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少数民族五十年经典文库-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措施,他们拿出来了,而且这样快,就在戗堤毫无进展的时候,进占的办法就出来了呢?
  在神门河口的下游,正当三门峡三股雄流冲击喷射的中心,一柱石壁傲然屹立着,这就是古来闻名的“中流砥柱”,中国民族性格的象征。三门峡的艄公把它叫做“照我来”。几千年来,黄河的船夫在三门峡找到了一条路,这条路,就是骑着大浪冲击。哪怕迎面劈来的石劈,眼看就把木船碰碎,掀翻,也要顽强坚持,勇往直前。“照我来”就是神圣的召唤。就在劈头猛撞的刹那间,大浪从石壁反扑回来,把木船托过一边,——正好闪开石壁,顺流而下。粉身碎骨的险境也变成破浪前进的坦途了。
  猛攻神河的人,正是在困难面前充满自信的人,从千军万马找到了力量和信心,从当面的困难看出了胜利的道路。
  “黄河上没有回头路,”不向前猛攻是站不住脚的。硬顶着激流的上游堤角,这是黄河全力争夺的焦点,也是猛攻神河的“冲锋阵角”,“重型炮弹”就从这里迎头猛击!下游堤角是激流迂回包抄的“侧翼阵角”,特大块石就从这里固守侧冀!——巨大块石和混凝土四面体,组成了连续突击的冲锋部队,两路出击,一路抢占前进要点,一路稳住侧翼阵角;小块石则是支援冲锋和占领阵地的主力部队。一旦两角露出水面,小块石立刻全线出击,趁势扩展堤头阵地,掩护两角继续猛攻。正是在这反复冲击的时刻里,黄河下游创造的“葡萄串”和铅丝石笼,表现了出色的黄河性格:你把这块冲跑,那块就拖住了,你把那块冲跑,这块又拖住了;一扒住堤坡,就把整个阵脚稳住,沉到水底也要占领住水底的阵角;顽强执着如同猛攻神河的人们。
  八个钟头以后,被激流冲垮的三米堤头,又夺回来了。戗堤还是十二米,但是——脚根站稳了。十一月二十日白天,是淘刷坍塌最凶的一天,也是戗堤进占最快的一天。二十一日晨七时,六十米宽的龙口,已经被戗堤横断了二十二米,把神门河的脖子掐得紧紧的。激流一旦挣出龙口,直吼的山摇地动,满河浪花。激流中心“油沫锅”从未有过这样暴跳如雷而又乱成一团的浪花。守望着龙口的老河工忽然说:
  “黄河乏了!没有劲了!”
  这里有个发人深思的插曲。当时神河的流速,达到每秒七?二一米,超过设计流速(五·五)一·七一米,落差达到二·九七米,龙口的水深都测不成了。五百公斤的测深锤“重铅鱼”,刚一触及水面,就甩到半空,飞鱼似的,沉不下去。什么电线测深仪,回声测深仪,测出来的数据都是乱糟糟的。整个班水下情况不明。能不着急!猛听得一声慨叹,值班指挥员赶忙问道:“你说什么?乏了?怎么看出来?”“还用着看吗?”老河工指着水下说,“听都听出来了。这不是!空空,空,石头扔到水里不多滚动就站住了,不是古隆隆隆隆流出老远去了。截流堤在水下顶到对岸了——顶多三米深!”水情组的技术员一旁听着,只乐的欢跳起来:“就是三米!我们测了又测,算了又算,都是三米,就是不敢相信,总以为是测错了,没敢上报!”你没有勇气上天,到了南天门还以为是个蛤蟆洞呢。
