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腾1856-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纪泽知道,上海乃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只要控制了上海,就可以控制饷源,并且淮军是上海商人请来的,今后自己将上海当基地,配合南洋的大汉国,发展航海贸易,实力将会如日中天,而且,有了上海,大汉国就有了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并且,上海人思想开放,修铁路,开办大学等都可以,曾纪泽为自己确定了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他既定的关于军事、学战、吏治、筹饷和洋务等的战略方针。曾纪泽下定决心要冲破一切艰难险阻,闯出属于自己的新局面,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先解决李秀成的部队。

而曾国藩极力让曾纪泽到上海援助,也有着他自己的计划。除了最基本的军事和政治目的外,曾国藩需要上海的税收能够为湘军带来充足的军饷。自从五口通商之后,上海的海关税收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是依然入不敷出。曾纪泽面临这个棘手的问题,采取了海关厘税分收分用的政策。湘军、淮军等费用都来自税收和厘金,并且当时上海的厘金收取率是全国最高的。在曾纪泽的安排下,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淮军的军饷问题,并且还以金钱和物资的方式支援了湘军在西线战场。

为了减轻曾纪泽在上海的军事压力,曾国藩下令曾国荃率领的湘军陆师与彭玉麟率领的湘军水师推进至江宁城外。

城内的天王洪秀全得知这一消息,立马就慌了神。自江南大营被攻破后,江宁外围已经很久没有敌军围城。现在突然杀来这么多湘军,领兵的还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以及曾国藩的重要嫡系将领彭玉麟,洪秀全怎能不心慌!

当时,李秀成正带兵攻打上海,由于遇到淮军以及洋人常胜军的抵御,进展一直很缓慢。洪秀全亲自连续颁布几道天王诏书,言辞犀利,命令李秀成立即率兵回援天京。

李秀成不得已,只好放弃上海,返回苏州,召集众将领商讨下一步行动。

李秀成认为,湘军的气势正盛,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与湘军决战,必然吃亏。只有等到湘军疲惫之时,与之决战才能有比较大的胜算。李秀成将自己的想法上报洪秀全,结果遭到洪秀全严厉谴责:拥兵自重,胆大妄为!

洪秀全认为李秀成是在搞独立,为了扩充地盘不顾天京守备,并且明令他赶紧亲自带兵回援天京,否则以谋逆处置。

李秀成不敢违令,只好率领六十万大军前来天京解围,同时命护王陈坤书率水营攻打金柱关,切断吉字营的粮道。

洪秀全要李秀成赶紧和吉字营决战,赶走曾国荃。这一战,李秀成本来是不愿意打的,迫于天王的压力才不得不打。

第二十一章 陈玉成之死(1)

天王洪秀全之所以急招忠王李秀成回天京回援,是因为这时天国已经没有其他能打的将领,英王陈玉成这时已经在庐州自寻死路,被一个叫苗沛霖的小人物给害了。

安庆一战让陈玉成的手下精锐损失殆尽,曾国藩不想放虎归山,将湘军全部主力集中到皖北战场,全面攻占陈玉成在皖北的地盘。曾国荃一鼓作气,率部攻下安庆下游的池州、铜陵、无为、运漕、东关等地,庐州的粮道被切断。而皖北的桐城、舒城、宿松、庐江,也都被湘军收复,庐州南面屏障尽失。陈玉成西进湖北曾经驻守过的黄梅、蕲州、广济、黄州、随州等地也都被迫放弃,庐州西线全面瓦解。除此以外,清廷还在庐州北面派驻了袁甲三和胜保的部队。

陈玉成在庐州被湘军层层包围,完全陷入十面埋伏的窘境。对陈玉成更为不利的是,援救安庆的杨辅清、林绍璋和黄文金都已经撤到江南,皖北就只剩下他的一支孤军。

率领一支残兵败将组成的孤军,一味坐守孤城意味着死亡。洪秀全担心安庆失守天京不保,自己的安全会受到直接威胁,陈玉成打了败仗,按军法从事,不得不罚,他对陈玉成的“恨铁不成钢”,自从翼王石达开出走以后,陈玉成一直是天王依赖和信赖的左右手,现在败得如此之惨,让洪秀全很烦躁。而且现在陈玉成兵团主力丧失殆尽,也没人牵制忠王李秀成了。一怒之下洪秀全对陈玉成严厉斥责,并革去他的一切职务和头衔。

