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徐向前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人去楼空。他等了一会,跑来一个熟人,向他说:“老兄,你还在这里等什么!指挥部已经下命令撤退了,快到黄花岗去集合!”

  徐向前这才意识到,整个形势危急。他跑到阵地上,叫上最后坚守的几名战友,一同奔向黄花岗。

  一路上,看到脖子上系红带的战友,也正找不到去向。徐向前向他们挥手呼叫:“走,到黄花岗集合!到黄花岗集合!……”

  失掉联络,没有目标的战士,随着他的声音,一个个跟上来。事到如今,多收容一个兵,就多一颗革命的火种。徐向前一路走,一路呼叫着。他身后的人越来越多了。

  他,成了最后撤出广州城的“收容队长”!

  崭露头角的党代表

  广州起义,革命军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张太雷,牺牲在战场,其他一些领导人,分散转移,有的去了香港、九龙,有的从香港转赴上海党中央,有的奔向东江。一部分武装,连夜撤退到广州以北的花县。

  花县,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这里从1924年起,就有共产党的组织,广东农民运动的著名领导人彭湃,曾经两次到花县,视察农会,宣传革命。这时的花县,党的组织已很小了,农民运动处于败落的局面。徐向前率领队伍一路追赶,赶到花县,才找到从广州撤出来的部队。

  革命军的一些领导骨干,在花县城县立第一小学举行了会议。这是广州起义后的第五天——12月16日。徐向前作为工人赤卫队的领导人之一,参加了会议。会上首先讨论队伍整编。从广州撤出来的,共1000余人。编成一个军,人数太少;编个团,人数又多了些。大家议论了一番,决定编成一个师3个团。称它为第几师呢?不能等上级的命令,只得像给一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似的,众人来提名。有人听说,红一师的番号有了,在北江,是朱德领导下的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部队;有人说,听说红二师的番号也有了,在海陆丰,董朗是师长。

  有人提议说:“我们称红三师吧!”

  “三师的番号也有了。”有人说,“听说琼崖游击队已编为红三师了。”

  数来数去,红四师的番号还没有。于是会议决定:编为红四师。经过民主推选,叶镛任师长,袁裕(国平)任党代表,唐澍任师党委书记,王侃予任政治部主任。师下编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团。徐向前任第十团党代表。

  队伍编起来,到哪里去呢?花县显然不是久留之地。会议决定去北江,找红一师会合。但是红一师到底又到了哪里呢?不能盲目行动。于是,师部一面派人去打听,一面命令部队休息待命。

  这时,从广州城里陆续传来消息:反革命正在那里大搜捕、大屠杀。敌人象患了“恐红病”,只要从谁家搜出一条红布、一块红绸子,就把人抓走;听到一个说北方话的人,不问青红皂白抓起来。穿红衣裳的新娘子,也被视为“异党”。广州,一片恐怖!大街小巷,到处是尸体。五六天之内,被杀死的人有5700多。 花县一带的地主豪绅,趁机兴风作浪,驱使民团,每天围攻红四师,呼叫着,放冷枪。闹得红四师日夜不安。派出部队去打,他们跑了,过一会又转回来。象一群讨厌的苍蝇,日夜围着花县城,闹得人心惶惶,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徐向前向叶镛师长说:“讨嫌的民团,非要狠狠教训它一下不可。不然,我们路都走不出。”

  叶镛说:“好吧,你带部队去打它。”

  徐向前领受了任务,亲自带领一个连,出了花县城。正巧,一群民团又围攻上来,徐向前向战士们说:“追!对付这群东西,要象打狗一样,一步不退,猛追!”说罢,带头冲向前去。

  民团惊慌而逃。徐向前率领战士紧紧追赶,一直追到城郊象山脚下,在这里,徐向前和程子华相遇了。他俩曾在武汉军校同事。徐向前和程子华虽有一面之识,事过两年,已认不出了。程子华却记得这位队长。见面叙说之后,程子华说:“民团太讨嫌了,象疯狗一样,比正规部队都难打。”

  徐向前说:“你就用打狗的办法打它!”

  战士以为这位党代表说玩笑话,徐向前却又认真地解释说:“你们在乡下,没见过讨饭的人打狗嘛!有的人,拿个棍,边打边退,那狗总是追咬不放。也有的人,举着棍子,迎上去,追着狗打,狗就逃跑了。”一番通俗的比喻,把战士们说开了窍。队伍中,很快传开了“打狗”的故事。

  傍晚,民团又来进攻,红军战士穷追猛打,终于把疯狗似的民团治服了。两天过后,当红军从花县出发,沿着去从化、龙门到紫金的山路行军时,一些村庄的民团,不但不敢再扰乱,还在村边插上木牌,写着“欢迎来境,欢送过境”的大字。从此,在红四师中徐象谦的名字,连同“打狗战术”,在许多人中传颂着。

  战场,是指挥员最实际的课堂,又是检验勇气、才能和智慧的场合。徐向前这位不爱多语的党代表,受到干部战士的爱戴。在红四师向紫金和海陆丰进军的途中,徐向前升为师参谋长。沿路经历了不少的战斗,每一次作战,他不是亲自率领十团迎敌,就是协助师长指挥。他成了叶镛的得力助手。

  叶镛师长是四川人,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生,住过滇黔干部学校,在中央独立师和第四军教导团任过连长、营长。花县改编当上师长,一下子指挥3个团,对这位年仅20岁的人来说,有些力不从心。一路上,幸得徐向前这位有实战经验,当过参谋和团副的人协助。行军中,叶镛师长总是和徐向前走在一起,两位黄埔军校同学,亲密合作,互相支持。

