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新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狗仔的父亲李招福比海瑞小上两年,同为一村邻居,自成儿时玩伴。虽后所行之路不同,但儿时种下情义甚重。比之海瑞后无所出,他倒是儿孙满堂,狗仔已是第六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其也确有让狗仔过继之意,只是也同为面生之人,不好先行提出。遂让狗仔从旁提示,可狗仔憨厚,哪懂这些,此事就一直托到今日而未成!

    海瑞听狗仔言语,不免有些心动,也明白了狗仔为何不敢接下字据。乡村之民最惧闲言,古代之人又重名声,若无亲无故接下遗产,势成村民口舌,实难承受。再者,扫他家之坟,偶尔为之尚可,但若世代依之,则是不妥,流言蜚语当是难免。趟若认下子嗣,则就理所应当。如此一可免去村民闲言,二来阿母在天之灵或也能得些安慰。

    但心动不代表行动,若是接到急递之前,海瑞或许会应下,可现在却不得不考虑一番。

    “狗仔,我若能有你做我儿子,确也欣慰。可我阿母说过,要想做个好官,就别想顾家。此去吉凶难料,还有可能牵连于你。你若继我膝下,福祸难料啊!你可想好了?”

    狗仔虽不大明白话中含义,但也确有继到海瑞膝下之意。不为三亩田地,只为了对这老者的敬重。于是坚定的回道:“我就当你儿子,阿爸!”

    说着狗仔就给海瑞跪下,“咚咚咚”的连嗑三个响头。

    “哈哈哈…起来”海瑞大笑着将狗仔扶起说道:“好,既然你想好了,那我这就去跟你阿爸提去!”

    说罢拍拍狗仔的肩膀,向着门口走去,狗仔亦是十分欣喜的跟上!

    真是:伤愁满志离别意,凌云壮志却有寄。莫叹世间无常事,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卷 新朝新政 第十二节 整顿京军(一)
    继光自从搬进了建在德胜门外原京军总兵官府的督师府里,在蓟门的两个小妾也跟着过来。戚继光自然是识大体的人,他也知道他此次的任命,已经引来众多非议。不管皇上是如何信任他,但嘴始终还是在别人身上!若不是因为其原部下陈大成年老,怕其不服于新任蓟州总兵陈弟,才将之带到京军中,其余的他是一个也不敢带过来了。就连原属于他的一百二十名府兵,他也只带了一哨(十二名)充为近卫。他想以此告诉别人,‘戚家军’已经改姓陈了。他现在所领的京军乃皇上禁军,只能姓皇而不姓戚!

    但他的这番举动,并未止住京城里的闲言闲语。参奏的本章也是一本接着一本往乾清宫里送。若不是此前我‘安抚’过王国光与梁梦龙,再加那场盛宴,估计情况会更加的恶劣。以戚继光的性格,愤而辞官,以示清白,也是大有可能的。

    朝中虽然还算平静,但京城中的老百姓却是传的纷言四起。此时的京城里大约有人口一百万左右,城外却有在册四十万的京军。明时的军户随卫所迁移,到了一地就以耕种该地之军屯为生!有四十万兵就有四十万户人家。历史的原因,这些京军军户大都在这京城一带居住甚久,有些还是几代人都是住在这京城一地。久而久之,很多军户都在这里安了家,置下些许产业,也与这京城中的人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如今听说戚继光是来整顿京军的,整顿就代表会改变他们现有的生活方式。

    曾经给军队里的将官们送了钱,家里的男丁只需在兵册上记个名。不用跑到军队里过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家里也多了一个劳力。而将官们一来可以收礼,二来可以领空饷,自然是何乐而不为呢?这是造成京军空额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要整顿,这些空额自然是要补上的,送过的钱也就白送了,收了钱的心里当然也是害怕的紧。而送不起钱,家中有男丁在军中服役的也有他们担心的地方。整顿不单单是补空额,还会有一些人被驱出京军,调往其它卫所,那么军户自然也要跟着过去。现如今这京军已经很多年没打仗了,如果是调到一些边防之地去,那就难说了。而且在边防一地耕种,除了会受到敌人的扰掠外,战时全家人都有可能被临时充作兵丁。另外,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官员腐败的现象也会有所收俭,而在边防重地上,却就不同了。除了会收到更重的盘剥外,如果碰到一个会杀边民以充敌数,冒领军功的将领,他们的性命都难保!

    于是,官将胆战心惊,军户担心受怕。再加上那些官将们多为托关系走后门得来的,这样一来,小小的京军改革就完全触动了整个京城的神经,甚至是整个大明朝的神经。大家都在想着如何可以阻止这场变化的开始,有些人甚至加快了收集戚继光不法的证据,希望能赶走戚继光!但现在的他们,已经不能再像历史上那样,用一些捕风捉影的言词来参赅,毕竟有我这个皇上在戚之身后支持!

    当然,戚继光面对的也不全是不利的局面,有害怕反对的,自然也有一些是赞成支持的。那些在原本的京军官僚体系下不得志的人,还是希望戚继光能给他们带来光明的,而且大都这样的人,都是一些正直的人!再加有王国光、梁梦龙等一批戚之好友的支持。张佳胤的到任,又使京军的整顿工作在一些无派系官员那里获得了支持。事情也并非无法开展。

    戚继光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查清京军中的空额。毕竟是皇命在身,他与张佳胤两人都不敢轻怠。所以决定采用最为保险的方法,就是一个个卫所的去将卫所所属兵员集中到校场上点名考勤!但当他们连点了几个卫所之后,就发现了其中存在流动兵员的问题。一些在前面点过名的兵丁又被拉到这边来冒名充数!戚继光气愤之下,当场斩杀一名千户以儆效尤。这让此种行为有所缓和。

    但问题并未因此结束。

    各卫所派出兵丁到所属各军户中,不管老弱强拉男丁,让这些从未入过军队的人临时穿上胄甲等着戚继光来点名。以戚继光行伍数十年的眼力,又岂能看不出来。但戚却没法以杀一名官将来吓阻。因为只要是军户里的男丁,就不能说是冒充。以明朝时的征兵制度,军户家中只要有一名入伍之丁即可。虽然也有一些年龄的限制,但有些军户家中无年轻的男丁,就只能以年老体病的人继续顶着。卫所里五十岁以上的兵丁,在大明朝并不少见,戚继光也无能为力!

