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梦起飞的地方-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雅的古亭,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一变而为“水木清华”区的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传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出自晋人谢混的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沚,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同时,清华的四大建筑: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和大礼堂,皆为“古希腊和罗马风格的混合样式”,“古希腊的精神活力和理性传统,古罗马的规则和法制的纪律直到现在仍保持在清华的校风学风中”;水木清华、穹顶礼堂、东门主楼,尽显规模气派,使无数狂生少年扼腕;新图书馆,中西合璧,也是科技与传统的结晶。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子也对学校几栋现代建筑围起来的精致的小型广场与其上的喷泉情有独钟,更不必说那带有一种严肃的沧桑感的古老建筑,漫步在校园中俯仰可见的著名大师—— 启功先生遒劲的书法,在匾额上、在雕塑上……无不激励着北师大学生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承诺。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环境,人文的和自然的,不论学校大小。关键在于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融入其中,去建设、去发展。

  (二) 留心皆学问,动静总相宜

  每一处景观的呈现必有来历,每一个风景的设置必有用意。这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一大特点,即具有意向性以及和人文紧密联系。然而,不管是有意设置的自然景观,还是大有来历的人文景观,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静态的。在校园里,除了静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有一种动态的景观,即发生在校园内的与学生和学术有关的一切现象,我们统称为校园景观。静态的自然人文景观固然重要,然而动态的校园景观也不容忽视。很简单的道理,静态的景观是历史,动态的景观是现在;静态的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改变,动态的景观则能通过努力使之朝着需要的方向前进;静态景观是沉静的河床,动态的景观是大浪淘沙,淘去粗鄙卑劣,沉淀下精华……即便是“陋室”,只要有积极向上的“德馨”存在,便是“何陋之有”了。




  动态景观纷繁多彩,如社团活动,如静心自习,如名师讲座,如运动、读书、郊游,等等。你绝对可以置身于这些景观之中从而获益匪浅,兴许你还会成为一个景观的创造者,那就是更高的境界了。大学校园是有声有色的,即使喧嚣,喧嚣的也是年轻人的“狂野”,是学术争论的不相上下,是舞动的活力和蓬勃的精力;即使宁静,宁静的也是老教授的沉思,是读书求知的互谦互让,是雍容的气度和不骄不躁的宽容。

  校园的活跃与校内众多的社团组织是分不开的。志趣相投的学生们组成团体,相互交流学习,增长见识,锻炼才干。每学期开学的日子,也是各种社团最为活跃的时候,这段时间社团招新的横幅随处可见,人声鼎沸,各个社团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招揽各路“好汉”。招新过后是“持久战”,各个社团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献爱心、或请名人客串、或组织郊游,说书的、唱歌的,名目繁多。

  大学中最绚烂、最普遍的动态风景要数讲座了。教室里,台上是老师,或涂抹飞扬、激情投入;或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台下塞满的是学生,神情专注,不知不觉,跟随老师神驰八敄、心游万仞;或奋笔疾书,或若有所思。学校老师以为学生服务为喜,社会名流以到大学演讲为荣,学子们把听取讲座作为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校内外同道们共同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演绎着另一道风景。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学子们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学习自然也是校园一道重要的风景。最常见的是在教室里上自习,学校每栋教学楼都在显眼的地方贴上了教室使用时间表,要自习的同学先看看,哪间教室没有课,就可以去自习了。否则,冒冒然闯进一间静静的教室,原来人家正在上课,进退两难之际只好硬着头皮进去。有兴趣了,可以听听老师们讲的是什么,这又有一个专门的名目曰“蹭课”。在一些大学,大部分课都是可以“蹭”的,想去听哪节课了,提前到该教室即可,没座位站着听也行。如果老师授课很有特色,在同学间颇有口碑,那“蹭”课的人就很多,偌大一个课堂,往往教室前边坐着本班的学生,教室后边走道里站着围着大群学生,外加讲台下黑板边蹲着的,教室外站着的,里三层外三层。老师都以能大量吸引学生为荣,所以绝不用担心老师会不高兴,相反,人越多老师讲得越有激情,时不时会飘出平时都没想到的真知灼见,于是学生老师一起收获。




  图书馆也是学习的好地方,汇集古今中外名人大家智慧的书全都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在那里看书是另外一种感觉。大学里会有很多“书虫”,图书馆是他们的最爱,这些人一般早出晚归,把整天的时间都耗在里面。一层一层的或新或旧的图书,旁边露出半张脸,鼻梁上一架眼镜,对着书,一动也不动,这是图书馆的风景。如果学校依山傍水,还常常能在山上和水边遇上读书人,或默看沉思,或高声朗诵,和青山绿水、鸟雀虫鱼相配,又是一番动人的景象。

