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凡尔纳传-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抒情剧院并不是理想的避风港,相反,经理秘书的日常工作繁杂又紧张,成了他不堪胜任的沉重负担。每天穷于应付,例如,有些剧作家非要把他的剧本在本院进行彩排,死磨硬赖,要表示同情又爱莫能助;对于脚本已获彩排权,但坚持不准修改的作者,则要据理力争,严词驳回,甚至不惜以停排做警告;还有的演员不满意自己的角色,有的则自己锁定角色,要好言相劝,尽量安抚;此外还得修改其他作者的剧本。事无巨细,由他一人承担。种种琐事,不只占去了整个日间,而且弄得精疲力竭。秘书工作并不比临时缮写员、年薪600法郎的工作好多少。写作,只好挤掉睡眠时间。

  只有布列塔尼人的坚忍不拔性格和青春年华的强壮体格,才有可能承受日夜兼程拼搏的生活熬煎。儒勒每夜坚持写作,街上煤气烟点燃又熄灭了,东方发白,旭日初升,稍事休息,又得去戏院上班。尽管他经受着神经痛、严重失眠和难忍的孤独的折磨,仍日复一日,笔耕不辍。

  1852年,《家庭博览》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加利福尼亚城堡,或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是用民间方言俚语写成的散文体喜剧,篇幅不大,又无特色。剧本题材,是借用阿拉戈的书中内容,讲述加利福尼亚淘金者的冒险故事。这年冬天,儒勒首次撰写一个中篇小说,名叫《马丁·帕兹》。

  他曾在阿拉戈家中会见过一位叫梅利诺的秘鲁画家,听他讲述南美洲印第安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混血儿的不幸遭遇。他便动手构思《马丁·帕兹》。儒勒按图索骥,根据这位秘鲁画家一本水彩画集描写南美洲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小说不能说是成功的,因为他丢掉了他在《乘气球旅行》中体现出来的只属他个人的不多的特点,又没找到他自己新的特色。南美洲太陌生了,借助于别人的故事编织自己的幻想,参照一本画册描写南美洲的风土人情,那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这是一次难得的试笔,是由一个平庸的剧作家向有才华的大作家转变过程中又上一个新台阶。一个作家,特别是有影响的作家,要形成他个人的独特风格,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年不懈地探索、积累和磨炼。

  由儒勒和卡佩编剧、英亚谱曲的歌剧《捉迷藏》,即将在抒情剧院公演。为筹划剧本彩排,儒勒中断写作。1853年4月12日,《捉迷藏》意外的成功,首演一炮打响,舆论界评价颇高,该剧连续演出6周以上。在当时,这算一个不小的成功,比起《断草》更辉煌。可是儒勒对此无动于衷,他再也找不到《断草》首演式那种飘飘然的感觉了。如果说高兴的话,那是为好友英亚和卡佩高兴。他已无心去追求这种表面的成功、一时的荣耀了。他感到有一种内心的冲动。有一种新的觉醒,虽说这种感觉有些朦胧,但正在改变他的整个生命的航程。为此,他心甘情愿离群索居,面壁十载,受尽人间的孤独之苦,寂寞的煎熬。

  1853年,春天的巴黎,热闹至极,整个法国为法皇路易·拿破仑的婚礼忙碌,王公大臣、旧宠新贵、政变有功者和暴发户,更是马不停蹄。新王后不是王族血统,而是一个叫蒙蒂赫的西班牙绝代美人。因为考虑欧洲各国王室必有异议,婚礼更是豪侈无比,既有东方的庄重富丽的氛围又有西方轻松欢快的彩调,是一种东西合璧、不伦不类、非牛非驴的混合物。

