼回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此事岂可在大庭广众之中议论。”
王轨脸色顿变,想起以前在武帝面前说的太子诸般过失,必遭太子忌恨,若太子登极,自己必无幸理,而大周也有可能分崩离析。
他叹了口气,武帝之子虽然不成器,可是还有六个弟弟,大周立国以来,由闵帝至明帝至武帝,都是兄传弟,如果能推举当今武帝的六弟齐王宪接位,则不但他有救,大周的社稷也有救。
王轨想通之后顿时到处奔走,联络大将军宇文孝伯,上柱国尉迟运,柱国大将军宇文神举等人,准备在武帝面前陈说利害,改立齐王宪为储君,这些人都是武帝心腹之人,也对太子无好感。
可惜,时间却不等王轨,武帝的病越来越重,三日后,武帝将所有重臣召到自己床边,宣布大蒙宰越王盛为大前疑,蜀国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国公李穆为大左辅,随国公杨坚为大后丞,此四人为辅政大臣,在武帝死后,辅助新君即位。
杨坚回到家中,脸上已无以前的忧色,他虽然位居四辅臣之一,却是排在最末,前面三人,无论是谁,资格都比杨坚要老,他真正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
宣布四人为辅臣之后的当晚,武帝静静的躺在自己的寝宫中,回味着自己的人生,朕刚即位时,简直是如履溥冰,仿佛置身于死亡边缘,前面的两个哥哥都被宇文护害死,天下军队,十之八九都掌握在宇文护手中,宇文护才是大周的无冕之王。
朕才十八岁,正是血气方刚,可是这一忍就是十二年,活得窝囊透顶,简直像一条毛毛虫在虎口里蠕动。
可是宇文护还是被朕杀了,杀宇文护那天,朕连一个人都没有告诉,朕还记得那天对宇文护说的每一句话:“哥,太后春秋已高,嗜酒难戒,喜怒无常,大伤圣体。弟虽屡次劝谏,终是无效。她老人家敬重的只有哥一人,我这里有一篇《酒诰》,哥能进宫为太后诵读一遍,劝解一番吗?或许太后听后从此就戒酒。”
宇文护信了,这十二年来,朕在他面前就如一只绵羊,从来没有诈逆过他,国家大事全由他作主,小事他也会给朕几分面子。
宫中宇文护早已安下了无数钉子,如果有异动,他马上就会知道,他见了太后,便列坐一旁,拿出《酒诰》有板有眼地诵读起来。而朕向来格外规矩,当太后与宇文护对坐,叙家人之礼时,朕总是侍立一旁。便在宇文护读得忘乎所以之际,朕悄悄从袖中取出了玉挺,猛击宇文护头部。
可惜朕还是太紧张了,一下竟然没有将宇文护打死,幸好最先发现的是六弟和王轨,这两人毫不犹豫的帮朕猛击宇文护,才终于将他杀了。
当朕真正取得大权时,却没有忘乎所以的享乐,宫中嫔嫔不过十余人,每日所食只不过三五个菜,将佛道两门打压,积累实力攻伐齐国,每次出兵都亲自统军,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斗时冲在最前线,过着刀尖上的日子。
当年八柱国苦战十几年,寸土未得,朕其实只用了三年功夫,就将齐国一举灭亡,可恨天不假年,若再给朕五年,不,只要三年时间,朕一定会将南北一统,给子孙留下一个太平之国。
“可恨!可恨!只要给朕三年时间,只要三年……”武帝宇文邕大叫起来,伸手直接前方。
周围的宫女,太监听得心惊胆战,谁也不敢上前,周围的烛光猛烈摇晃起来,武帝伸出的手渐渐无力,垂了下来,良久,再无声息。
一个太监战战兢兢的上前,摸了摸武帝的鼻息,大叫起来:“陛下驾崩了,陛下驾崩了。”
不一会儿,绵绵的钟声在皇宫中响起,向整个长安传达大周皇帝驾崩的消息。
太子宇文赟首先被钟声惊醒,从床上一跃而起,越听越喜,一把将太子妃杨丽华推醒:“爱妃,你听,你听,老家伙死了,死了,终于死了,从明天起,朕就是皇帝,你就是皇后了,哈,哈,朕是皇帝了。”
王轨正坐着书房写奏折,向武帝阐明改立太子的理由,听到丧钟响起,王轨手上的笔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放声大哭:“大周完了!大周完了!皇上,你知道不?你同宇文护斗法的一片苦心,白费了!你奋战沙场,统一北方的努力也泡汤了。”
———————————————————————————————————
第一卷完,今天只有一章,接下来的几天也会如此,新版的新书榜过十五万字就要下架,大家见谅一下,到周日老茅再爆发,大家的票票千万不要吝啬,帮老茅顶上去,拜托大家了。
……(本卷结束) ……
第二卷 以隋代周
第一章借刀杀人上
   作为博平侯,武帝的葬礼杨天也有参加,武帝的陵墓就秦始皇陵的对面,与雄传壮丽的秦始皇陵相比,周武帝的孝陵就犹如一个小土包,显得非常寒酸。
不过,武帝崇尚节俭,陵墓的规模是武帝亲自指定,这点大家对新登极的周宣帝无法指责。
葬完武帝,宣帝开始对自己的亲信大势提官,吏部下大夫郑译提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东宫侍读刘昉,被授大都督,迁小御正。