  当切断黄河的庄严时刻临近的时候,人们无所畏惧,也睡不着,——担子重啊!只是和黄河打上几个回合,顿时信心百倍,好像整条黄河的力气都跑到了自己身上似的。时间也变得格外宝贵了。中国有这许多大江大河,到处都在修筑水利工程。长江三峡这个二十倍于三门峡的世界水利工程的绝顶,还等待着人们攀登。一条神河要截上二十五天,这还了得!
  时间,时间,决定一切的还是时间!多少人还在预计着截流高潮的到来,多少人还在设计着进占神河的方案,多少人还在等着注定的失败。可是突然,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黎明六点四十五分——戗堤飞斩千尺浪:神河断流了!
  顷刻之间,如同两岸的悬崖峭壁突然崩塌下来,峡谷深处爆发出震撼山岳的一阵欢呼,满盖住大河南北的人们,突然冲下陡岸,冲上戗堤,在河心拥抱起来。这是大河劈开的两岸石壁在拥抱,这是太行山和伏牛山在握手,这是三门峡人在欢呼黄河历史的第一个幸福的黎明——戗堤合龙了!黄河腰斩了!三门峡再也看不到恣意狂奔的激流了!万里黄河的幸福黎明开始了!
  在三门峡切断世界上最凶猛暴烈的大河,只用八天时间,只抛投了近四万方的块石和一百六十八块混凝土四面体。这是没有先例的。
  “世界水平,也不过是把黄河切断吧?”党委书记张海峰同志在决战的前夕曾经这样说。当时,我们不怕“国际水平”,可也没想到创造世界第一,我们只想截断黄河。可是神河一断流,三门峡跃进一年也嫌慢了。总工程师汪胡桢说:“三门峡也可以说是长江三峡的试验室。一九二四年加拿大的石规纳河截流,公认为最难,头次失败了,另开新的引河,两个月才堵住,流量只七一五秒公方(我们是二○三○)。美国最大一次截流,是一九五一年麦克纳瑞水坝,龙口宽七八米,水深一八米(我们宽八七米,深二六·五米),中途截不动,停工十六天(我们一鼓作气,八天完成)。共用十二吨四面体二○八八块,别种材料七五○○○方。我们把当代水工技术同黄河堵口经验相结合,只用十五吨四面体一六九块,铅丝石笼一七九个,葡萄串石头四十四串,大小石料近三七○○○方,就堵住了。”
  黄河大练兵,三峡创奇迹。我们不光向黄河要水,要电,要粮,要土地,还要时间。突破了技术就赢得了时间。水工技术正是以流速为标志的。“我们征服了七?二一秒的流速,再做黄河其他口门就不困难了。到长江做三峡工程也有信心了”。
  大自然赐给我们这样伟大的河流!当我们把万里黄河捏在手心的时候,它能给我们多少东西! 
 
