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父母应该尽量避免生硬的命令。使用幽默式的语言会让孩子感到快乐,而且会更加听从你的教导。比如,许多孩子在玩玩具时,往往比较兴奋,能够一口气玩上半天甚至一天。但是,在玩完后,孩子们却很少会主动去收拾整理玩具。这时候,父母最好不要说:“快把玩具收拾起来!要不以后就不让你玩了!”可以使用幽默一些的语言:“玩了这么长时间,你肯定累了吧?问问这些玩具是不是也累了?要不,你把他们送回家吧,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再跟你一起玩好不好?”相信孩子会用一种同理心去感受,并会主动地收拾好玩具的。
建议二: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幽默故事。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幽默故事,让孩子在不断的熏陶中逐渐培养起幽默感。
交往的习惯
第35种习惯 幽默(2)
据说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人,她非常喜欢打扮,每天总要花好多时间来打扮自己。但是,由于年纪实在有点大了,再多的打扮也掩盖不住她的实际年龄。有一次,贵妇人遇到了大名鼎鼎的萧伯纳,她兴奋地让萧伯纳猜她的年龄。
萧伯纳一本正经地说:“看您洁白的牙齿,只有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不会超过19岁;看您忸怩的腰围和涂满胭脂的脸庞,顶多14岁吧!”
贵妇人听了萧伯纳的评价,非常高兴,她激动地问道:“亲爱的萧伯纳先生,那么请您精确地估计一下,我到底像几岁?”
萧伯纳说:“几岁吗?那很容易,只要把刚才三个数字加起来就是你的真实岁数了。18加19,再加上14,你应该是51岁!”幽默的萧伯纳把周围的人都逗乐了。
有一位母亲把这个故事讲给了9岁的孩子听,孩子听完哈哈大笑。有一次,一位漂亮的阿姨到家里来做客。孩子对阿姨说:“阿姨,我看你好年轻呀!”阿姨问:“是吗?怎么个年轻法?”孩子说:“从你的背影看,你好像我的姐姐;从你微笑的脸庞看,你好像我们班上的女生。”一句话把阿姨给逗乐了。
事实确实如此,孩子听多了幽默故事,自然能够模仿、吸收幽默故事中的幽默因子,也会逐渐变得幽默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跟孩子说笑话或表演滑稽的动作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因为大人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孩子不见得有同感。但孩子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大人要陪孩子一起笑,虽然从大人的角度来看也许不见得好笑。
建议三:丰富孩子的幽默词汇。
六七岁的孩子的语言能力加强,渐渐明白许多词语有多种不同的含义。他们喜欢跟他人讲一些有双重含义的词语。
十几岁的孩子则更迷恋于双关语和笑话,他们喜欢用这种双关的语言和笑话来表达对他人的正面或者负面的情感,保持与同伴之间的亲密关系。有时候,这种笑话成为孩子们友谊的象征,如果一个孩子被其他同学告知了一个笑话的内容,这就表明他已经被这位同学接受了,对方愿意把他当成好朋友。
因此,孩子们需要有丰富的词汇来帮助自己表达幽默的想法。如果词汇贫乏,语言的表现能力太差,那也无法达到幽默的效果。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些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他们的词汇。
建议四:注重幽默的高雅性。
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沙皮罗强调,幽默有时候被人们用来欺侮和侵犯他人,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区别敌意和非敌意的幽默,培养孩子对幽默的容忍力。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幽默也可以用来伤人。比如,别人的种族、宗教信仰、生理残疾等是不能用来作幽默材料的,这会伤害对方的情感。如果孩子在无意中开了这样的玩笑,父母千万不能鼓励,而是应该郑重地与孩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引导孩子尊重他人。
父母在希望孩子具有幽默感的同时,请别忘记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的孩子比较活泼,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所表现出的幽默感的形式也会有不同,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含蓄。幽默来自人丰富的内涵,随着知识面拓宽,阅历增加,举止谈吐自然会有所改变。父母不要操之过急,要耐心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真正的幽默是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千万不要为了幽默而幽默,变成冷嘲热讽,或者变得油嘴滑舌。
在引导孩子具有幽默感特质时,专家也提醒家长注意一些事项:
幽默要友善,不要伤害他人;
幽默要礼貌,不要嘲讽他人;
幽默要仅限于语言,不要有过激的行为。
交往的习惯
第36种习惯 感恩他人(1)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有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里遭窃,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给罗斯福,安慰他不必太在意。
罗斯福给朋友的回信是这样的:
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遭到盗窃绝对是件不幸的事,但是,罗斯福却并不怨恨盗窃的贼。相反的,他还能找出感谢上帝的三个理由。这种感恩他人、感恩生活的习惯让罗斯福在遭遇不幸的时候还是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
