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作精神非常的差。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因此,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有交往与合作习惯的人,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外向的人。外向的人往往能够自觉地与人交流,做事的时候也喜欢询问他人,获得他人的帮助。但是,外向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这种性格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习惯呢?
建议一: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行为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个人无法完成的挫折感,从而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有一位小学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特地上了一堂有意思的课。
在这堂课上,老师先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让他伸出自己的手,分别谈一下每根手指头的优势和长处。这位学生说道:“大拇指可以用来赞扬别人,食指可以用来指示事物,小指可以用来勾东西,中指可以……”不等这位学生说完,台下的学生纷纷帮他说了许多每个手指的其他优势。
这时,老师笑眯眯地拿出一只玻璃杯,只见玻璃杯里面有几个玻璃球。老师对大家说:“现在,请你们把玻璃球从玻璃杯里取出来,每个同学都有一次机会。你们可以用你们认为最有本事的那个手指把玻璃球从杯子里取出来!记住,只能用一个手指。”
孩子们的热情被老师鼓舞起来了,教室里的气氛非常热烈。每个同学都认真地走上去,用他们的手指去取玻璃球,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努力,玻璃球就是取不出来。孩子们个个很着急。
这时,老师再次对孩子们说:“好了,你们可以邀请另外一个手指与原来那个手指合作,一起来取玻璃球。”这次,孩子们个个把玻璃球取了出来。
活动做完了,老师对孩子们说:“现在你们应该明白了,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才能,他总有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人与人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中也玩一些类似的游戏,比如,家里的大床需要挪位置,父母可以让孩子一个人先来试试,孩子肯定是搬不动的,这时,父母就可以适时对孩子讲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与之一起搬动这床。再比如,玩游戏时,不与孩子配合,让他一个人玩,他就会体验到一个人玩的无趣,希望有人与自己一起玩。这也能让孩子体验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总之,父母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当中的一切机会教育孩子。
交往的习惯
第34种习惯 与他人合作(2)
建议二:让孩子体验合作的乐趣。
成功的合作可以让孩子产生良好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带给孩子无穷的乐趣,进而促进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一位老师在讲授《竞争与合作》一课时,让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
老师在讲台上放了三个啤酒瓶,每个酒瓶里面放入两个比瓶口略小的玻璃球,这两个玻璃球都是用绳子拴住的。
然后,老师请了六位同学进行游戏。六位同学分成三组,每两人为一组。他们每人抓住一条绳子,当老师喊开始的时候,每个人必须在三秒钟内以最快的速度将玻璃球拉出来。
老师刚喊“开始”,三组同学都行动起来。但是,三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
第一组的两个同学都想自己先拉出玻璃球,两人都拼命拉绳子,结果,绳子被拉断了,两个玻璃球还是留在酒瓶中。
第二组的两个同学也想自己先拉出玻璃球,但是,他们不如第一组的同学那样使劲,结果,两人没有把玻璃球拉出来,却把酒瓶子拉起来了。
第三组同学在规定的三秒钟内,一前一后地把两个玻璃球拉出了酒瓶。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其中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我考虑到玻璃球的直径比瓶口只小一点点,如果两人同时拉起,必然会卡在瓶口而无法出来。所以我想让他先把玻璃球拉出来,然后我也就可以顺利地把玻璃球拉出来了。”
这位同学深深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必然会更加注意与人合作。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设置诸如此类的合作竞赛,让孩子们尽力通过合作去完成任务。如果孩子们一时没有完成任务,父母也不要责怪孩子,而是应该让孩子明白,成功的合作不一定要达到现实的目标,虽然有些合作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参与者都尽了自己的努力,同时,每个参与者都感到非常愉悦,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合作。
建议三:在游戏中学会合作。
不少游戏是集体进行的,许多孩子分成几组,按照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争胜负。这时,同一小组的孩子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取胜。如果孩子自以为是,不顾别人,其他孩子就不愿意再与他一起玩,他就会感受到不合作的滋味,从而想方设法与其他人去合作。
日本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日本的体育教育中,个人项目很少,基本上都是集体项目。因为日本人希望通过集体性的游戏来激发孩子们合作的精神。
其中有一个叫“人工桥”的游戏是这样的:
全体学生弓着腰,拉着手,形成一个人工桥,其他学生就在这个“人工桥”上踏过去。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面,做桥的孩子们都弓着背,让自己小组的选手往上跑,一个接一个地。跑过后的孩子则在队伍前面弓下腰,再来充当人工桥。这个游戏需要较强的合作精神,每一个做人工桥的孩子都要站得牢,才能让其他孩子从自己的背上跑过去。
也许父母会心疼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踩,但事实上,孩子在这个游戏当中却学会了怎样与人合作。