 
  
 
 
五指山上飘红旗 
李英敏'京族'
 
  (一)不速之客

  一九四四年,当映山红开满山岗、布谷鸟唱出春天的颂歌时,我们纵队司令部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客人。在战争的岁月里,除了自己同志外,我们很少或者说没有接待过什么客人。这位客人来自五指山,还是黎族人民武装的领导人,这就更加引起批战员的重视和注意了。
  来客名叫王国兴,约三十多岁,健壮的身躯,古铜色面孔,粗眉大眼,像一座朴实粗犷的塑像。他身穿一套蓝靛染的土布民族衣服,一副忠厚强悍的样子,如果不是陪同他来的四支队的同志介绍,很容易使人以为是海南岛西部山区的农民或猎手,何况他还会说一口乡土话呢。
  我那时在抗日民主政府担任行政领导工作,党政军领导一元化,我负责接待这位既尊贵又特殊的客人。
  他看到我们这些人住的、穿的、吃的,感到非常惊讶,一再追问陪同他来的四支队的同志:“这是红军和共产党住的地方吗?这是司令部、民主政府住的地方吗?……”
  当时,海南特委、抗日民主政府和纵队司令部驻在澄迈县六勒岭上,这里是连绵几十里的原始森林,离村庄很远,住的都是用茅草、葵叶盖的草寮。我们已经在这里度过一个严寒的冬天,全靠烤火过日子。衣薄食淡、疾病缠绵,不少同志永远安眠在这里了。
  按照冯白驹同志的布置,我们给客人搭了一间比较宽敞的草寮,勉强抽出一张军用棉毯、一张席子、一条面巾、一个茶缸,还特意用竹子做了一支水烟筒,这就是我们接待客人的全部东西,可在当时是够阔气的了。他走进草寮,坐在火堆旁,抽起水烟筒,非常满意地对我说:“看得出,你们是很艰苦的,可是非常真心地待我,非常真心地待我这个黎人……”
  使他更感动的是和领导同志第一次会见。当他走进草寮见到我们几位领导同志的时候,就要跪下来行大礼,冯白驹同志伸手把他扶住,拉到床沿坐下,并且激动地对他说:“我们是同志,我们是骨肉兄弟,你千里迢迢来找我们,我们的心里已经很感动了,请你千万不要把我们当外人看待。”王国兴刚坐下来,就流下激动的眼泪说:“红军父母同志,共产党父母同志,我王国兴领你们的情,请你们赶快出兵救我们黎人吧,不打败国贼,我们黎人不得活了……”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在坐的人,眼眶都红了,还是冯白驹同志撑得住说:“国兴同志,请你放心。黎族兄弟的苦楚,就是我们的苦楚;黎族兄弟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一定想办法,不会让你空手回去的……”
  那天晚上,他拉着我坐在火堆旁,谈了很久,当他知道我不是海南岛人,觉得很惊奇,问道:“你为什么要来我们这个苦地方呢?”我说,一个共产党员,只要革命需要,什么地方都要去。他马上追问:“什么叫做革命?”我说,赶走日本鬼子,打败国贼,使穷苦人得到解放,过上好日子,就叫做革命。他默默点点头。接着,他详细问过我的年龄和经历后,无限感慨地说:“你们红军、共产党个个是能人啊!”
  就这样,我和王国兴交上了朋友。   

  (二)官逼民反

  王国兴是怎么找到我们的?又是为什么找我们的?得先从黎族人民武装起义说起。
  在海南岛的中部,有连绵几百里的大山区,最高的山峰有一千八百多公尺,像巨人的手掌伸向碧空,这就是有名的五指山地区。
  在这片山林里,聚居着三十多万黎族人民和五万多苗族人民。五指山区虽然有丰富的矿藏和自然资源,黎族苗族人民却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竹篱茅舍的极端贫困落后的生活。历代的统治者,一直把这些少数民族当作奴役剥削的对象。国民党的统治,更加野蛮和残酷,他们污蔑黎族人民是“长尾巴的野人”,并装到大木笼里运到广州展览。这不仅是对黎族人民的侮辱,也是对人类尊严的挑战!
  一九三九年二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海南岛,国民党大战而逃,大量的军队(保安团、守备团、游击队)、政府机关(专员公署、十几个县政府、好几十个区乡政府)都逃到五指山去。巨大的灾难落到了黎族苗族人民身上。这些蝗虫、山蚂蝗以“征粮”、“征税”的名义,夺去黎族苗族人民百分之五十、六十,甚至高达百分之八十的收获(包括粮食和其他作物),每户人家每年还要交多少土布和木棉被,最难容忍的是无穷无尽的差役。除了抽壮丁当兵以外,还要有各种劳役:为这些老爷们挑担、抬轿、盖房子、种菜、砍柴、挑水。国民党班长、保甲长以上都要坐轿子。各个村寨的青壮年不仅全被拉差,而且是无偿劳动,服役者要自带口粮。没有口粮的,只好挨饿。这真是一座名符其实的人间地狱。
  仅仅是一两年间,整个五指山区(当时划为白沙、乐车、保亭三个县)田园荒芜、生产凋敝,黎族苗族人民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不仅是男人一丝不挂,连十多岁的大姑娘也没有一块遮羞物。但是无尽的奴役、剥削还落在这些不幸者身上,白沙附近有座高山,有很多黎族人民倒毙在这里,成了“白骨岭”。为了生存,许多人(特别是住在大路旁边村寨的)纷纷逃到深山老林中去。
  就在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