二十五岁的陈玉成从童子军中脱颖而出,从普通一兵升到地位显赫的英王,一帆风顺,基本上没有受过挫折,是个常胜将军。安庆会战他独自苦战一年多,最后却眼睁睁看着安庆落入湘军之手。洪秀全这种空前的责罚,对他的自信心也是空前沉重的打击,而革去他的一切职务,让陈玉成的处境更加艰难。而皖北是天京北面最重要的屏障,重振皖北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1861年冬,陈玉成奏请洪秀全封部将陈德才为扶王,梁成富为启王,赖文光为遵王,蓝成春为祜王,并命令他们西进河南和陕西广招兵马之后,再回来克复皖北,以图东山再起。而他自己却坚定地留在了庐州指挥皖北将士与湘军浴血奋战。

就在远征军出发不久,洪秀全的圣旨也发到庐州,命令陈玉成积极与湘军开战,夺粮接济天京。陈玉成刚到庐州不久,城外很快就狼烟四起,第一个赶到庐州的清军将领,还是陈玉成的老对手多隆阿。

1862年2月15日,就在洪秀全的诏书到达庐州的同一天,多隆阿也从舒城出发,率领十四营清军直逼庐州城。

陈玉成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陈德才,让他率兵回援庐州。

可是求援信石沉大海,迟迟不见陈德才的回信,也不见远征军的影子。原来,这封信已经被清军截获。就算陈德才收到信函,他也赶不到。此时,他们已经越过颍州向河南进军。

手无精锐的陈玉成,就像掉了牙的老虎,城外据点很快就被多隆摧毁得所剩无几。加上原本在淮河一带对付捻军的钦差大臣袁甲三也来凑热闹捡便宜,陈玉成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在1862年3月底,庐州城外据点被多隆阿和袁甲三摧毁殆尽,庐州的情形越来越危急。多隆阿截获了陈玉成的求救信,明白了陈玉成庐州城内的处境,急报曾国藩,曾国藩很兴奋,觉得干掉陈玉成的机会到了,下令鲍超的军队也赶往庐州。

陈玉成此时根本不知道信函已被多隆阿没收,待在庐州城里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远征军和捻军的踪影,只好提起笔来写下他的最后一封求救信,是写给护王陈坤书的。

陈坤书是陈玉成的同宗兄弟,这是他唯一可以指望的救兵了,陈玉成听说他的同宗兄弟陈坤书已经率两万人来到天京附近,这才写下了这封字字含泪、句句含血的求救信:“军情紧急,恕不套言。缘弟执守庐郡,望援半载,奏尽苦难,终无援应,以致残妖日逼日近,军情愈见愈难。残妖见我孤城独立,遂纠集皖、桐、舒、六残妖逼近来犯,现下郡城东、西、南三门之外,残妖逼近扎穴,仅离一炮之远。而东北又有定远之妖,离城十余里扎窟,日夜来犯。城边城中天将官兵惊慌不定,日夜不宁。军机事宜,宜在火速。刻下郡中情形万分急迫,诚有旦夕之虑,呼吸之间。”

陈玉成觉得还是不放心,最后仍然不忘将抛出底牌,透露求援的有效期限:“如蒙爱我,旋惠合城,千祈迅速,勿事延迟,祈宗兄准于二月底三月初即要到庐,乃能可挽。”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城之将破,其言也哀,不过当时的通讯手段仍然扼杀了陈玉成的最后一丝希望,这封还是没能送到陈坤书手里,再次不幸地落入庐州南乡清军之手。