建议四:教孩子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人与人之间,合作与竞争是并存的。许多父母总是教孩子与人竞争,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过他人。确实,竞争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差,有一次居然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他的父亲意识到孩子缺乏竞争精神,于是对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现在你已经是最后一名了,你再也不会退步,而是只会进步了。只要你找一个竞争对手,你就能慢慢赶上去。”然后,这位父亲教孩子找一个比自己的学习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并努力去赶超他。结果,孩子暗暗努力,很快超过了这位竞争对手。在孩子成功后,父亲又叫孩子找一个学习成绩更好一些的竞争对手,这样,孩子又开始了暗暗努力,结果也成功了。就这样,这个孩子靠不断竞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最高兴的是孩子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这种片面强调智力竞争,忽视合作精神培养的现象是很有害的。事实上,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不会与人合作,对其将来非常不利。
美国一位经纪人、谈判高手斯腾伯格认为,只要你有合作的精神,对手往往可以成为朋友。他总结自己的经验,认为化敌为朋的办法主要有:
(1)与分享自己价值观的人密切合作;
(2)尽可能多地向对手学习;
(3)创造一个合作而冲突的气氛;
(4)在面对威胁时,表现出不畏惧;
(5)学会聆听,习惯于沉默,避免妥协折中;
(6)绝对不要将一个看来要失败的争论推向极端;
(7)发展关系,而不是征服。
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端正竞争心理。竞争目的主要在于实现目标,而不在于反对其他竞争的同学。父母要教孩子把其他同学作为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上的合作伙伴,千万不可一味地把他人当成竞争对手和敌人,不顾一切地对立他人。这种思想是不健康的。
同时,父母要教给孩子与人合作的技能,教育孩子考虑集体的利益,学会在关键时刻要约束个人的行为,牺牲个人的利益。如果孩子缺乏这种意识或者精神,与人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交往的习惯
第35种习惯 幽默(1)
幽默感就是分寸感。——纪伯伦
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拉布
幽默是不肯正经其事的荒谬感。——厄谢尔
有许多真实的话都是在笑话中讲出来的。——斯威夫特
一个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对付挫折的。——詹姆斯·潘
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欢乐,而是悲哀;天堂里是没有幽默的。——马克·吐温
著名幽默家克瑞格·威尔森曾经说过:“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幽默是生活中的七彩阳光,没有它,就没有我五彩缤纷的童年,也没有我充满欢声笑语、幸福无限的家庭。”事实确实如此,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品质之一,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有幽默感的人相处,你会感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智慧。
聪明的人一定是具有幽默感的人,因为幽默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他们用与众不同的形式对付突如其来的窘境。
美国释奴运动领袖菲力浦斯有一次被一位牧师诘问:“先生不是要拯救黑奴吗?为什么不直接到非洲去宣传呢?”
菲力浦斯不紧不慢地回答:“先生不是拯救灵魂吗?为什么不直接到地狱里去呢?”一句话把牧师问得无话可说。
幽默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弗洛伊德说:“诙谐与幽默是把心理的能量以游戏的方式释放出来。”幽默也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它基于一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幽默与搞笑是不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幽默感的人总是不动声色就能使别人充分享受到幽默的愉悦。
幽默感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通过幽默的表达,可以舒缓紧张情绪,更能营造出快乐的气氛。父母应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
心理学家保尔·麦基认为,幽默感能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擅长幽默的孩子,童年时代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成功,因为他们知道,人们很难讨厌一个能让他笑起来的人。
研究发现,即使是四五岁的孩子,如果具有幽默感,就比较容易与同伴交往,而且更容易被别人的幽默逗得大笑。在另一次研究中,一群自认为害羞的8~13岁的孩子觉得自己缺乏幽默感,这让他们觉得在人际交往中比幽默的孩子要费力得多。
儿童心理专家劳伦斯·沙皮罗认为,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样,幽默感的发育从婴儿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就开始了,因此,父母应该结合这些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
建议一:用幽默的方法培养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运用幽默的方法去培养孩子。幽默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而且往往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从孩子刚刚满月时,你就可以与孩子玩找妈妈的游戏,用一块手绢挡住自己的脸,然后迅速拿开手绢,露出自己的脸,孩子就会冲你笑。等孩子大一些,你就可以躲在房间的角落,让孩子来寻找你。孩子会在寻找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父母应该尽量避免生硬的命令。使用幽默式的语言会让孩子感到快乐,而且会更加听从你的教导。比如,许多孩子在玩玩具时,往往比较兴奋,能够一口气玩上半天甚至一天。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