  红四师从花县出发,日行夜宿,经过10几个日夜,到达紫金县境。在紫金,发生了“红军智擒伪县长邱国忠”的故事。

  紫金,是罗浮山脉东侧的一个小县城,距离惠阳约120公里。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紫金的人民都起来参战。周恩来和彭湃曾经到过紫金。1923年春,这里办过农会。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紫金的革命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曾举行过“四.二六”大暴动,攻克了县城,活捉了伪县长郭民发。因此,在国民党反动派眼里,紫金是一个要地。县长邱国忠,曾是国民党军队的少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红军经过汕头西进紫金县境后,邱国忠惊慌万状,多次向广州求援。

  徐向前率领红四师第十团,先头进入紫金县城附近的黄花村时,邱国忠误认为广州的援兵来了,便派人出城联络。徐向前和叶镛师长得此情况,将计就计,冒充是广州的“援兵”,派人请邱国忠出城迎接。邱国忠不知是计,天刚亮,率领县政府17个头目,迎出城来。红军不放一枪,把他们全部活捉,占领了紫金县城。接着又把邱国忠反手绑上马,给他披件大衣,由他领路奔向龙窝,又将那里的一部分反动武装消灭。群众这才知道,红军来了。

  邱国忠在紫金县民愤极大,国民党反动派和这个伪县长,杀害的革命干部和群众不计其数。仅在龙窝南的炮子圩,一块“古井丘”里,反动派就集体屠杀了革命干部和群众450多人。烈士的血洒满了稻田,溢出田埂,流人琴江。当地人民把这块革命烈士染红的“古井丘”称为“血田”。为了以血还血,惩办反革命邱国忠,红四师应群众要求,在炮子圩召开了公审邱国忠的大会。会场上悬挂了一副对联:“血债血还,血海深仇今朝报”,“公事公办,公审台前案注销”。在6000多群众、军人激昂的愤怒声中,宣判邱国忠和一些反动头目的死刑。

  炮子圩的人民,热烈慰问红军。在中共紫金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组织下,四乡群众组织起醒狮队、后勤队、妇女洗衣组,家家户户舂米糕、打糍粑、炒米花、煮擂茶,请红军作客。徐向前和远征到此的战士们,沉浸在热情和欢乐中。

  队伍又要开进了。在炮子圩小山前,徐向前向部队宣布说:红四师就要和红二师会合了!不远就到海丰城了!他要求红军战士:“要爱护百姓的一草一木,要不怕艰难险阻,继续前进!”

  徐向前这次讲话,炮子圩一些群众都听到了。他那浓重的山西口音,挥动有力的手,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那以后,在紫金县人民群众中,久久流传着徐向前和红四师智擒邱国忠的故事。人们把徐向前和红军说得神乎其神。此后,人们还把徐向前集合队伍讲话的一块草地,称为“红军坪”,竖起一块小石碑,记载着红四师奔向海陆丰的一段光荣历程和徐向前战斗的足迹!

  在海陆丰的岁月

  1928年元月,徐向前随同红四师,经过长途转战,来到了海丰县城。在这里,红四师红二师会合了。

  海丰,是东江人民心中的红都。它南临大海,背靠莲花山。海丰,又是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的故乡。彭澎出生在这里。他1921年5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海丰。当了近一年的县教育局长,便辞去局长职务,在龙山妈庙前,宣布成立广东的第一个农民协会,亲任会长。他还把他从地主家庭里分得的那份地契,当众焚烧,把土地分给了农民。从此,农民称他“彭菩萨”。海丰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农会的灵魂是彭湃,要知农会是什么,晓得彭湃便是。”1924年至1927年,彭湃先后在海丰发动和领导过多次农民斗争和起义。海丰的苏维埃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诞生最早的一个革命政权。

  徐向前率领红军来到海丰城,看到一派革命景象。1925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他作为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军官,随军东征到过海丰。对彭湃的名声和海丰并不陌生。事隔两年多,他又领兵来到海丰。在《奔向海陆丰》一文中,徐向前激情洋溢地描绘了到达海丰的情景:

  “……群众热情很高,到处红旗招展。各村庄的墙壁上,写着‘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的红字标语。群众听说我们是从广州下来的红军,热情万分,家家让房子,烧水做饭。虽然语言不通,但人们打着手势表示对红军的热爱。

  “在海丰城里的红场上,举行了几万人的群众大会,欢迎红四师。彭湃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只有二十多岁,身材不高,脸长而白,完全像一个文弱书生。他身穿普通的农民衣服,脚着一双草鞋。”“当他讲到广州起义失败时,把手一挥说:‘这算不了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他那逻辑性很强、说服力很大、浅显易懂的讲话,句句打动听者的心坎,使人增加无限的勇气和信心。” 彭湃的革命气质和文才,是海丰人民和红军深为敬仰的。群众中流传着许多他的故事和他写的诗歌。他有这样一首反对封建、反对迷信的诗歌:

  神明神明,有目不明,有耳不灵,

  有足不行,终日静座,受人奉迎。

  奉迎无益,不如打平,铲个干净,

  人群进步,社会文明。

  红四师来到海丰,与红二师胜利会合,使海丰这个红色的革命城市更加火红。四乡的农民武装,趁机大发展;反动的“白旗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