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微妙的用人艺术-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明此人嫉妒心重,心胸狭窄,人缘不好,心中孤独。如果他对诸如别人不跟他打招呼之类的小问题耿耿于怀,说明他在自尊心上受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些人常以领导的过失或无能为话题,则表明他自己有想出人头地、取而代之的愿望。
2.说话暧昧的人大多数喜欢迎合他人
这种人说同一句话既可作这样解释,又可作那样解释,含糊其辞,这种人处世圆滑,从不肯吃亏,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如何利用别人。
3.与你话家常的人多半是对方看不出你的真意
交谈时,对方先是与你谈一些家常话,这表示他想了解你的实力,侦知你的本意,试探你的态度,然后好转入正题。这种人是很有心机的谈话对手,值得好好对付。
4.有人在说话时极力避开某个话题
这说明他在这方面有隐衷,或者在这方面有强烈的欲望。比如当一个人的心中对金钱、权力或某异性怀有强烈的欲望时,很怕被别人识破,于是就故意避开这个话题以掩饰自己的真实用意。
5.论断他人的人,往往有狡诈的心机,而改革者,往往是需要人帮助的人
就因为这样,他们才想让世界改观。当邪恶压迫着一个人,对他来说,处理他的过错,是较容易办到的。就因为这样,那些说你活该的人,他的咒骂,等于是允许邪恶在他自身的存在。当一个妓女改过自新的一夜,她要求警察逮捕所有的妓女。这种女人的心愈是狠毒,她就愈易于责难她的同伴。
6.恶意责备的人多半是想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望和自尊心
他们常爱抓住别人的毛病小题大作,横加指责,这种人对他人尖酸刻薄,自尊心较强,具有支配他人的愿望。

第14节:第二章识人有方,用人得法(4)

7.说话好见风使舵的人大多无原则性
在生活中,许多人说话时是以听说对象为转移的。他们自己没有一定的主见,完全是〃看人下菜〃。契诃夫称这种人为〃变色龙〃,他通过同名小说的主人公奥楚慕洛夫刻画出了这种人见风使舵的嘴脸。这种人真是没准儿,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朝令夕改,食言而肥。
8.爱发牢骚是一种不能言传的骄傲和自大,不满意他人在某方面超越自己
如:〃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牢骚。发牢骚者大多自视清高,当现实中无法保持他们这种优越地位时,就借发牢骚来宣泄。
9.说话好诉诸传统的人大多思想保守
这种人不管什么新事物一出现,都好用传统的东西作为评价标准。这类人大多数是经验主义者,其思想保守、僵化,也表明了其顽固不化的心理。
10.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
从一个人的言谈,就足以知悉他的心意与情绪,但是,若对方口是心非,就令人猜疑了。这种人往往将意识里的冲动与欲望,以及所在环境的刺激,修饰伪装后,以反向语言表现出来,令人摸不清实情。
例如,偶遇个性不投的朋友,往往搬出社交辞令客套邀约:〃哎呀,哪天到舍下坐坐嘛!〃其实心里的本意可能是:〃糟糕,又遇上了,赶紧开溜为妙!〃这种与本意相反的行为,往往造成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为求自我安慰,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因循成习。
对周围人的言行进行观察,对其内心进行剖析,方能成为真正的测黑专家,少些捕风捉影的错误,以达到〃观人于微而知其著〃的最高境界。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西方有句谚语:〃要了解一个人,只需看看他所交的朋友。〃英国丘尔契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比交友不慎危害更深的东西了,因为它种下的是疯狂,收获的是死亡。〃中国古人则云:〃审其好恶,则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与不肖可察也。〃孔子也说过,与那些正直的人、能体谅人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是会得益匪浅的。而那些谄媚奉承、心术不正、华而不实的人,千万不可与之为伍。通过对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以及对朋友的态度如何的观察,也就能够判断其人的好坏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人的这种识人方法对我们今天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人与人之间总是因情绪、兴趣、爱好、性格的相互融洽而成为朋友的,有的是志同道合,有的则是臭味相投。有的以友情为重结为朋友,有的以事业为重结为朋友,有的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来,也有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内外勾结,狼狈为奸。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我们可以根据人交结的是什么样的朋友,来考察这个人是怎样的人。看一看与他经常往来的朋友的品性怎样,也就清楚了他的人品如何。
据《新序·杂事》记载:战国时楚国有个非常善于相面的人,他相人从来都没有失误。而且他与别人相面不同,别人是根据〃骨相〃、〃手纹〃来进行推测,而他〃能观人之交〃。楚庄王听说有这么一个人,便召他前来,问他相人为何如此准确。他回答说:〃臣非能相人,能观人之交也。布衣也,其交者孝悌,笃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谓吉人也。官,事君者也,其交皆诚信,有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士也。主明臣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分事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富,此之谓吉主也。〃楚庄王听了此番话,高兴地说:〃善!〃于是招聘四方贤士时,亲近贤者荐者,因而得到孙叔敖、子重等贤臣辅佐,终于成就了霸业。
物以类聚,所以鱼交鱼,虾结虾,蛤蟆找的是蛙亲家;人以群分,所以跟好人学好人,跟端公跳大神。1973年8月,第十次党代会召开,许世友和张春桥分别坐在江青的两侧。新闻记者拍了许多照片,后送到江青处审查。江青把她和许世友在一起的照片全撕了,只发表了她和张春桥坐在一起的照片。许世友知道后,在心里骂道:〃这才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子还不愿和你坐在一起呢!〃