曾国藩这时已经是两江总督,统领四省兵马,立即调兵狙击陈坤书部,在江浦和扬州一带挡住了陈玉成的援军。

而此时洪秀全得到陈玉成被围庐州,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他派不出援兵了:李秀成此时远在苏南二次攻打上海,李世贤正在浙江打地盘,杨辅清也被湘军鲍超和曾国葆的湘军堵在皖南。

陈玉成没有等到任何回信,也没有等到任何援兵,只能困守孤城庐州,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苦苦撑到4月底,曾国藩命令湘军在城外架起二十门大炮,不分昼夜地往城内发射炮弹。

轰隆!轰隆!轰隆!

城外湘军和打进来的炮弹越来越多,庐州城的城墙已经千疮百孔,岌岌可危。

更严重的是,庐州城内的粮食却越来越少,陈玉成一筹莫展,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与庐州共存亡。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却意外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这封来信,是一个名叫苗沛霖的人写的。

这封信,让几近绝望的陈玉成看到了曙光。

苗沛霖劝陈玉成放弃庐州,他说是陈玉成坐孤城庐州是个大大的失策,因为困守孤城一直就是兵家大忌。他劝陈玉成攻打河南汴京,只要有了汴京,就能控制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东山再起指日可待。苗沛霖劝说陈玉成前去寿州。他说自己手下兵强马壮,可以帮忙打下汴京,还可以投降太平天国。

安庆都守不住,孤城庐州更难守,迟早是要被湘军打下来的。这一点,陈玉成非常清楚,如果能够打下汴京,控制河南,那确实不错,而且河南人口众多,农民发展潜力很大,东山再起不是不可能。

但是陈玉成有一点犹豫不决,因为要想打下汴京,陈玉成就必须借助苗沛霖的力量。

陈玉成找来两位丞相,谈了自己去寿州发展的想法:“苗沛霖真有韬略,非到寿州不可。”

当即就有一个名叫殷变卿的丞相就明确表示反对:“闻苗沛霖已投胜妖,此人反复无常,诚小人之尤者。依愚见,万不宜去。”

而陈玉成随即召开了一个高级将领座谈会,他说准备突围去寿州找苗沛霖帮忙,没准还真能起死回生。

陈玉成话音刚落,部将们纷纷发言,都强烈表示反对,认为苗沛霖这个人不可靠。

赖文光给陈玉成出主意说:“与其到寿州,不如回天京朝见天王后,重整旗鼓,何患残妖不除也。”

陈玉成的幕僚和手下将领都反对陈玉成去找苗沛霖,是因为苗沛霖这个小人,名声真是太臭了,顶风都能臭十里。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县人,同洪秀全一样,他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上官场干一番事业。

三十岁那年,苗沛霖用全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搞到一个参加秀才考试的资格,高中秀才!从苗沛霖写的诗文来看,此人还真算是出类拔萃,虽然没有进过学堂,但是他的文才在洪秀全之上。可是考上秀才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而靠自学中举人和进士那是天方夜谭,一怒之下他学起了老乡曹操,改了梦想:他要做一个独霸一方的军阀。

于是他便丢掉自己塾师的工作,打起包袱去投靠了捻军首领张乐行,做了他的军师,没多久他就发现做“军师”太不来劲,因为他想要自己领军。

1853年2月,咸丰皇帝的一份诏书,给苗沛霖带来了一个机遇。这个诏书与发给曾国藩的是同一批文件,都是指示地方办团练自保。苗沛霖一寻思,也起了做“练总”。但是搞团练也得有地方政府同意,要登记注册,否则便是聚众谋反的非法武装,会被满门抄斩。苗沛霖找到寿州府知州金光筋,请求取得练兵资格。不知是苗沛霖没有行贿,还是金知府觉得他投靠了捻贼,驳回了苗沛霖的申请。

苗沛霖被这盆冷水一浇,虽然闷闷不乐,热情却丝毫不减,他二话不说,回到凤台开始私自招兵,反了捻军!

1856年,一个炎热的夏日,捻军杀到凤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