  在婚礼大典和皇家招待会上,大出风头的人物,都是沾满无辜百姓鲜血的刽子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叫圣阿尔诺①的元帅。这个生性狠鸷、刚愎黠傲、杀人如草芥的将军所以臭名远扬,因为他在侵占阿尔及利亚时,活埋过数百阿拉伯人,其中有不少妇女和儿童,他还把躲在山洞中的抗法战士活活堵死在里面。他又因为拥戴拿破仑政变称帝有功,被授予元帅。
①勒鲁瓦·圣阿尔诺(1798…1854)法国政治、军事要人,法国元帅,以残酷称著。

  当自诩为“和平总统”就任第二届共和国总统伊始,共和国法国军队就出征意大利镇压了加里波第①和马志尼②为首的意大利共和国,翌年又进军罗马扼杀罗马共和国。随后,国内开始肃整,为其推翻共和制复辟旧日王朝的政变廓清道路,相继废除普选法,镇压反对派,把共和派知名人士和有影响的人士赶出国门或流放海外殖民地(如法属圭亚那和新喀里多尼亚),流放者九死一生。
①加里波第(1807…1882),意大利民族英雄,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②马志尼(1805…1872),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家,民主共和派领袖和思想家。

  儒勒·凡尔纳在拿破仑反动内外政策的压制下的极端困难时期内,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构思作品。同时,他又陷于困惑,残酷的现实和他当年期望的共和国之间差异有天壤之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写作,只有写作才能摆脱这解不开的烦恼,在自己作品中,只有在自己的作品中才能找到并实现自己的理想。1852年《家庭博览》杂志7、8号连载了他的《马丁·帕兹》。虽说这篇小说丧失了《乘气球旅行》所表现的某些独具的特点,但却反映出作者作为作家若干必备的素质。有一位叫夏尔·诺埃尔·马丁的著名评论家,为本小说写了一篇序言,他认为:“在写景方面,儒勒·凡尔纳跟维克多·雨果一样,是个充满幻想的人。他从心里看到种种场景,然后以令人吃惊的准确性将这些场景描绘出来。……儒勒·凡尔纳取得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善于让千百万读者领略到他自己从内心里见到过的东西。”

  出乎意料之外,皮埃尔·凡尔纳对儿子的新小说《马丁·帕兹》评价甚高,建议儒勒申请法兰西文学院的奖金。可是,父亲的建议没有得到极不满现状的儿子的赞同,他在回信中以冷讽热嘲的口吻说:

  “说到法兰西文学院的奖金,那实在太感谢了。要想获得这种奖金,就得像加入法兰西科学院的荒唐大合唱那样施展阴谋诡计。往往是拿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东西不一定非拿出来不可。因此,与其去施展阴谋诡计,倒不如做点更有益的事情。”这是儒勒·凡尔纳对拿破仑三世和他的政府愤懑情绪的一种宣泄,也是对它们的蔑视,不肯与之为伍。

  1854年《家庭博览》发表儒勒的《扎夏留斯师傅或出卖了灵魂的钟表匠》。故事梗概是钟表匠扎夏留斯心灵手巧,野心巨大,他发明一种控制系统,能够揭开“灵魂与肉体结合的全部秘密”,并且这个系统征服和调整了时间,倒时100年,他将得永生,长生不老。

  这个怪诞小说,可以视为儒勒·凡尔纳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的标志。如果说,他此前的创作,除了剧本外,小说就是地理探险就是游记类作品,而《扎夏留斯师傅》虽然很粗糙、很不成熟,但可以划归科学幻想类作品,并且探索科学与哲学关系,恰如他在给他父亲皮埃尔·凡尔纳老先生信中说的那样:“……必须看到,整篇东西均发端于某种哲学概念,而这种概念融合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中,这是作家的责任。在生活中,没有一种事实,没有一起事件不产生某种道德见解。”