第15节:第二章识人有方,用人得法(5)

□ 关键时刻见人心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正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但情急之下,所表现出的内圣神通,却没有人所能比拟。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韩琦,想不再去召太子进宫。但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他越发催促人们急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宋时任守忠,是个奸邪之人,他反复无常,秘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韩琦当机立断,用示经中书省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说着韩琦拿着空头敕书填写上,便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这样,韩琦轻易除去了蠹虫,而仍然不失忠厚,表现出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
因而在关键之时可以识辨人的智谋,这是读懂人心的好方法。为什么非要在困苦之时才能识辨真才呢?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解释:
1.读心的难处,不在于识别贤和不肖,而在识别虚伪和诚实。
2.人不容易了解识别。
3.人们内心的差异,和他们面貌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4.人的内心比险峻的高山和深邃的江河还危险。
5.最方正的东西是没有棱角的,最贵重的器物往往要花很长时间做成,最大的声音往往听起来微弱,最大的形象却是无形。有大才大德的人,往往不露形迹,不自我表现,因而不易被人认识。
实际上归纳一点就是因为人高深莫测,非在关键时刻不能揣摸。人的所谓〃深〃,有两种情形:一是深沉,其表现为少言语而守本分,能容人忍事,内外分明,待人处事深厚而不逞强,不炫耀才华。二是奸深,其表现为缄口不言而心藏杀机,阴险深藏,行为诡秘,双目斜视,说话阴阳怪气。前者是最有道德的贤才,后者是极为险恶的奸人。切不可将二者混淆,等视齐观。正因为人们的深藏不露,人难从其表象而识其本质,所以需要在关键危困时好好考察。
□ 信用是无价之宝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与好友约定相见,经常迟到;但和客户谈生意时,却一定比对方提前。这样的人总认为彼此既然是好友,守不守时没有关系,殊不知,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大错特错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守〃信〃的民族。〃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训导古已有之,而且,古人早把能够守信的人叫丈夫,不能守信的人自然就被视为小人。
为了判断对方是否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我们应仔细考察他平常的言行举止。例如,秘书录入文件时出了差错,上司提醒她认真一点,但很快地她又犯相同的错误。此时上司很可能会把秘书看成一个言行不一致的人,因为她只在口头上道歉,实际行动却不加改善。
不按自己所说的话去行事,往往会被视为一个连交往中最起码规则都不遵守的人。对于那些平时负责任的人,他们认为对方也该如此,所以会拒绝言行不一致的毛病。
马来西亚文人朵拉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答应不是做到》。作者在总结人们的应酬交际活动时,提出了人们在交往中的一种不诚实、不信守诺言的现象。文章写道:
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别人办事,他们的反应是:〃好的,好的。〃年轻的时候,我听到朋友这样回答,就非常放心,并且感动得很,因为有些朋友实在是才结交不久的。然而过不了多久,便发现自己的心放得太早了。当人们点着头说〃好的,好的〃时,他只是口头上说得好,至于真的去实行,如果十个里有一个,就是你的幸运了。
文章中说,这类交际者〃承诺时,态度看起来非常诚恳,日子走过,把说过的话当成风中的黄叶,霎时便无影无踪〃。
作者在宽慰和谅解朋友的同时自己也陷入这样的误区:自以为纯纯的我,究其实,是蠢蠢的我。在这个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年代,居然妄想朋友听见你的要求,就抛下自己手上的事务不去处理而特别为不在他眼前的你去奔波。

第16节:第二章识人有方,用人得法(6)

时常用自己的心去度朋友之腹,结果得到的是朋友的误解。也用不着去埋怨被谁给欺骗,欺骗自己的其实正是自己。
据《庄子·齐物论》记载,有个养猴人对他的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们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觉得势头不对,嗷嗷直叫,呲牙咧嘴。养猴人马上又对猴子们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栗子,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就高兴起来了。这些猴子的高兴大概只是暂时受蒙蔽所致。天长日久,聪明的猴子自然会悟出主人的狡诈和卑鄙,从此不再相信他,而且仇恨他。那时候,养猴人可就要自认倒霉了。朝三暮四式的狡诈,必然最终失信于人。
失信于人,不仅显示其品行不端,人格卑贱,而且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短暂不顾长远的近视行为,终将一事无成,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失信于人,大丈夫不为,智者不为。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处处说话都不算数。他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大人对小孩,对妻子对父母,对同事对朋友,对上司对下属,对名人对凡人,对老师对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