感恩是一种交往的哲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有这样一条短信:“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
是的,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感谢他人,他将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欢。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感谢生活,他将得到生活的眷顾和宠爱。
日本的一些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他们的感恩教育主要是教育孩子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关心自己的人。感谢父母,是因为父母养育了我们;感谢老师,是因为教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感谢其他关心我们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使自己健康成长,渡过人生的一道道难关。这些看似朴素的感恩教育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情道理和人文关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我们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人是缺乏情感的,是不受欢迎的。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感激他人的习惯,他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欢迎、人人喜爱的人。
建议一:让孩子理解父母。
报纸上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这样的:
有一位做公司职员的父亲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有一天,上小学的女儿看到一则关于汽车的电视广告,广告词是:“爸爸开车好得意。”女儿觉得如果自己的爸爸也开上这种车,肯定非常得意。于是,固执的女儿要求自己的爸爸也去买一辆这样的汽车来开。
女儿的要求,做父亲的非常愿意满足。于是,爸爸答应女儿去买这样的车。从此,爸爸每天都是加班加点干活。终于有一天,爸爸开上了这辆“爸爸开车好得意”的汽车,他兴奋地问女儿:“爸爸得不得意?”女儿却懂事地对爸爸说:“爸爸,你工作好辛苦。”就是这句理解的话,让爸爸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很多父母习惯把自己的辛苦隐藏起来,呈现给孩子的总是生活中最高兴、最舒适的一面,以为这是对孩子最无私的爱。事实上,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们将看不到生活的真实面目,从而对幸福,对父母,对他人缺少了一份理解和感激。因此,明智的父母要学会从小就培养孩子理解父母的习惯。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在培养女儿的过程当中就非常注意教女儿理解母亲。她在教子日记中是这样描写的:
从(1985年)元月2号起,我要求婷儿在我生气的时候给我消气,很灵验。每当我因为她做错了事而生气的时候,婷儿便依偎在我身边对我说:“妈妈,我错了,你别生气了,我给你背首诗消气啊!”说完便奶声奶气地背着:“朝辞白帝彩云间……”诗还没背完,我早就愉快地笑了。婷儿还用唱歌的办法为我消气,她头两天喜欢唱: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后来又唱“摇啊摇,我的宝宝要睡觉”,今天唱的是《草帽歌》。我还没有细想。这样做对她到底有什么益处或害处,但是对我却太有好处了。
前些时候,我总是很难把生气的情绪很快消除,这样一来,我只用几秒钟就换了心情。客观地说,我高兴起来,婷儿也很高兴,这对我的身体和我们之间的气氛是很有益处的。我想,也许这是在要求婷儿对他人尽责吧。至少她要对我的情绪负责,妈妈心情愉快就活得长,她就可以和妈妈在一起多过许多幸福的日子。
因为我咳嗽,说不出话,不能给婷儿唱歌,讲故事,婷儿说:“那我就给你讲。”她要讲好笑的故事,这样就开始编“愚蠢的故事”、“奇怪的故事”。
……
这会儿,我可爱的女儿已给我挤好了牙膏,等着我去刷牙,她自己则坐在被窝里唱京剧……
交往的习惯
第36种习惯 感恩他人(2)
建议二:教孩子感谢父母。
生活中,许多父母都只知道无限地为孩子付出,却从来不知道应该教孩子感谢父母,对父母有所回报。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自私的,只有懂得感谢父母、回报父母的孩子才能够感谢其他人、回报社会。
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安金鹏是天津人,他的家境非常贫困,但是,他的母亲却非常坚强,无私地为孩子奉献着一切。安金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献给母亲的文章——《母亲啊,你是我最好的导师》中,安金鹏是这样写的:
……跛着脚的母亲在为我擀面,这面粉是母亲用五个鸡蛋和邻居换来的,她的脚是前天为给我多筹点学费,推着一个平板车去卖蔬菜的路上扭伤的。
端着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久久地抚摸着母亲肿得比馒头还高的脚,眼泪一滴一滴地滚落在地上……
……
我家太穷了,家里欠的债一年比一年多。我的学费是妈妈找人借的,我总是把同学扔掉的铅笔头捡回来,把它用细线捆在一根小棍上接着用,或者用橡皮把写过字的练习本擦干净,再接着用。
……
我的母亲是用一种原始而悲壮的方式收割的麦子。她没有足够的力气把麦子挑到场院脱粒,也无钱雇人使用脱粒机,她是熟一块割一块,然后用平板车拉回家,晚上再在我家院里铺上一块塑料布,然后用双手抓一大把麦秆在一块大石头上摔打脱粒……三亩地的麦子,靠她一个人割打,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着割,膝盖磨破了血,连走路也是一颤一颤的呀……
她为了不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