    一夜之间,整个京军就样‘满额’了。戚继光与张佳胤这两位新任督师,原本想要通过查空额这样‘群众包围官将’的方式撤掉一批多余将官的想法,也不得不无果而终。这种较为和缓的方式行不通,代之的只能是猛烈的手段,但这已经超出他二人权限。两人思虑再三,即是新职新官,自应做些新事!冒着被罪责的危险,利用我给他们的密折专奏之权,联名上了一本,细述所遇到的问题,并将他们的意见一并附上,等我这个皇帝来定夺!

    本上所述涉及多处有关明朝征兵制度的利害分析,有些话是带兵之人所绝对不敢言及的!我知道这已是大大超出二人一贯作风,由此可见他们也是铁了心要好好的干上一回!同时,这个本章也才让我知道原来京军的整顿会出现这般将整个京城都触动的情况!但想来,既然已经触动,不如就大着胆子,直接以京军作为试点单位,发起一场军事变革。同时为了不至于变革被人利用,从而引发兵变的危险,我决定采用先告知后起动的办法。严令戚继光二人要将变革内容告知每一个京军及军户知道,并确保他们都能明白个中意思!

    于是将二人召进宫中,将变革之举做过安排,一张皇榜就这样从宫里发出。
第二卷 新朝新政 第十三节 整顿京军(二)
    戚继光二人即刻到各卫所去宣读并详加说明!皇榜主要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改变:

    一,若京军军户家中无十八至三十岁之男丁,可不必选丁入伍,亦不必由亲属族人代替,直到家中有合乎此条者再行征丁。若家中有丁数人,则选轻壮之丁,现在军营中之兵士不符以上者,悉数退出。

    二,今年秋收过后,所有京军屯地田亩,包括被强占及被官将押卖的土地将统一收归朝廷所有,再行按家中人头分配租与军户耕种,来年以一成半收租。租期每二十年一签,若无特殊情况,二十年后今日所耕种之地依然由其耕作,但会因家中人头增减而有所增减。若家中有丁在伍者,伍丁亦可领租地,并可免其所领租地之租银。若伍丁为国捐躯,其租地依然可领二十年之期满止。另外有丁在伍之军户还可免却一切役银。

    三,往后京军兵员调动,军户不必随军迁移,可长期在现居住地生活。

    四,京军粮饷供应由朝廷负责,有克扣粮饷者,将以法处之!

    五,若二十八岁以上之兵士,又无行军之意者,可转为屯兵,专事屯田。屯兵与伍兵都可领饷。

    六,兵士在军中服役满五年者或超过三十岁就可离开,由家中比之年少者代之。

    这一张皇榜的张告,在京城里引起的动静绝对要比让戚继光升官要大的多。特别是那些军户无不拍手叫好,互相奔告。都希望着能挺过今年,明年就有好日子过了。

    军户地位低下,主因就是其年收稀少,居无定所,比之寻常百姓还要不如。此时的百姓,靠天地食,地中所产即是其一年收成大份。若租种他人之田,收成十之六七被租及税所取,自留三四勉强渡日,若是耕自家田地,也只得六七而已。皇榜所言真能实行,单租一项就比寻常百姓的民户少了一半。若家中有丁在伍,还可省去税赋之中占了一多半的役银。朝廷又按人头分租,以一家不管男女老少五人计,人租一亩。家中去一丁入伍,以四人之力当可耕五人田。一年收入就足以翻番,大大超出民户。若是家无伍丁,租银减半,也比之民户要好。租约又是长租,只要朝廷的天不变,世代耕种,比之现在,当可以丰衣足食言之,又岂会不大声叫好?

    但由此引发的包括土地、赋税、人口、军事以及朝内政治斗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百姓们自然是不会去考虑的,他们也考虑不了。可我这个当了皇帝没几天的朝政新手,却没法逃避!

    皇榜发出之时,兵部第一时间就上了一本。梁梦龙倒不是反对,只是这军户及军屯乃由兵部管理,既然皇上决定这么做了,他自然应当将详请拿出来供我参考。原以为这军屯田地被将官贱卖应是少数,买家也非‘贫下中农’,收了也就收了,也闹不出多大的事来。没曾想这京城一地之军田已然或卖或赏,去了三分之二,而且多为良田。这些都是京军各卫所报给兵部的明帐之数,帐上所记变卖乃为修筑军工筹资所致。这种情形估计在其他地方卫所同样存在,而且得到了朝廷的默许,要不然不会报到兵部入账。现在账上可用的军田只有六十多万亩,按四十万军户计,每户只能分租到一亩半。以这点面积,纵是种植现代的杂交水稻,也难保一家口粮!

    这些之前我是不清楚的,还以为这军户既是靠耕种军田而活,田亩之数应当足够。把军田分给他们,又减少租金税银,日子自然好过!没曾想军田数既然会这么般少,他们除了靠着军田外,还要再租外边地主的田地,才能勉强渡日。

    自从永乐建都北京,京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