另外堂兄弟宇文贞为大冢宰,列文臣之首,宇文贤为大司马,列武臣之首,汉王赞、秦王贽,纪国公宇文提,宋国公宇文实等人也获得高位。
宣帝的这些堂兄弟年龄多是二十岁上下,有的甚至才十四五岁,秦王贽更是只有十一岁,他们并无多少为官经验,遂获高位,整个朝庭顿时显得一片乌烟瘴气。
杨天虽然只有十二岁,宣帝看在皇后和杨坚的面子上,竟然也给了一个骠骑将军的官位,授予开府之权。比杨坚得到这个职位早了四年。
安排妥当后,宣帝自认为皇位已稳,已迫不及待的想享乐,丧期未过,宣帝马上下令百官脱去丧服,皇帝和官员都可以参加吉礼。
这条旨意引起朝中一片哗然,宣帝的行为以武帝的仁孝形成鲜明对比,建德三年叱奴皇太后死时,周武帝甚至要用周礼来寄奠母亲,周礼要求守孝三年,因为群臣反对才没有实行,最后宇文邕妥协,衣着和饮食都严格接照周礼,每日早晚只吃一溢米(合80克),他的兄弟和百官在太后安葬前都要如此做。
叱奴皇太后安葬那天,皇帝赤脚步行上百里,亲自将叱奴皇太后的遗体从长安城送到成陵,以示自己的哀痛之意。葬完太后,武帝仍然服丧三个月,穿着丧衣,早晚只食一溢米。
虽然众臣不要求现今皇帝也学武帝当年的行为,但刚刚葬完自己老子,就想迫不及待脱下丧服取乐,这也太让人心寒,许多人议论纷纷,对宣帝的行为摇头叹息。
京兆丞乐运上疏道:“陛下安葬先帝之期已过急,如今丧期未过,先脱丧服,臣恐陛下遭天下之人耻笑矣。”
宇文赟见自己刚当上皇帝就有人敢反对,勃然大怒,将乐运的奏章丢给地上,道:“朕是皇帝,谁敢笑我。”就要派人捉拿乐运治罪。
郑译和杨坚有同窗之谊,宣帝提拨他高位,而且将朝政也委任到他手上,这一天得意洋洋的来到随国公府拜见杨坚,杨坚让杨天也跟着作陪,恭贺郑译高升。
郑译年龄在四十左右,面色白润,满脸红光,瞧见杨天,啧啧称奇:“随公,令公子相貌堂堂,小小年纪已是骠骑将军,他日成就不可限量。”
杨天对于这个郑译当然听过,不过,都是到太子府拜见太子妃杨丽华时听到的,这个郑译只会陪同太子狎玩,千方百计讨太子欢心,在杨丽华口中自然没有好话,不过,杨天却知道这种小人得罪不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连忙恭恭敬敬的向郑译行礼:“小侄拜见郑叔叔。”
“好,好。”郑译连忙在身上摸了摸,掏出一颗明珠,递给杨天:“老夫今日来得匆忙,也没有准备礼物,这颗明珠权当见面礼。”
杨天将明珠接过,又道了谢,才请郑译重新坐下。郑译摇头晃脑的道:“随公,当年同学中,吾观随公之相最贵,如今果不其然。”
杨坚知道郑译明着是捧自己,实际上是自鸣得意,他冷笑一声道:“郑兄,你今日虽拜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坚却不敢恭贺。”
郑译顿时诧异:“随公此话怎讲?”
杨坚道:“大周皇位前番都是兄传弟,到如今才父传子,武帝兄弟众多,未必没有人想弟承兄业,若有一人铤而走险,郑兄身为皇上的第一心腹,首当其冲即为郑兄,所以恭贺的话还是以后再讲。”
郑译顿时冷汗迭出,六年前,武帝刚刚收拾宇文护,出巡在外,武帝五弟卫王宇文直自持在剿灭宇文护余党中功高,想废太子抢夺继承权,谎称武帝病危,率军攻打东宫,差点得手,当时宇文直的叛兵突然掩至东宫的肃章门,幸好东宫留守尉迟运及时将大门关上,为止,尉迟运的手指还被叛兵用刀从门缝伸进来砍去半截无名指,可见当时情况凶险。
肃章门被关上后,叛兵又搬来木柴,放火烧门,想将大门烧毁,柱国大将军李贤的儿子,司卫上士李询当机立断,下令禁兵搬来木柴,在内也放火,熊熊大火才将叛军挡住。当时太子只有十四岁,而郑译就陪在太子身边,两人都被吓得半死。
武帝在位时尚且有人打主意,何况此时武帝已去,新君刚立,想起那次的凶险,郑译仿佛眼中又出现了熊熊大火,在随国公府中顿时如坐针毡,不到半刻,就匆匆离去。
杨天望着自己老子,心中大赞,只凭刚才廖廖数句,大周的皇室恐怕就要掀开一场血雨腥风。
郑译从随国公府出来就匆匆入宫,正碰到宣帝看完京兆丞乐运的上疏,见到郑译,宇文赟心情稍好,将乐运的奏章丢给他:“郑爱卿,你来的正好,朕正要派人捉拿乐运,你就辛苦一场。”
郑译正想向宇文赟进言防范几位皇叔之事,一个乐运根本不放在眼中,将奏章匆匆浏览了一遍,向皇帝道:“皇上,暂慢,乐运只是一个小小的京兆丞,安有胆子对皇上的行为评论,臣担心的是怕背后有人撑腰。”
宇文赟一惊:“何人敢如此?”
郑译道:“至少也是番王之流,如果陛下捉拿乐运,正好给他们一个机会抹黑陛下。”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章借刀杀人下
   郑译的话也正是皇帝的心病,宇文赟又何尝不担心几个皇叔会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其中尤其是六叔齐王宪为最,齐王宪曾经是武帝最得力的助手,多次统领兵马作战,在大周有百胜将军之称,又是众皇叔之首,威望最高。若是登高一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