  从科学发展史上看,19世纪中期发端于西欧的近代科学,发展达到一个高峰期,由于基础科学和数学若干方面存在突破性的进展,带动了应用科学和工业技术飞速发展,电能和汽能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丰富了社会物质文化,改善人类生活。与此同时,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也被用来压迫和掠夺他人的有效手段。蒸汽机的发明,使火车四通八达,达到世界各个角落,轮船航行于五洋四海,通向世界各个港口,为北极探险准备破冰船,但也促进英法等西方航海发达国家实行炮舰政策,扩大、瓜分和重新瓜分海外殖民地。

  由于科学发展和科学方法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加深,正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创造第二自然,但要是违反了自然规律,破坏大自然,最终必然毁灭人类本身。这些问题,在19世纪已有争论,而1854年各派观点争论尤为激烈。儒勒·凡尔纳正是通过《扎夏留斯师傅》形象地参与争论,阐明了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儒勒·凡尔纳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正在确立(虽然还有些天主教世界观的残余),为他的科学幻想腾飞准备了哲学基础。

  我们前面提过,儒勒·凡尔纳的早期作品,受到库柏、阿拉戈和爱伦·坡的交织影响,而在《扎夏留斯师傅》中又见到霍夫曼的影子。霍夫曼的作品有宣扬神秘主义、描写“不可思议的黑暗势力”消极一面,也有采用讽刺手法揭露社会不公的积极一面,更主要的是霍夫曼具有锐敏的观察力和非凡的想像力,运用人们意想不到的怪诞形式,站在特殊角度观察事物,像一只魔镜一样。

  儒勒·凡尔纳在《扎夏留斯师傅》中,不过借助霍夫曼的“魔镜”这种怪诞形式,借用爱伦·坡的奇特的推理方法,通过钟表匠的乖张形象表述自己的一种理念。爱伦·坡的作品总的给人以一种恐怖、阴暗和无望的感觉,他的科学性不过是他借以表达变态心理、发泄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手段。而儒勒·凡尔纳则希望人类不断发现自我,在征服世界、征服宇宙中不断完善自我。

  《捉迷藏》一剧演出成功,抒情剧院经理塞维斯特要求儒勒他们再写一出戏,准备在下一个戏剧季节上演。于是,他们又开始合作,写了一部滑稽剧《马若蓝的伙伴》,该剧于1855年上演。

  1854年,巴黎遇到多年少有的难耐的夏天,赤日炎炎,酷热难当,呼吸都感到困难。同时,拿破仑三世为扩大在中东的势力,于1853年联合英国、土耳其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此时战事方酣。国内出现了厌战反战情绪,帝国政府进一步实行高压政策,令人感到窒息。自然的和非自然的气候恶劣,又兼日间琐事缠身,穷于应付,夜间伏案写作,睡眠不足,生活无序,营养不良,心情郁闷,压抑,儒勒的身体终于垮下来了,神经濒于崩溃。尽管生活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大都会里,儒勒仍感到形影相吊,孑然一身,孤苦无依,痛苦至极。由于这个社会人情冷漠,互不关心,他的苦楚只能向父母亲倾诉:

  “我的精神紧张到了极点,我的舌苔变厚,不停发烧,我再也不能好好闭上嘴巴,真痛苦极了!我像一条正在消化肉块的蟒蛇,或者像一个正在工作的戏剧批评家一样口角流涎。即使如此,我仍不顾精疲力竭,用最后5个法郎作一次长达80里的旅行。星期六晚上,我乘游览火车到敦克尔克,游览了阿洛斯特。敦克尔克一个美丽的海港,并完全荷兰化了。这样,我终于见了北海。”①
①据让·儒勒·凡尔纳,儒勒·凡尔纳的幼孙考证,儒勒·凡尔纳去敦克尔克旅游应当在1851年,但从儒勒·凡尔纳致父母亲信中,似仍应1854年。

  北海的铅灰色天空,苍凉的大海,也许与他当时孤独的心境相吻合,心中不由浮起一种凄怆的感情。这种单调的北方冰冷的大海,似乎使他更为动情。此后在他许多作品中出现过北方这种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