  大凡学校周围都不缺书店、书摊。每逢学年初,由于大量书籍换代,受宿舍空间限制或毕业在即,学生就会把大量书籍处理掉,这时就可以在校园一个特定的地方(一般是约定俗成)铺几张报纸,上面摆上各色书籍,等待来人选购。要是供给量很大,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于是校园内一条街上满是地摊,俨然一个书市。这是同学之间的盛事,每到这个时候,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四起,有动作极度夸张、态度“蛮横”近于“打劫”的,有羞答答以书掩面寻声暗问的。卖的书都很便宜,卖书者有的是急需用钱买新书或者日用品,有的则根本不缺钱花,干脆是来凑热闹过过生意瘾。买书的人则是为了能买到比市场价便宜的教材和参考书,或者淘淘别人忍痛甩卖的“宝”。他们通常从一个书摊跑到另一个书摊,又从那里跑回来,继续跟摊主讲价,于是卖书的赠给他们一个形象的名字:跳蚤。其实“跳蚤”不仅仅指买书人,卖书的也是一只活脱脱的“跳蚤”,摊子摆在外,人却从一个摊子跳到另一个摊子,两眼贼溜溜地四处淘书。要是碰上熟人也在摆摊,吆喝一声跑上去,说你这么好的书怎么卖了,多可惜,于是不顾卖主的反应,拿起书就跑,卖主也只能“惊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要是追上去,也顶多让你自己从他的摊上选一本作为交换。

  这种书市被大学生称作“跳蚤”书市,一年一度,颇像庙会,热闹有趣。小商贩的摊子虽然常有,却逊色得多,多是都市排行榜上附庸风雅的书,且是盗版。倒是有周末书市,神通大一点的商贩不知从哪弄来大堆大堆的旧书,其中不乏精品,只要你肯花功夫耐心地淘。至于校园里的一些个体户书店,也是学子常去的地方,书都是新书,价钱公道,老板都瞄准了学生们的需要,专进需求旺盛的专著型书籍,其中有些甚至很难在大书店买到。于是常可以看见校园一个角落里的小店内,扎了一堆堆的人在寻“宝”。


  大师风范展示大学独特魅力

  

  一所大学的魅力存在于何处呢?在栋栋建筑上,在页页记载中,在人人的记忆里……但是,大学中的大师们,才是最能够印刻出大学历史、甚至大学魅力的标志。比较而言,存在于建筑上的大学魅力,会较为静止;存在于记载中的,会略显死板;存在于记忆里的,会稍逊真实,而由大学的大师们串联起来的大学之魅力,则更为生动,更为真切,更能动人心魄。

  (一)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师是大学最具魅力的标志。正如当代美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大学是教育机构,也是研究机构,但大学存在的主要原因既不能从它向学生传授纯粹知识方面,也不能从它为院系成员提供纯粹研究机会方面去寻找”。因为,这两种职能也可以在花费巨额开支的学校之外的地方,以较低的费用得以实行。书本的费用不高,学徒制也为人熟知。就传授纯粹的知识而言,由于15世纪印刷术的普及,大学已不再有存在的理由了。然而,建立大学的主要推动力却正是自那以后产生的,而近来这种推动力还更为增强了。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联合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的研究,以保持知识和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 大师,即是促成大学这一功能得以实现的根本所在。

  (二) 学问仰其深,品格仰其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中的老师有很多,但不是所有老师都可称为“大师”。大师者,定是学术造诣颇深之人,定是教授方法灵活之人,定是人品人格高尚之人。由这些大师在大学中传道授业,教课程之精细,导研究之巅峰,育品格之健全,效果俱佳自不待言。大师可以把大学静默耸立的“大楼”赋以生命,可以把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藏书变得灵动,可以把学生简单幼稚的想法点石成金,可以把大学悠久漫长的历史演绎得灿烂夺目。

  走在大学里,你随时有可能会撞见一两位大师。记得若干年前一个北京大学的大一新生入校报到,他行李太多行动不便,正巧身边走过一位老大爷,他便请老大爷替他看管行李,自己好去办理各项手续。由于对北大尚很生疏,手续又多,两个小时后,这名大学生才回来,一路上他还担心老大爷会等不及走了,却看到老大爷仍然坐在原地为他看行李,令他十分感动。之后几天的迎新会上,这名大学生在主席台上又见到了老大爷,他居然是久负盛名的大师季羡林老先生!




  其实不必这种偶遇,大学都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与大师面对面的机会。大师所开课程、所作讲座……无疑都是每所大学最亮丽的风景线。每当你走在教学楼中看到教室内外、甚至窗台上走廊上都是黑压压的一群人时,不必多问,定是有大师正在内挥斥方遒。在形形色色的大师中,有衣冠得体的,也有衣履邋遢的;有口才敏捷的,也有吐字不清的;有鬓发如霜的,也有青年才俊;有理性分析入木三分的,也有陶醉其中不能自拔的,但其中和谐一致的,是大师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与处事之风。在这之中,大学生汲取自己所要汲取的,不名一家,而皆受益匪浅。和知名教授交流,可以聆听那句句掷地有声的金玉良言,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未来的方向,可以得到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无穷的动力,而这些,正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应获得的最最宝贵的财富。

  选择大学时学生可能有盲目的成分,比如受分数高低、志愿填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一旦进入大学,若仍是盲盲目目地选课,最多“考察”一下哪位老师“仁慈”(给分高)些,而根本不在乎授课的是哪位大师;选上课后又是盲盲目目地听课,与课堂“若即若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